- 相關推薦
貨幣銀行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
貨幣銀行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1】
摘 要 貨幣銀行學是經濟學類和金融學類相關專業本科生開設的一門金融基礎理論核心課程,在金融知識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對貨幣銀行學課程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對課程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 貨幣銀行學 教學方法 改革
Abstract Money and Banking and Finance Economics classes related 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a basic theory of financial core curriculu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inancial literacy learning. In this paper, the actual work, made their views on money and banking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be helpful for teaching.
Key words money and banking;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作為金融類課程的一門基礎課,貨幣銀行學主要講授貨幣、銀行以及金融市場等三大部分內容,其主要目標是通過課程講授,使學生能對貨幣銀行方面的基本理論有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對貨幣、信用、銀行之間的內在關系及其運動規律有較系統的掌握,并能通過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了解國內外金融問題的現狀,掌握分析金融問題的正確方法,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其它相關金融專業課程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做好貨幣銀行學課程建設的各項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1 貨幣銀行學課程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通過對貨幣銀行學課程的教學實踐和進行的相應課程建設,在課程組的共同努力下,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諸如由于課程組成員有的管理工作責任重大,有的在繼續攻讀學位,教學科研各個方面的任務都比較重,個別成員花在課程建設項目建設上的時間比較少;由于教學任務比較重,大多教師除了承擔全日制學生本科的教學和指導任務外,還有較多的研究生課程和專業學位碩士課程的培養任務,因此,工作量過大使大多成員投入精力不足;有的只是注重課堂上講授金融理論而對金融實驗或實習重視不夠,這些都制約了該課程建設質量的提升。
因此,本文認為,貨幣銀行學在課程建設方面還是首先應從做好師資隊伍建設著手,進一步加強教學內容建設、實踐教學建設以及教學質量建設,尤其是應改進教學方法,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的建設,以彌補單純依靠理論教學帶來的不足,實現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
2 貨幣銀行學課程建設的要點和思路
2.1 將師資隊伍建設視為貨幣銀行學課程建設目標實現的靈魂
課程建設目標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與課程相關教學老師直接相關,教師的知識構成、閱歷豐富程度、對前沿的把握等都將影響該課程的建設效果,因此,在貨幣銀行學課程建設過程中,要首先將師資培養放在第一位,通過積極組織、動員老師參與各類對外學習、學術交流、進修等活動,不斷提升教師的科研與教學能力;與此同時,應積極鼓勵青年教師不斷提高學歷層次,不斷擴展知識層面,不斷通過科研促進教學內容的豐富,提高對教學內容在縱向和橫向上的把握。
除此之外,還可邀請區域金融機構的相關負責人或業務人員直接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加強與金融機構的不間斷交流,促進貨幣銀行學教師在學術視野和金融業務方面以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提升自己對金融學科的掌控。
2.2 將教學內容建設視為貨幣銀行學課程建設的基礎
教學內容建設是課程建設中的重要基礎,學生的學習主要是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的,因此在選用有影響力的教材方面和教學大綱制訂和修訂方面以及緊跟時代步伐方面,應始終選用國內使用度高、評價較好的教材作為授課教材,同時,堅持貨幣銀行學課程的集體備課制度,通過集思廣義,加強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大討論,形成了良好的教學氛圍,確保順利完成的每節課程內容有要求有質量有特色。
2.3 將實踐性教學建設視為貨幣銀行學課程建設的重要支撐
貨幣銀行學課程內容中無論是講貨幣還是講銀行,還是講金融市場的平衡以及宏觀金融政策等,對于剛接觸該課程的同學來講,難免具有抽象化的感覺,無法達到感性認識,從而影響學生對一些重要理論和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課程組教師在講授相關章節過程中,針對理論性課程實踐教學難以創新的特點,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機構的實物票據或單據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引導學生進行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網絡模擬增強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直觀操作性,或是通過帶領學生親自前往相關金融機構面對面地講授,實地考察,實地提問,實地操作,且在此過程中不斷穿插現實中的案例,從而既可以使學生加強實踐認知,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對金融實際問題的解釋能力,很好地實現用實際案例將理論與實踐很好的結合。
2.4 將教學質量建設視為貨幣銀行學課程建設的根本
課程建設的根本目標是提升教學質量,盡管目標尚未有統一的衡量教學質量的指標體系,但只要能使學生既掌握了理論,又會應用理論,并能將理論和實踐相續相結合就算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
因此,既要鼓勵青年教師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多聽其他老師的課程,通過相互研討、相互聽課、相互借鑒等形式,不斷提高自身的講課水平,同時,做好“院―系―課程組”聽課和學生聽課的方式加強對該課程組教師授課質量的質量監控和考評,確保教師精心準備,認真授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3 以教學方法改革提升課程建設質量
課程建設目標的實現過程是教學方法改革的過程,通過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革,將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課程組老師可以結合當前金融領域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和前沿問題,分別采用金融案例與金融專題研討相結合、學生課前自學與教師啟發式教學相結合、金融模擬與金融調查分析相結合、金融教學和科研相結合以及重難點專題講授法、“請進來”等教學方法改革,全力提高貨幣銀行學的課程教學質量,實現該金融類基礎課程建設目標和教學目標的雙重實現。
具體來講,主要要求做到:
(1)金融案例與金融專題研討相結合。
該教學方法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加強對貨幣銀行學基礎理論、概念的理解,積極借鑒國內外現實發生的金融案例,結合所講貨幣銀行學的內容進行分析探討,并以此擴展成為課后進行金融專題討論的方向,這樣既講清了理論,又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說明了理論與現實之間的差異,又能用這些理論的發展來解釋現實金融經濟,從而拓寬學生分析貨幣、銀行、金融市場等問題和解決此類問題的思維能力,并增強其實際操作能力。
(2)學生課前自學與教師啟發式教學相結合。
貨幣銀行學作為金融學的基礎理論課程,在內容講授中需要學生先行進行預習,然后再由老師在課堂中進行講授,且應經常采用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開始動腦筋,進行創新型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能夠較快地讓學生從理論的學習中轉變到自我思考和理解過程中去,更容易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所學基礎理論和內在金融學原理,更好地實現對整個金融市場的認識。
(3)金融模擬與金融調查分析相結合。
金融調查分析是進行金融類課程學習的主要環節,通過課前調查,時刻關注我國金融發展趨勢,給予現實金融經濟發展有一個明確的判斷,進而結合當下某個金融熱點問題,通過進行相關理論假設,通過一定的貨幣銀行學金融模擬軟件,指導學生對該金融現象進行金融模擬實驗,一方面可以通過金融調查和分析來加深對現實金融發展情況的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金融模擬增強學生對貨幣銀行學的實際操控能力,極大提高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應用能力。
(4)貨幣銀行學教學和科研相結合。
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是大學授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授課教師在努力探索貨幣銀行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同時,應當在貨幣銀行學教學中采取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模式,有重點地培養一批貨幣銀行學基礎理論扎實,科研功底較強的優秀學生,從而實現貨幣銀行學學生基礎理論和科研水平都有一個大幅度提升。
(5)貨幣銀行學重難點專題講授。
重難點內容講解方面,貨幣銀行學課程組的全體教師要集中對課程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集體編寫并緊跟時代步伐及時修訂貨幣銀行學重難點釋疑和案例分析,為不同層次的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理解、釋疑機會,促使貨幣銀行學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以達到明顯的學習效果。
(6)采取“請進來”的教學方法改革。
貨幣銀行學是金融學的基礎課程,可以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通過學院或是系積極邀請國內外著名的貨幣銀行學教師或是相關研究的學者前來學校進行專題授課,引導學生聆聽講座,通過專家的講解,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對貨幣銀行學相關金融問題的深層次理解和認識程度,又提高了學生對該門課程理論的掌握程度和對實踐的應用能力,更好地達到課程學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申韜.對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新思考.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8).
高職貨幣銀行學課程特點及教學方法【2】
摘要:鑒于高職貨幣銀行學自身的特點:缺乏圖文性、理論知識過于簡略以及與時俱變等等,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進行怎樣的考核方式,才能使高職學生提高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掌握觀察和分析金融問題的正確方法,培養辨析金融理論和解決金融問題的能力,是目前高職貨幣銀行學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高職貨幣銀行學;特點;教學方法;考核方式
《貨幣銀行學》是教育部確定的21世紀高等學校各經濟專業的基礎理論必修課,教學內容以貨幣金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規律為主體展開分析。
在側重培養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高職教育中,如何開展這門專業基礎理論課: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使學生了解國內外金融問題的現狀,掌握觀察和分析金融問題的正確方法,培養辨析金融理論和解決金融實
際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一直是一個重要課題。
一、高職《貨幣銀行學》課程的特點
第一,與工科類課程相比,《貨幣銀行學》缺少圖文并茂、公式、數字等的特點,如果教師缺乏對經濟實例的掌握以及教學方法上不能有所變化,則導致課堂內容空洞無物,讓學生倍感枯燥。
第二,貨幣銀行學》作為一門應用理論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政策性及應用性;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變化,貨幣銀行學的理論與實踐內容又有極大的變化性特征。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講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隨時關注我國金融理論與政策的巨大變革,不斷調整教學體系,更新教學內容。
第三,現有的《貨幣銀行學》是針對本科學生構建的理論框架,而一些高職教材簡化甚至略去了理論部分,直接介紹實務,學生因缺乏對理論背景以及特定市場條件的了解與分析,就很難把握復雜的金融問題的實質。
其實作為專業基礎理論課的貨幣銀行學,主要是幫助學生打開一扇通往金融世界的大門。
金融世界變幻莫測,只有掌握了一些基本原理和金融學發展的歷史,學生才能獲得獨立的認知能力,這也就是金融教學要達到的主要目的。
因此,理論教學在高職貨幣銀行學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
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教師“一言堂”的教學形式,不能因材施教,學生不能適應,使理論教學處在尷尬的地位,更無從談起提高高職學生經濟方面的專業技術能力。
二、高職《貨幣銀行學》教學方法探討
(1)多媒體教學法
高職學生理論基礎稍差于本科學生,且鑒于目前高職課本的不詳盡,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由淺入深,最終達到學習目的。
引人媒體教學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大大改善了教學效果。
例如,在介紹貨幣的種類時,可以將相關的圖片制成多媒體課件,從古代的各種鑄幣,到今天的各版人民幣和主要的外幣,學生可以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本課程中還可以引人網絡技術來進行教學,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上的信息資源來補充和豐富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實時交互性,使學生更快掌握相關知識。
如在介紹證券市場時,可以利用證券交易所的網站和證券公司的網站,使學生很快了解到二者的不同及各自的職能。
進一步,還可以利用證券公司提供的網上交易平臺和模擬交易平臺,使學生身臨其境地了解證券交易的程序,縮短書本理論和現實之間的距離。
(2)聯系實踐法
金融屬于宏觀范疇,涉及的對象包括政府、銀行、企業、個人等所有社會主體,因此,《貨幣銀行學》教學內容應該是生動的、具體的。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中,立足現實,大量開展現實問題分析,對改革過程中提出的各種新范疇、新觀點、新方案進行介紹,使學生了解貨幣金融理論研究的動向、趨勢及新進展。
例如,聯系2008年我國商業銀行儲備金率下調、利率下調以及美國金融危機問題,分析我國的經濟運行態勢、貨幣政策目標取向問題、貨幣政策手段的運用效果以及世界經濟發展等問題,使學生能夠感性地、具體地理解金融范疇。
(3)自主學習教學法
要想讓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的更牢固, 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他們養成自己對某一問題進行自主學習的習慣。
為此, 需要教師要經常布置學生課下搜集與課中知識相關的資料, 關注財經領域、貨幣金融領域的報紙與新聞, 讀必讀書目等, 這樣學生就可以對金融、證券等領域的最新動態有所了解。
通過自己搜集及查閱資料,會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 更重要的是還培養了他們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 授課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這可以通過課堂師生交流及提問的方式進行。
(4)案例教學法
為了適應高職學生的現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們改革教學方法,將案例教學方式貫穿于教學過程中。
案例教學法將學生帶入特定的事件現場進行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以及集體協作能力的教學方式。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角色的成功轉換是組織、推行案例教學的前提:學生變以往的被動為主動,以積極的態度理解經濟管理學中的概念模型和理論,并用之于實際。
同時區別于本科階段的案例教學,高職教學還有自己的特點,所以相應地高職教學在案例設計上要具有針對性:高職教學案例設計要針對學生現有的能力、知識結構與專業要求進行設計,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得到樂趣和肯定。
三、高職《貨幣銀行學》課程考核方式探討
到目前為止, 我國高職院校《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仍然保持中學生式的考核
方式,學生普遍存在“上課記筆記, 考前背筆記, 考后全忘記”的現象, 學生的知識掌握不牢固。
所以對該門課程的考核體系進行改革是必要的。
(1)復合式, 即平時考評和期末考評相結合。
為了避免把學生培養成書本的奴隸和記憶的機器, 也為了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 該門課程的考核在期末考評之外, 必須加入平時考評。
二者在學生的最終成績中各占一定比例, 平時考評設為 30%, 期末考評設為70%較為合適。
(2)全程型, 即考評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為了督促學生保持學習的持續性, 對學生的考評、主要是平時考評必須貫穿于教學始終, 如果僅以一兩次平時作業即給出學生的平時成績, 難免存在隨機因素, 對學生的平時表現不能夠給予公正的評價。
(3)多元化, 即考評方式多元化。
多元化的內容可以包括: 課后作業( 最好以小論文、調查報告或專題研究報告等形式出現) (10%) 、課堂隨機小測驗(5%) 、課堂參與(5%) 、學習態度(5%) 、出勤(5%) 、期末考試(60%) 等。
在期末考試內容構成中, 為了體現層次, 除了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客觀復述題外, 還要出一些結合中國當前經濟、金融領域實踐問題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的主觀分析題。
以上考評方式授課教師應在每學期開課的第一次課中即對學生闡明, 讓學生明白這種考評方式的意義, 也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與授課教師的配合。
參考文獻:
[1] 易綱,海聞.貨幣銀行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黃憲,江春,趙何敏,趙征.貨幣金融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3]盛昌琴. 對“貨幣銀行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鄭州:金融在線,2007.
[4]徐敏.對金融類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5,(03).
【貨幣銀行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相關文章:
貨幣銀行學習總結05-18
醫學檢驗導論課程地位及課程建設論文10-08
高校工商管理課程教學方法10-26
旅游管理本科課程教學方法論文10-09
數控車削加工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論文10-08
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方法論文10-08
土木工程制圖課程教學方法思考論文10-08
尺寸精度設計課程教學方法論文范文10-12
旅游管理課程建設論文10-09
學校課程建設實施方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