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下班的隨筆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下班的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下班的隨筆1
一個人的天空很藍,藍的有些憂郁;一個人的時候很自由,自由的有點孤單;一個人的生活很輕松,輕松的有些無聊;想念朋友的時候很幸福,幸福的有點難過!
我很喜歡太陽,但我不適合生存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上完夜班,刺眼的日光總會讓我無處可藏,蒼白的臉總會被明媚的日光粘住。然后,眼睛便被刺痛了,慢慢流出淚,好痛好痛……也許,別人不懂;也許,別人不在乎;也許,沒有也許!
我想,我是一個孤獨的人,一個被上帝遺忘了的孩子。陪伴我的只有慷慨的陽光贈予給我的影子。 只是假日里,當夜幕輕輕叩響窗欞的時候,當明亮的空間被黑暗所吞噬時,我真的成為孤獨的靈魂了,因為靈魂是沒有影子的。燈熄滅了。
輕倚在陽臺上,紫色的風鈴始終跳躍著不變的孤獨的音符,一如我自己那孤獨的寂寞。永遠,永遠……
他們說月亮是寂寞的眼睛。靜靜地,靜靜地看著別人孤枕難眠。我真的很孤僻。我不喜歡一個人的天空,不喜歡一個人的地方,不喜歡一個的影子。因為它是潮濕的,它是冷清的,它是孤獨的……我很不喜歡一個人,一個人笑著,一個人哭著。我真的希望有另一個人走進我的`天空里。可是為何,為何在我擁擠的天空里,出現不了如陽光般燦爛的她!游離在人群之外,與燦爛的他實在格格不入。
面對一段不知何時開始的思念,面對一種不知何時生出的情絲,我不懂如何放棄,更不知如何遺忘。只有不斷地期待那張燦爛的臉,不斷地讓心被侵襲,深得不可自撥,不管身在哪里,追逐的總是那抹紫色的身影。 看到你的時候,才感覺到我是那么的孤獨無依!
下班的隨筆2
對于一個學生的自己而言,能夠有機會體會社會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
由于假期的空余時間較多,所以就抽空找了一個兼職,想體會一把大人的感覺。這份工作的內容是推廣游戲,簡單來講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款游戲,并且喜歡上它。
第一天上班的時候,看著陌生的環境心底不禁有些微微發顫。不過周圍的人都非常好,不會什么操作的話都是可以問的。上班期間也并沒有什么過多的要求,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偶爾還會有已經做了許久的前輩來幫自己,更加細致的告訴我要如何跟客戶溝通。
一天的時間很快就結束了,第二的工作自然是更加的嫻熟的。
我逐漸開始認識到了新朋友,一個個人員的稱謂從他們的口中,從自己的.了解中,從介紹中慢慢開始有了記憶。
第三天的時候,我已經不那么生疏了,對于別人,對于這個環境都更加的適應。我開始拿起旁邊的飲料喝了起來,開始和周圍原本陌生的同事聊天……
或許是出于還是學生的緣故,我總覺得自己跟他們之間有一段距離。這距離可能就是學校和社會的距離吧。我開始上班、下班,開始吃飯、工作,開始新的作息規律。漸漸地,一周過去了之后,我已經開始了疲憊。每當晚上七點下班的時候,我都會覺得城市遠處的燈光帶著一種朦朧的美,周圍的街道、人群仿佛更加的具有魅力。原來享受生活是這么一件愉快的事情……我的內心在狂喜,好似對于自己的這個選擇十分的滿意。
兩周之后,我選擇了辭職。
辭職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自己無法勝任這份工作了。
其實如果自己是為了生活的話,這份工作依舊可以堅持。但是如果自己是為了體驗生活而選擇的話,那么這個時候已經不適合久留。我的課程,我的考試,我的一些其他的事情仍需要自己花費這些空余時間去打理,去完成。生活本就如此,當不適合的時候,就應該果斷選擇放棄。當面臨重要事情的時候,就必須一往直前的堅持。我們作為一個成熟的學生,至少應該明白自己何時何地需要做的事情。
盡管和這個集體相處的時間并不久,但我心底一定會記憶他們很久。這短短兩周的努力,看似在一個人生命當中不值得一提,可卻是我在這段時間的成長歷程。
我相信,將來的自己一定會感謝現在勇于嘗試的自己。
下班的隨筆3
陰沉的天,下班后拖著疲憊的身子往家走。把泥糊的燒火灶放在大路邊的.那家,婆媳兩個在蒸饃,婆婆燒火,媳婦把整好的面團往蒸饃鍋里放。我湊上去看,問面團里綠綠的東西是啥,婆媳倆熱情地說是小蒜。這家人在外人眼里生活得有點艱難,但婆婆總是一臉慈祥的笑,媳婦也總穿著不講究的衣服,不停地忙碌著,很少見她們有不開心的時候。走過去了,我忍不住回頭看,陰沉的天里,我似乎聞到了小蒜蒸饃的香味。
誰家門前那棵樹下,一個老婆婆正坐在地上撿花生,地上是濕漉漉的泥土,夾雜著無數黃黃的花生葉子。老婆婆用干枯的手扒著泥土和花生葉子,撿拾里面的花生,專注、認真,好像她手扒的地方就是全世界。
快到門口了,斜對門那老婦人從自家門口的菜地里摘了一把青菜,笑著對我說:“天一陰,就有點涼,晚上做點面條喝,暖和。”我笑著點點頭。老婦人接著說:“你看我家的青菜長得多好,反正我們也吃不完,你要吃,隨時來摘啊。”
我打開家門,又扭頭看看自己下班回家的路,心里盛滿了感動。
下班的隨筆4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大V說了一句話:“擠地鐵雖然省錢,但其實很費精力。而當你在沒錢沒時間的時候,精力是你最大的財富。”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腦海中浮現了我在深圳上班的時候,早高峰時間擠地鐵,絕望的看著每一趟車都是沙丁魚罐頭一樣的擁擠場景,總是被嚇退好幾步,又被后面蜂擁而至的人潮給沖到門外。在看到這句話之后,深以為然。
當時上班,我6點半起床,卻無法避開高峰期的時候擠地鐵,好不容易踩點到了辦公室,卻蓬頭垢面,被周圍的同事一陣憐憫的眼光注視,被部門主管明里暗里暗示過好幾回:新來的幾個實習生啊,剛來,新東西又多,自己不努力學習,怎么行?要是每天都為了多睡幾分鐘,早上連妝都不化,怎么讓人相信,也沒有時間來學習提升吧。
天知道,我每天那么早起來,不是為了擠地鐵,在汗臭味與包子味的復雜空氣里,然后精疲力盡的開始我的一天的工作,就算對這份工作再熱愛,也抵不過疲憊身軀的超負荷。
后來來到上海,公司附近10分鐘的路程,有一個專門供公司員工租住的小區,環境一般,卻距離公司近,方便上下班,只是房租較貴。開始剛來的時候,我選擇距離公司較遠的地方居住,為了省下一點房租費,每天擠公交上下班,浪費在路上的時間都快兩個小時。
一段時間以后,看到時間管理和碎片化閱讀建議的文章,于是,嘗試在路上看本書什么的,卻發現,除了搖晃的扶手和來回飄蕩的身體,竟然沒有一個間隙是可以坐下來看本書的,將大部頭的書塞在背包里,我掙扎了兩次,就再也沒有帶上過它。
那半年里,錢并沒有省下來多少,反而萌生了絕望的情緒,上班的感覺一點都不美好,除了要應對復雜的人事和繁復的工作,一想到下班了還要坐一個小時的公交車,整個人到家就已經攤倒在床上,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下班的心情也沒有比上班時候好多少。
于是,在半年后,毅然搬到公司附近的公寓樓,即便是貴了50%的房租,卻節約了每天兩個小時出來,我花一個小時做可口的飯菜,用另一個小時閱讀寫作,竟然在不知不覺里,寫下了十多萬字。
更多的時間用來自己支配,能夠讓精力得到更加充分反而利用。這個功利性的社會里,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在書店里掃一眼,都是教我們怎么利用好時間和工具,讓自己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更早一步取得成功。
也許,雞湯濃郁的成功學,有時候會很反胃,但是里面提到一點,卻很正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花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才能保持卓越。
如今看到:以為坐地鐵是最省錢的`一種方式,殊不知,卻是最浪費精力的一種方式時,深以為然。
在二十幾歲的年齡里,除了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生活充斥著柴米油鹽醬醋茶,如何將平淡的生活,過出詩一般的精致,需要知道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
不知道是誰說過: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活著不是只為了工作。
為了省錢,擠地鐵上下班,是一種生活方式;找一處距離公司近的地方居住,節約來回的時間精力,將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給自己的大腦一個舒適的空閑時間用來學習和充電,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無法去評判哪一種生活方式最適合誰,卻可以建議后一種生活方式在長遠看來,更加有利于成長和收獲。
我的同事Ada,從來到上海,就住在附近的小區。她曾經經歷過幾任不愉快的奇葩室友,卻終究沒有放棄與人合租,去遠一點的地方租住一個稍微便宜點的單間。
她每天打扮的朝氣蓬勃,光鮮亮麗,清新的妝容,得體的衣服,與我當時來公司時,大夏天里擠了一小時的公交以后,帶著一股特有的公交早餐氣息飄到公司相比,映襯的我就像一只丑小鴨。
她看著我狼狽了幾周,疑惑的問我:“為什么要選擇住那么遠?附近的房租也不是特別貴。”我抱著一杯姜茶,在下雨天里,哆哆嗦嗦的說:“因為便宜啊!”
她看著我說:“多少人因為這點便宜,失去了最有價值的幾個小時。”
原來,她每天早上與我一樣6點半起床,卻可以在家坐半小時瑜伽,優雅地吃個早餐,聽著早餐新聞,優哉游哉的來到辦公室,還是來的最早的,然后做好一天的工作安排,在大家陸陸續續的來到辦公室的時候,她還可以看幾頁專業書籍。
半年后,她就從主管升至總監,不僅僅是她業績突出,我想,更重要的是她對于自己時間和精力的把控。
她從來不加班。在6點左右就收拾辦公桌下班了,當日的工作進度已經列好放在辦公桌上,明天的工作計劃,也一并做好放在日歷上。
有一次我下班早,跟著她去家里拿專業書,她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條,完全看不出合租房的三不管的布滿灰塵的地面。拿了書,她給我做了一頓飯,然后在跑步機上慢走10分鐘,然后開始當日的閱讀時間。
我尷尬的還在想著,我是不是得走了,不然快要趕不上公交車了。她看著我的神色說,沒事,一會兒給你打車回去,比公交車快。
下班的隨筆5
今天下早班,我換下工作服,穿上了靚麗時尚的裙裝:喜慶的磚紅色,內襯黑色的高領,淺黃色的蕾絲邊鑲嵌在袖口和裙底四周,鏡中的我頓時顯得光彩照人,年輕而有活力。我自信地走出幼兒園,微笑著與值班室的老師和孩子們道別:“郭老師再見!小朋友再見!”
“畦,原老師太漂亮了!”小朋友們都瞪大眼睛看著我,顯得很吃驚。
叢菲跑過來拉著我的手說:“老師,你好漂亮啊,我真喜歡下班后的你。”
“為什么喜歡下班后的我呢?難道你不喜歡上班時候的老師嗎?”我微笑著問她。
“這——”叢菲愣住了,有些窘迫。
“上班時,老師穿的衣服是黑色的,頭發也有點亂,顯得不漂亮。而且老師一穿上黑色的衣服,臉上就很少有笑,所以我不喜歡上班時候的老師。”旁邊的'鄭銘插了上來。
“老師下班后穿的衣服很漂亮,還滿臉笑容的,我們喜歡看到漂亮的老師。”
是啊,孩子們都喜歡年輕漂亮充滿活力的老師,他們喜歡亮麗的色彩,更喜歡老師溫馨的微笑。幼兒教師的著裝不應該是古板嚴肅的,而應該在視覺上給孩子一種溫馨靚麗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老師要讓孩子看到燦爛的笑容,讓孩子聽到溫馨的話語,這才會讓孩子感到老師的和藹可親和平易近人。試想,一件黑色的衣服,再配上一張嚴厲無笑的臉,哪個孩子敢與你親近?如果一位老師既注重了外在形象的美.又有著一張陽光般燦爛的笑臉,試問,哪個孩子不喜歡這樣的老師呢?
我暗下決心:不管是什么時候,都要做一個讓孩子喜歡的老師!
下班的隨筆6
生活節奏快,社會壓力大的同時,白領們也面臨著這樣的一個問題,生活需要更方便,更快捷。
交易大廈樓下有家7-11便利店,里面的便利用品款式多樣而不貴,是白領們下班的必經之路。
白領們在便利店似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習慣早上順路去買早餐,中午買瓶果汁,晚上買碗擔擔面、或者關東煮、麻辣燙…久而久之,便利店成了賴以生存的方式。
一天下午,我經過7-11的時候買了一個便利餐。勉強坐上狹小的餐桌,擠出一點醬汁,試著這個白領們“賴以生存的糧食”,但是,即便我加了幾種醬料,卻始終找不到那種唯獨家才有的溫馨的體會。
也許在便利店吃飯的白領們,或許早上起得太晚,就到7-11買點吃的吧,反正那里有包子賣;也許中午好困,這天還有好多工作沒完成,就到7-11買個三明治吃吧;也許今天過得實在不容易,好累好累,就到7-11隨便吃點吧。
慢慢的,從原來的解決溫飽的問題,變成一種精神上的依賴。
也許,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我們的生活也面臨同樣的挑戰,我相信終有一天,在這個知識社會創新的世界,科技將使我們的生活更快捷。但是,與此同時,那時候的人們就該開始思考“為什么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疏遠的原因”或是開始各種“人際關系論”之類的研究了。
【下班的隨筆】相關文章:
提前下班檢討書02-27
下班早退的檢討書03-17
關于下班的問候寄語合集09-19
下班早退檢討書11-04
下班忘記打卡檢討書 上下班忘記打卡檢討書10-01
下班忘記鎖門處罰范文推薦04-01
元宵節提前下班的通知02-21
下班忘打卡檢討書03-06
節假日提前下班的通知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