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清明節隨筆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了解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你知道什么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贊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隨筆1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開始于周代,每年冬至后108天是清明節。清明節在每年公歷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清明節又叫寒食節。
關于清明節還有一個感人的由來。傳說晉文公重耳在逃亡中,一天餓昏了,他的`隨從介子推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烤著給晉文公重耳吃。晉文公重耳執政后,重賞那些有功之臣,卻忘了賞介子推。有人提醒說也應賞介子推。晉文公重耳帶著大臣去賞介子推,誰知介子推已經帶著老母親躲在綿山上,有人提出燒山,因為介子推那么孝順,一定會帶著母親出來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晉文公重耳和隨從上山去看,只看老母親和介子推在一棵大柳樹上燒死了。晉文公重耳非常傷心,下令從此以后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所以這一天叫寒食節,又叫清明節。
關于清明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有祭祖,掃墓,踏青,植樹。清明節這天爸爸,媽媽還去紀念逝去的先人,去給逝去的先人掃墓。清明節這天我們還要植樹,俗語說的號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后,種瓜點都。清明節后天氣漸漸暖和,農民伯伯也開始抓地了。
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在清明節這天去緬懷那些革命先烈讓他們在地下安息。
清明節隨筆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大家熟悉的一首詩,同時在詩中也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轉眼又到了清明節,不知為什么,清明的日子總是陰雨連綿的,似乎老天也在為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而感到悲傷。
大家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我把找來的資料跟大家分享吧:相傳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周代,有一個妃子千方百計要讓自己的孩子當上皇帝。于是她設計害死太子,太子的弟弟重耳也被迫逃亡。途中重耳餓暈在一棵大樹下。中爾手下有個叫介子推的`大臣,看到此情景,便從腿上割下一塊肉,烤熟了給重耳吃下去……后來,重耳返回都城作了君主。他重賞了身邊所有有功的大臣,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才想起了那段往事。重耳羞愧極了,他立即派人請介子推,可怎么也沒請到。于是重耳親自到綿山去請介子推,可介子推仍不肯出面。有人給重耳出主意:放火燒山,只留一條出路。可沒想到介子推被燒死了。重耳傷心極了。第二年,重耳再來此地紀念介子推,發現燒焦的老柳樹又復活了。重耳把這棵樹起名“清明柳”,又把這個日子定為“清明節”。
大家知道清明節的習俗嗎?其實我也不知道,是媽媽告訴我的。媽媽說:“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祭祖。”
此時此刻,我又想起了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節隨筆3
清明節大約始于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周代。每年都盼著它早早到來,因為只要清明節一到,天兒就暖起來了,我們就可以漸減衣物,無憂無慮地狂耍了。這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是件多么“爽”的事啊!其實我們盼清明節還有另一個原因。在這時期,我們的戶外活動特別多,比如說植樹啦,掃墓啦,踏青啦……
我來自一個古老的小鎮,我們家鄉的清明節又有它的與眾不同。
在清明節這天,家家戶戶一大早便攤好柳葉餅當早飯吃,預示著辟邪,驅盡妖魔鬼怪。吃完早飯又開始下一個程序,大伙齊動手做菜祭祖,要越早越好,因為我們家鄉有句諺語叫“早燒清明晚燒冬,七月半等不到小日中”。誰家祭祖早,誰家老祖宗就會保佑家里興旺發達,多么樸實的人們啊,這寄托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家鄉清明節還有個小風俗就是吃完午飯,家里不論男女老少都要用皂角洗一洗頭發,洗去往日的污垢和晦氣。盡管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已經漸漸都不那么做了,但老人還是依舊保持著洗頭的傳統,所不同的就是用洗發水代替了往日的皂角。
我們家鄉清明節的重頭戲莫過于趕集了。人們吃完飯收拾妥當了,便拖家帶口到鎮上去趕集。起源于何時,老人家們也已經說不太清楚了,只知道這個風俗是老祖宗傳承下來的。不大的小鎮街上卻人山人海,兩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小攤。有賣衣服的,有賣生活用品的,有賣吃的,還有賣我們小孩子喜歡的玩物的……總之應有盡有,看得我們是眼花繚亂,擠得我們是分身乏術,吵得我們是震耳欲聾啊……我通常是約上幾個小玩伴帶上幾個零花錢也去湊湊熱鬧,鍛煉鍛煉自己的生存能力嘛。這不,今年我還討價還價買了只灰耳朵兔子,他現在被我養的好肥好可愛啊!
這就是我們家鄉傳統而又與時俱進的清明節!你喜愛我們家鄉的清明節嗎?
清明節隨筆4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話被奇妙的大自然所印證,昨天下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的心像大石頭一樣沉重,因為要給老爺和老奶掃墓,以前,我不懂清明節的真正意義,直到今天掃完墓后,我才懂得了清明節的真正意義!
清晨七點,我們準備給老爺和老奶掃墓,掃墓對我來說可是件新鮮的事,我們拿上工具,出發了。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老爺和老奶的墓前,一年沒來,墳墓上長滿了荒蕪的草,大家做好分工后,紛紛開始忙碌起來,一切就緒后,我們開始燒紙錢,隨著裊裊炊煙,我仿佛看到了他們的影子,他們告訴我:好好學習,珍惜生命。
是啊,人的.一生苦短,每一天都要活得快樂,要不斷超越自我,超越自我,夢想終會實現;超越自我,夢想化為動力;超越自我,創造美麗人生!我認為生命就在不斷的超越自我,超越夢想!在山上,城市的房子盡收眼底,山中開滿了金黃金光的油菜花,深呼一口,幽淡的花香,清新的空氣,那些花以不可抗的動
清明節隨筆5
清明時節,行走在祭奠親人的路上,假如能遇到杜牧的那場雨,穿過歲月的風塵,穿過塵世的燈紅酒綠,飄灑在紙灰飛揚的裊裊青煙里,吟唱著淡淡憂傷,濕潤著深深思念,再好不過了。
其時,春暖大地,沉睡的萬物漸次復蘇,一切都是那么嬌嫩、脆弱。百草漸次轉綠,楊柳的新芽,嫩黃如雛鳥的喙。陽光也如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照在身上,柔柔暖暖的,沒有一點兒跋扈氣。世界嬌小脆弱得讓人情不自禁地去疼惜。曾經朝夕相處的親人,如今在另一個遙遠虛空的地方,再也觸碰不到,壓抑在心頭的潮濕和憂傷,愈來愈重,愈來愈濃,只有借助清明的微雨,才能緩慢悠長地釋放出來。
清明的雨,細細綿綿,如煙,似霧,與自然界的.新綠落紅,塵世眾生的淡淡哀愁,交融成一幅意境迷離的黑白寫意畫。清明雨,中國的雨,從古下到今。除了千古傳頌的杜牧《清明》一詩,歷代詩詞中,都不乏清明雨的身影。晚唐韓偓(wò)的《殘花》:“黃昏月下惆悵白,清明雨后寥梢紅。”溫庭筠《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南唐馮延巳《蝶戀花》:“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宋代蔡伸《菩薩蠻》:“杏花零落清明雨。”趙令畤《蝶戀花》:“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清代戲曲家洪昇的《長生殿》第三十九出《私祭》中的《鎖南枝》:“你看鶯亂飛,草正芳,恰好應清明雨飄蕩。”
清明,一詞千鈞!它連接生死,牽手陰陽。我們在煙雨蒙蒙中走向墓地陵園,走近長眠在另一個世界的親人。而遠在另一個世界的親人,希望現在的我們,可以笑對生活!我們不哭,但來場清明雨吧,讓鋪天蓋地、連天接地的雨,將我們心底悠長的追思和懷念,傾訴給遠在天堂的親人。
清明,楊柳淡如煙,細雨淡如煙,活著的親人對逝者的追思和懷念,也如煙霧般,綿綿長長地淡遠無邊……
清明節隨筆6
清明節自己能干什么的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也是有個期待吧,我們清明節的話這邊的志愿活動也是很多,比如說掃墓啊計劃啊什么的,但是因為我都很多都是在今天就必須去完成了之后,很多都是提前完成到清明節那一天的話,大家也有自己的事情做,所以就只能去安排出現假的時間去完成那一些志愿活動吧,但是因為我們今天是滿課嗎,有課比較多排不出來時間,雖然說晚上也是可以去做的,但是因為你好像找不到時機,最后就只能是不了了之,自己的朋友他也有在抱怨說為什么我們的課就這么忙呢?在今天到其實自己現在想一想就會覺得他雖然說口頭上說很積極很向上的,希望說可以去做更多積極向上的事情,但是其實等他真正有機會去做這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又行動不起來,反正他現在就給我這種感覺,但是自己又覺得還是比較幸運的。找他口頭上還是比較積極的,這也是能夠從側面去推動自己過更加積極向上的生活。
但是他也確實是很忙的`,就本來我們星期六也是要去做志愿活動的,那是因為我們最后他因為要開會嘛,很多時候就是自己現在都屬于那種比較閑的狀態,但是他就因為部門上的事情啊以及加入的那一些活動,就她也加了一個潮劇,就我們那邊的本來也是自己要加入的,可能是因為自己錯過了報名的時間,但也覺得還行吧,就雖然說錯過了,但是自己就也因此有了更多自己的時間,畢竟他現在很多時間都花在這件事情上了,雖然說最后也有搞頭,但是自己也覺得他其實確實是有從這件事情中得以成長吧,但也占據了他太多的時間了。
但只要他樂在其中就行了,就是他要是沒有太多抱怨的話,那也行也沒有關系的,只要他覺得做這件事情她有所收獲,然后他也不會覺得這件事情浪費了他太多的時間,那其實這件事情對他來說浪費再多的時間也是有意義的吧,反正自己是有這么去想的,就一個方面是替他覺得不值得,但是另一方面又為她感到感悟性,所以自己又覺得自己也應該是去找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去做吧,畢竟大家的日子都那么有規律的進行著,就只有自己的日子是那么的想嗎?然后毫無計劃,一天天的也不知道究竟完成了哪一些事情,雖然說自己也很享受這樣子的生活,就你不需要去計劃說需要去完成一些什么事情,但每一天又好像有一些小成就感,自己也很喜歡這一種狀態的,但是又覺得看著大家都是這么過日子的,自己又覺得不甘心,自己就這么散漫的過日子。
清明節隨筆7
清明節,又來臨,我呆呆地望著天空,不禁又陷入對外公的懷念。因為在我那絢麗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外公給我的印象太深刻,外公給予我的愛實在太多太多。
我依舊記得,外公的那張臉和那雙手,那張布滿皺紋而又充滿精神的臉和那雙蒼勁有力卻又突兀著青筋的手,它們曾經和外公一起……
兒時,我一直都是被外公外婆拉扯大的。常常隨外公外婆起得很早,老是做在一張木凳上看著外公掃地。外公拿著一把掃把在街道上掃,我呢,就拿著比自己矮一點兒的掃把亂舞,常常弄得到處都是灰塵。外公性情溫和,也不說什么,只好一遍遍地掃,毫無怨言。那時侯,我還,看到外公天天清掃街道,不禁也有一些納悶,常常扯著外公的衣角,略顯淘氣地問:“外公,為什么,你天天要清掃街道呀,你又不是清潔工?”外公也就朝我一笑,繼續掃地。我看著外公的笑容,也就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還不時“噢”幾句應聲。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久而久之,外公清掃街道的原因我也清楚,心底里對外公也不免產生幾分敬佩。
一次,冬天時分,天氣寒冷,我剛起床下樓,又見外公在掃地。我走出去,坐在門口的板凳上,托著下巴呆呆地看著外公,過好一陣兒,外公才見我坐在外面,立刻把自己身上的.棉襖脫下來,給我披上。我當時再看外公的時候,發現他的手已,凍得通紅,嘴唇泛青,可那時外公已經在掃地……
外公,又一年的春天到,您喜歡的桃花又開,散發著泥土的氣息,您,可聞到它們的芬芳,感知到有個童稚的心靈在呼喚您,在呼喚您啊!
現在,雖然外公已經不在人世,但外公的音容笑貌卻時常在我的腦海里浮現。因為,外公給我那無私的愛實在太多,他那勤勞樸實的形象給我的印象太……太深刻!
清明節隨筆8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清明節又叫寒食節,這是一個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精華的清明節,在宋元時期形成了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祭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民國時期,清明節這天,除了原有的掃墓、踏青等習俗外,植樹也被確定為常規項目。
周日上午,我和媽媽走在外婆家那邊的山路上,溪水緩緩的流,路邊的小草又被春風吹綠了,不時可以看到有人挑著擔子和紙錢,匆匆而走;也不時可以從林中傳來一陣一陣的'哭聲和鞭炮聲和哭聲;也不時有從山上掃墓歸來的傷心人,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慢走在山路上,看到外公以及其他的叔叔阿姨,都在田地中干活。有的在田地上翻地,田間一片忙碌;有的在翻好的地上撒菜籽、種菜苗,綠油油的一垅一垅;有的在插豆棒,整整齊齊,相互交叉依靠;有的在山地上種植果樹苗。田地間一片生機勃勃,真好看!正所謂“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我和媽媽繼續往山上走,看著山腳下嫩綠的野草,半山坡上的桑樹張開著嫩葉,毛竹林中破土而出的竹筍,清明到了,春天到了,萬物復蘇,我喜歡這春意濃濃的清明節。
清明節隨筆9
今天是清明節,天上下著小雨。跟往常一樣,我和外婆、爸爸、媽媽等一起去祭拜死去的外公。
我們在清明節前一天買好錢紙、蠟燭、鞭炮、香。準備在清明節時給外公送去。早上,吃過早餐后。我和爸爸、媽媽就把昨天買好的東西用袋子裝好。踏上了上山的路。到了墳地里。外婆把蠟燭和香點燃,把蠟燭插在墓碑前,然后把香分成三份,我一份,爸爸一份,外婆自己一份。然后對著外公的墳鞠了三個躬,嘴里還念著:“保佑圓兒將來考上大學,保佑浩宇健康成長。”
爸爸隨后也對著外公墳前鞠了三躬。然后外婆把我拉到墳前,也鞠了三躬。然后叫我把袋子里的錢紙全部燒完。我在燒錢紙的時候,一直在心里念叨:外公,我給您多燒點,但愿您在下面過得舒適。燒完錢紙,爸爸把鞭炮擺在旁邊,點燃后,我們躲在另一邊。放完鞭炮后。我們幾個又把外公墳旁邊的雜草砍掉。
搞完了。我們三個又向家里走去。在路上,我一直在想,外公這一生都在為我們后代著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做個有出息的'人,讓外公在下面替我高興。到家里,阿姨在廚房忙著。到了晚上,吃晚飯的時候,阿姨擺好了碗筷,我準備去夾我的最愛,可是,外婆叫住了我,然后,把好菜夾到一個碗里,把筷子插在飯里,然后鞠了一躬,鞠躬后還留了一個空座。
吃完飯后,我望著天上的雨,讓我想起了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隨筆10
記得古詩說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講的是清明節雨天、人們傷心的情景。可是,在今天清明節的第二天,天氣十分的晴朗,外面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到處是春暖花開的景象,我、爸爸、媽媽、外婆、哥哥、舅舅一起去南北湖掃墓。
我們乘著開往南北湖的公交車,來到了我們海鹽縣的旅游景點——南北湖,湖邊到處是行人,有來掃墓的,來旅游的……我們無心欣賞南北湖的美麗景色,直接來到半山腰,來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依次擺好拜祭的物品,媽媽、舅舅獻上了鮮花,爸爸點著了蠟燭,接著舅舅第一個拜,第二個是外婆拜,第三個是哥哥拜,第四個爸爸拜,第五個是媽媽拜,第六個當然是我了,因為我最小了。接下來外婆就給外公燒紙錢了,希望外公在下面有更多的錢花,日子過得好一點。望著外公的墓碑,我們心里都有一種痛苦的.感覺。
拜祭完后,媽媽打算帶我到處走走看看,我們先來到了湖邊的木制長曲橋上,只見橋下的湖水水平如鏡,沒有一絲波浪,湖水清的能看到湖底的水草。走過木橋,我們來到了長堤上,堤的兩邊盡是桃樹,我走進桃樹看了一下,發現有的花是含苞待放的就像是一個個害羞的少女,有的花是爭奇斗艷的像一個個哨兵展現著自己的魅力。
走著走著,爸爸說起他小時候來英雄紀念碑掃墓的事,于是,我向爸爸提議,也帶我一起去向英雄掃墓。接著,我們就爬上山峰來到了新四軍北撤澉浦之戰紀念碑,原來是在1945年10月4日,新四軍北撤至澉浦時,遭到國黨10倍于自己軍力的包圍,在戰斗中,新四軍有223名戰士犧牲了。看著紀念碑,想到犧牲的新四軍戰士,我心中感到無比崇敬,于是,我向英雄們獻上自己做的花環,爸爸為我在紀念碑前留了合影。
走在下山的路上,想到有兩百多位戰士犧牲在這兒,我覺得我們不能忘記先輩的事跡,是他們創造了中國,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覺得今天收獲真多。
清明節隨筆11
今正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是描寫清明時節的景象。清明之前,已經下了幾天的雨,今天,4月5日,清明節當天卻變成陽光明媚、天氣晴朗。我們一大早,便整裝待發了。
媽媽早就準備好了一切,有兩大筐豐富的貢品。我掀開籮筐上面的蓋著的布,啊!一層一層的,最下面一層是媽媽昨天精心做的米糕,米糕上面是一只肥大的雞,旁邊還放著許多的水果:有進口香梨、有芭樂、有美國臍膯、還有一些不知什么名的水果。另外一個籃,放著要燒的紙、香、鞭炮等等。
我們一家人懷著崇敬的心情開車去祖先的墓地,我打開車窗,一路迎著舒服的春風,享受大自然的美。很快到了目的地——墓地山腳,人到齊了,拿好東西,一家人就開始有說有笑地向墓地出發了。
我才爬了一小會兒,就被山上的景色迷住了,路旁是一眼望不盡的果園,那茂盛的荔枝樹、龍眼樹正向我們展示著無限的生命力,樹冠上已是綴滿的新的嫩綠的芽,有些已變成翠綠的新葉了。那葉子中間,躲藏著一些可愛的小果果。一陣風吹來,若隱若現,非常可愛。盡管荔枝已結了果,但還是可以看到忙碌的蜜蜂在飛來飛去,一派繁忙的景象。路的兩旁長著各種各樣的'小草小花,一片生機勃勃的樣子。瞧,這邊一簇的杜鵑開得多么鮮艷啊!那里的野草莓花也不甘示落展示著她的容顏。這邊的葉子尖上還掛著一小滴晶瑩的水珠,這是太陽沒有照射到的緣故啊。
到達墓地,大家就干起了活,有的人鋤草;有的人擺放鮮花;有的人擺放水果;有的人把紙錢放在相應的地方;還有的人擺供品熱鬧極了。而我呢,則是在旁邊折樹枝玩,繼續欣賞山邊的風景,繼續陶醉在大自然中。后來,媽媽叫我去插蠟燭、上香,我可高興了,終于有事做了,我迅速地按著吩咐的任務去做,不一會兒,我就完成任務了。又開始閑著了
過了許久,我們終于打掃好墓地。爸爸開始上香了,只見他表情嚴肅,雙手合一放在胸前,嘴里念有詞,似乎在祈禱什么。過了一會兒,他祈禱完了,便跪下來磕頭,恭敬地磕個四個響頭后叫我們姐弟也磕頭了。我們受他的情緒感染,也不說話準備學著爸爸跪拜了。突然間,我問爸爸:我要說什么嗎?爸爸輕聲地說:你可以讓祖先保佑你學習進步啊。于是,我莊嚴地給每個祖先行一個禮,我并默默的在墳墓前許愿:請各位祖先保佑我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姐姐也表情嚴肅地跪拜出四個響頭。跪拜完畢,開始把先前準備好的紙錢之類分別燒給祖先,接著就是放鞭炮,用火輕輕一點導火線,鞭炮就噼里啪啦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
祭拜完,我們就有說有笑地下山了。一路上,清脆的鳥叫聲、歡快的蟲叫聲,還有小朋友們的歡笑聲,一聲聲叫聲,組成了一曲動聽的大合唱。
清明節隨筆12
星期四,是個令我難忘又感動的日子,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這有什么特殊的?只是個平凡而并不特殊的星期四罷了!但我并不覺得,因為我們去掃墓了,在這一下午,天氣是溫暖的,我的心也是溫暖的。
下午,我們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步行來到了烈士陵園,一開始,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可是漸漸的同學們的笑聲、說話聲越來越少了,“到了,看烈士紀念碑”!老師說,接著同學們的興致又高了起來,雖然不少人又想開始說話,但人人都知道,進了莊嚴的陵園不能說話,要肅靜的。
進了陵園,我們看到的雖然還是以前的陵園,但這里的許多松樹,經過了風吹雨打,沒有人打理,依然長的這么直,這么高,這么綠,這就好像是烈士的精神!為國犧牲,永垂不朽!是啊,多么強勁的8個大字,在太陽的照射下更是閃閃發光。
看了一座座陵墓,我想了許多許多,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不會有幸福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過得非常好,烈士們安息吧!走到無名烈士墓前,我的心更熱了,他們不知道是誰,也不曾有許多人來看望他們,想到這,我不由自主把手中的小白花獻給那些無名烈士,為國犧牲,你們死的光榮,死的壯烈。
后面是紀念堂,紀念堂門口有一副對聯,御寇殺敵英雄事跡千秋頌,拋頭撒血烈士芳名萬古傳。進了紀念堂,里面記載著那些日寇可惡的行為,竟然使用槍殺酷刑等行為,來嚴刑逼供,哼!真想把這些日寇從圖片上拽下來,破口大罵一頓……
在返回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明明很累,可他一直堅持著,你扶我,我扶你……
難道你不感動嗎?現在的社會,純潔而又高尚的友誼真是處處都有。
清明節隨筆13
清明時節到了,這是我們祖國的傳統節日。
每到清明時節的時候,會讓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傷感,是不是真的應驗了唐代詩人杜牧的那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在緬懷過去。
清明時節,是我最有一次傷感的節日,我從來都沒有感到過這樣的傷感,或許這是我對先人的懷念吧。
清明節隨筆14
清明節,一個讓我們紀念無法見面只能思念的那群人的節日。有著名的詩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樣看來清明節應該是一個屬于懷念的、感傷的節日,而我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應該圍繞著這個感傷而懷念的主題。
陰沉沉的天,偶爾飄下一絲絲淅淅瀝瀝的春雨,清早起來吃幾個清明團子,領著孩子或跟著父母或隨著單位一同去某一公墓,紀念某些應當紀念的人。為他們燒去一些紙錢,為他們送去一些鮮花水果,然后再他們的墓碑錢訴說自己的過往,許下自己的心愿,最后再他們的墓碑錢放上一些鞭炮。然后大家默默地,沉重的回到家里,伴隨著陰沉沉的天空,灰蒙蒙的空氣,體驗著一絲絲叫做傷感的情緒進入清明節晚上的夢鄉。這應該就是我想象中的清明節了。
而如今,這個20xx年的清明節,陽光無比的燦爛,天空無比的晴朗,外婆親手做的清明團子早在昨天就被我們搶光,吃光了,因此今天早餐吃的是牛肉拉面。而如今我剛剛結婚,沒有孩子,父母正好半百的年齡對于掃墓不太上心,單位只是放假,因此我沒有任何理由去某一公墓,為某一人掃墓!如果不是手機的待機畫面自動變成了清明節的圖樣我想也許我會不知道今天是清明節!
曾經我跟著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去掃墓過,印象里就是爬山,摘果子,拔草,然后等待,沒錯,就是等待,等待大人們輪流在墓碑錢說話,甚至哭泣流淚,然后放鞭炮,最后回家吃點心!如今回想起來我不知道那樣的掃墓我紀念了誰?懷念了誰?我又感傷了一些什么?
曾經我跟著老師與同學們一起到劣勢公墓去掃墓,我們戰戰兢兢,輕輕地呼吸,整齊的列隊,肅靜肅靜的聽著老師宣讀劣勢們的光榮事跡,然后向烈士們獻花,圍繞劣勢墓碑默哀三分鐘,繞場三周……直到坐上返校的校車后才有人輕輕地交頭接耳,直到下了校車大家在操場上盡情的喊叫,蹦跳以此來宣泄剛才在公墓中的憋悶情緒!我不知道那時候我記住了多少個劣勢們的光榮事跡,我也不知道那時候烈士們的光榮事跡在我心里留下了多少震撼。印象里只有那一縷盼望早點回家,早點能夠坐下來吃點心的心思!
曾經多少個清明節我撒著嬌,說著自己工作忙,讓父母、祖母、外祖母們不要逼迫自己一同去掃墓,雖然那時候已經不用爬山,全都搬遷到公墓里了,我依然不愿意掃墓,只希望在這假期里能夠多休息休息,或者多玩鬧玩鬧,掃墓對于我而言是浪費體力、浪費時間的事情!
而如今我想我需要過清明節這一個節日,雖然不去掃墓,不去買鮮花,放鞭炮,但是我愿意用我自己的.方式去紀念那些需要且值得我們紀念的人們。我自己的方式就是在家里,安靜的思念那些我所需要思念,我所想要思念的人,靜靜地回想那些人的一生事跡,靜靜地品味那些人人生的酸甜苦辣,靜靜地思考那些人平生的所失、所得。靜靜地送上我最最真摯的敬佩!有時候心情也需要調劑,最好的狀態并不是每天快樂幸福,人生應該是全面的體驗各種情緒。這種借著清明節讓心情小小的感傷感傷也是一種心情調劑的方式。
人這一生,在學校里的的努力是為了將來有一份好工作,而工作時候的努力是為了能夠保證家庭的物質生活。而工作之余的學習,享受都是為了建造我們的精神家園。當溫飽問題不再是我們奮斗的目標,那么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成了最最要緊的一件事了。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因此我們的確應當,至少一年當中在清明節這一天認真努力的思考那些需要且值得我們思考的那許多前輩們的人生,以此來總結經驗,對比自我,爭取給自己制定一個更加美好的人生!
清明節隨筆1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當想起這首字里行間都透著凄涼的小詩,我的心頭,總會劃過一絲莫名的哀傷,這哀傷會頃刻間煙消云散,可那留在心間的,卻是永遠抹不去的傷痛。
今年清明,天氣分外晴朗,可家里每個人的眉間都透露著與天氣不符的憂傷,因為我們要去緬懷我已逝去的爺爺。
車緩慢地開著,仿佛時間靜止在這一刻。半小時后,我們到達了墾利陵園,順著一條寂靜的小路望去,成百上千的墓碑冰冷地立著,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不知不覺,我們已走到爺爺的墓碑前。我站在墓碑前久久佇立,目不轉睛地看著墓碑上的字,那個名字,陪伴了我多少個春秋;那個笑容,給予我多少幸福;那個聲音,給了我多少鼓勵。記得很久以前,爺爺告訴我,每個人都有離開的時候,當他離開的時候,叫我不要傷心,他只是去了另一個地方,那里,是比人間還幸福的地方。當時,我笑著答應,卻沒有看出爺爺臉上的悲傷。可是現在,我竟沒有辦法讓他再回到我身邊,叫我怎么不傷心。這漫長的等待,這無垠的痛苦,像是一根針穿透了我的心,但一點兒也不痛,因為早已沒了知覺。不知什么時候,淚水浸滿了眼眶。等我回過神來,爸爸媽媽已為爺爺放上祭品,點了三炷香,之后我也畢恭畢敬地給爺爺鞠了三個躬,默默祈禱,祝他在天堂安心,快樂!離開的時候,我又順著小路望去,覺得那些墓碑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富有生氣的,因為他們的家人來看望他們,他們遠在天堂,也不會孤單。
清明節并不是人們迷信鬼魂的存在而過的節日,而是為了對故去親人和烈士們的思念之情,這個節日把生者和逝者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哪怕時間不長,也可以表達那份悲傷和思念。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逝去的人不可能再回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現在,珍惜身邊的人,不要讓祭祀者的淚珠串成一段段濕漉漉的回憶。從現在開始,孝敬自已的父母,不要等到他們離去再說后悔。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一次想起這首小詩,心中卻沒有了悲傷。
【清明節隨筆】相關文章:
清明節隨筆06-14
清明節隨筆05-10
清明節的隨筆01-20
清明節高中隨筆03-14
清明節隨筆【精】06-21
【熱門】清明節隨筆06-21
清明節隨筆【熱】06-21
關于清明節的隨筆(經典)08-08
【通用】清明節隨筆08-04
清明節隨筆(精)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