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美術教學隨筆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美術教學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美術教學隨筆1
小學生學美術,很多人認為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只動物,涂涂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或學得很累,就會以致于一見上美術課就頭痛,甚至在美術課無聊地打發著時間,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后,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小學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通過聽聽、說說、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六年級“紙工飾物”這一課中,我結合現在的天氣情況,說說青蛙是因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著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學生制做好了以后,我讓學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請他們發揮想像力。問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他們爭先恐后地發言,并且將好幾種方案都列了出來,然后我再讓他們將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來。小青蛙做好后,我們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動物了。這些作業,所花的時間不多,但都是跟現實有關的事物,在學習的同時也幫他們解開了心中的迷霧,所以學生很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后,我叫他們都帶領動物去冬眠,童趣一點的語言原來以為六年級學生難以接受,但我的顧慮卻是多余的了,一堂課,既輕松快樂又嚴謹地完成了。
二、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六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是關于“戲曲人物”方面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覺得陌生而枯燥。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并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模仿著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我當場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二年級美術教學隨筆2
本學期我依舊是上兩個年級的美術課,各個年級有著不同的特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學生的興趣還不夠穩定,只有掌握學生年齡特點基礎上,才能了解小學生由于在感知、意識、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懸殊。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各個年級學生有著不同的'認知能力,應該根據年齡特點提出相應要求。
在美術繪畫課中,那些有趣生動的形象是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們形象思維發展的主要意象。學生作畫只憑頭腦中記憶的表象作畫,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對象后,有個大概的記憶,就開始作畫。針對學生喜歡觀賞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如:形狀、顏色、結構、姿態等,并注重在觀察中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當紙面上畫出形狀再考慮著色。觀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鍛煉,經常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其觀察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靈手巧,這說明技能與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關系密切。當然培養小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應依據學生年齡心理特點施教。好比一株樹苗,使這株樹比其他的樹的生長得更高大,秘訣就在于每個年齡應具備經驗常識,在每個年齡必須完成起年輪的正常發育,然后由下一個年輪延續。所以以往傳統美術教育所采取填鴨式方法來督促他們,只會忽略當年所應具備的經驗常識,事后再想彌補已使年輪變形,無異于拔苗助長。
作為一個小學美術教師,我在課堂上,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和教材的不同內容,采取了適合兒童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所以在上小學美術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造產生興趣的條件。上課時,利用導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游戲)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欲望,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年級美術教學隨筆3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教師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這學期,無論是三年級或是四年級,技能訓練比較多,如布貼畫、紙塑動物、剪紙、橡皮泥等,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使學生形成基本素養
在美術教學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選擇了基礎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如《紙塑動物》,小動物是小朋友最喜歡,廢紙又是同學們最多的,再加上舊棉絮,用這些東西扎成所塑造的基本型,然后用廢紙片一條一條地粘貼出小動物,最后進行彩繪美化。既輕又美觀。同時,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素質的學生,使他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學畫圓形,可以畫出“我坐熱氣球環游世界”的創作畫;認識方形,可以畫出“火車跑得快”、“熱鬧繁華的大街”;畫梯形,不僅畫出美麗的養牛場,成群的牛,還有養牛場新房舍和放牛喂牛的小朋友。
學生在作業中畫了主體,又加畫了背景(如畫神奇的`手,可以畫出抗洪后重建起的新家園),添內容補顏色,作業完成得五花八門,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一節課的容量一下子加大了許多,密度加強了,不僅學會了基礎知識,還將加大的難度滲透在創作完成的過程中,甚至幾節課的內容都可以在一次作業中完成,創造力與創新的意識充分地形成和發揮,孩子們學到的知識技能遠遠超過普通的四十分鐘。這種被稱為“濃縮法”的創造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兒童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加大單位教學時間和知識量,學生反映仍然是“美術課一點都不難”、“我真喜歡美術課”。
二年級美術教學隨筆4
在上《神奇的小畫冊》我用故事導入,畢竟學生是喜歡聽故事的。所制作的小畫冊是由幾張大小相同的白紙對折后,再巧妙地剪為上下活頁,適當地添畫而成。可以隨意翻動上頁和下頁,而畫面的內容隨著翻動的活頁出現有趣變化。
在這課中制作是簡單的,繪畫留給學生很大的表現空間。在教學設計上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基礎沙鍋內,讓學生自己尋找制作中遇到的障礙。尋求解放的方法,最終制作出一本神奇的小畫冊。按這樣的`教學上來說是很好的。在課堂上以故事導入后,出示兩本為完成的畫冊,請學生自己上臺進行添加。
但也存在了不足,有些學生在繪制畫冊過程中,考慮到的只是一幅畫的完整性。可是畫冊是分為上下兩頁,上頁的畫和與下頁的畫內容并未能銜接上,還有作畫過程中也極容易將畫冊給弄斷。對繪制的內容未能充分發揮,想象設計上有局限。這個在課堂上我雖大力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可還是出現了不敢動筆的現象。畫的畫也謹。課上完了,但課堂上學生熱情并沒有充分的調動。學生上這課應該是覺得很好玩,很有趣。這個在備課時是我沒有多考慮的。對低年級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講解時不僅要了解他們的心理,對于他們難以理解的概念要加以解釋。示范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在怎樣制作畫冊上,我沒有多講,上希望學生自己發現制作的法。但由于在這一環節沒有示范,學生就有些不知道該怎么做,怎么畫。課后想想,如果在課堂上讓懂制作的同學上臺告訴不懂的同學,那課堂的氣氛會很活躍……通過這一課的教學,雖能順利地完成教學計劃,但學生的激情不夠。如何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不僅獲得“魚”更能懂得“漁”。就應拋開拘泥于一格的教法。開拓學生造型思維能力,讓學生審美,造型,創作等各方面素質都得以提高。這也是我今后教學中努力提高的方面。
【二年級美術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美術教學隨筆09-09
美術教學隨筆04-10
二年級美術教學隨筆06-06
小學美術教學隨筆05-18
小學的美術教學隨筆04-13
大班美術教學隨筆05-10
二年級美術教學隨筆(4篇)03-08
美術教學隨筆(精選25篇)06-23
美術教學隨筆(15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