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想要更多的了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1
窗外雪花飄飄,孩子們在玻璃窗上探頭探腦的看著外面神奇的景象!跋卵﹪D,下雪嘍!”有的孩子們興奮的說著,跳著,“老師,你快來看呀,下雪了,如果雪再下的大一些我們就可以出去堆雪人了!蔽尹c頭應是,一轉眼看到了我班的淘氣寶寶浩浩,孩子的眼神也充滿了興奮,我的思緒不知不覺的回到了昨天。
昨天天氣陰暗,早上看了天氣預報知道天氣要變天,知道要下雪了,心里不覺得有點興奮。想起去年和孩子們一起在雪地里打雪仗的興奮,想起和孩子們一起推雪人的興奮,我不由自主的笑了。我正在想著,突然有個孩子和我說早上有藥在幼兒園吃,我馬上拿起暖瓶準備出去給孩子打點熱水喝。剛走出大廳門寒風凜凜,吹在我的臉上有一點點痛,我快步走向打熱水的地方,打完水回到幼兒園大廳時,我的手一陣凍得已經麻木了。
給孩子吃上藥,我使勁的搓了搓手心,孩子們問我在做什么,我告訴孩子老師的`手剛才出去打水凍得發麻,搓搓手心讓它暖和暖和。突然我班的浩浩跑到暖氣旁邊,把兩只小手放在暖氣片上,走到我旁邊時我看到他把兩只小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孩子要做什么呢?”一個疑問出現在我的腦海里,“老師,快點,把你的手拿過來,我手里面有暖氣,給你暖和暖和”我很聽話的把手放在他的手上,孩子使勁的握著我的手問:“老師,暖和不?”我使勁的點點頭,“老師,你等等,我再拿點暖氣給你暖和暖和啊”孩子再次跑到暖氣片旁邊,做著剛才重復的動作,有的孩子也跟著浩浩學起來,把兩只小手靠在暖氣片上,緊緊的握著給我送來用手拿來的暖氣,看著孩子們跑來跑去的樣子,一種莫名奇妙的感動悠然而生,我摟著這些孩子不由自主的親了親。浩浩是個外地孩子,雖然只有5周歲,但他的所作所為就像一個小大人,因為他是家里的老大,他還有個弟弟,平時爸爸媽媽沒時間照看弟弟,都是他負責,所以他會比同齡孩子顯老成,做什么事都比別的獨生子女認真,孩子就是這樣,既天真又無邪。人之初,性本善,“感動”在幼兒園里,是經常會發生的事,孩子們的愛心讓我感動,孩子們的天真無邪讓我感動……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2
小劉的母親很配合,及時趕到了學校,小涵一聽要請他的母親來,有點慌神了,直讓我不要請家長,說一定會改?磥硇『诩疫是比較怕自己母親的,這樣工作也好做一些。
小劉母親到了以后,我先是感謝她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明我今天請她過來是想和家長一塊幫助小涵改掉身上不好的習慣,小劉父親聽了以后表示愿意配合老師的工作,說知道自己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他們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關系。我簡單敘述了一下近期發生的一些事情,想要和家長好好溝通,讓家長多方面了解小涵在校的情況,同時我也能更好的開展對小涵的教育工作。他母親聽了我的`敘述以后對他的行為很生氣,說在家時他也經常發生類似的情況,就是自己犯了錯還意識不到,并對家長的教育有明顯的抵觸情緒,從表情上就是一種不服氣。我一聽,心想:看來不止對老師,而是有這樣的習慣。我馬上接住他的話問道:“那當時您是如何教育他的呢?”小劉母親當即表現出一種無奈,說:“我也想要教育,把他單叫進屋子,跟他講道理,但是他卻悶著頭什么也不說,我一看就火,難免會對他大聲地呵斥”聽得出來小劉母親在教育他時容易失去理智,接下來他母親補充道:“我每次教育小劉時他的爺爺總是攔著我,還老說我的不是,弄得我更生氣了”我終于明白了,他為什么身上有好多不好的習慣的不到及時的糾正,一方面有學校教育的原因,更主要在于他的教庭教育上有一定的問題。
小劉母親說自己一直很忙顧不過來小涵,平時就是跟著爺爺,爺爺很溺愛孩子,也不讓說,不讓動的,自己現在在小劉的教育上很頭疼,不知道該怎么辦,經常晚上想到這個連覺都睡不好。
我當即表示了理解,同時勸解道:“小涵身上還是有很多優點的,這個孩子心地善良,有時也知道老師對他的好,懂得感恩的”我舉了一個小涵曾經讓我很感動的事情,并列舉了小涵在校時的一些好的表現,表示我對小涵并不會放棄,我還是很喜歡這個學生的。小涵母親聽了以后面色有些緩和,表示對老師的感謝。我覺得有必要給小涵母親提出關于教庭教育上的一些建議:
1、希望回去以后和家人溝通一下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最好家人能達成一致不要袒護和溺愛孩子,畢竟是為了他好。
2、在發現問題以后,一定要當時就給小涵指出來,不要忽視孩子的缺點。
3、多看小涵身上的優點,及時肯定他的進步,讓他建立自信。
4、做家長的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能過于著急,因為對問題會于事無補。
小涵母親是若有所思,并答應盡力做到,我說把小涵叫過來吧,當著他的面再談一些問題,不要讓他以為老師在告他的狀,和老師產生抵觸情緒。我把小涵請到了辦公室,把剛才我和他母親的談話簡短的敘述了一下,并當著他母親的面也肯定了他平時一些好的方面,同時刻意對他的母親說回家一定不能大聲呵斥和打他,一定要好好的溝通。小涵的面色也比較緩和了,但是還是不說話。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3
在小朋友們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總有小朋友告訴老師,老師我不會。那么,老師布置的任務有那么難嗎?并沒有。
繪畫課上,老師要求,用圓圈變出各種各樣的東西來,例如圓圓的花朵,圓圓的鐘表,圓圓的太陽,以及能想到的`各種圓圓的東西。老師的話音還沒有說完,就有小朋友急忙的舉起手來,老師,我不會。
可是我看了一下,他平時的繪畫,挺不錯的,一筆一畫直線畫直,波浪線也有波浪線的樣子,圓也能畫出圓形了,那么為什么用圓圈變成各種各樣的東西就不會了呢?
并不需要思考,我明白他并不是說自己不會畫,而是怕錯。不知道是誰給這些回答不會的小孩子們灌輸的這樣的觀念。只有完完全全照著老師的畫,只有完完全全聽著大人說怎么怎么畫,你這里該怎么畫,你這里該上什么顏色,你這里要畫個這樣的形狀,只有畫的完全跟大人想的一樣,那一幅畫他才算會畫。但是,我們的幼兒園需要這樣畫畫嗎?
并不是。我們要培養個小孩子,是要有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踐的孩子。如果讓他一味著跟著老師,想跟著以前的想法去做,那么他還有什么進步呢?這種涂鴉式的教學并不是我們所倡導的。雖然老師們能夠理解,但是,再家長這一方面,還得多多的讓家長學習學習。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4
孩子們很喜歡玩小紙船,在活動前老師提出,要求孩子了解不同材料的船在水中下沉速度的不同,并能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體現同伴間合作的能力。
活動中,我為每組幼兒準備了報紙、普通A4紙和宣紙折疊的小船各一只,水盆和托盤。首先,孩子們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觀察幾只小船的不同,并猜猜小船沉下去的先后順序。棟棟說:“這只小船軟軟的,它進了水會不會壞呀?”根據這一猜想,棟棟和同組的孩子們一起進行了實驗。“小心一點,別翻船啦!”樂樂喊道,棟棟和兩個好朋友一起小心翼翼地把三只小船放進盆子里,“哇,小船濕了……”“快看,小船沉下去了!”棟棟有了新發現激動地說。在探索的過程中,棟棟能認真地觀察紙船放進水中時發生的細微變化,并積極地用語言和同伴講述著自己的發現。
孩子們對小紙船游戲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活動中通過前期的猜想充分調動起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他們踴躍地猜測小船浮沉的結果。當他們把小船放入水中時,棟棟和其他孩子一起認真投入地去觀察小船的變化。觀察過后,棟棟能夠將實驗中的發現詳細地描述出來,棟棟發現了哪只小船先沉落下去,但是對于小船下沉的原因還有幼兒仍然存在困惑。通過這次實驗,幼兒了解了有的小船能長時間漂在水面,而有的小船會很快沉入水里,孩子們明白了由于紙吸水快慢不同而導致小船下沉速度不同的科學現象。
在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對于各種材質的小船都十分感興趣,老師引導幼兒將三只小船下沉的快慢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并勇敢向同伴介紹,增進幼兒之間的交流的'機會,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但是活動中的材料都是預先準備好的,且都是紙質的材料,對于幼兒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活動中棟棟提出“大輪船怎么不會沉的呢?”因此,老師鼓勵幼兒與家長一起探索什么材料的小船能夠在水面上漂浮起來,并將自己驗證結果來告訴大家。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5
1、不愿午睡的孩子
小班孩子剛入園,多數的孩子午睡習慣時都很難入睡,不是說話就是搞攜作,因為他們都不喜歡在幼兒園午睡。說實在的,幼兒園入睡困難除了他們睡眠時和環境變化帶來的不適應,還有家庭的錯誤教育式造成的。午睡對幼兒是很重要的。
睡眠可以緩解疲勞,人感到疲憊時,就會產生睡意但這樣孩子睡覺卻適得其反,就拿班里的盈萱小朋友來說,剛入園時她總是不能午睡,一到午睡時間,就用雙手捂臉窺探周圍,凝視老師。從她媽媽口中得知她在家里從沒午睡過,媽媽陪著她瘋玩。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不愿午睡的習慣。了解到這一點,我開始主動與她溝通,每當午睡的時候就常常停在床前,給她一個溫柔的微笑,孩子會感到親切,可以增加安全感,反復幾次,孩子便能安靜入睡了。對離開親人,對環境生畏缺乏安全感的小班新入園孩子,老師親切慈祥的笑臉足以給孩子帶來安慰,班里好多這樣的孩子,多在老師的悉心照顧和陪同下,都能安安穩穩美美的睡一個午覺。
我相信用耐心,愛心去對待孩子,教育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和老師心中的乖寶寶。
2、愛上廁所的孩子
“老師,我小便,”“老師,我大便”。每天貽珊說的最多的就是這些話。剛開四我沒在意,可是每天都如此,便引起了我的注意。經過幾天的觀察,我發現貽珊剛從廁所出來,就又回去了,有時干脆呆在廁所不肯出來。我來之后也不愿意回活動室,家長反映她是個膽小內向的孩子。由于她還不適應新的環境,情緒緊張,不合群孤獨,最重要的`是老師對其不夠親近。針對這些原因,和家長共同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措施。經過這時間的努力,貽珊比以前好多了,能在老師的熱情招呼下和其余的孩子一起活動了。看到孩子的進步,作為老師的我也感到莫大的欣慰,把愛心奉獻給每一次的孩子,是老師最大的快樂。
3、愛惜糧食
今天早上,曉龍小朋友從家里帶來一包干吃面,他吃剩下一半,隨手就扔到地上,灑的滿地都是,我看見后就告訴他,要愛惜糧食,不能亂扔,并結合這件事,對孩子進行了愛護糧食并保持地面清潔的教育,讓孩子們了解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來的,他們把種子種在泥土里,給他們施肥澆水,鋤草,在加工成食品是很辛苦的,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
4、愛哭的孩子
小班孩子入園已經一個月了,可是班里的可欣小朋友每次她媽媽領她走進活動室她都不讓媽媽走,要讓她媽媽陪著她玩,趁她玩的入迷時,她媽媽朝我使了個眼色轉身走了?尚劳媪艘粫,發現媽媽不在了就開始抹眼淚,我趕緊去哄,一會她就不哭了,事后,通過了解,可欣是怕媽媽走了,別人會搶她得玩具她才哭的,并不是不愿意來幼兒園。
5、抓臉
小班的孩子剛來幼兒園,好多事情都由著自己的性子干,一不高興,伸手就去抓別人的臉。平時孩子在家里習慣了玩具,圖書都是他一個人的,沒人與他們爭?涩F在來到幼兒園不同,班里所有的玩具,圖書都要大家一起看,一塊玩。由此就發生了爭搶的現象,搶不到就抓別人的臉。針對這種現象每天看書或玩玩具的事后,我都會告訴孩子們班里的玩具是大家的,誰都可以玩,輪著玩或換著玩都行,教育孩子懂得互相謙讓,盡管如此,今天紀博和欣旋還是因為搶玩具,抓傷子燁的臉,事后我對紀博說:“你看,子燁的臉好看嗎?”不好看,“別人抓傷你的臉你愿意嗎?”“不愿意”。“以后還抓別人的臉嗎?”“不抓了”。
通過對紀博及全班孩子的教育,這段時間抓臉的現象減少了很多。同時提醒家長們要經常給孩子剪指甲,不要留的太長這樣也不講尾聲,容易產生病菌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6
區角活動時間到了,書瀚開始玩起了建構游戲,他是第一個到達區角的,他就把玩具筐放在了自己面前,正準備開始搭建,沒過一會兒,莉雯和梓萱也來了,由于是面對面坐著的,相距較遠,書瀚把玩具筐放在自己面前,莉雯拿玩具就比較困難,于是,一把將玩具筐拿到了中間。書瀚一下子愣住了,隨后,就開始大哭起來,怎么哄也不聽,怎么勸也不行。我問發生了什么事情,書瀚說:"莉雯搶我的玩具筐!"莉雯說:"不是的,是他把玩具筐放在他自己那里,梓萱拿不到了,我也拿不到,應該放在中間。""可是,我拿不到了。"老師問:"那請你想想怎么可以拿到中間的玩具筐呢?"莉雯說:"可以站起來拿!"書瀚還是搖著頭,不肯答應,但是已經不哭了,老師問他:"愿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友好相處?"他搖搖頭;老師問:"愿不愿意做小朋友都喜歡的小朋友?"他還是搖搖頭……
隨后教師便對幼兒進行冷處理,讓書瀚自己單獨坐一會兒,過了一會兒,書瀚和其他幼兒繼續玩起了結構游戲。老師問:"書瀚,你們現在玩得真好,你們的玩具筐放在哪里啦?"書瀚說:"放在中間。"我繼續追問:"為什么要放在中間呢?"因為都能拿到。"我打趣道:"那你現在能拿到筐里的'玩具嗎?"他一本正經地說:"能!"說著站起身來手伸長了拿,一邊伸一邊告訴我說:"就是站起來拿。"我說:"你真棒!"
教師通過幼兒自己講述矛盾發生的過程、自己想辦法怎么解決,同伴的想法是什么,同伴之間的交流是怎么樣的,通過這樣的過程,不斷沖擊著幼兒自己原先的想法,逐漸調整成符合大家認同的行為方式。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7
幼兒是一個發展的整體。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學前階段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語言發展與其他方面的發展存在著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
指南中關于語言領域中的一句話,語言一旦被個體所理解和掌握,就能夠對認知的發展起推動和加速作用。語言的發展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語言的發展幫助幼兒逐步發展對外部世界,對他人和對自己的認識,對幼兒社會性發展起到重要促進作用。瑞這個孩子平時就是不怎么講普通話,跟他說過很多次可就是不聽也不改,和小朋友們老師們交流也不愿意講普通話。今天我問他會不會講普通話呀我們來到幼兒園就是上學的,就要講普通話的瑞說我會說我不愿意講。聽到他說這句話我就想既然他會說就一定要幫助他改掉這個毛病,下午起床后,他還是一如既往的說著方言,我就對她說以后說普通話好不好你一定要講普通話以后你只要改掉這個毛病老師給你一個棒棒糖的.貼畫。她答應了我,今下午一直說著普通話,放學還和我說再見。都是用的普通話。語言可以幫助幼兒開展幼兒人際交往,學習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
孩子們無論在學校還是家庭都應該說普通話,孩子們通過語言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情感,也會學會通過語言來和他人協商,而不是發脾氣。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8
中午吃過午飯,我帶著孩子們在種植園地里散步,一陣微風吹來,清新的菜花香撲面而來,讓人神清氣爽。蜜蜂蝴蝶在花中快樂的飛來飛去,告訴人們春天來到了,孩子們追著蝴蝶跑來跑去,格外興奮?粗麄兡敲锤吲d的樣子,我就讓孩子們解散,自己去玩玩,感受春天帶來的氣息。
過了一會兒,看到孩子們已經滿頭大汗了,我就讓他們回到教室,休息一下,準備讓他們午睡了。這時,沈樂言走到我的面前對我說:“張老師,我們要送你一件禮物,已經放在午睡室的桌子上了。”我說:“是嗎?那張老師去看看!蔽易吡诉M去,看到桌子上放了好多美麗的仿真鮮花,原來這些仿真鮮花是早上沈老師上課教給孩子們做的。就是這樣一份簡簡單單的禮物,卻讓我特別的高興,這勝過任何一件值錢的東西,因為在這份禮物里包含了孩子對老師的愛,知道在孩子的.心中有老師。沈樂言問我:“張老師你喜歡嗎?”我摸摸她的頭說:“張老師太喜歡了,謝謝你們送老師的禮物,老師會保管好的。”她又說:“我們覺得仿真鮮花很漂亮,所以想把它送給張老師。
這是孩子們的勞動成果,也是孩子們的心意,作為老師收到能不高興嗎?所以我想把這份喜悅與大家一起來分享。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9
一直以來,幼兒教師關注的是我們如何做,孩子才肯聽我們的話,我們的班級才能好管理。然而,我們雖然表面上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指令去行動,卻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孩子們內心真正的感受,忽略了他們真正的需求。
我常常在思考,我已經很努力和孩子交流了,為什么還是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怎么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到底應該如何和孩子交流?怎樣做,孩子才肯信任老師,同你分享他們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其實,我們是很想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但是孩子們為什么要拒絕呢?我不斷地反省自己的行為,我認為,是我們傾聽的方法不正確,沒有為孩子提供與我們交流的機會,而直接否定了孩子的話,我們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們,接受孩子的感受。
教師如果能真正傾聽孩子,認同孩子的內心感受,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去說出他們內心的想法,與他們產生共情。那么到底應該怎樣傾聽孩子,理解他們的感受呢?下面是我想與大家分享的幾點傾聽技巧:
一、傾聽要真誠、專注,而不能敷衍了事,心不在焉
相信我們很多老師都可能會有下面的'體會:
入園時的一個情景:
幼兒:“老師,我昨天幫媽媽洗衣服了!
教師:“嗯”(邊聽孩子說話邊和另外一個孩子的家長說話)
幼兒:“我把衣服洗得可干凈了,媽媽都表揚我了!”
教師:“嗯,老師知道了”(看都沒看那個孩子,還是繼續著談話)
幼兒:“老師,你在聽我說話嗎?”
教師:“在聽,在聽!
孩子望著還在一直忙著談話的老師,失望的走開了。
老師雖然回應了孩子的話,但是看著老師心不在焉的樣子,孩子心里會怎么想呢?孩子多么希望老師能夠理解他當時的心情,聽聽他的話語,分享他的喜悅啊。換做我們那個孩子,我們會怎么樣呢?你還會把自己的事情告訴老師嗎?還愿意與老師分享你的感受嗎?
當孩子與我們說話時,我們應該放下手里的工作,眼睛真誠的看著孩子,讓孩子感覺到你是在很認真的在聽他講話,而不是在敷衍他們,給孩子提供一個說話的機會,也給老師一個傾聽的機會。
二、傾聽時的簡單回應,更利于溝通
在與孩子的交談過程中,可以用簡單的語言回應孩子的對話,而不是提問孩子或是提建議地回應,孩子會更愿意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因為有的孩子能告訴我們為什么他們驚恐、生氣、不開心,但是多數情況下,由于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教師的“為什么”“應該怎樣”只會給他們增加難度,從而使溝通很難再繼續。孩子容易和一個接納他們感受的成人溝通,而不愿意和一個逼他們做出解釋的人談話。
在一次美術課上,子浩跑到我面前對我說:“老師,小雨把我的彩筆帽弄丟了。”
老師:“嗯!
子浩:“沒有筆帽的彩筆會干掉的!
老師:“是這樣的。”
子浩:“你讓我們用彩筆的時候一只手拿筆,另一只手拿筆帽!這樣就不會丟了!”
老師:“老師是這樣說過。”
子浩:“那我回去告訴小雨!”
老師以關心的心態,用簡單的句子回應孩子,孩子就能在敘述的過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從而可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三、傾聽中試著說出孩子的感受
在一次戶外活動時,我正和孩子們一起玩跳繩,猛猛突然跑過來拉著我的手說,“老師,齊齊和劉翔打我!”我拉著猛猛讓齊齊和劉翔給他道歉,可是沒等他們說完,猛猛哇的一聲就哭了起來。于是我抱著猛猛坐到石凳上,他哭了好一會兒,然后慢慢停止了哭泣,對我說:“楊老師,齊齊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經常去我家玩!”我說:“嗯,”他接著說:“他不應該和劉翔一起打我!”我說:“他們這樣做你很傷心,是嗎?”他使勁的點點頭,又趴在我懷里了。過了一會,他對我說:“楊老師,我想自己去玩一會。”我說“沒問題!”
我們通常會認為,說出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更難過。其實相反,當你說出孩子的感受時,孩子心里會感到安慰,會感覺到有人能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例如,孩子摔倒了,我們通常會扶起來說:“不疼,不疼,一點也不疼”這樣的話來安慰孩子,其實這樣反而讓孩子感覺到你不能理解他的感受,因此反而會更傷心。
四、傾聽中學會贊賞孩子
手工課上,秦晴小朋友拿著自己的紙盤畫對我說:“楊老師,你看我的畫漂亮嗎?”我拿過畫看了看說:“上面有一道彩虹,你用了六種顏色,粉紅色的小兔子好可愛,還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呢!”秦晴高興極了,說:“老師你觀察的真仔細,我一會畫完了,還要拿給你看!”
教師用贊賞的語氣說出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孩子聽到這樣的描述后,就能夠明白老師在贊賞自己。教師把孩子好的行為去體驗并詳細的描述出來。與簡單的說一句“真漂亮”“你真棒”相比起來,孩子會感覺到自己被重視,你在很認真的傾聽他的講話,在意他的行為,從而愿意和老師交流。
愛孩子不需要理由,但需要技巧,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與孩子交流過程中的點滴,用心去傾聽孩子,理解他們的感受,與他們產生共情。這樣,孩子們才會愿意把他們的“小秘密”“心里話”告訴老師,把我們當成他們可以說悄悄話的朋友,從而加深孩子和老師之間的感情,讓我們和孩子之間零距離,傾聽孩子,陪伴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10
有的時候,我們明知道孩子不喜歡聽到批評,但就是忍不住想要批評她。批評過后,自己又會后悔,其實真不如最開始,就用對教育方法!祺祺是個能說會道的小女孩;顒又薪洺D芸匆娝吲e的小手;課間能主動和老師聊天,找小朋友游戲;在“娃娃家”游戲中,我會請她和我一起表演,而她也能有模有樣的做“媽媽”,招呼客人;平時更是我們的小助手,經常幫我們“跑腿”。我會經常表揚她“你真棒”,也會鼓勵其他孩子向她學習,可是每當中午睡覺的時候,她總是一直不肯睡覺,我在旁邊陪她也不肯睡,有天(周五)我對她說,眼睛不要動一會就可以睡著的,她卻說:我的眼睛本來就這樣的,想想真是又氣又笑,終于在被我說了幾次之后,她忍不住哭了。隔了2天(下周一)早上進來的時候還哭,我問她怎么了,她邊哭邊說,因為老師上次說我。然后我和她講道理,問她為什么說她,她自己也知道什么原因,但是就是想想就難受。周二的早上她和姑姑一起進來,當時以為有什么事情,結果還是因為午睡的事情,她跟姑姑說以后不叫李老師了,聽得我真是又氣又笑。當時我還想,怎么這個孩子的記性這么好,這么“記仇”呢!其實她自己知道我為什么要說她,。
面對這種情況我反思了下:平時總覺得祺祺能說會道,上課經常舉手,就會常常表揚她;在游戲活動中,也經常請她給大家做示范,應該說她鍛煉的機會,得到表揚的機會比較多;蛟S就是教師過分的表揚,讓她覺得只能受到表揚被批評了就心里不舒服。在與祺祺家長交流中發現她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她自己知道老師為什么會批評她,但是就是覺得委屈難受。后來我就與她單獨交流,和她說為什么要睡覺,等到起床后才有力氣學本領,玩游戲,她聽著聽著又哭了,我邊給她擦眼淚邊抱著和她說話,后來祺祺終于可以乖乖的睡覺,剛開始幾天還是要提醒下,陪她一會,但是慢慢的她可以自己一個人睡覺了。
我覺得只要方法用的好,孩子肯定會有進步的!當孩子覺得你是好的,她就會信任你,相信你。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11
我們班的孩子好多做事情都是拖拖拉拉,不光是吃飯穿衣速度慢,來園遲到的現象也時常發生。九月份就要入小學了,他們即將面臨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生活、學習的節奏將大大加快,要適應這一變化,必須有所認識、有所行動,如何促成幼兒的這種轉變呢?我覺得要用適宜的方式去觸動他們,幫助他們。因此,選擇了故事《快睡吧,小田鼠》,讓他們用“觀察者”的眼光去看待小田鼠,發現拖拉行為的可笑,并以“幫助者”的身份去幫助小田鼠,然后,又在希望小田鼠向自己學習的期盼心態的驅動下,比比同伴之間誰的習慣最好。我想,這樣的活動對孩子的.拖拉現象有一定的幫助。通過課堂上的看圖片、聽故事、提問題等,一步一步地逐步深入學習,我班幼兒對此感觸很深,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尤其是幾個平時做事特別拖拉的孩子,在集體面前也認真地做了“保證”,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良習慣,有了積極努力改正的渴望。說明這次的教學活動是成功的,教學效果是明顯的。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12
幼兒期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我認為,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最重要是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作為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于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育,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與家長溝通,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我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幼兒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由于生活衛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開學后,我們發現幼兒偏食、挑食的現象較嚴重。但幼兒飲食習慣的可塑性較強,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為習慣培養的現象,許多幼兒形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癥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利用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平時的家園通訊欄和網上的宣傳,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平衡膳食,向家長做好宣傳教育,只有合理的營養才能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借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范——挽袖,并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這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游戲,使幼兒養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1、及時調查、了解幼兒的偏食情況。
在了解中,我發現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定等。
2、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范法。根據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并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打預防針”的方法。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采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后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對這類幼兒我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在能稍微吃點了。
。4)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13
接園后,朱夢恬的奶奶與我們交流孩子的情況時,突然對我說:“老師,我們實在是沒有辦法,我家孫子就是從小不愛吃蔬菜,只吃肉,不知道說了多少遍就是不吃!”在了解情況后,第二天的餐后談話活動時,我讓孩子們來比一比身高,我把朱夢恬和坐在后排的一個小男孩叫道了前面,結果一比,朱夢恬比那個男孩矮了半頭。我讓小朋友們來想想為什么朱夢恬會比較矮呢?“營養不良”“不好好吃飯”“挑食”大家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等到孩子們都討論差不多的時候,我就問她:“夢恬,你平時在家不喜歡吃什么”“老師,我不喜歡吃蔬菜”“難怪沒別人高,你知道蔬菜里有好多我們人體需要的營養嗎?不吃你怎么會長高呢!”聽了我的話她點了點頭。隔天,朱夢恬就高高興興地來告訴我:“陳老師,昨天晚飯的時候我吃蔬菜了!你看我長高了嗎?”我看了看她:“嗯,好像長高了一點哦,如果你堅持每天都吃,相信你會越長越高的!”朱夢恬聽后笑得可開心了。一段時間后,朱夢恬的奶奶告訴我們,她的孫子現在每天都吃蔬菜了!是啊,有時候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光用嘴說,采取不同的方法,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14
今天上課要用到糖果,就讓小朋友從家里帶一點來。
范和天宇在玩“我和朋友的不一樣”的游戲,他靈機一動,想和天宇比糖果誰帶得多誰帶的少,比來比去,范范說:“是我帶的多,嘿嘿!”
正巧此時,妍妍也拎著兩袋糖果開開心心地進來了,范范就找妍妍也比一比,誰帶的'糖果多。
天宇說:“妍妍帶了兩袋,是妍妍多。”
范說:“不對,她帶的兩袋,不一定比我多,因為她每一袋里的東西不多。”
我說:“恩,范范說的也有道理,那我們一起數一數吧!”
一、二、三、四……
他們三個開始認真地數起來了。
最后,他們發現是范范的糖多。
從這件數糖果的事件中發現,教育源自于生活,幼兒又在生活中教育,點滴生活,點滴教育。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精】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06-27
幼兒園老師教育隨筆【精】06-27
老師教育隨筆精10-11
(精)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0-09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精)07-18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精)07-15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精】02-09
【精】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02-09
(精)幼兒園教育隨筆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