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研修隨筆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研修隨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研修隨筆1
遠程培訓的第一天,我是懷著一種渴望、迷惑的心情,因為我這時還不知道這次培訓的知識和內容。隨著對遠程研修的深入了解,我的心情與之前就截然不同了,渴望學習的激情就來了。
遠程培訓平臺,為我們教師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每位學員像一粒粒種子播撒在其中,專家的諄諄教誨如春風,課程團隊老師們的辛勤汗水似春雨、似清泉滋潤著學員們的心田。真正的感謝遠程培訓,使我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培訓,什么是天天收獲,時時掛念的培訓,也是使我們普通的'教師們受益最多的培訓。自從參加網絡遠程培訓以來,我在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方面,經歷了迷茫懵懂、漸呈清晰到教學觀念上有了較大的提升,可以說遠程培訓平臺像一扇窗口,讓我眼界更加寬廣,教學思路更加清晰。
這次遠程研修使我對遠程研修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得到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更有實踐經驗和理念。它必將在我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這個平臺,我認識到了合理利用好資源的重要性,不斷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努力實踐,使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高。同時也增強了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責任感,不斷創新,真正做到一絲不茍。
幼兒園研修隨筆2
我作為杰尼爾幼兒園副園長有幸參加了南山幼兒園跟崗培訓學習,這是一所省級示范性幼兒園,林園長親切地接待了我們,在她的精心策劃下,這次跟崗培訓活動安排得井井有條:首先針對校園建設對大家進行了細致全面的講解,之后帶領各位園長及教師參觀了幼兒園的環境及基本情況;之后的幾天接著又參加了專題講座、自主活動及區域活動的觀摩進班聽課、話題沙龍,受益良多。南山幼兒園優美的環境、先進的管理理念、規范的管理流程、豐富的活動、和諧的家園工作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將對我今后的幼兒園管理工作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從幼兒園環境上看,處處體現了幼兒園規范化以及人文化的管理,園內整潔優美,有令人愉悅的寬松氛圍,無論是室內、室外環境都突出了以幼兒為本的理念,兒童化情趣很濃,所有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學方面,教師積極性高,老師都很專業而且敬業,在教學設計中,不管是從課堂的導入還是活動環節的設計,他們都能緊緊圍繞教材,激發幼兒的興趣,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讓教學活動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開展,孩子們每天在這里都過得很開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在一日生活常規方面,該園特別注重幼兒行為習慣和自理能力的培養。
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動手能力強。我覺得孩子們這些習慣的養成與班上老師平時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在戶外活動和區域活動中,幼兒園提供了大量的豐富的材料,幼兒真正實現自主選擇,快樂的游戲。
在最后一天的總結會上林園長和何老師更是針對大家提出的問題全面、細致的做出了回答,使大家不留疑惑、不留遺憾、帶著滿滿的感恩和滿滿的經驗離開。
總之,這幾天的跟崗學習,我可謂是受益匪淺,在這個全新的教育環境中,我感受到了她們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人文化的管理,特別是幼兒一日常規和班級管理這一塊,從中領悟到了很多東西,這是我在書本上無法學到的,也將讓我終身受益。感謝南山幼兒園提供這樣好的學習平臺,感謝林園長細致、全面的安排!
幼兒園研修隨筆3
都說江蘇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海門,此次為期五天的跟崗培訓,全方位學習,零距離接觸,果不其然……
我們組跟崗學習的是海門市少年宮幼兒園,是“江蘇省示范性實驗幼兒園”。該園注重以優良師德顯教師形象,以互助合作顯團隊精神,以專業發展顯卓越品質,立足“情境教育”、“興趣課堂”,堅持“科研引領發展”的管理理念,讓每一位師生都能綻放自信的笑臉。少年宮幼兒園的園標上大手拉小手,造型簡潔、色彩清新、相互融合、滲透,意味著作為教育者的大手牽引著孩子的'小手一路前行。
我們常常抱怨園所活動面積不夠,海門少年宮幼兒園面積并不大,但是他們能以“科學、藝術”為特色,巧妙設計園所環境,特別是戶外活動場地所有圍墻均能被巧妙利用,涂鴉、攀巖、墻面戶外音樂區、科學探索聲音區,均是利用墻面開展的活動;室內游戲館區的建設,大廳、走廊就是建構的好場所,科藝館、美術館、運動館以及生態長廊,每一個活動區都讓孩子們流連忘返,樂在其中。
這次培訓收獲頗豐,閑暇之余與另外兩組學員交流最多的就是海門各幼兒園倡導的“完美教室”生命敘事,這樣的敘事能讓每一位年輕的教師獲得成長,教師每周撰寫生命敘事。真實記錄了教師的所行、所思、所感,真實記錄了她們的困惑與求索、成長與收獲,讓我們深深感動并為之觸動。
每一天的學習,我們都在觀摩著、聆聽著、比較著、收獲著;每一個細節都會觸動著我的心靈,并時常反思自己的管理行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我們真的需要“停下來”,反思一下,調整一下,這一次的跟崗培訓,也正為我們“停下來”,思考,調整、改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這一站地停靠,會引領我們今后的幼教之路走得更寬、更遠!
幼兒園研修隨筆4
有一則寓言這樣說:一位農夫得到一塊玉,想把它雕刻成一件精美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鋤頭,很快這塊玉變成了更小的玉,并且越來越失去價值。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前教育。我們的幼兒教師好比是那位農夫,而孩子則是一塊塊美玉,農夫手中的工具則是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
睿智的農夫,會選擇用石、骨等工具,借用砂粒、水作介質來琢磨玉石,使其成為品質優良,色彩艷麗的精美藝術品。而寓言中的農夫則愚昧的選擇了鋤頭,心中雖有美好的愿望,希望把玉石雕刻成一。件精美作品,但由于沒有選擇有價值的工具,沒有對美玉進行規劃、設計、引導、塑造,最終,這塊玉不僅沒有實現資源的增值,而且還越來越失去價值,變成了很小的玉石。
其實,我們的手上也得到了美玉——那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們必須用正確的方法來雕琢它,但是我們卻要滿懷愛心但又不留痕跡。手握美玉心無痕,所有幼教同仁們,讓我們在與幼兒的'對話中,合理運用科學有效的方式方法,相互提問、相互聆聽,達到心靈的溝通、情感的共鳴,真正實現教育的人文關懷價值。
幼兒園研修隨筆5
聽取沈心燕老師關于《促進教師主動學習的教研支持方式—淺談園本教研的組織與實施》的專題講座,使我對幼兒園園本教研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沈老師的專題講座中,園本教研以幼兒園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研究課題,以一線教師為研究主體,將幼兒園教育實踐活動與教育研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將研究成果直接應用于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活動。以全體教師為研究的主體,教師是研究者,專家或專業人員只是研究的合作伙伴或指導者。
在當今社會,強調“把人作為發展的中心”。放在幼兒園,同樣具備重要的意義。在幼兒園園本教研中,往往突出的是專家教師的引領,突出了骨干教師的指導作用,忽視了其他教師對教研活動的積極主動性,老師們往往在被動的狀態下參與教研。激發教師的學習動力,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培養教師的學習能力,讓教師真正的成為教研活動的主人,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傳統的“園本教研”下的新形式
傳統的教研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幼兒園開展教研活動,確定教研主題,自上而下的傳達,服從上級活動安排、完成教研任務。業務園長或者是保教主任是教研活動的指導者、權威者。教師們基本上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教師甚至有不敢說、怕說錯的心理負擔。老師們在整個教研過程中只是一個配合者,參與者,從心態上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傳統的教研形式根本滿足不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迫使幼兒園園本教研在形式上、內容上、研究的指導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教研內容的選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研究問題以生成與預成相結合;研究的指導以做到放與抓相結合。沈老師還指出我們的園本教研還要做到三抓、三放:抓實、抓準、抓緊放開、放平、放低。
新的教研方式體現教研的場所在幼兒園、教研的主體是教師。“園本教研”要堅持從幼兒園實際出發,從教師的需求出發,創設寬松的環境,催生出許多新的教研方式,使教研走近了教師,發揮了教師群體的作用,解決了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使教師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幼兒園的`建設。
二、如何激發教師在園本教研中的積極主動性
以往的教育改革中總會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怎樣做才有助于激發教師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適性?答案只有一個——園本教研人本化。
1、制定自我發展計劃。
每學期我園園領導都要求每位教師撰寫一份“自我發展計劃”,讓教師對每學期都自我制定一個發展規劃,設定一個成長目標。幼兒園根據教師的自我規劃與教師能力進行雙向選擇。讓教師在認真思考自己在工作崗位上還是在教育技能突破口方面所提出的發展方向后,幼兒園盡量滿足教師的意向,并給予相應的支持。根據教師的發展需求選擇與確定教師參與培訓的意向。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使每個人的發展方向在園長和教師之間有雙向選擇,有了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也是激勵和督促教師不斷地對自己有新要求,新方向。
2、“我選我”自薦式開課
我園教師外出公開課活動,實施“自薦式”方式,就是將公開課的任務要求告知每位教師,如區級優質課評選、送教下鄉、研討課等,讓教師自愿報名參加。這樣一來,既調動了自薦教師的上課積極性,又避免了因“指派式”導致很多教師有“領導不重視我”的想法。
3、積極的園際交流。
積極開展園際之間的交流,向姐妹園互討經驗。讓一線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擔當主角,可以開展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如介紹班級工作經驗、介紹教學活動組織與開展的經驗、介紹了班級主題活動開展的經驗……這些機會是教師挑戰自己、展示自己、激勵自己的平臺,促進一線教師逐漸向專家型教師發展,使這項工作變得更為有意義。
4、邀請式聽課
在聽課方面,我園采用“邀請式聽課”方式進行。讓老師充滿自信的去面對每一次的講課活動。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預約、邀請園內教研組去深入式地觀摩半日活動,通過半日活動看到班級的常規、孩子發展情況、教師保育員之間的配合、環境的創設等各個方面。結束后,教研組將討論的檢查意見以書面和口頭的方式反饋給教師,讓教師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成敗。
5、創設平等寬松的教研氛圍
我園為教師創設平等寬松的教研氛圍,讓教師能夠把心里想的說出來,把說的做出來,讓教師在想說、敢說的氛圍中勇于表現、敢于表達。面對問題有爭議、有討論,讓教師在激烈的討論中迸發智慧的火花。
園本教研的道路崎嶇而漫長,雖然我們會困難重重,但是也因為困難才激發我們昂揚的斗志。園本教研人本化,真正的做到面向全體、尊重教師,賦予教師自主探索、創新的機會和權利,放手讓老師們敢于拼搏、敢于挑戰,真真正正的成為園本教研的主人。
幼兒園研修隨筆6
通過幼兒教師遠程培訓學習,使我深深地認識到這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多樣化平臺,這是對教育不斷的更新,也是對教育教學不斷的改進和提高。通過理論學習與同行們的研討、交流、思維的碰撞,以及對自己教育教學的反思,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有許多不足之處,也找到了在教育教學中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和自己努力的方向。幼兒教師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孩子,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的生活。教師相信孩子了,孩子就能充分展示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的開展教學活動了。
幼兒教師擔任的教育是啟蒙教育,是第一個開智者,使幼兒如何做人的先行者,而幼兒園的工作又是繁瑣的,作為幼兒教師,我們付出的愛是深沉的,處處總是要以幼兒為主題,針對不同的年齡段采取不同的關愛方式,我喜歡時常地會去抱抱、親親他們,你會發現就這簡單而又輕易地動作一下子就能和孩子們親近起來了,我給了他們安全感,他們就會十分信任我了。我要求自己要對每個孩子的愛都要是平等的`,但我也不會去溺愛他們的。更會注重培養他們各方面的品質,促使孩子們獲得更全面的發展。
通過這次的網絡研修學習,讓我感到網絡的方便與快捷,感受科技的進步給我們學習帶來的方便,我還充分利用這樣的學習機會,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和教學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中,從實際出發,引發幼兒的積極性,力求提高更好地教學質量。知識就是力量,感謝遠程研修平臺,給了我學習的機會,讓我收獲更多的知識,我會努力的!!
幼兒園研修隨筆7
“要給幼兒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這句話是教育界經常講的一句話。無論是老年教師向青年教師傳授教育心法也好,亦或是教師進修教員對學員的訓話也罷,無不經常引用這句話。有人甚或“教師應有一桶水”的容量不夠,進一步說成了“教師應有一井水”,而且“一井水”還是源源不斷的活水來進行“傳道受業解惑”。對于這樣的見解,我曾聽說過多遍,也從未懷疑過,當老師的沒有淵博的知識,怎能教好自己的幼兒呢?
幾天的研修學習,新的課堂教學思想蕩滌著我的心靈,其中感受最深刻的是生本高效課堂教學理論。“一切為了兒童,高度重視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的生本思想讓我對“要給幼兒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這句話產生了疑問。即便教師擁有再多的源頭活水也只是把各種知識傳授給幼兒,這好比容器中的水,從大桶里倒進了小桶里,只是物理空間的變化而已,并沒有實質的改變。這種說法只是從教師傳統的向幼兒傳授知識的角度片面強調的,這還是“師本位” 的思想,幼兒只能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也就談不上以生為本了。
現代社會是信息經濟時代,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任何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識,僅靠教師向幼兒傾倒的“涓涓細流”是無法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沈大安教授指出“幼兒發展的過程不是教師灌輸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自我建構的過程。課堂教學不能以教師的'思路和自己的設計為本,教師的‘教’是為幼兒的‘學’服務的。”唯有以生為本,尊重幼兒學習的客觀需求,以幼兒的終身發展為指導思想,方能培養合格的人才。因此,“要給幼兒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僅需要“一桶水”、“常流水”,更需要教給幼兒尋找水源的方法,培養幼兒主動尋找水源的能力!
【幼兒園研修隨筆】相關文章:
研修的隨筆05-19
幼兒園研修隨筆7篇03-16
幼兒園研修隨筆(7篇)03-16
研修感言隨筆06-06
關于研修隨筆05-15
遠程研修隨筆06-10
物理研修隨筆12-09
幼兒園研修隨筆通用7篇03-16
研修的隨筆13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