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隨筆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么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隨筆1
很多考過駕考科目三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科三考的都是細節問題。考試上車前教練就會對我說:“考科三就要膽大心細,不要緊張,不要慌。”這句話對我的啟發很多,也讓印象最深刻。
就是教練的心理安慰,讓我摒棄了對考試的恐懼。因為以前只要我上車就會感到無比緊張和心慌,特別是加減檔的時候,總害怕時間不夠用,總是慌里慌張去換擋,去加速,然后猛踩剎車,這樣就會讓車速不穩,不能平穩加減檔。心慌是考試的大忌,每到我心慌的時候,我就會想想教練說過的這句話:“要膽大心細,不要慌。”去自我調節一番。當我考試的時候就調整了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心平氣和走上測試車,然后自我安慰說:“不要慌,就當平時練車一樣,過不過順其自然。”終于讓自己那顆一直砰砰直跳的心安靜了下來。在我認真心細的操作下,終于順利通過了考試。
考試結束,再次回到自己的講臺上,由于今年教的是五年級數學,第一單元就是小數除法。孩子們在做小數除法的時候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不是小數點位置點錯了,就是忘了小數點位置移動了。所以我發現自己經常給孩子們說的一句話就是:“做小數除法不要慌,要沉下心來,慢慢想好再做,一定要心細,認真。”每到我給孩子們說這些道理的時候,總會想起教練的那段話。我發現自己竟然和教練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學得更好,能夠考出好成績,每次考試都能夠順利過關。
五年級是孩子們小學階段的高年級段,這個學段就是考察孩子們做題是否認真心細,是否能夠自我調節自己,能否主動去學習,做題能不能注意一些細節。平時在生活中是否懂得體諒父母,懂得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懂得自己的'事情獨立去完成。進入五年級意味著孩子們已經長大了,這些道理學生都懂,都明白。但是以前做題總是馬馬虎虎,學習狀態總是處在松松垮垮的狀態中,所以猛然讓孩子們沉下心來去認真學習,孩子們一時半會還不能夠調整過來。就連學習狀態和學習態度都還沒有調整過來。
于是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就給孩子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每天堅持做一件小事,堅持去做,一直堅持到最后才能夠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現在我讓孩子們每天早晨六點半準時起床讀書半小時,有的孩子堅持得很好,從開學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了,每天都能夠按時起床,然后認真讀書,但是依然有很多孩子沒有堅持下來,過了剛開始的新鮮勁,現在已經把老師布置的任務拋之腦后了,還有的孩子們總會給自己的不能堅持找借口,逃避責任,不能夠按時督促自己去完成任務,所以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了最起碼的毅力和耐心。
學習貴在堅持,毅力和耐心需要慢慢培養,五年級我一定把這個好習慣讓孩子們從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培養起來,讓孩子們能夠懂得責任,懂得堅持,懂得做事要有耐心,做題要有足夠的心細和勇氣,大膽去做,認真去想,多角度去開發自己的潛能,讓自己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隨筆2
前一段時間讀《有效課堂管理:方法與策略》這本書,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手把手地教授課堂管理技巧。本書最突出的特點是實用性強,接地氣。全書基于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收集很多課堂管理方面的數據。是實證性和實踐性的研究成果。討論內容聚集于課堂管理中的真問題、真情境,遵循一定理論指導,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課堂管理策略和方法。既有對班級的整體組織管理,又有對學生行為的引導和指點。如:有效管理的課堂是什么樣的。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支持合作學習的策略和要求。特殊群體的管理和要求等等……涉及中學課堂管理的方方面面,著眼于課堂管理中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如合作學習,問題學生的行為管理,設計和管理教學,交流技巧和教學等等。
課堂管理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管理,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遵循一定的規則,有效地處理課堂上影響教學的諸多因素及其之間的關系,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提高教學效益,促進學生發展,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課堂管理的有效性是課堂管理的關鍵。
一、備課是課堂管理的重要部份。
1、備學生。
全面解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有良好的互動。
2、用心專研教材。
教師要把教材吃透,才能站在知識的至高點,才能夠很好的引領課堂。
3、設計教學模塊。
改變原來一層不變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要做到充分的互動,為學生的`活動留出時間,甚至有時可以設計多個教學模塊。
二、上課是關鍵。
1、課上關注學生。
課堂上給學生更多的鼓勵和關愛,讓他們愛上老師,愛上學習,從而享受學習這個快樂的過程。
2、注重知識的啟發。
改變填鴨式教學方式,運用啟發式教學,尤其是數學,靠灌是灌不出來的。
4、注意因材施教。
5、注意分層教學。
有效課堂管理的理念要求我們應當注意以下內容:首先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學生自我控制水平和能力的進步與發展;其次,關心在教學中師生的互動狀況;第三、關注管理的效益,這種效益取決于單位時間內學生的行為結果與過程的變量;第四、關注策略的使用,策略是教師在課堂管理過程中使用的解決問題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以新課程為依據,在課堂上力達高效,為學生的終身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隨筆3
新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這當然是件大好事。同時,也應當看到,由于教師對新課程尚處于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叢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式呢?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筆者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地看問題,把什么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需要與時俱進,但絕不可拋棄!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以下基本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茍的習慣。三、勤于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范、整潔地寫字。必須經常主動習字。習慣是具有遷移性的。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
會讀書,即具有各種基本的讀書技能。一、學生要會朗讀,要動情地讀書;二、學生要會默讀,要能做到默讀中注意力集中,不動指、不動唇、不回視,抓住主要內容等;三、學生要學會快速讀和略讀、瀏覽。四、學生要學會在讀中思考、質疑、解疑,學會在讀中圈點、批畫。會讀書,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字詞。還有課外閱讀量的達到。(課外閱讀量,課程標準有個“不少于”的界定。應當說,這只是個保底的要求。)這些,就應當說是個死任務了。當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隨筆4
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布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隨筆5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影響深廣。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條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大都把聽、說、讀作為訓練的重點,習慣于動口不動手,比較重視讓學生讀書、思考、議論,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書,積極地思考,熱烈地討論,卻很少讓學生在課上寫。課堂上學生讀、思、議,整節課顯得熱鬧非凡。語文的知識點多,字、詞、句、段、篇,樣樣都不能忽略,課堂上學生動筆的機會很少,主要是怕耽誤時間。學生偶爾動動手,也只是寫寫筆記,打打符號,造成學生“眼高手低”。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想一想說一說好象都會,寫起來卻感覺吃力。這樣一來,造成成績測試中閱讀題普遍失分較多。
在語文課上,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讓學生寫。讓學生準備一個可以“隨便寫、隨便畫”的本子。讓學生隨意性地“亂寫”。記生字時,讓他們把易錯的字寫寫,多少不限;課文中有些不易講解的詞句,用筆畫一畫,教師講十句不如學生畫一畫印象深刻。教師也可提出問題,讓學生用最簡短的句子寫出來,老師巡視檢查,了解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閱讀教學中,課前預習要質疑,有些問題可以用問號表示,就直接標在書上,有些問題無法用問號標出的',可以寫在本上;結束一篇課文的學習后,可以寫出自己的收獲,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寫下來,通過各種方式解決。這種方法不僅能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知識的方法,“有疑而問”,養成隨時留意問題的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注意的是,閱讀課上的寫,絕不能等同練筆。一方面它形式自由,學生完成時,只要自己認識,能描述出來,用符號替代,用詞串聯,寫關鍵字,都可以。另一方面,它的內容不受限制,凡是能培養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都可以寫。但要避免寫的內容過多,老師讓學生寫的內容必須經過仔細推敲,要以能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不能什么都寫,要有目的,有計劃。
語文課堂上學生動口又動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地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地提高。同時,還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習的主動性,既強化綜合訓練,又促進學生讀、寫、思的有機結合。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隨筆6
第四單元
這是第三單元,而第四單元的內容則完全不一樣,它正像單元提示中寫到的一樣“有這樣一本書——書中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書上沒有作者的姓名,但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這本書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讀這本書的人,不僅會從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示,還會為這本書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它要告訴我們的正是從生活的小事中去悟得至簡、至真、至純的人生哲理。既然是豐富的人生哲理,單單從文章的語言來感悟顯然是比較單薄的,因此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同時通過延伸課堂教學的內容,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活化語文教學的形式,注重悟寫結合的方法,以促使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來悟“道”。
1、延伸課堂教學的內容
本單元教學其中的一個重點是讓學生從課文內容中去悟得道理,更重要的是通過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在文本學習和生活實踐體驗中走幾個來回,以達到對所悟得的人生哲理立體化的體驗。因此教學時不應局限于文本的內容,應把課堂與學生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引導學生貼近生活,參與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擴大視野,增加積累,激活思考,悟得哲理。只有讓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才能有生氣、有靈氣、有活力,教學過程中才能教得新、教得實、教得活。
【案例】
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時,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經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誘惑,也就是像這位作者所說的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遇到過誘惑嗎?遇到誘惑時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
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選舉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過馬路時,紅燈亮了,但周圍卻沒有人,你……
注意:這些學生生活中的“大鱸魚”被搬到課堂上,讓他們自己說一說、論一論,暴露其最原始且最純真的想法,教師、學生以一平顆和的心去看待當時真實的想法,不管當初做的、想的是對是錯,最主要是通過今天的學習、討論之后以后能作出正確的選擇。在這個環節中,避免出現學生們都是說大話、套話的現象,這樣就失去了意義。那么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的引導作用顯得特別重要,引導學生充分體驗這些誘惑人的大鱸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在其他三篇課文中,也可以追求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結合點。如教學《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時讓學生討論自己生活當中通過多種途徑解決辦法的事例;教學《落花生》時,讓學生找找身邊“落花生”式的人物,(清潔工、送報人、修理工等)并談談此時對他們的看法;教學《珍珠鳥》時讓學生談談生活實踐中由于諸多的不信賴而造成的諸多尷尬……
2、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
本單元的這幾篇課文雖然都篇幅較短,但卻字字珠璣、極富深意,因此應盡量讓學生走過簡單的文字背后來到更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找詞、找句、討論、分析的過程中拓展其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案例】
在教學《釣魚的啟示》時,在初讀的基礎上,學生默讀課文并思考:對于一個垂釣愛好者來講要放走自己釣上的這條大鱸魚真是不容易,你從哪里感受到我是一個十足的釣魚愛好者呢?
生1:我是從這句話中感受到的“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腮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地翕動著” 作者把大鱸魚說成是漂亮的,并且釣上來時是那么得意,那么有成就感,這里可以看出他是個釣魚愛好者。
師:哈,你真了解作者的心思。能釣上這樣的大鱸魚是每個垂釣愛好者的驕傲,他能不得意嗎?
生2:我是從“我”當時的神情中感受到的:我急切地問、我大聲地爭辯,然后在全都無效的情況下,我甚至用乞求的目光投向父親。在課文中,作者為了這條大鱸魚向父親抗議、甚至乞求,這些足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十足的釣魚愛好者。
師:你真會讀課文,能聯系課文前后來回答問題。
生3:我是從作者釣魚時熟練的動作感受到的。
師:哦,你又是從哪里體會到他動作的熟練呢?
生3:“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我等到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來”作者釣魚時動作是那么熟練,而且知道釣到大魚時不應馬上拉鉤,而是要和它耗著,否則魚鉤要斷線。只有等它耗得筋疲力盡了才有可能把大鱸魚釣上來。
師:啊,看來你也是個十足的釣魚愛好者,因為你和作者想到一塊兒去了。
生4:老師,我還可以從“晚上十點”感受到他是個十足的釣魚愛好者。
師:哦,為什么呢?
生4:晚上十點作者還在釣魚,這能說明他是個愛好者。因為十一歲的我們晚上十點時早在床上做美夢了,可他還在湖中的小島上釣魚呢。
生5:老師,我有補充。課文第一自然段中這樣寫著“有一天,像往常一樣,我跟著父親去附近的小島上釣魚”從“往常”這個詞,我了解到作者是經常去釣魚。而且在課文第二自然段這樣寫道“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晚霞是在傍晚時才有,傍晚大概是在下午5點鐘左右,而現在他已釣到了晚上十點,足足釣了5個小時。這對一個11歲的小孩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我說,他是個狂熱的釣魚愛好者。
師:哈哈,你真是厲害!真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居然能根據文章前后的詞句分析得這樣透徹,佩服佩服!
在這個環節中,盡可能讓學生聯系文章中簡單的字詞句去感悟“我”對釣魚的喜愛,或者說是這條大鱸魚對我的誘惑之大,討論得越火越好。那么這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為的是讓學生更真切的體驗放大鱸魚的痛苦與不舍,為后面學生體驗“道德抉擇”的困難打下扎實的情感基礎。像這樣的環節在其他幾篇課文中同樣也可以用到很多。如:在《珍珠鳥》一課中,我們可以讓學生站在珍珠鳥的角度多次的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如第10自然段是讓學生想象這時小鳥會說些什么?(補充)第13自然段時可以讓學生想象珍珠鳥在夢中夢見了什么?(補充)通過這樣的想象說話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3、活化語文教學的形式
語文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是靈活多樣的。在本單元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感悟、討論、辯論、朗讀、即時寫話、做書簽等多種方式,激起學生閱讀興趣,加深其對人生哲理的深刻體驗。
比如做書簽,更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其實在“交流平臺”中也有要求讓學生編“生活啟示錄”的活動,但我覺得做書簽比它有更好的效果。(做書簽活動可以從學習第一篇課文開始延續整個單元的學習)在活動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搜集課文或課外書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通過自己的巧手,把它制作成精美的書簽,然后把它送給好朋友、好同學,甚至送給自己自勉。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搜集句子的時候特賣力,搜集的句子特富哲理,做的書簽特精美、同學、朋友之間的關系也在這個時候變得特溫馨,真是一舉多得!
4、注重悟寫結合的方法
通過本單元學習,使學生能夠從生活實際的小事中悟得深刻的人生哲理,得到利于一生成長的人生啟示。這其實只是三維目標里的其中一個要求。只要我們細心發現,就會看到這幾篇課文在表達方式上都有這樣一個共同點:即課文都由情節性強的故事和從故事中提煉的道理這兩部分組成。像這樣的寫作特點,我們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學習,去運用。因此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收獲生活上的啟示,更應讓學生收獲寫作方法上的啟示。
如在《落花生》中安排的“小練筆”: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從身邊的事物中領悟到了什么?試著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
在這個小練筆中,我們有這樣幾個點值得讓學生來討論:
A、只要你細心觀察,《釣魚的啟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落花生》這三篇課文在寫法上都有一個共同點,你發現了嗎?
B、這樣由生動故事和得到的啟示所組成的課文,你覺得有什么值得我們借鑒的嗎?
C、生活當中哪些事物也可以引起我們的啟發?
事:螞蟻搬家、蜘蛛結網、與同學約會而我未能準時到達……
物:梅花、竹子、荷花、蠟燭、小草、蝸牛……
那么通過這樣的討論之后,學生在寫的時候,就能胸中有數,就能有話可寫、有法可依了。
老師們,第四單元的教學,我想是盡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通過延伸課堂教學的內容,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活化語文教學的形式,注重悟寫結合的方法,以促使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來悟“道”,培養學生學習文中的寫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