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作文5篇【精品】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隨筆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筆作文 篇1
漫天狂舞的雪是塞北寒冬的常客。
北風呼嘯而過,瞬間就席卷了一片原野。風過之處,白草盡折,有的甚至被刮斷了身子,散亂在半空,僅一秒之間,便消失無影蹤了。塞北的天啊,向來暴虐慣了。尚在八月,竟降下了雪。
雪,鵝毛般的大雪。鋪天蓋地的飄灑而下,莽莽塞北,要換了顏色。
一夜風緊雪大。再顧盼時,竟驚奇的發現那幾處古樹竟像是被春風吹開了千萬朵的梨花。朵朵綺麗而透著冰寒,朵朵圣潔讓人不可親近。
雪花還在飛揚,沒有要停息的樣子。飄飄灑灑的飛進了帳中,珍珠綴成的簾子成了它的暢玩之地,穿越而過,又打濕了帳中的羅幕。
這樣的天氣里,縱使身穿狐裘大衣尚不保暖,披上錦被也覺得單薄。只能無奈嘆一聲:這突來的鬼天氣!
端掛在弓架之上的硬弓凍得難以拉開,鎧甲透著寒氣,讓人望而生畏。
萬里的沙漠此刻儼然化作冰海,那看不清界限的烏云把惆悵一直蔓延到海角天邊。在這樣的天氣里,你要離我而去,怎不更添一層陰郁。
中軍營帳之內,酒席已將擺設好,希望能與你再痛飲一番。我的好友,此去山高路遠,再見恐怕遙遙無期,讓我來為你奏一曲悲壯的'塞外曲。胡琴琵琶聲聲彈,羌笛一聲何須怨?推杯換盞間盡是情真意切的肺腑言。
時過黃昏,大雪積滿了軍營的大門。高揚的紅旗被凍結而冰,北風都不能將它吹動。一抹寒紅矗立于半空之上,替代了找尋不到的真正的太陽。
終于還是來到了輪臺。東門外,再次告別,大雪也不忍你離去,覆蓋了山路。可是,終將是一場離別,天尚且不能將其阻擋。
大雪之中,一串馬蹄的足跡不知延伸到了何處。朋友,一路保重。
隨筆作文 篇2
“猴哥 猴哥∕你真了不得∕五行大山壓不住你∕蹦出個孫行者∕猴哥猴哥∕你真太難得∕緊箍咒再念∕沒改變老孫的本色∕拔一根毫毛∕吹出猴萬個∕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識破∕翻個跟斗十萬八千里∕抖一抖威風山崩地也裂∕哪里有難都想你∕哪里有險都有哥∕身經百戰打頭陣∕懲惡揚善心如佛∕你的美名萬人傳∕你的故事千家說∕金箍棒啊永閃爍∕掃清天下濁”。
悠揚的旋律,激蕩著整個房間。猴年剛過,我有滿肚子里的話要傾吐。
一六年的猴年,是我續夢的一年。壓抑了我幾十年的光陰,似乎在這一年迸發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從三月二十五日加入長陽作家協會算起,隨后我又加入了西部文學、西部作家、東湖社區、漢網社區、中財論壇、中國散文、散文在線會員。在這么多文學組織中,認識了不少的文學前輩,先后得到了陳孝榮、陳哈林、溫新階、鄭荊河、元辰、山夫子、村夫、張澤勇、運濤、鄧仲祥、翔鷹、羅鳳霜、孫青鋒、寧靜、李嫣然、陶然國、劉雪兒、層林盡染、曉汶、長安劉老三、梁北雁、郭忙龍、白鹿放歌、洛沙等等文學前輩的具體指導。在這么多老師的親切教導下,漸漸地把我的文學夢點燃了,并且一發而不可收。一年來共創作出散文、詩歌、小說三百六十多篇,兩百多萬字。
小說《步步驚心》發表于《長江文學》刊物,《燃燒的青春》發表于《西部文學》,《正是橙黃橘綠時》發表于《散文在線》,《底線》發表于《長陽作家》會刊。還有一百二十多篇精品散文分別發表在《西部文學》《湖北作家網》《宜昌作家網》《東湖散文》《中財論壇》《清江文壇》《散文在線》等網站及刊物上。最近又創作出了長篇紀實小說《印象老街》,短篇小說《區長助理》,得到了不少讀者的好評,特別是山東的一位小讀者讀了我的《印象老街》后,紛紛來信與我交流。
她在信中說:“最近細讀了丹水情韻老師的《印象老街》,欽佩之情油然而生,老師寫得太好了,實在是妙筆之作,一次次把我帶進了六七十年代的農村,帶進了那個并不富裕的卻樂趣橫生的老街。丹水情韻老師的《印象老街》,全部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在老師的筆下,我們可以再一次重溫那一代人的辛酸苦辣,感受到勞動人民那雙勤勞能干的雙手,質樸的性格以及樂于助人的品行。我們這一代人活得太幸福了,天天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王子公主生活,但是卻沒有知足,都覺得理所當然,不懂得家長的辛苦與付出,不懂得祖輩們的節儉與奮斗。那么,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老師的《印象老街》吧!會讓我們親身感受到那么久遠的時代氣息,會讓我們懂得幸福來自于勤勞!”
漢網社區超級版主鄭荊河老師,給我發得一個帖子,著實把我嚇了一大跳。
“早就盯上你了,當然,我不是警察。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我也不是杜甫。我不過愛讀文章,尤其是好文章罷了。原先讀你的散文,寫的激情飛揚,以為你正當年少,后來才知道,你已年過花甲。真的不簡單!我所說的不簡單,是指你的文章寫得非常好。說實話,現在雜志上 登的那些東西,真是不忍卒讀。現在重點推介你的散文。請精選一組散文,發在這個主題帖里。”
我明白了鄭荊河老師的用意后,按照鄭老師的吩咐,我將自己認為寫得比較成功的八十多篇精品散文,發到了主題帖里,鄭老師逐篇點評,使我深受感動!
當他讀過我寫的《御駕真“龍”在巔峰》這篇散文后,是這樣評價的: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龍池山的情景。文章采用移步換景法,描繪了龍池山神奇誘人的風光。筆調流暢,剪裁適度。尤其是對家鄉山水的一片赤誠之愛,感人肺腑。探幽索微,頗有起伏。”
當讀了我寫的《最美丹水》,鄭老師寫道:“這是一篇散文詩。作者極盡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晨霧籠罩下的丹水青山的萬千氣象,尤其贊美了丹水人名播遐邇的盆景根藝。這是對丹水人民的禮贊。作者善于抓住光和色的變化,來描繪事物的形態,并把自己的體驗融入其中,做到了心靈與自然的對話。善用比喻,親切、平易。
‘動蕩的霧靄,仿佛翻卷涌動的的春潮,有時如裊裊的輕煙。有時如萬頃波濤卷來,有時輕盈如羽衣,有時沉凝如灰鉛,裊裊升入天空,像是香爐里飄出來的煙氤。
在清晨陽光的'照射下,霧氣柔順似絲綢,又似女子的長長的秀發,慢慢散去,消失于這茫茫天地間。’”
……
八十多篇文章呀!鄭荊河老師都是在夜深人靜的十一、二點閱讀、點評的,這該是給了我多大的鼓舞,多大的力量啊!
我曾有過文學夢,那是在我十七、八歲的時候。丹水家鄉的父老鄉親,一直都說我是個“讀書迷”,他們哪里知道我孜孜以求的文學夢想呢!白天我勤勤懇懇的工作,每到皓月當空,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孤身一人深入到文學名著上面去了,有時一個人隨著優美文章里面的故事情節,所震撼,所感動,所鼓舞。讀到書中人物傷心處,我不禁潸然淚下,讀到書中那些人物高興時的情節而跟隨他們放聲朗朗大笑。這就是我,這就是丹水情韻。
記得初入教育行列的那段日子,我在全市、全縣文學創作,新聞采寫也小有名氣。省級《布谷鳥》,市級《屈風》《宜昌日報》縣級《清江》《小草》《土家族文學》等報刊先后刊用、登載了我寫的小說《壓歲錢》散文《本房三叔》《故鄉的橋》《髙腳印傳奇》《我的老師——孫榮林》詩歌《牛愛青草,我愛書》《四季調》《江邊》《扭轉乾坤黨有功》以及幾十篇新聞稿卷。市級、縣級廣播電臺天天都廣播著我寫的文章。
因為那時我已從行政干部轉行到了教育戰線,正在我春風得意之際,冷不防被當時的教育行政領導當頭一棒,大喝一聲:“不務正業!”
就這樣,我漸漸萌發的文學夢想,就這樣破滅了。我是痛苦萬分,食而無味,夜不能寐。掐指一算整整過去了近四十個年頭,但在這近四十個年頭里,文學創作領導不允許,我只得采用迂回作戰,把筆頭轉向到了教育教學論文的撰寫方面,先后寫下了一百多篇論文,分別獲得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的各類等次獎勵。不少文章也被不少刊物刊用。
時光荏苒,冬去春來。我在猴年又撿回了丟失已久的文學夢想,我最想感謝的是以上各位大師的手把手的指導,感謝這些素未平生毫不相識的老師們。
我深深地知道,文學創作之路的艱辛,我將披荊斬棘,一往前行。在金雞啼鳴的嶄新一年里,奮勇向前,寫出不愧于時代賦予我們歷史使命的新篇章。
隨筆作文 篇3
“噗噗”,燈閃了幾下,我便身處于黑暗中。停電了,可是偏偏沒有手電筒和蠟燭,我只能坐在原處靜靜等待著。
一、藝術的黑
顏色,有許多種,包括黑。而黑,是一種神秘的顏色,看似普通卻又不同凡響,連紫跟它在一起都會黯然失色。可以說,黑是三原色的混合體,也可以說,黑是什么顏色都沒有,但為什么它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呢?畫家筆下,呈現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不論是抽象、印象,還是風景、寫實,都流露出美感,黑在其中是功不可沒的,盡管它沒有紅的激昂,沒有藍的清爽,沒有綠的生機勃勃,也沒有粉的溫馨,但它的點綴卻令整幅畫面多了幾分莊重,多了幾分威嚴,多了幾分典雅。
二、實物的黑
調皮的風從窗外竄進教室,夾雜著一些毛茸茸的柳絮,使即將進入夢境的我猛然清醒,伸手抓住幾團柳絮,風從我指間溜走。至少給這堂無聊的數學復習課帶來點兒輕松。抬頭望望黑板,不知何時已被無數小小的白色數字所占領,它們密密地擠挨在一起,仿佛很冷似的,看起來非常瘦弱,我真希望風能夠把它們都吹下來,吹到南極大陸,吹離太陽系,可是事與愿違,風聽不到我的'心聲,即使能聽到,也做不到。寫過一遍又一遍的題,還要繼續寫,這無疑是一種浪費,何不把這些時間用在擴充課外知識上呢?我不知道黑板上的黑是如何忍受它的“敵人”――白――每時每刻在它身上任意涂鴉的,但我十分欽佩黑那種默默奉獻、默默忍耐、默默承受的品格。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三、現實的黑
科技飛速發展,人類數量直線增多,同時不好的事件也日益俱增。英國地鐵爆炸、離奇案件接二連三地發生、環境被人破壞得近乎面目全非……光明的世界中出現了許多黑暗斑點,凡事都有對立面,黑也如此,這種黑,又是另外一種,是人人都不希望見到的黑,它的危害性實在太大、太大。唯一的辦法就是,號召圣潔的光明使者“驅”走黑之惡魔,用心靈去了解它們,用語言去溫暖它們,用行動去感化它們,終會讓它們改邪歸正。因為,我堅信,黑暗是永遠敵不過光明的!
黑所包含的內容還有很多,這只是它的片段而已。
黑,的確是一支蘊涵深奧的小曲……
黑,的確是耐人尋味的……
隨筆作文 篇4
“哥哥快來看,魚甩子了!”弟弟驚喜的叫聲把我引到了魚缸前,缸底姥爺早就預備好的一片瓷磚上布滿了成百上千個圓圓的比小米粒還小好幾倍的土黃色的魚子,這就是“地圖”魚最初的生命之源嗎?姥爺很有經驗的把魚子移出魚缸放在了一個水溫適宜的大盆里,因為大魚會在天黑后親口吃掉自己的魚子。第二天放學后我急急忙忙回家觀察魚子,好奇妙!盆里那些圓圓的小東西都在原地不停的晃動,真不敢相信眼前這些沒有腦袋和尾巴的東西也是有生命力的。
又過了兩天,許多小魚子的后面都長出了一條近似于透明的細細的.小尾巴,它們可以游離原地了,我好奇的問姥爺它們吃什么,他告訴我魚子外面的那層殼可以提供給它們最初幾天的營養,等到小魚長出頭才可以自己吃東西。果然,又過了兩天之后,小魚的頭破殼而出,它們終于完成了由“子”變“魚”的過程。以后的事情更麻煩了,小魚實在太小了,最初只能靠喝豆漿維持生命,得掌握好豆漿與水的比例,得保持水溫的適宜,還得及時換水預防豆漿發酵水質變壞……,再過幾天可以在水里加一些壓碎的蛋黃了,又過了幾天姥爺從湖邊撈回了小小的草履蟲讓它們吃,許多身體弱的小魚陸續死掉,而那些生命力比較頑強的小魚堅強的活了下來,這就是大自然中最著名的“優勝劣汰”規律的體現吧!一個月后,幸運成活的一批小魚“搬家”了,姥爺把大魚缸隔成了兩半,小魚和它們的爸爸媽媽生活在“隔網相望”的同一個魚缸里了,看著大魚貪婪的撞向隔網想要吃掉小魚的樣子,我不由同情它們的愚昧,那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呀,低級動物真是沒有感情。現在三個月過去了,我們親手培育的小魚長大了,看著它們由那么一點點長到十厘米長了,看著它們由單調的黑白色慢慢變成彩色,身上長出了絢麗的花紋,心里別提多自豪了。這每一條生命里都包含著多少關注與付出啊,不由想到,養活一條小魚尚且如此辛苦艱難,我們的成長又要讓父母老師付出怎樣的辛勞呢?我家有魚初長成,從中我不僅看到了他們的成長過程,更體會到了一個道理,有付出才有收獲,收獲時更應該懂得感恩那些為我們付出的人。
隨筆作文 篇5
創造是如此快樂的一件事,拋棄人云亦云的淺薄,拒絕無病呻吟的虛偽,擺脫八股模式的蒼白。這來自心靈深處的聲音是最真的,最美的,最獨特的!記的有個人說過:第一個把姑娘比做鮮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把姑娘比做鮮花的人是庸才,第三個把姑娘比做鮮花的人是蠢才。我們要永遠做自己,永不改變。
【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隨筆作文05-27
隨筆的作文06-27
【精選】隨筆作文08-25
(精選)隨筆作文08-24
隨筆作文[經典]08-24
隨筆作文【經典】08-27
隨筆作文[精選]08-27
【經典】隨筆作文08-20
隨筆作文(經典)08-20
隨筆作文(經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