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中班教育隨筆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那么,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中班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1
王家琪昨日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腳后跟被自行車夾到里。她媽媽再三叮囑近段時間不要讓他參加戶外活動,為此,我對他格外照顧。
這天戶外活動時,我照例帶領孩子們到室外做體育游戲,陳梓萌跑過來說;“老師,王家琪也來了。”我未加思索地對他說:“家琪,你腳不好就不用了,坐在那花園邊上看小朋友做游戲吧。”聽了我的話,剛才還興高采烈的他忽然臉色陰沉了下來,慢吞吞地轉過身子,往花園那邊走去……
王家琪的.瞬間變化讓我猛然醒悟;離開群眾,他并不快樂!我迅速改變了想法:“家琪,回來!老師還要請你幫忙。這天的游戲請你當紅綠燈,好嗎?”我說。王家琪爽快地答應了。“紅綠燈”是這個游戲運動量最小的一個主角,王家琪扮演得很投入,看得出他很快樂。我決定,次后無論做什么游戲,都要跟王家琪安排一個適宜的游戲主角,即使沒有適宜的,也要為他創造一個適宜的主角。
很多時候,我們會忽視孩子的感受,在不經意剝奪孩子的快樂。如果我這天忽略了王家琪的變化,就不可能了解王家琪的感受,王家琪也就不可能享受到群眾游戲的快樂。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細致入微地觀察孩子的變化,深刻體會孩子的感受,真正理解、尊重孩子,還他們快樂!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2
放手也是一種愛
已經習慣了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想想今天要和孩子們做什么?玩什么?
這幾天忽然發現中班的孩子們都在偷偷的成長著,很多寶寶從剛升入中班不知道找出書上第幾頁的內容到現在很多寶寶已經能根據老師的要求翻書,并且在鍛煉孩子們翻書的這一過程中,很多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很多數字。這一變化讓我心里很是感動。
剛接手中班的寶寶們,心里很是犯愁。孩子數量多,年齡上的差距大,對很多家長也不是很理解。但是看看孩子們真誠的笑臉,真誠的信任。我就決定要對這群可愛的“小豬豬”們換種教育方式。從剛升入中班的老師幫忙提褲子到現在孩子們自覺的收拾好自己的東西這都是孩子們不小的進步。
有時候孩子們晚上等待家長為他們穿衣服,我會在這時讓他們自己動動手,其實放手有時候也是一種愛。我們只有放手讓孩子們勇敢的'去做才知道孩子們的缺點,才能更好的去幫助他們。
當孩子們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不妨多說一句:“相信自己,你能行的寶貝!”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體驗別樣的愛。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3
我在帶班時會經常撫摸孩子的頭、翹翹大拇指、擁抱孩子,以此作為獎勵孩子的方法,對他們的表現作出肯定的態度。
新學期開始,剛插班到我班的孩子情緒比較差,有的'甚至又哭又鬧,面對這樣的場面,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有一天,晗晗哭得很利害,媽媽送她來園,她不肯進班級的門,嚷著叫著說要回家,我在哄她安慰她的同時,把她抱起來,對她說:“你看,老師抱著你,是不是也像媽媽一樣?你不哭了,媽媽就早點接你回家的”。她抽泣著點點頭,“對了,只有表現特別好的孩子老師才會抱她的,不是每個小朋友都能得到老師的擁抱的”。想不到這么幾句話對她的影響那么大。
第二天,晗晗媽媽對我說:“晗晗回家跟我們說,老師也像媽媽,我明天去幼兒園不哭了。”所以今天她高興地來幼兒園了,我看到這樣的情景,我覺得很開心。
由此可見,孩子都是很喜歡表揚的,我們老師應給孩子多些鼓勵,那怕是一小小的擁抱,孩子也能體驗出她得到了老師的關心和愛,都覺得很開心的。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4
一堂有趣的科學課
昨晚下了一天的雨,今天早上終于出太陽了,我帶著孩子們來到操場上進行晨間活動。“曾老師,這里有一條蚯蚓。”一個小朋友叫了起來,許多小朋友圍過來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起來。甲說:“蚯蚓是好的。”乙說:“對的,蚯蚓會松土。”丙說:“蚯蚓能幫助小樹長大。”丁說:“你們看它在塑膠地毯上好像很難受,我們把它放會泥土里吧!”說了馬上行動,他伸手想去捉蚯蚓。:“等等!”姜阻止了他,并伸腳去踢蚯蚓,想把蚯蚓踢到草地上。
可是,一不小心,把蚯蚓踢成了兩段。“老師,姜把蚯蚓踢死了。”“就是,蚯蚓是好的,你怎么把它弄死了呀?”“蚯蚓死掉了。”……同伴紛紛責備姜。姜很無辜地說:“我不是故意的,我想把他踢到草地上,用手拿太臟了。”
我摸摸他的頭說:“老師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而且你還幫了蚯蚓一把呢!”“幫蚯蚓?”小朋友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覺得很疑惑。“是呀,幫蚯蚓!蚯蚓有一種叫做再生的本領,就是缺少頭的.一段的切面上,會長出一個新的頭來;缺少尾巴那一段的切面上,會長出一條尾巴來。這樣一條蚯蚓就變成了兩條完整的蚯蚓。你們說,姜是不是幫助了蚯蚓,同時也幫助了我們,又多了一條蚯蚓為小樹、小花松土呢?”小朋友們聽了,不斷地點頭。姜的臉上又露出了笑容。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5
看到地上有一塊磁性展板,我招呼小朋友,看誰拾起來。一名幼兒拾起來交給我,是個數字“4”。我問:“這是幾啊?”一個幼兒沉默不語,另一個發音不夠準確的說:“4像紅旗迎風飄。”我學著他的樣子說,其他的`幼兒也想起來了跟著說。
我接著問:“誰4歲了?”一個說他4歲,一個說她5歲,一個說她2歲,盡管我知道小班的幼兒三周歲多,但我也沒有去糾正說錯的小朋友。我和他們又伸手指頭表示4,最后都對了。
幼兒和我熟悉了,一名幼兒叫我老師,另一名說:“不叫他老師”。我故意問:“不叫老師叫什么?”一個說叫老師(老字音比較長),還說是很老的老師。(天啊,我老嗎?)另一個說:“叫房子老師。”“叫跑老師。”……此處省略30字,期間有很不雅的話。
這樣的感覺很好,我們往往開一個話題,順著一個思路,就能順藤摸瓜的走進幼兒的生活中去。只要有這個耐心,幼兒會告訴你很多小秘密的;只要有這個細心,很多東西都是可寫可歌的形子;只要有這個恒心,我們的職業生活就會豐富多彩。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6
在當今這個社會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種愉悅的時代一來伸手二來張口。每次在我的耳邊總是有家長在嘮叨著,老師孩子吃飯很挑食,在家里都是哄著他求著他才肯吃一點,可怎樣辦才好呢?
其實在也是一樣,能夠說我們這個中班年齡段每一天吃飯也分成好幾種類型。第一個類型是每一天不用老師提醒能保證把碗里的飯菜都吃的很干凈。第二種類型先是觀察這天吃飯合不合自我的胃口;這第三種類型干脆來了一個大轉變和老師開始討價還價,找一系列的借口來推掉自我能少吃一點是一點來到達自我的目的。在我們班里每一天吃午餐總是有那么小部分孩子從開始一向吃到最后結果還是一樣,那么這些孩子到底在干什么呢?
在我們班級現常有這樣的現象發生,小語是個帥氣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笑起來臉上還露出兩個小酒窩,是個蠻可愛的小男孩,但是他每一天中午吃飯就是個大難題啦不管我們怎樣去哄他,說好話給他聽就是無動于衷,每一天就是在耗時刻,我每次看到他拿勺子時慢吞慢吞的把一粒一粒米飯放在嘴巴里,這幾粒飯在嘴巴里可有好長時刻好嚼呢;等過了一會兒他眼睛又開始東張西望等到其他小兄弟姐妹吃的差不多時,他還是沒有吃完。不僅僅有小A狀況類似也有小智他先看到這天的菜是什么菜,看著菜合不合口,她每一天吃飯先是把飯吃完,然后看到不鐘愛的`菜就開始用勺子一點點的在摳,當老師說你趕快把這個菜吃下去時,她說老師呀我這個菜真地不鐘愛吃可不能夠不吃;在我們的鼓勵下他開始慢慢的嘗試,可過了沒過多久,她又不動勺子。我每一天看著他們這樣也真的很無奈有時和家長聊起,得知家里每一天要喂很長的時刻。
從以上這兩個孩子的身上發現有不一樣的點一個是吃飯慢,而另一個孩子是看菜是否對胃口。總之這他們都不愛動手吃飯,愛挑食,但家長在家又代替的太多,可每次他們又想在幼兒園和其他小兄弟姐妹一樣能夠愉快的進餐不好挑食。
《3—6歲兒童領悟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教師要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予孩子肯定,不好正因做不好而一切代替。指南中還提出要引導幼兒學習并領悟一些自理的基本要求。但是在這兩個事例中我也開始琢磨,找一些原因的存在。我開始反思我也有做的不足之處,有時看到他們實在是太慢太慢我只好幫忙開始喂了,可一喂他就大口大口的吃,這就表現出孩子的本性,其實他不是不會吃,也不是慢而是要等著老師來喂。這就證明了有些孩子在家時過于照顧,而導致孩子的懶惰。還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挑食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把愛挑食的孩子和不愛挑食的孩子座在一齊得到一些幫忙。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7
這天早上,我在打掃衛生時,李明小兄弟姐妹的母親跑來對我說:“老師,你把李明領進來好嗎?”我驚奇地問:“李明在哪?他怎樣不進來?”母親著急地說:“他這天早上不愿來幼兒園,此刻在幼兒園門口,就是不進來。”我放下手中的活跟著李明的母親來到幼兒園門口,只見李明在車上邊哭邊喊:“我不上幼兒園,我不上幼兒園!”我過去問他:“你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悲哀地哭了起來。
我好不容易、哄他來到活動室,讓他坐下,等他母親走后,我蹲下身子,撫摸著他的頭說:“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訴老師,你為什么哭嗎?”他滿眼淚水地說:“老師,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師說一聲,讓我跳舞嗎?”我一聽,最后明白了,原來舞蹈老師在排節目時,嫌他動作不到位,昨日把他裁了下來。我說:“我們不跟舞蹈老師練舞蹈了,老師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參加我們班的'節目吧!”他說:“老師,我能行嗎?你會不會又不用我了?”我說:“不會的!”只見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說:“老師你真好!”
從這件事上,我們能夠看出孩子們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強,那我期望各位老師在處理孩子們每件事情上,能多思考以下孩子們的感受!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8
剛升入中班不久的一天,李毅坤小朋友將教室里的地面打掃得干干凈凈,還沒來得及回座位坐下,我就看見龍龍的小椅子下面有一塊廢紙,看樣貌是剛剛從圖畫本上撕下來的。說實話,當時心里很生氣,但是轉念一想我訓他一頓效果會好嗎我應對全班孩子說:“李毅坤剛才掃的這么干凈,看誰的桌子底下又有了廢紙”。我話音未落,龍龍急忙彎下腰撿起來了。于是,我利用值日生活動對幼兒進行職責心的鍛煉和培養,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首先讓幼兒明確值日生工作的作用和好處。我讓孩子們群眾討論:為什么要做值日生值日生就應做哪些工作透過討論孩子們明白了每一個小朋友都是班里的一員,是我們班的小主人,理應為班群眾服務,為小朋友們服務。
我對班里的值日生工作進行分工,將孩子們分為五個小組,每組六個人,他們分別負責自然區花草的澆水工作,養殖區小金魚和小烏龜的喂食工作,整理玩具櫥里的'玩具和幫忙老師對杯巾進行消毒。另外我還要求每個小朋友早上對自己的桌椅進行擦拭,經過努力,孩子們已經順利的適應了值日生的工作,每一天早上來到幼兒園我們中二班的小朋友們都能認真地做值日呢。
透過做值日生,為孩子們創造親自勞動并參與管理的機會。并且改掉了許多的壞習慣,對于自己和同伴的勞動成果能夠做到珍惜。看著他們在做值日的過程中得到了鍛煉,我很欣慰。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9
《小蜻蜓是“英雄”》
今天孩子們出去喝水時,突然飛進來一只蜻蜓,那是一只漂亮的紅蜻蜓,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翅膀,飛上飛下的直惹得孩子們爭相追逐它。現在想讓場面安靜下來是不可能了。
于是,我大聲說:“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它是一種什么昆蟲?有什么特殊的本領?”“它是專門吃蚊子的英雄。叫蜻蜓。”“真的嗎?老師,蚊子可壞了,它都叮了我好幾個皰。”“對呀,它還能傳播疾病呢。”聽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我補充說:“蜻蜓的寶寶也吃蚊子的寶寶呢,真是大大的.英雄,所以說它是一種益蟲,我們要好好保護它。讓它多吃壞蚊子。”噢,我們懂了,孩子們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對孩子的教育,其實并不難,只要我們抓住機會,利用身邊發生的小插曲,同樣能起到非一般的效果。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10
董紅香欣然是個喜歡唱歌、講故事的小男孩,可他最愁畫畫。
當小朋友們專心致志地畫畫時,他卻磨磨蹭蹭,一直挨到下課,然后邊用眼睛瞟著老師,邊慌忙地走出教室,直到老師把畫貼到展覽欄里,他這才舒了一口氣。有時他干脆不畫,把紙偷偷地放到自己的櫥里。
怎樣才能使他喜歡上畫畫呢?
我想,孩子不喜歡畫畫,主要是沒有掌畫畫的基本技能,畫不好,得不到別人的認同,故而失去了畫畫的`興趣和信心。只要他能夠練習,掌握了基本技能,再加上老師的啟發和鼓勵,就一定對畫畫產生興趣的。于是,每當集體畫畫時,我便特意注意欣然,經常走過去看他畫,開始時,他不愿動筆,我就心平氣和地督促他,并手把手地教他畫一些難度較大的畫,完成一幅畫后,他就高興地看著,開心地笑出聲來,然后舉著畫一蹦一跳地貼在展覽欄里。
記得在一次手印畫中,他畫了一只可愛的小貓,盡管畫得不是太好,但我決定在"特色展示"中展覽他的畫,讓他體驗一下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他的繪畫熱情,當我告訴他要把它的畫展覽時,他笑得那么開心,那么自豪。
孩子需要真誠的鼓勵和贊許,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渴望成功。只要我們用滿腔的愛,循循善誘地啟發引導,每個孩子都會不斷進步,而且都會非常出色的。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11
楊小朋友也是我們班一個很有特色的小朋友,他最大的優點就是特熱心,而且動作特快。只要班級里一有響動,第一個反應的就是他,他馬上會離開座位,跑到現場,如果看見什么東西掉了,他會毫不思索地去撿,哪怕人家不需要他撿,有時候還跟別人搶著撿,別人有什么事了,他會不假思索地去幫助,他不管這個幫助別人需不需要,有時候動作快得連別人還沒反應過來,他已經做完了,甚至有的時候別人根本就不需要幫助,他做的是適得其反的事情,當受到別人的責怪時,他也只是怔怔地站著,傻傻地看著你,一副很無辜的樣子,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盡管我們按照我們成人的思路,經常要告誡他怎么做怎么做,但是無論我們苦口婆心一萬次,對他來說,他還是他,下次他仍然一如既往地這么做,毫無改變的.意思,真是天下之大,任我獨行!
這就是我們楊小朋友們,一個特有個性的,別人不能復制的楊小朋友吧。
每天和這些小朋友相處,你覺得我們是快樂多,還是苦惱多?對我來說,我覺得在現場看似經常有許多"煩惱",但是回憶起來都是開心!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12
又到了孩子們鐘愛的“玩具分享日”,康康帶來了媽媽才給他買的奧迪雙鉆陀螺,和同伴瑯瑯進行終極PK比賽。康康的“烈風天翼”戰勝了瑯瑯的“青藍冰傘”,康康高高舉起自己的陀螺歡呼起來:“我是冠軍,我贏了!”。這時凱凱走過來什么也沒說,伸手想要搶康康的玩具。康康緊緊地抓住自己的陀螺,連聲說:“這是我的!我的新陀螺。”凱凱見康康不放手,就張嘴去咬康康的手。
凱凱沒有使用交往語言和有效的交往動作,試圖達到自己的目的——分享同伴的'玩具或將同伴玩具占為己有。在幼兒同伴交往活動中,不乏出現類似的案例。究其原因,幼兒處于“自我中心”的心理發展階段,表現為幼兒與同伴交往以自己為主,只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甚至采取攻擊性行為傷害同伴。凱凱是在家中“獨二代”,“421”的家庭模式使得凱凱成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6個成人圍著1個孩子轉的家庭教育模式,使得大家對凱凱比較溺愛,凱凱的各種要求都會得到滿足。加上凱凱平時缺乏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使凱凱與同伴交往能力缺失,不能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要。于是便出現了案例中試圖用攻擊性行為實現自己擁有“冠軍陀螺”的目的。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13
觀察實錄:
安安和小俊開超市,他們將自己的椅子搬到一張桌子邊,安安坐下來等,小俊推了一輛推車去貨架上取東西。小俊推了兩車旺仔牛奶飲料罐,倒在了桌上,有的牛奶從桌上滾到地上,發出乒乒乓乓的聲音,安安將地上的罐子撿起來,并將它們一罐一罐堆疊整齊。
這時候旁邊的小錫問:今天免費嗎?安安回答說:不免費。小俊又去推了兩車牙膏盒,一盒一盒取出來,然后再去推了一車蔬菜,將它們擺放在飲料罐旁邊。安安拿著蔬菜擺弄起來,把幾個蔬菜放在了堆疊的罐子頂部,接著把幾個草莓模型的柄往外拉了幾次,然后將柄插進了白菜里。
小俊回來了,安安向小俊介紹把草莓插進白菜里的作品,小俊又拿了幾個香蕉和玉米,試圖把也草莓插進去。但是草莓的柄又縮進去了,安安又拉了好幾次,再一次將草莓插進了白菜里。小俊放完一車蔬菜,又推出去取東西了。小宇來買東西,拿著錢說:給你錢。安安還在插草莓,小宇大聲說:給你錢呀!安安接過錢,把蔬菜遞給小宇。小軒來買東西,這時候小俊推著車回來,就把小軒給的錢接過來攥在手里,然后將車上的貨物搬到桌上。
行為分析:
“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兒能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游戲或其他活動。活動中,安安和小俊的分工比較明確,一個負責看店,一個負責運貨。安安在看店期間,將牛奶罐子進行了兩種不同形式的陳列方式:疊起來陳列和平放著陳列。而且安安根據將一些水果放在了疊起來的牛奶罐頂端,讓水果看起來更加顯眼。并且在整理過程中,安安一直在研究怎樣讓兩種水果連接起來。可見安安在游戲中有非常多的想法。“指南”中還指出:能根據場合調節自己說話聲音的大小。客人小宇發現安安沒有關注自己,于是及時升高自己說話的音量,可見小宇能根據對方的表情和反應來判斷他人是否聽到自己說的話。小俊雖然忙著搬運貨物,但是當他看見有客人遞錢來的時候,能立刻將錢收好,可見小俊的角色意識非常強,他在游戲中非常投入。
指導策略:
1、提出問題:當對方沒有聽到你說的話時,你可以怎么做?通過討論,幫助幼兒懂得與他人溝通的技巧,如:先叫對方的名字,等他人看著自己的眼睛時,再開始向對方講述。也可以像小宇那樣,通過增大音量來讓對方聽到,但同時要考慮到自己的嗓子,不要讓嗓子受傷。
2、請安安和小俊介紹今天的游戲,說說他們是如何分工的。支持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如果有什么好的想法,需要什么材料,可以去百寶箱找一找。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14
這天一大早,在一聲聲的問候中迎來了我那些調皮可愛的孩子們。隨著問候聲,雷婷鈞來到我身邊,給我兩張折疊的紙,“老師,這是我畫的小房子,送給你和崔老師,每人一只。”我打開一看,是一只用鉛筆描了一下的小房子,沒有涂任何顏色。我明白她是因為前一天王劍濤畫了兩張畫送給我了,所以她也要送張畫給我。為了給她面子,我收下了并謝謝她,可她并不就此罷休,天真地問我:“老師,你喜歡嗎?”“喜歡啊”,“那我明天再給你畫。”天哪,她還真以為她是個名畫家了。可我想了一下,還是說:“好的,但是要是能涂上點顏色就會更漂亮,老師會更喜歡的。”“恩,我會的!”她一蹦一跳地去自己喜歡的區域里玩了,留下我在那里為難:怎樣處理這畫呢?扔了?不行!這會傷了她的心;貼出來?又沒有任何顏色和美觀可言。我想,還是把她叫來,說:“要不你此刻把這小房子涂上顏色吧?”她爽快地答應了,拿著畫走了。
事實上她畫的畫實在不咋樣,我說喜歡是違心的話,但我想,孩子的'付出孩子的愛就應得到肯定得到保護!孩子的心很脆弱,如果她的付出一向被潑冷水或視若無睹的話,深深地把自己包起來,會覺得做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比較安全;但如果他要什么都能給他,他就會變成一個無底洞,怎樣樣也填不滿。
孩子畢竟是孩子,很少有孩子能送出真正能讓我們喜歡的需要的禮物,但是,我們作為教師,就算不喜歡也會裝出喜歡的表情,只為了不給孩子的愛一個冰凍!
我把她的畫貼在我的辦公桌上了。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15
拍手律動是一個有趣的音樂游戲,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愛,因此,我常在一日生活的過渡環節和餐前安靜時間組織孩子們玩這個游戲,然而有一天,這個游戲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那是在孩子們喝完酸奶后,我又興致勃勃地帶著孩子們做拍手律動,忽然見奇奇往桌上一趴,我以為他身體不適,馬上詢問她怎么了。沒想到奇奇嘟著嘴,搖搖頭說:“我不想那樣做。”我一聽愣住了,忙問她為什么。奇奇說:“每次都是跟你做,不好玩,我想自己做動作。”“我也會!”“我也會!”
原來如此!總以為大多的小班幼兒只會模仿,卻忽視了一些年齡偏大的孩子和部分個性化的孩子,不料渴望創造的種子已在孩子心里萌發;總認為這個游戲有趣好玩,而一成不變的規則沒能順應孩子心理的變化,他們更喜歡新奇和挑戰。于是我笑著說:“是嗎?那就請你聽著音樂編出自己漂亮的動作吧!”奇奇興奮地隨著音樂一會學小雞,一會學小豬,一會學小兔,真是各顯神通,雖稚拙,卻可愛,小臉上更透著一股專著和自豪。
接著我請小朋友和奇奇一起做,孩子們別提多帶勁了。遇上有的孩子一時反應不過來,我就特意放慢琴聲,讓他有思考的余地;遇上靈巧的孩子,我又加快節奏,提高其靈敏程度……就這樣,拍手律動又重新獲得了青睞。
孩子們總盼望著展示他們的創造成果,而我也認識到小孩子真的.是很有力量的,他們并不是我們固定計劃和思維模式中的那些孩子,他們每天都在成長。我們要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孩子每一天的新變化,及時發現孩子們身上的優缺點,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鼓勵并指導他們獲得個體意義上的進步和成功!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幼兒中班教育隨筆07-18
有關幼兒中班的教育隨筆11-24
幼兒中班教育教學隨筆03-28
幼兒園中班教育隨筆06-18
幼兒園教育中班隨筆03-02
幼兒園教育隨筆中班03-22
中班幼兒園教育隨筆04-05
教育隨筆中班08-02
中班教育隨筆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