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隨筆【合集14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么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師隨筆 篇1
小果實帶來的大危險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任何一點小東西都會成為孩子們手中的玩具。今天孩子入廁小便時,李源杰小朋友順手從冬青上摘了一個綠綠的.、圓圓的果實,拿在手里玩耍。不一會,他跑到我跟前說:“老師,我把果實塞到鼻子里了。”我急忙托起孩子的頭,看了一下,他的鼻子里并沒有什么東西。可是他卻很肯定的告訴我:“我真的把果實塞進去了。”隨然從外面看不出異樣,我還是趕緊把他送到醫院,醫生用專用的儀器進行檢查,果然,里面有一顆綠綠的果實,醫生用鑷子幫助孩子取出了果實,并告訴我,再往里一點,就有危險了。
第二天,我利用故事《翹鼻子嚕嚕》對幼兒進行了教育,讓幼兒知道嚕嚕把東西塞到鼻子里都出現了那些危險,怎樣才能保護自己的鼻子,并讓李源杰小朋友講一講他把果實塞到鼻子里時,那里很難受,如:呼吸困難、鼻子漲疼等。
幼兒年齡小,好動,好奇心強,對于一切認為新鮮的事物都想去嘗試,但是不知深淺,在做任何事情時,常常會存在著一些潛在的安全危險,一不小心就會傷及他人和自己。
作為老師,在工作中我們要時時刻刻關注與幼兒安全有關的事和物,同時還要有針對性的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和他人,告訴孩子們身上的各個器官都有各自重要的作用,不能隨便的亂揉亂搓,更不能把東西放進去,還要注意保持清潔。
幼兒園教師隨筆 篇2
這首詩歌語句簡練,結構相同,描繪出了三幅絢麗的色彩畫面,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以和對自身理想的追求。這樣的詩歌學生比較喜歡誦讀。因此,在教學中,我以不同形式的朗讀進行訓練,讓學生在讀中學字。在讀中學文,在讀中悟情,效果較好。另外,課后要求學生仿照本課詩歌再編一段,這一活動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明力得以發揮。在這一環節中,我先指導學生充沛而合情合理地想象,然后在“說”的基礎上再去“寫”。在描寫過程中,我對學生所想象的內容加以點撥和引導,一首首充溢童真童趣的'小詩便誕生了。例如:
我愛潔白的顏色,
因為——
鴿子是潔白的,
雪花是潔白的。
連我的皮鞋,
也是潔白的。
但學生所能掌握的顏色和其代表的意義非常少,所以學生的思維基本都局限在“金黃”,“白色”,“粉色”幾種顏色中,思路不夠寬闊。后來,我索性讓學生用課文中的碧綠、火紅、蔚藍三種顏色重新做詩,學生的思維才慢慢打開。由此我想到,學生的想象力豐富無限不假,但總需要教師去引路,否則任由他們毫無章法、漫無目的地去想象和發明,所獲得的結果往往與我們的設想南轅北轍。
幼兒園教師隨筆 篇3
這天中午,孩子們像往常一樣吃晚飯就到室外的樹下看書、下棋。突然,傳來了承殷那又尖又細的聲音:“告訴大家一個新聞,我發現了一只癩蛤蟆。”孩子們一窩蜂圍了過去,只見草叢中一直渾身疙疙瘩瘩的丑家伙,肚子一鼓一鼓的喘著氣。
“癩蛤蟆有毒,打死它。”子琪沉不住氣了。
“對,癩蛤蟆有毒。”幾個女孩子嘰嘰喳喳議論著。
“不能打死它,它太可憐了。”凡一急了。
“不行,一定要打死它。”子琪和凡一爭了起來。旁邊幾個男孩子忍不住了,也開始起哄,“癩蛤蟆有毒,踩死它,踩死它。”說著,東東臺起了腳。
也許是癩蛤蟆感覺到了危險,縱身一躍,奪路而逃,還沒等孩子們反應過來已逃得無影無蹤,但孩子們仍然興奮不已。
旁觀了之一切,我沒有馬上告訴孩子們這樣做是否正確,而是組織大家坐下來講了一個小故事:五十年前,我們國家曾發起把麻雀作為“四害”之一來消滅的運動,可是在大量補射麻雀之后的幾年里,卻出現了嚴重的蟲害,使農業生產受到巨大損失。后來,科學家發現,麻雀是吃害蟲的好手。消滅了麻雀,害蟲沒有了天地,就大肆繁殖了起來,導致了蟲害發生、農田絕收等一系列慘痛后果。孩子們安安靜靜的聽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再說話了。我問:“癩蛤蟆雖然丑陋,但能不能把它踩死呢?”
孩子們沉默了片刻,夫夫巨舉手說:“不可以,因為癩蛤蟆是吃害蟲的。如果把癩蛤蟆都消滅了,害蟲就會越來越多,這樣,農民伯伯的莊稼就遭殃了。”孩子們聽了都點點頭。我緊接著給孩子們講了生態系統保持動態平衡的道理。孩子們聽了紛紛表示以后要愛護所有小動物。
癩蛤蟆時間讓我們想了許多,近年來,雖然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還不盡如人員。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有責任對這些未來的.公民進行環保教育,讓他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垃圾要扔進垃圾桶里,節約用水、用電,愛護身邊的花草樹木,愛護小動物。假如每個人都來關心、愛護環境,我們的家園才會越來越美麗。
幼兒園教師隨筆 篇4
不管是在教育活動中,還是在游戲中,懂事聽話的孩子總是會得到老師的關愛,而那些喜歡調皮、愛搗亂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評教育,但往往又事與愿違。細想起來,其實這些喜歡調皮搗亂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
陳思翰是我們小班特別活潑可愛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討人喜歡。可他又是典型的調皮大王,搗亂鬼。在與小朋友的`游戲時特別容易發生沖突,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交往。在我的觀察中,思翰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樂意與他們一起游戲。每次在區域活動中,他都積極的參加,表現自己,總希望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關注。
但他與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確,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經常讓小朋友給打小報告。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軒軒免不了要被小朋友告狀:看書的時候,他總是不斷的下座位,和別的小朋友搶圖書,而在搶圖書的時候不小心又碰到了旁邊的小朋友,所以,我聽到的就是:“老師,思翰搶我的圖書了”“老師,他碰到我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有意識的去接近他,多關注他,摸一下他的頭,給他一個會意的微笑,與他交談在與小朋友玩時,遇到情況怎么辦,鼓勵他與小伙伴要搞好團結,互相謙讓,有玩具大家玩,學會與小朋友共享快樂。思翰小朋友的繪畫比較有創意,在活動時,我有意拿著他的作品向小朋友進行展示,進行表揚,引導孩子們向他學習。慢慢的,軒軒小朋友的笑聲多了,小朋友們都愛跟他玩了。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是純潔的、善良的,喜歡調皮的孩子也不例外。”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一切”是我們的教育宗旨,愛是我們的教育手段,讓我們多一點愛心,多一些賞識,多關愛一皮的孩子吧!你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幼兒園教師隨筆 篇5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又初次回憶的青春。”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因為我感覺它很符合我現在的心境。剛剛大學畢業,心里有著對過往大學生活的眷戀回憶,又有對新工作的熱盼憧憬,當然,還有對未來人生路的些許彷徨。
度過了漫長卻又短暫的學生生涯,我于20xx年9月1日迎來了自己的開學第一天。
我是一名男老師,男性幼兒園老師。我知道,從事這行業的第一天起,就會有人提出許許多多的質疑,我也是伴著這些質疑成長的。必須承認,這些質疑曾經或多或少帶給了我很多困擾。你愿意一直當一名幼兒園老師嗎?男的幼兒園老師你不覺得怪怪的嗎?……我曾經逃避過這些問題,也不把幼教看成是自己的職業,直到我遇見了我在大學里的恩師,武建芬老師。有一天,武老師單獨把我叫到身邊,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了一段話,我想,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一段對話。她對我說:“立戎啊,不知道你對幼兒教師這個職業是不是有情緒,但是我希望你能明白,在我看來,幼兒教師已經不是一種工作了,而是一項事業,是小人國里的大事業!現在幼教界男生少,但是幼兒園需要男生呀!沒有男生的幼兒園就像沒有爸爸的家庭一樣,是不完整的!”這斷話深深地打動了我。從此,我定下了一份事業,一份我愿意為之奮斗的事業。
我的開學第一天很特別,因為在第一天我成了吉祥物——桃源桃娃。
我穿上厚重的毛絨人偶扮演幼兒園的吉祥物去迎接小朋友,藏在卡通造型的桃娃中,我見到了很多天真的笑臉:有的小朋友看著我會立刻笑瞇瞇地沖上來拉我的手;有的小朋友會嚇得躲在爸爸媽媽的身后;哈哈,也有的小朋友選擇對我無視,酷酷地從我面前走過,完全不會多看我一眼;還有的小朋友先怯生生地看著我,想接近我又有些害怕,只能呆立不動,我看在眼里樂在心上,當我伸開雙臂向他示意時,他終于卸下防備,主動與我相擁。此時,看著他洋溢著開心的笑臉,我也很快樂,一種被孩子信任的快樂。
我帶的是中班,在中班,我有一個新名字——方哥哥。
幼兒園的生活遠比一般人想的繁瑣,也更是處處帶有教育的奧秘,遠不是外行人想的吃喝拉撒這么簡單,真是時時需留心,處處有道理。饒是我做好了充足的思想準備,沒想到在第一天還是給了我一個下馬威。
浩浩是我班里的孩子,他大膽、開朗,也有男孩特有的調皮好動,我很喜歡他,他也很愿意接近我。但是在今天上午的室內自主游戲時間,浩浩卻對我發了脾氣。原來是浩浩與另一個小朋友因為玩具“所有權”發生了矛盾。浩浩執意認為他喜歡的玩具應該屬于他,當我了解了情況后,將浩浩拉到身邊,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沒想到卻換來浩浩更強烈的抗議。他強硬地推開我,大聲告訴我,他不要跟我好了,并流下了眼淚。我有點無奈,也有點哭笑不得,孩子情感細膩、敏感又很難琢磨,想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很難,想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指明燈,更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幼兒園的生活是忙碌中帶有幸福感的,從上班到下班,總是很忙碌,教學、游戲、環境布置,哪一個都需要你去觀察學習,不斷完善,及時更新。幼兒園的生活又是很快樂的,看著孩子們一會兒發脾氣地跟你說不想理你,一會兒又拉你衣角想要你的陪伴;看著他們在你身邊無憂無慮地打鬧、奔跑,聽著他們的'歡笑,你會覺得世界真美好,這就是最好的生活。
當然,我也有我的擔心,作為一個男老師,我希望保持自己身上與女老師的不同,但是來到班里,我發現這很難。幼兒園已經形成了一套以女生為基礎的固定思維模式,男老師加入帶來的新鮮感一過去,她們就會潛移默化地改變你,讓你很難保持自我。女性性格的男老師,這絕不是我想要的。
四點鐘的音樂想起,孩子們陸陸續續地回了家,幼兒園迎來了一天中最平靜的時刻。帶著一身的疲憊,我的耳畔響起了武老師的囑咐:“幼兒教師不是一種工作了,而是一項事業,是小人國里的大事業!……沒有男教師的幼兒園就像沒有爸爸的家庭一樣,是不完整的!”
是啊,我是桃源孩子的“爸爸”,我有責任為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我不累……真的不累!
幼兒園教師隨筆 篇6
如果把幼兒在幼兒園的生活分為三大模塊,活動、吃飯、午休,那其中吃飯難就是一個普遍讓老師和家長頭疼的問題。
下面我們來看看幼兒吃飯難的表現:
晨俊是一個自我意識特別強的人孩子,挑食現象很明顯,每次只要飯菜一端到面前,他就會主動跟老師說“我不吃這個……”老師會說“寶貝,不吃菜菜長不大不哦!”有時候他便會勉強吃一些,但有些時候菜試圖讓他吃一點時,他會說“不吃……會嘔……”而事實上確實如此。
銳銳是一個陽光、活潑的孩子,本來他應該和同班的孩子一樣平等的學習,平等的吃飯,但是由于他奶奶是廚房做飯的阿姨,對自己的寶貝孫子有特殊的照顧,給他拿了一個更大(比同班孩子的大一倍)的碗,每餐都是滿滿的一碗,但是情況和奶奶的初衷相反,銳銳每次看到自己碗里的飯都會抱怨一番“我怎么這么倒霉!”等別的.孩子都吃完了,他還是滿滿的,沒動幾口。但是假如老師事先給他設定目標,比如和某某某比賽,或者吃幾口就可以不吃了,他會很快達到目標。
海燕是個年齡偏大的孩子,但是她每次都是最后幾個吃完飯的,幾乎每天都要老師喂飯,也就是說,她能自己吃飯但是吃的特別慢,從家長那里了解到,因為家長忙,很少讓它自己吃飯,為了節約時間都是家長代勞。
……
可是,為什么會出現上面的現象?首先挑食問題,個人認為這不算什么大問題,就算是成人也會遇到不喜歡吃的飯菜,我們有選擇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的權利,當然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應該給他們創造食欲,對他們認知不深的事物可以加以正確的引導,比如你可以說“哇!這個菜菜好好吃呀!吃這個對身體好哦!”孩子很聽老師和家長的話,起碼你的話他們都愿意嘗試。接著是吃飯的情緒很重要,上文提到的銳銳,看到自己一大碗飯就沒胃口,“唉!我為什么就要吃這么多飯,被人這么少,會撐壞的……煩死了!”帶著這樣的情緒怎么可能開開心心的吃完飯呢?當然還有給孩子適當的飯量,超量了肯定吃不完,還有負擔。再一個吃飯慢的問題,那就要分兩點來看嘍!一是口腔發育未完善,口腔肌肉無力,自然就慢一些。第二點是家長的問題了,為了節省時間或是溺愛孩子,餐餐喂飯,導致孩子失去了獨立進食的權利,一直都是家長幫忙喂飯的孩子,突然來到幼兒園要自己獨立吃飯,肯定就會比其他孩子慢一些了。
世界上最勇敢的愛就是讓對方獨立,要清楚每個年齡階段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對于幼兒教師來說則是根據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獲得獨立自主的能力。
幼兒園教師隨筆 篇7
這幾天離園時有小朋友找不到帽子,這不,王方晨的姥姥又來說:帽子不見了。接二連三的“帽子失蹤”事件使我非常奇怪。外面櫥子上沒有,睡眠室沒有,別班的衣帽柜里也沒有,難道帽子會飛嗎?我決心把這件事弄清楚。
第二天我值午班,孩子們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跑入睡眠室,經過十多分鐘的`“前奏”,一個個甜甜地進入了夢鄉。我在一張張小床邊巡視,發現孩子們的帽子、坎肩都整整齊齊地擺在枕頭邊。起床時間到了,隨著老師一聲令下“起床”,睡眠室里象開了鍋一樣熱鬧:有忙著疊被子的,有忙著穿衣穿鞋的,有忙著打招呼的,還有忙著搗亂的――看!一頂帽子呼嘯而過,落在了一張小床上,冬冬把帽子塞到了被子底下!――這是怎么回事兒?整好隊后,我沒有把隊伍領下樓,而是開始詢問:“現在誰的帽子沒了?”“我!”“我!”平平和琪琪舉手說。我又問:“你們的帽子不是在枕頭邊上放著嗎?”平平和琪琪異口同聲地說:“是昊昊給扔了!”我嚴厲地目光轉向昊昊:“帽子呢?”昊昊低下頭:“冬冬給我藏了!”原來是這兩個調皮的小家伙搗的鬼!他們覺得這個“惡作劇”很好玩,一直沒被老師發現,太刺激了!
我在批評昊昊和冬冬的同時,對沒過帽子的幾個孩子提出疑問:“當時為什么不告訴老師?為什么不請求老師的幫助呢?”孩子之間也是一個“小社會”,作為老師,我們不光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教給他們同伴間如何相處,如何自主地交往。老師要切實擔負起教育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責任,引領不同性格的孩子們得到共同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隨筆 篇8
今天,午睡結束后,小朋友起床時,大家都擠在小床的走廊里,幼兒有的在穿鞋,有的在聊天。我急著要去幫一些動作慢的小朋友,就從小朋友身邊跨了出去,沒想到,身體沒把握好平衡,絆了一下,就聽到有小寧說了一句:“老師,你要小心呀,走路的時候要看好,別摔跤!”看著孩子半是責備、半是擔心的樣子,不禁心頭一動,小寧雖然是從小上學期來的,剛開始還哭哭鬧鬧的,但她已經與我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他關心我們,就像我們關愛她一樣。孩子說的這句話,不跟我們平時的教育、囑咐差不多嗎?模仿是幼兒的年齡特點,但他們更愿意模仿與自己親近的、喜歡的人。有些孩子對于我們老師說話的語氣語調模仿的極為相似,他們也會注意我們的每一個變化,在這些可愛的小家伙的眼里,老師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是對的',都是好的。所以我們作為教師,在幼兒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成為幼兒的模仿對象,并會在他們的行動中反射出來,就像這樣一句謎語:什么東西,你對它笑,他就對你笑,你對他哭,他就對你哭;你對他張牙舞爪,他就對你張牙舞爪。大家很快就猜出:“鏡子”。所以我們要為人師表,注意言傳身教。
幼兒園教師隨筆 篇9
曾經,當孩子們調皮時,有時是一個不起眼的錯誤,我都會大聲地訓斥他們。這時,他們的眼中充滿了惶恐。但更多的卻是敵意。我別無所獲。我自問,指責他們有用嗎?頑皮是孩子的天性。你每天這樣批評他們,可怎么還是一如既往的犯傻?我們除了批評,還是批評。孩子的毛病沒少,可我們的`精力卻越來越差。我尋思著,我該怎么辦?
有一天,從一本書上看到,“我贊美敵人,敵人于是成了朋友。我鼓勵朋友,朋友于是成了手足。我常想理由贊美別人。想批評人時,咬住舌頭。想贊美人時,高聲表達。”原來,批評別人是最大的失誤。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不想批評如何人。即使面對他們的失誤,我也是嫣然一笑。
沒了批評,孩子們一陣好奇:“我今天罵人,可老師怎沒說我呢”?哼,有點不習慣吧。可每次放學時,我會由衷的表揚那些乖巧的孩子。如:張筱悅小朋友今天真乖,沒吃零食。景宇小朋友真棒!上學時沒讓奶奶送。還有哪些小朋友沒打架,也沒罵人呢?此時,很多小朋友都舉起小手,高興地說:“孫老師,我今天沒打架,也沒罵人,我能得大紅花嗎”?這時,我再把目光射向今天打架的小朋友。他雖然有點不自在,可還是鼓起勇氣說:“老師,我以后再不打架了,你能給我大紅花嗎?”“能,當然能啊,老師很喜歡有錯就改的小朋友”這樣,我就巧妙地贊美做的較好的小朋友。讓更多的小朋友改正缺點。慢慢地,孩子的眼里沒有了恐慌,卻多了幾份機靈。
給孩子自尊,給他們更多的贊美。還他們健康、快樂的童年!
幼兒園教師隨筆 篇10
每天跟孩子們在一起,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快樂和幸福。每天,細數著孩子們一點一滴的進步,很是欣慰!子碩和龍宵是班里一對性格差異比較大的孩子。子碩內向、孤單,龍宵外向、豁達,可以算得上是班里的活寶,可就是這對活寶,每天都會給老師們帶來更多的煩惱和苦悶。子碩在課堂上的表現不很積極,無論老師用怎樣的語言和行為調動他,他都無動于衷,不肯說出自己的想法。課下的他卻是無比瘋狂,滿屋子亂跑,還會時不時抓弄小朋友一番;龍宵儼然一副大少爺的狀態,不管老師用怎樣的方式方法對待他,他都會無所謂的樣子,“龍宵這樣了”“龍宵那樣了”,關于龍宵的告狀聲一天都不會停歇。我們用盡無數方法,卻總是見效甚小。這天孩子們喝完奶,子碩又在閑晃,我便讓他去把奶桶的水倒掉,子碩很順利的完成了任務。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里,子碩在我的指導下,完成了各種任務,成為大家心中的“小小能干手”。在大家有困難的時候,他也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大家。慢慢的,我發現:子碩是個善良、有愛心的孩子,在老師的鼓勵下,漸漸成為愛學習、守紀律的.孩子。討論“春天”的課堂上,龍宵的發言積極、準確、有創意,博得了大家的掌聲。美工活動中,龍宵的畫極富想象性,并且能夠用語言將其介紹一番,很有大家風范的樣子。龍宵還是很討人喜歡的啊!慢慢的,他不再亂跑亂鬧,和孩子們成為了好朋友。其實,孩子們能夠改變,源于老師和大家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認可孩子的每一點。我堅信:每個孩子都會成為一顆亮麗的新星!
幼兒園教師隨筆 篇11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幼兒往往對喜歡的事物個性感興趣,并且用心參與,如果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資料,要求能否兼顧群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在組織活動時,我認為僅有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實現“每個兒童都能主動發展”的教學思想。
經驗證明:一堂生動活潑、形象搞笑的課,必然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我極力追求言語、動作、表情在教學方法上的適度運用,寓樂于學,寓學于樂。我從一下兩點教授幼兒簡單容易的學習兒歌:
1、追求聲情并茂,讓幼兒處身于一種親切、完美的語感環境。
2、根據語言加動作表演,帶動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園教師隨筆 篇12
今天上課時,我發現智賢小朋友翹著二郎腿,而且還晃著上邊的一條腿。這讓我很驚訝也很生氣,難道我上課時經常是這樣子嗎?難道這是我的縮影嗎?于是,我就此行為在班里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討論。
“小朋友,你們說怎樣才能讓人喜歡你?”孩子們一下子嘰嘰喳喳的說起來了,有的說長得漂亮的,有的說有笑容的,有的說聽老師話的,還有的說愛學習的……于是我趁機說:“如果老師上課時對你們沒有笑容,而且抱著胳膊翹著二郎腿,你們覺得怎么樣?”孩子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不漂亮、不好看、那樣會害怕老師的……”“其實,如果小朋友上課時也翹二郎腿,那么我會覺得小朋友不喜歡老師,不喜歡老師上的課,這樣,我們就不會再一起說說笑笑了,所以啊,以后不論小朋友還是老師我們都不要翹著二郎腿,我們來個比賽好嗎?”就這樣我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了這樣一個“約定”。
教師是幼兒的引導者,在孩子們的眼中,教師是“”,我們的話就是“圣旨”。在幼兒園教師禮儀中有一條規則那就是:老師無論何時都不要在孩子面前翹著二郎腿,因為這樣很容易失去教師的親和力,讓老師和孩子之間有了距離。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事情真的有所好轉,我心里很高興,可這時一鳴跑來告訴我,:“老師,你剛才上課的時候犯規了,你翹二郎腿了。”我的臉刷的紅了,是啊,我是一個老師,我自己都做不到以身示范,怎么來教育孩子呢?于是,我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承認了我的錯誤:“孩子們,對不起,剛才老師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是老師錯了,你們愿意原諒老師嗎?”“愿意”。
在征得孩子們的原諒之后,我對自己的自身行為做了反思:孩子是我的.縮影,原來是我的行為讓孩子養成了這樣一個不好的習慣,是我給他們做了一個錯誤的引導,我是一個老師,我的身后有無數個孩子的目光,我的一舉一動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一言一舉會成為孩子們的榜樣,作為一個老師,我沒有嚴格的要求自己而是苛求孩子們的行為,他們的原諒讓我懂得老師和孩子是一樣的,沒有等級差別,我們在要求孩子之前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和孩子們做朋友首先要做到和孩子之間沒有距離。
幼兒園教師隨筆 篇13
繪畫是一種智力活動,是一個完整的創造過程,既有思維,又有表達。強調先教幼兒會想再會畫,是因為思維在先,表達在后,“意在筆先”,兩者不能偏廢。傳統的美術教學活動,是照著老師的范畫進行模仿,往往是老師怎么畫,孩子就怎么畫,最后呈現的作品也是基本一樣的。如何打破傳統,用新的教學方式來激活幼兒的學習興趣,樂意參加美術活動,也是我們本次一課三演活動的目的所在。
在本次一課三演活動中首先確定了貼近孩子生活的一種糧食——玉米作為本次美術活動的對象,孩子們見過玉米也吃過玉米,他們比較了解玉米的特點。我們同時結合了我班本學期重點研究的美術形式——線描畫,通過一只記號筆兩邊的粗細便可變幻出各式各樣的玉米。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將線描畫玉米這樣一節美術活動包裝的具有新意呢?經過我與李老師的商量,認為可以制作玉米書簽從而吸引幼兒的興趣。旨在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大膽想象,發揮創造力。
我根據幼兒當前的繪畫發展水平結合《指南》要求,制定了以下三點活動目標:1、了解玉米的基本特征,嘗試用線條畫出玉米粒。2、嘗試用點、線以及圖形的方式裝飾玉米粒,并制作成書簽,3、喜歡美術創作,感受線描畫的美。其中將用橫線及豎線畫出玉米粒設定為本次活動的難點;將用線描畫的形式裝飾玉米粒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
在活動導入中,我營造了講故事的情境,從而引出書簽。但是從當天的氛圍來看,我所表現的還是太過拘謹,其實完全可以放輕輕松緩緩走近幼兒,找故事的狀態更逼真一些,將幼兒更加帶入情境。其次活動開始的部分有些出乎我意料,也許是我第一個出示的書簽是畫好橫線和豎線的玉米,讓孩子們一下子就認出這是玉米,而非我所期望的此處是引出書簽,讓孩子們認識書簽,了解其作用,所以我反思到,如果第一個出示的是完全空白的玉米輪廓,帶他們認識書簽,接著我告訴孩子這是一個玉米書簽,這時讓孩子們回憶自己吃過的玉米上有什么呢?玉米粒!那怎么樣可以將玉米粒畫出來呢?還可以請一位幼兒上前示范,既能避免教師示范的枯燥,又達到了生生互動學習。在幼兒示范時教師的指導用語也是非常關鍵的,由于畫出玉米粒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此處教師應該提出要求:橫線應該從左畫到右,豎線應該從上畫到下,撐滿整個玉米書簽。由于這里教師沒有強調所以孩子在作品中的橫線和豎線有些都沒撐滿,大小各異。
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顯然能看出孩子們是非常喜歡這個活動的`,這體現在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用線描畫裝飾玉米粒,孩子都完成的非常不錯的。孩子們的線描畫基礎還是比較扎實的,有的幼兒造型能力強,能畫出不同的圖案搭配;有的幼兒色彩感強,可以運用明暗對比;有的幼兒動作大膽潑辣,大刀闊斧;有的動作精細、優美、流暢。我也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松、自主的美術活動的環境,允許幼兒有自主選擇自己偏愛的表現方法的機會,鼓勵幼兒展現自己眼中的世界,體現自身的價值。
當然,還是存在了一些問題。如有的幼兒在用線描畫裝飾時內容畫的比較稀疏,太空了,影響了效果,而畫得精細的孩子時間根本來不及,來得及的都是那些線條畫得較少、較稀疏的幼兒。有些幼兒在畫玉米粒時將玉米粒畫的格外之小,當時我也有所擔心他是否來得及完成,效果會不會不好,想加以阻止,但是想到《綱要》中指出,要提供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我就多給孩子們創作的空間,最后密密麻麻的玉米粒效果意外的不錯。最后在作品的交流環節中,孩子們相互交流太少,《指南》中提出還要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
可讓他們說多多說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對別人的作品作出評價,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從而受到啟迪。教師點評的重點也不夠明確,完全可以結合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來點評,比如玉米粒繪畫情況和線描畫裝飾部分的情況,教師顯得有些急促了。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取長補短,讓幼兒的繪畫水平更上一層樓。
幼兒園教師隨筆 篇14
我們班一個叫陳欣蕙的小朋友,集體活動中不認真聽講,坐姿習慣也不太好,排隊時總是出現插隊的現象。其他的孩子不守規則,出現不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老師的教育他們會平靜地理解,并改正。但是這個寶貝一旦面對老師對她進行教育時,輕則會言語吵鬧,再就是哇哇大哭,嚴重影響了活動秩序,也影響到其他的小朋友。老師和她溝通,她就是一個勁的低著頭哭,不理會老師。這些問題一直圍繞在我的心頭,心想著該怎么引導她把這些不好的習慣改過來,并且能用語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不通過哭、鬧、叫來回避呢。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3-4歲的兒童別人對自己說話時能注意傾聽并做出回應。應能在提醒下遵守游戲和公共場所規則。可這孩子越演越烈,老師在嗎引導效果都不是很好。通過對奶奶的溝通和了解,陳欣蕙的爸爸媽媽對她屬于放任型的,一般不怎么管教,(爸爸常年在國外打工,媽媽是柬埔寨人)媽媽對她一些出格的行為不能及時引導,每次見到她媽媽都是拿著手機低著頭在玩。孩子遇到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大吵大鬧,媽媽生氣了則是打罵居多,最后還是會滿足她的需求。所以這孩子一般都用這個方法,很少用言語引導溝通。久而久之這個孩子就越來越少言寡語,不如意就是大哭大鬧,老師和她言語溝通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是在幼兒園里小朋友不會遷就他的這種行為,老師對他的這種行為也要及時教育引導,希望她能改變日常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有想法可以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我首先和陳欣惠的`奶奶了解了她家目前的情況,原來去年的11月份陳欣惠的媽媽回到了她自己的國家到現在還沒有回來,之后都是跟著奶奶,奶奶為了生活也一直在做粗工,所以經常都是鄰居幫忙接送。日常和孩子的溝通也是很少很少。
于是針對這一情況,我和陳欣惠的奶奶誠懇的交談了一回,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都希望孩子能面向陽光,健康快樂成長的。希望奶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多和孩子溝通,同時引導孩子有事情要用語言表達,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有事慢慢說,老師和小朋友都愿意幫助她,并且和她一塊兒做游戲、一塊兒玩。通過這段時間的家園合作,這孩子有了不小的改變,她不再只會大喊大叫,老師和她交流溝通,她也會輕聲的和老師溝通交流了,和小朋友之間的相處也愉快和睦了許多。
只要我們多關注孩子,多交流,注重家園合作,相信每個孩子都面向陽光快樂健康成長。
【幼兒園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教師幼兒園隨筆06-07
幼兒園教師的隨筆04-21
幼兒園的教師隨筆12-08
幼兒園教師隨筆08-06
幼兒園開學教師隨筆04-13
幼兒園教師保育隨筆04-17
中班幼兒園教師隨筆04-23
幼兒園教師教學的隨筆05-06
幼兒園教師反思隨筆05-04
幼兒園的大班教師隨筆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