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隨筆作文合集(8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隨筆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隨筆作文 篇1
記得那一次,我放學回家發現媽媽正在廚房里忙碌著。我趁機問道:“媽媽,我可以出去玩一會兒嗎”?媽媽沒有搭理我。過了一會兒,我跑進廚房,又問了一遍。媽媽臉一沉,說:“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兒,我沒空輔導你學習,你自己去寫作業吧!”
媽媽的話,給了我重重的一擊,我覺得自己的心被別人狠狠地打了一下,可疼了。我生氣地把桌子上的一個瓶蓋摔到地上,悶悶不樂地跑進了自己的房間。
我坐在書桌前的椅子上,根本就沒心思學習。可能是我太累了,也可能是我覺得太郁悶了,不知不覺中,我伏在桌子上睡著了。一覺醒來,我看了看手表,發現已是晚上七點半了。這時,媽媽推開我的房門,笑著對我大聲說:“生日快樂!今天是你的生日,你都忘了吧。臭小子!”我跟著媽媽來到客廳,看到飯桌上有一個我最喜歡吃的蛋糕,還有許多我愛吃的菜,我這才明白,媽媽在廚房忙碌這么長時間,原來她在給我做好吃的`呢!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媽媽說:“今天是你的生日,應該高興才對啊!快把眼淚擦干凈。”
那個晚上,我很難忘。難忘那個生日蛋糕,難忘媽媽對我說的那句“生日快樂”。
小學隨筆作文 篇2
小學作文教學面對的是零起點的孩子,所以,小學作文教學可以說是有法可依的同時又無章可循,說它無章可循因為在孩子來說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我們可以刻意的策劃教的過程,可以刻意的營造學的氛圍,但我們不能刻意的期許習作的到位,不能刻意的追求成文的效果,小學作文教學隨筆。正如太極的以柔克剛以無招勝有招。
好的教學方法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所謂有法可依就是激發興趣在先,練眼,練心,練腦同步。完成觀察積累,感悟,組織表達的整合。只有孩子愿意寫了老師的教學才算成功了一半。
興趣是教學活動中永遠的主題。用孩子的視角看孩子的世界,欣賞孩子的作品肯定孩子的閃光點,激發孩子用文字表達感情的興趣。
真誠的和孩子交流,誠懇的指出文中的缺點。保護孩子寫作的熱情培養寫作的積極性是不滅的理念。在孩子習作過程中眼腦心的整合互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具體豐富的生活中相互滲透慢慢融合的。
一,在生活中學習觀察和積累奠定文字金塔的根基——————打造孩子的慧眼。
孩子的心靈相對大人的要單純,單純到能用好與壞,對與錯來劃分。所以,孩子的作文需要孩子用孩子的視角去發現,用孩子的語言去描述。用孩子的心去感悟。所以,小學作文教學也不是把大人的發現大人的思想灌輸給孩子,而是引導孩,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去描述,在生活中留心身邊的事物:充實的生活,眾多的媒介,書籍,廣播,電視,網絡都是積累寫作素材的源泉。
我做過一個調查:隨機的向一至六年級的學生問同一個問題“今天你看到或做了什么事?”
一年級:早晨爺爺送我來上學,上完課又接我回家,下午爺爺送我來上學,上完課又接我回家。————8歲孩子的世界就是上學和回家。多簡單!
二年級:今天風那么大,早晨爺爺騎三輪帶我和姐姐來上學,都快蹬不動了,體育課也沒上好。————已能夠關注一件和自己有直接關系的事物
三年級:今天我語文考了第一,光顧著美了,平均數沒聽好。
四年級:今天哪兒都好,就是美術活動時忘毛筆了,也沒畫成,這個遺憾啊。——————已經能把自己的體會溶進事件中。
五年級:今天張華欺負四年級的學生,我說他,他還不識好歹的罵我,沒素質。——————能明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六年級:今天老師找我談話,還是老一套學習呀學習,其實我也知道我們這一代任重而道遠,可老是這么絮叨,再堅的鋼鐵也會給弄得金屬疲勞了啊。———————社會,科學上的知識也能靈活運用在表達上了。
不難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觀察越來越具體,并逐漸的匯入自己的看法。那么我們何不給孩子一副有色的眼鏡,讓孩子帶著感情從學步的一年級開始去觀察和積累?我帶過兩界一年級,最初我就以談話的形式引導孩子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比如:今天誰給你做的飯?你想對她說些什么?
早晨,是誰送你來上學?你想對他說什么?你的衣服是誰給洗的?你想對他說些什么?讓孩子回憶的同時感知親人的愛學會感恩。然后逐步的擴展記憶范圍:你來的路上看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你在學校里看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讓孩子習慣走到哪兒看到哪兒想到哪兒。再把看到的說出來。養成用眼睛感知世界,簡單的表達自己的喜惡的習慣。接下來隨著字的認識,詞的增多我們就可以換一種形式表達了,把你看到的人或事用筆記下來,可以是簡單的兩個句子,也可以畫一幅畫,不必要求詞句的精準,不必要求畫的質量,只要能讓人看的明白就好,作文素材《小學作文教學隨筆》。詞匯再豐富一些時,可以適當的用一些修辭,畫劇情式的組畫。加一點自己的看法。
到三四年級,識字量閱讀量和理解能力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我們就可以適時的把表達形式放寬,讓孩子自由的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或感受。世界這么多彩涵蓋了無盡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學會感受生活,積極為孩子創造感受生活、豐富人生體驗的條件和機會。孩子觀察細了積累多了胸中自然就有成竹。
還能想起我剛畢業時的一次作文,當時我帶的是四年級,我布置了一篇以麥收為主題的作文,閱稿時我沒有能從一篇文章里找到火樣的熱情和豐收的喜悅。我問到孫釗,他的回答著實令我吃了一驚。他說他家沒場,也不種麥子。還有很多同學和他一樣根本就沒有收麥子的經歷。
反思之后,才覺出我也被生活隔離了:學校的四角天空下,我記憶里收麥子的情節已經遠離我們十幾年了。今天,大型的聯合收割機代替了人力潑場,軋場,割麥,曝曬,打麥和起場一系列的工序。人們剩的'就只是把麥粒擱到公路中間曬了。但于我,十幾年前的記憶就像是昨天,甚至是剛剛。所以說用心感受的生活即使經久也不會褪色。當處景時自然就會生情,就會迸發出不可遏止的急于表達的欲望。如果你曾在草地上打滾把心愛的白襯衣染綠;為爬樹摘槐花而遲到;在院子挖個洞穴數五步埋下自己的寶盒;得到一套《岳飛傳》興奮的不眠不休的連啃了兩天。用手和腳作鬼畫符似的畫;用粉筆在臥室墻壁上涂鴉;用沙子“埋人”弄得灰頭土臉;寶貝似的抱著自己創作的泥塑巡回展覽;種下土豆到收獲時竟比種子還小;下雨后在和水塘相通的小渠上攔笊籬抓草魚;上學不走大路偏提著小裙趟水深沒膝的柳林;學少年閏土的樣捉麻雀;在水坑練狗刨喝好幾口水;劈竹竿糊報紙做風箏忽忽悠悠放上天。放羊忘了時間羊回家了人還在逮知了猴;和小伴跑到十幾里外的方坑撿貝殼;體育課為了采一把極漂亮的點地梅給老師拎進辦公室狠訓。。。你還會愁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嗎?那樣鮮明的記憶只會叫你愁怎么鮮亮的詞句那么不夠!
關于作文和生活的關系,《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地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對此,葉圣陶先生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著求實的路走去,便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一句話,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
二,文章高于生活,在平凡中提煉和感悟生活的真善美——————打造孩子的慧心。
人有心所以有感情,文也需有心才能有感染力。所以文心是貫穿文章始終的靈魂所在。作文教學不是刻板的老和尚說教。不能依照大人的意志灌輸大人的思想或者看法。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不同的孩子對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所以我提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文心。我的一個學生胡奇,人挺漂亮,也聰明。可學習成績卻是倒數一二;打架,罵街,撒謊沒誰能比的過她。每天到校見我第一句話準是:“老師,我的作業寫完了,是我媽媽看我寫的。”當檢查到她的作業時,本上凌亂且不相干的幾個字跡總會戳穿她的謊言;再問:“是你媽媽看你寫的?”她眼里含淚:“老師,真是我媽媽看我寫的。
真的,老師。”我試著了解她:她的父母做買賣,她和弟弟跟奶奶過。家訪時我見到了她奶奶,她奶奶說:“撒謊罵街都是和她媽媽學的。她爸媽不回家是不回家,回家就會給孩子帶衣裳再就看孩子成績罵街。”有媽媽看著寫作業對一個渴望母愛的孩子來說是多美的期待,或許她一切的表象就是對這份期待的最好詮釋。如此敏感的心該有多細膩,她該是渴望能得到其他孩子一樣的家的溫暖與關愛。
也想像其他孩子似的有媽媽看著寫作業,給爸爸拉著小手逛超市,拿著老師貼笑臉的畫到爸爸媽媽面前換一堆的夸獎。
感情的表達是沒有一定之規的,就像胡奇,把所有的渴求編織成一張溫馨的親情的網,套牢自己。文就如寫文章的人怎么能用拘泥的形式定格?所以,不管是散文,詩歌,記敘,議論還是小品,或者就是一個雜感。甚至是不倫不類的說不上體裁來的文字的組合,只要文心是自始至終的,它就會感動看它的人,就不失為一篇好的作品。可能很多人學過課文《祭妹文》,文中的兄長只是絮絮叨叨生活的瑣事,可也就是這些看來那么瑣碎的記憶,那么生活的文筆,把那份思念與哀傷氣氛釀的那么釅,釅的化都化不開。
要打造好的文心就必須具備一顆善感的慧心。但是,慧心不是與生就有的,它是在平時生活的熏陶中潛移默化的形成的。所以,孩子的心性在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影響之外,還需數任老師后天的引導。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思量:究竟是我變了還是現在的孩子變了。從教以來我總結借鑒整理新的教學理念運用于我的教學過程中,我欣賞我的孩子們,在情與法中給孩子最多的自由。但一段時間以來它突然不適用了。我的欣賞在小強看來好像變成了放縱自己的資本。畢業以來不記得幾次是在講臺上講課,我從來都是走到哪兒講到哪兒提到哪兒。和孩子交流也習慣了雙臂環著孩子的肩頸,唯恐有溫情的陽光掃不到的角落。以致幾年后,我的孩子高強說:“老師要是還來教我們,我就帶著全班去接她”。是家的嬌寵慣壞了孩子?還是孩子就是冥頑不靈?不會呀。看他虛掩著門架上笤帚砸人——————他靈的很呀!看他見我生氣主動的拿問題來分散我的注意力——————他善解的很呀!看他發現我的手流血了趕緊掏出紙給我捂上——————他心細的很呀!這是一顆多細膩靈動的心呀!或許是母愛太少,或許是為了補償孩子太少的母愛而給了孩子太多的愛?想到五歲兒子在人前的聽話,在我面前的不馴,或許他是把我當母親?可以撒撒嬌?耍耍賴?這樣想了。Like my son like every son!孩子還會吝惜他的愛嗎?他也會如我愛他一般愛他周遭的人。如我看他一樣看他周遭的事。一個人的愛就會感染一群人的愛,拿被愛充斥的靈透的心去感悟人生,領略世界,體會真善美。還用擔心抓不到文心嗎?
三,文章即生活,生活也文章。在有即是無,無也是有中完成辭藻與感情的整合—————打造孩子的慧腦。
行者無疆,勇者無懼,智者無私。這樣的境界是不容易達到。但這恰就是做人和作文的境
小學隨筆作文 篇3
童年是美好的,是絢麗多彩的。可在孩子們花樣的童年里應該留下點什么呢?我想應該不僅限于一篇篇的課文和教師的講解,而更重要的是課堂里一個個精彩的回憶和日常良好習慣的養成。尤其是閱讀,無疑成為了學習語文知識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下定決心不論我教學成績怎么樣,我一定要給孩子們心理種下閱讀的種子,望日后生根發芽成長。
于是開學第一天我就為孩子們帶來一種花——向日葵。向日葵追求陽光,不斷汲取能量,通過根莖吸收雨露和土壤營養,茁壯成長。每一個同學猶如向日葵一樣,正開始向著知識與真理不斷前進,快樂綻放。所以我們班就是向日葵家園,我還告訴孩子們太陽就是書籍,只有每一棵向日葵充分吸收書籍中的營養,就能開出最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接著我送給孩子們第一本繪本書《好餓好餓的小蛇》。這個故事非常簡單,說的是一條好餓好餓的小蛇第一天來到樹林散步,吃了一個蘋果,然后肚子就變成了蘋果的樣子,第二天看到了香蕉,肚子變成香蕉的樣子第三天看到三角形的飯團,肚子又變成了三角形飯團的樣子,到了第六天吃了整棵蘋果樹,身體也變成了蘋果樹的樣子。在生動活潑、輕松歡快的'課堂氛圍中,我引領孩子們學習小蛇扭動身體的樣子,還表演小蛇張大嘴巴吃東西的樣子,孩子們玩得非常高興。在孩子們充分感受關注小蛇的時候,我及時插入道:饑餓的小蛇們,書籍就像這些蘋果、香蕉、菠蘿一樣,每一本都有不同的營養,每一本都有不同的樂趣,當你在書中漫步時學到了智慧,你就會成為一個智慧的人;學到了善良,你就會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學到了忠誠,就會成為一個忠誠的人;學到了勇敢,你就會成為一個勇敢的人······像小蛇一樣吞下了蘋果樹的時候,你就會成為一個富有高大的人。孩子們,讓我們去閱讀吧,讓閱讀打開你的生命之旅。就這樣,孩子們在第一節課時就開始喜歡上了閱讀。平時里,尤其是簡單生動的繪本書,更是愛不釋手。
小學隨筆作文 篇4
20xx年央視雞年春晚中,《歡樂頌》“五美”之一王子文在春晚舞臺上表演了開場秀《美麗中國年》。王子文做客由嘉實基金贊助的鳳凰娛樂春晚明星會客廳,接受了主持人李程遠的訪問。
第一次參加春晚的'王子文表示:“感覺挺好的。今天反而不緊張,彩排的時候會緊張。楊紫說我臉都笑僵了,因為節目要很開心又是開場,要有喜慶的感覺,我就使勁笑。”她表示,因為五個女孩都太熟了,原來在臺上也唱過歌,所以還是挺放松的。
王子文也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小時候過年的心情,她說:“小時候最盼望穿新衣服、拿紅包、放煙花。每年放炮都會炸一個洞,特別神奇,沒有一年不炸的。總體來說還是很開心的,三十頭一天就會激動得半天睡不著。”
被問及關于《歡樂頌2》的內容,王子文也透露道:“《歡樂頌2》五月份會跟大家見面,我覺得是很好看的,會連續第一季的劇情。每一個女孩子會發生很多事,很精彩。曲筱綃和趙醫生更恩愛了。”
小學隨筆作文 篇5
提起筆,開始寫已經很久都沒有再碰過的文字,不為什么,只是想要寫了,僅此而已。
一回首,才發現時光匆匆,眨眼之間,我已虛度了那么多的年華。回想起,那些美好的時光,黯然一嘆,已不復存在。
喜歡,那時的我們,可以想笑就笑,可以開開心心的過著悠閑的日子。沒有顧慮,沒有憂愁。
喜歡,那時的我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可以不需要偽裝,就那么簡簡單單,以為這就是一輩子。
喜歡,那時的我們……
那些的的快樂,仿佛就那么一去不回了,現在的我們,學會了偽裝,學會了給自己戴上面具,學會了虛偽的笑,學會了……仿佛就那么一瞬間,那些驕傲的鋒芒,磨成了虛偽的圓滑,那些說好的永遠,變成了曾經,一切的一切都在隨著時間的轉變而轉變,當我們想改變某個事實時,卻只能夠發現,其實自己太傻,這么做,只是傷的更深……
當我們告訴別人,要學會堅強,學會勇敢時,其實,自己才是最害怕的'那個,害怕受傷,害怕……
那年夏天的遇見,我們開始生疏了,我們也開始在自己最親的摯友面前,帶上那無情的面具,也許,從那一刻起我們,真的什么也沒剩下了,成長,對于我們來說,是好,還是壞呢?……
午后的陽光從桌面上劃過
握在手里的咖啡 已經冷卻
好友頭像耀眼的閃爍
窗外的路邊已是寒冬
雪花落下 不知寂寞
如果這一切 重新來過
我們還會這樣去笑嗎
我們還會這樣去哭嗎
還會記得 那些說好的永遠嗎
堅持著那些不該堅持著的,后悔著那些不該后悔著的,那些少年時光,走了,就不可能會回來了
有時候,該告訴自己。失去了,真的再也回不來了。
小學隨筆作文 篇6
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非常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如:我們班的高杰同學,他是班里語文成績最差的一名學生,但是自從開展“午讀”活動之后,他喜歡上了讀書,每天堅持閱讀,閱讀分析能力大大提高,在這次的期中考試中,他的閱讀題做的很好。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小學生還處于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于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另外,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小學時期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小學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
小學隨筆作文 篇7
這幾個星期,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它使我困惑已久。多希望有人幫我來解答!
奶奶家周圍的野貓要和人成正比例了!動畫片《黑貓警長》抓耗子,多英勇!多神威!從不干壞事。而奶奶家周圍的貓呢?整天懶洋洋的.曬太陽,從沒見它抓過耗子。這還不算呢!
一次,爺爺送我一只小鳥,叫“叮當”,叫的聲音特好聽。我大意的晚上把它的鳥籠放在外面,第二天一早,我看見了一場悲劇:小鳥脖子被咬斷了,地上好多血。使人一看便明白,這里剛剛經過了一場腥風血雨。
還有更氣人的呢!過年過節,家里吃魚,放在外面化凍,不出五分鐘,能剩下一半,就是貓們大發慈悲了!一次我們在晾衣架上曬了一些干魚,一會哥哥出去看見,剩下的魚都是一半一半了!要不是哥哥出去的早,恐怕魚已體無完膚了吧!
貓不是捉耗子的嗎?不是正義的使者嗎?怎么會這樣!誰能告訴我,貓究竟是好還是壞?
小學隨筆作文 篇8
想念那一輪明月,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靜。
坐在那小窗子前,坐在不管它的哪一個角落,任何地方,喧囂都在遠處。近旁只有荒藤老樹,只有棲居了鳥兒的老屋禿檐、長滿了野草的殘樁瓦片、斷壁殘崖,夜貓子打架著歸來,麻雀恒久低吟,風過檐鈴,雨落空林,蜂飛碟舞草動蟲鳴、夜蟲啾啾……四季的歌詠此起彼伏從不間斷。此間種種,月亮的安靜并非無聲。
有一天大霧彌漫,世界縮小到只剩小到了小窗子前的我,想念月亮。有一天昏黃蕩漾,織上樹梢,織上屋瓦,染黃了歸巢暮鴉,黃昏美的驚心動魄,但我還是想念月亮。有一天漫天飛雪,月亮也沒出來,但窗外卻堆銀砌玉,如一座晶瑩的迷宮。有一天大雨滂沱,自然沒有月亮,忽而云開,太陽轟轟烈烈,滿天滿地都是它的威光,我黯然了,我不喜歡白晝。在數不清的那些日子里,那些歲月,月亮應該記得,有一個人,坐著小板凳,一次次守在小窗子前,一次次走來,抬頭仰望,逃命似的投靠這一處靜地。
一看見月亮,心便安穩、寧靜。有一條界線似的,邁過它,只要一邁過它便有清純之氣撲上心頭,悠遠、柔和、渾厚,如一股綿綿真氣撲滅了一團紫黑焰,如進月宮般,心渡浮塵之上。于是時間也放慢了速度,就好比電影中的慢鏡頭,人也不那么慌張了,可以放下心來把你的每一個動作都看的清清楚楚,每一絲風吹草動,每一縷憤懣和妄想,盼念與惶茫都安定下來,總之把你所有的心緒都看的'明明白白。
因而月亮的安靜,也不是與世隔離。
那安靜,如今一直持續,是由于四周和心中的孤僻。一個無措的靈魂,不期而至竟仿佛走回到生命的起點。
云淡淡,風細細,看這寥落的星辰,不知又有誰與我一同笑看這晚風月色。
靜寂中默默等待的不僅是詩人,也有千古美麗的嫦娥。明月多情,曾攜你曼舞;明月有知,肯與你異鄉同醉;明月依舊,這里沒有華麗的二十四橋;晚簾秋風,這里沒有玲瓏曼妙的珠簾。月亮在茫茫的夜空中輕輕地、靜靜地慢步,唯恐踩碎了月光的柔情、賞月這的溫情、中秋夜中的詩情……
輕輕捧一縷月光入懷,我撫摸著沉淀在心底的月光,穿越千年的月光模糊了我的靈魂。一次英語考試考砸了以后,我的脾氣變得陰郁無常。望著一群群的暮鴉馱著日色飛回來的時候,又仿佛有什么東西壓在我的心頭。母親主動要我跟她出去買衣服,我無心回答,看著窗外一棵大樹的葉子唰唰啦啦地落到地上,又齊刷刷地被一陣風吹走了,心也隨著落葉歸根了。我也知道母親看到我這消沉的樣子,也很著急。我答應了。那天我和母親在大街上亂逛著,說是散散心,我的心里雜亂極了。當走到一家服裝店時,母親調開話頭,說我這身材太胖怕買不到衣服。我嘟囔一句,買不到就好了。我卻不知道母親心中的氣,已經忍到了那步田地。后來,母親掉過頭來急走,說不買就不買了。我跟著她,一路行色匆匆,沒有多說話。回到家里,更是靜得可怕,我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來,才知道闖了大禍。晚上,母親掉了魂的在客廳看電視,我則坐在書房里心神不定,如約地看著月亮,好圓好圓,因為這一夜是中秋。我輕輕撥開這一圓月亮,一圓清涼,潑潑灑灑,灑在我心頭,承載了無盡的痛苦,禁錮了我的情感。我恨這個月夜,凄涼、隔世般的凄涼,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所有的燈都是亮著的,告訴我月是晴圓的,人是歡合的,只有我,是悲離的。樓下的電視機聲特大,一個清脆的女主持人的聲音傳上來:“團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情節,祝愿大家月圓、人圓、家團圓。我哭了,哭得是那樣毫無雜質。
秋陰襲我以寒冷,秋霜襲我以傷痛,秋雨襲我以寥落。那天晚上,我帶著不全的靈魂進入月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還好,還好,世界雖然拋棄了我,但還有那一輪明月可以接納我。只有她懂我,就如知己一般,君子之交,不尚虛華,高山流水,亦是如此。就像張曉風在他的一篇小說中說過: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讓他發現天下之小;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讓他在云飛鳥盡之際有“相看兩不厭”的對象;辛稼軒需要一座嫵媚的青山,讓他感到自己跟山相像的“情與貌”。我不需要向上帝要一座山,我要的是每天晚上的那輪明月,就好像賈寶玉初見黛玉:這個妹妹,我是見過的。
余秋雨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意是,從嚴格意義上講,一個文人要想和某一片山水有靈魂上的接觸,一輩子可能就一次。自從有了這輪明月之后,我從心底里認同這句話了。
我甚至堅定地認為,我對月亮的熱愛中有某種宿命的東西,它在我的骨子里,不為人知,也很難被表達,那是一種前生今世的感覺。每當看到漆黑的天空中,還嵌這一圓清涼,我就突如其來有靈魂被一種溫情的東西,一擊而出的感覺,沒有任何原因。
看著月亮。看著,看著,不禁要泫然淚下。
【小學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小學隨筆作文(精選)08-25
(經典)小學隨筆作文08-21
(經典)小學隨筆作文08-21
小學隨筆作文08-19
小學隨筆作文(精選)09-02
小學作文隨筆11-21
小學隨筆作文[精選]09-05
(精選)小學隨筆作文09-07
小學隨筆04-01
小學的隨筆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