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作文[經典8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隨筆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筆作文 篇1
女兒哭著鬧著要我寫寫她,于是我就提起了筆。
我的女兒是20xx年2月6日晚2點40分出生的,陰歷是正月初六。聽母親說女子生日占三六九好,每每聽了我只是笑笑,因為我不相信那一套。可是輪到自己的女兒,我又巴不得相信起來:女兒生在好的日子,一定會有好的命運。
已經是后半夜了,我在醫院的走廊里來回踱著,想吸一支香煙,又怕醫生或護士看見說我的不是。心里急急的,也很不安。妻子曾問我是喜歡女孩還是男孩?我呢,也每每都會在親老婆一口的同時告訴她:“大腦發達,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總之會哭,會笑,會鬧,能顛顛的給我打酒買煙,我就歡喜。”說真的,我骨子里向來沒有男尊女卑的陳舊觀念,相比較而言,我心里更青睞女娃子,因為女孩子心細,更能深層次地體諒父母,孝敬父母,我的兩個姐姐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事實上,一聲啼哭劃破夜空-----真的'是一個女孩。我因此歡喜的不得了。女作家唐敏在她的散文【女孩子的花】里說:相傳水仙花是一對夫妻變化而來的。丈夫名叫金盞,妻子名叫百葉。她因此開始養育水仙花,希望開單瓣的金盞的花----那將預示她會生兒子。但事與愿違。想來我是幸運的,上天給了一個我盼望的百葉----漂亮的女兒。
起什么名字呢?我和妻輪流著說出一個個兩個字的,三個字的,什么花啊,草啊,麗啊,霞啊,我們都不說,因為太普遍,也太俗,太司空見慣。最后還是延續老一輩的家譜:中間一個艷字,后邊一個哲字,小名呢就叫童童。
自此,童童便成了我和妻天天都不離嘴邊的字眼:童童不哭,童童會笑了,童童會爬了,童童會坐了,童童可以走幾步了,童童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姑姑了。。。。女兒一天天的長大。
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和妻子又都上班,女兒四歲就進了幼兒園。
第一天,我們把她放進教師就遠遠的躲了出來,在窗外偷偷的靜靜的用眼睛瞄著她:她發現爸爸媽媽沒了,哭了----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女兒怎么能適應呢?妻子要進去被我拉住了,心想也許一會就會好的。果然女兒哭了幾聲就安靜下來---她在想什么呢?或許她認為父母不在哭也沒有用吧。
接著我和妻便有了新的工作日程,那就是每早每晚接送女兒。女兒漸漸的也習慣了:早早的起來,早早的穿好衣服,早早的吃飯,及時的背上她的小小書包,等我把她放在自行車后座上悠悠地送走。
進了幼兒班,女兒一天天的活潑起來,小嘴也開始巴巴的不停了:一會背誦幾句兒歌,什么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著老太太。。。什么門前大橋下跑過一群鴨等等等等;一會又斷斷續續念著剛剛學的幾個拼音,數字。。。。那當兒,我和妻就靜靜的笑著滿足地看著女兒。我們總會適時地夸幾句---女兒真厲害,童童真聰明,女兒呢就會更認真更仔細地又說又唱。
女兒上了兩年幼兒班,六歲正式入學,上了一年,現在已經是二年級的少先隊員了。
女兒大了點也懂事多了,間或我們忙她也會自己背著沉甸甸的書包自己回來,按部就班地學習,完成作業。
我對女兒管的不嚴。盡管古人說子不教父之過,我呢,對女兒一向寬松,作業寫一會玩一會,總之完成并且記住了就可以。每每周五放學回家,我都帶著她去廣場溜溜,或是滑滑旱冰,或是放放風箏,跑跑顛顛,讓她盡情玩樂。因為我總覺得:孩子在學知識的同時,任誰也不能剝奪她童年特有的開心和快樂。寓教于樂,寓樂于教,循循善誘,正面教導側面輔導,是我之于女兒教育的原則。
冰心老人曾說:“童年是真中的夢,是夢中的真,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我愿我的女兒既有五彩繽紛的童年,又有美好快樂的回憶
隨筆作文 篇2
最近人變得越來越浮躁,想讀很多書。但都只保持了三分鐘熱度。閱讀的心態變了,不再享受讀一本書的過程,而是執著于我要讀幾本書。所以沒法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讀書,變成了一種痛苦。
以前不是這樣的,以前的我喜歡自己獨自待在房間,翻閱各種書籍。自己的小書架上,有許多名著,十萬個為什么,教材輔助讀物等;茶幾上會有最近的一些報刊雜志;父母的大書架上有各種領域的雜書,從上個年代的武俠小說,到最近的官場言情,有他們當年讀書用的教材,也有一些生活百科。各種各樣的書充斥在我周圍,隨手拿起一本就可以坐在地上看上很長一段時間。
改變應該是從搬家開始,自從搬到學校宿舍,那些書就通通被放置在家里。現在住的地方,存放的書寥寥無幾。沒有了那樣一個被書包圍的環境。我漸漸開始迷上電子產品,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當我發現這些東西一樣可以打發掉閑暇時光的時候,就一頭扎了進去。貌似,這些新時代、新科技產品,可以帶給我更大的快感。然而,當我的視線從屏幕上移開的時候,巨大的空虛感侵蝕我的身體。
當我發現,我已經像吸毒一樣沉溺于電子產品中,對書本已經完全失去興趣的時候,一股挫敗感油然而生。我已經找不回原來的自己了,那個隨意抽出一本書,就可以席地而坐,讀上一整個下午的我,已經被一個浮躁,靜不下心的“網癮少女”取代了。
我試著買一些書,擺在桌子顯眼位置,期望喚起那個恬靜,會思考的自己。但收效甚微。我強迫自己讀這些書,希望找回那種暢游書海的樂趣,但枯燥的文字使得我味同嚼蠟。讀書變成了一種痛苦。我想,那些嘗試戒毒的癮君子們,也是我這樣一種矛盾、掙扎的心境吧!
“讀書人是幸福人”曾幾何時,我也幸福過。只可惜,這種幸福已從我指縫中溜走。留下一個殘疾的我。
當你失去一切的時候,你才知道唯一想要的是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好。一開始,感激不盡。可是久了,便是習慣了。習慣了一個人對你的好,便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有一天不對你好了,你便覺得怨懟。其實,不是別人不好了,而是我們的要求變多了。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
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靜簡單,越膚淺單薄的人越浮躁不安。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的人,而是含著眼淚依然奔跑的人。耐心點,堅強點,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我們最先衰老的不是容貌,而是不顧一切的闖勁。有時候,要敢于背上超出自己預料的包袱,真的努力后,你會發現自己要比想象的優秀很多。
生活不可能盡善盡美,陽光下也會有陰影,就看你用什么樣的心態去看待生活。人生不過如此,要不你駕馭自己的一生,要不被生活牽著鼻子走,該怎么走還取決于你自己。
不是所有的記憶都美好,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記憶,歲月的河流太漫長,大部分的人與事都會被無情地沖走。
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掙不夠的錢財,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慣的世俗,靜一靜,順其自然;生不完的悶氣,說一說,心境寬廣;接不完的應酬,辭一辭,有利健康;盡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還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前程,緩一緩,漫步人生!
最無情的不是人,是時間;最珍貴的不是金錢,是情感;最有力的不是老板,是大自然;最可怕的不是災難,是災后無援;最拿手的不是專業,是旁觀;最可怕的不是失戀,是心身不全;最舒適的不是酒店,是自家。
不去追逐你所渴求的,你將永遠不會擁有。給時間一點時間,讓過去過去,讓開始開始。
生命短暫,就幾十年,活著是福,健康是福,既然活著,選擇快樂是一天,選擇痛苦也是一天,那為何不選擇快快樂樂,平平淡淡地過完我們的這一生呢?或許生活有些許不僅人意的地方,但還有什么不活著還重要?還有什么比健康重要呢?
如果你還是單身,就好好享受這一切。你單身不是因為你不夠好,而是說明目前還沒有人配得上你。
人最悲哀的,并不是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的悲哀之中。人最愚蠢的,并不是沒有發現眼前的(精彩美文 )陷阱,而是第二次又掉了進去。人最寂寞的,并不是想等的人還沒有來,而是這個人已從心里走了出去。人最無聊的,并不是隨便撥通一個電話號碼,而是別人撥錯時,他還一直地說下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性、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理會別人的質疑,因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你。
所謂成熟不是心變老,而是眼淚在眼睛里打轉,我們卻還能保持微笑;總會有一次流淚,讓我們瞬間長大。
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緣不是聽天由命,而是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要珍惜和所愛的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就是貧窮,唯一可以無中生有的是夢想。沒有哪件事,不動手就可以實現。世界雖然殘酷,但只要你愿意走,總會有路;看不到美好,是因為你沒有堅持走下去。前進不必遺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經歷。
太陽并不會因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會因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團;蒙住別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屬于自己!
人生在世,總要多個心眼保護自己,并不是心計越高越高城府越深,而是大浪淘沙依然堅強的幸福。
信仰能給一個人的,是內心的平安與依靠,而不是與神明“談條件、換好處”——我信了你,我就可以發財;我信了你,我就可以家庭和睦;我信了你,我就可以從此心想事成。當信仰淪為利益的交換,就失去了意義。
我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走過的路,遇過的人,每一個現在,都是我們以后的回憶。
人的一生中需要有這樣一個人:即使遠隔千里,數年沒有聯絡,見面時仍然輕松自然有說不完的話題;或者,相鄰而坐,各自忙著自己的活計,數小時只是恩啊小語,仍然溫暖充實;在這個人面前,你可以低眉哀嘆,可以恣意張狂,可以不必有出息,可以不必有形象,可以全身是缺點,這個人就是知己。
人生沒有絕望的路,只有絕望的心。絕望的另一端就是希望,危機的盡頭就是轉機。
有些東西,注定與你無緣,你再強求,最終都會離你而去;有些人,只能是你生命中的過客,你再留戀,到頭來所有的期望終究成空。不屬于你的,那就放棄吧,大千世界,莽莽蒼蒼,我們能夠擁有的畢竟有限,不要讓無止盡的欲求埋葬了原本的快樂與幸福。如果你想什么都抓住,最終只能什么都抓不住。
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會潔凈,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會寬廣。
當一個人感到很知足,心不煩,身不疲,無所求,心能安的時候,快樂就在其中。當一個人感到吃得下,玩得動,睡得好,沒牽掛,很滿足的時候,幸福就在其中。放棄該放棄的是無奈,放棄不該放棄的是無能;不放棄該放棄的是無知,不放棄不該放棄的是執著。
隨筆作文 篇3
享受著迎面而來的晚風!聽著村里回蕩的犬吠,思緒也隨那聲音的回蕩消失在了黑夜中,回想過去!審視今天,一切如風般!哪怕曾經是多么的滿含深情,哪怕曾經是多么的不堪回首……人只是天地之間的旅行者罷了。生是起點,死為終點~
過去,我以為我擁有過人世間最美的愛情,后來現實告訴我!我那只是一廂情愿的天真,以至于后來我一直在觀望!深思、最美的愛情到底是什么?認可愛情的到底是肉體還是精神~到底產生愛是日常的行為動作,相貌還是思想~又假如肉體愛而精神不大愛到底是不是我們眼中的最美的愛情!我也無從得知!同時,我又在糾結!兩個相愛的人之前是不是真能能做到心有靈犀!在我想著對方的同時也知道對方也想著她!我曾經不止一次有過錯覺!在我深夜里回想生活中有她的點點滴滴時!總是傻傻的認為,對方也一定如同我一樣的想著我!即使沒有想過我!我的思念也能使她無意識的聯系起我!以至于癡時,夢中有她時就會以為!我們做過的一定是同一個夢!后來,因為這個,我有了早睡的習慣!因為我想攜同她一起在夢中約會!最好能夠很久很久……如今回想起來!即便到最后是一無所有!如同這風一般!可享受不能留住,但這樣也挺好的,至少夢里曾經有個長發飄飄的女孩!如同這晚風的清爽,讓自己陶醉。
人處于天地之間,如同蚍蜉一般,以前總想知道,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是簡單的生下來就得活下去~還是有其它的,而母親的做法讓我窺探到了一點,自己的母親從生下來就苦于各種勞累!直到現在依舊為了家辛苦奔波,4點半就早早起床~開始了新的一天,但是母親的臉上卻看不出絲毫的不快樂,后來隨著年齡的長大,我慢慢知道了因為她在人生的途中!領悟了讓自己幸福的真諦所在,因為她深愛自己的家!愿意為我們付出,這是偉大的~這一系列的偉大構成了人世間母愛的永恒,我想這個就是一個典型的意義,人生苦短,也苦長,人類因為有了思想!所以思想讓我們每個人使之更好的適應了生存!即‘活下去’。并且通過獲得那種微不足道的滿足來源來達到幸福。而幸福是永恒的,我們在永恒的星空之下追求永恒~這便是意義所在吧!
隨筆作文 篇4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
往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人總是早早就起床,到河里洗臉、洗頭、洗澡,傳說今天的河水可以解毒,洗過之后整個夏天不會被蚊蟲叮咬。
今年的`端午節,我是在山上過的,按照當地習俗上山去趟露水。5點鐘我們就起床,一路上我用雙手捧起晶瑩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時間我覺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
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吃粽子,小孩佩香囊。
我愛吃粽子,愛過端午節,愛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隨筆作文 篇5
一
記得小時候看見高年級的學長學姐們戴的眼鏡,總想知道近視眼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心里有著好多的新奇,不過現在多成了余悸。現在我也算半個大近視。脫了眼鏡,就裸眼連一米遠的視野都一片模糊。朋友取笑我,這得也挺好,什么東西在你眼里都呢么具有朦朧美,多好!我苦笑著不語。呢付眼鏡只是幫我改變了視網膜成像的效果和光感而已,并不能使我象真實地用裸眼看到的世界呢么親切。
二
外面,天氣夠悶。屋子里的氣息也似乎有些嚴肅。同學們都那樣坐著,眼睛盯著講臺前的呢一只。
物理老姚在講臺上故作幽默地講道:“我手里拿根粉筆,用力拋出去,剛好打中XX的頭,然后落到地上。這到底是因為慣性還是萬有引力呢?”我們敷衍著笑出聲,就像是志愿者胸前佩戴的笑臉一樣,那樣嘻開嘴笑。我忽然想到要是老姚給的'呢個力夠大,XX的頭反彈效果極佳,粉筆頭彈回去打中老姚自己。如果呢樣,我們的笑也許不會呢么偽善。于是,整個偌大的教室了,當所有人都安靜下來時,我沒心沒肺的大笑出聲。當然周圍也發出一片類似于腦慢之類的不屑之言。哎,正所謂,世人笑我癡,我笑世人看不穿。也罷,何不學學板橋先生,學學魯迅先生,做一回難得糊涂罷。
本來,這世界就是未知的。不如耐心等待,看看往后會有什么樣的精彩!
隨筆作文 篇6
一場突來的大雨,洗刷了夏日下午的悶熱。雷聲不斷響著,聲音大得驚人。隨即可聽到手衣服的聲音,母親呼喊孩子的聲音,被雷聲嚇哭的孩子的聲音,以及風聲雨聲,周圍一片嘈雜,在這種環境中,自己的腳步也快了起來。
而現在。幽深的機警盤旋在每一個角落,當所有驚天動地的場景小時后,留下的總是寧靜的深思。只有隱約的幾聲滴水聲和人掃雨的`聲音,像和諧而緩慢的調子時遠時近地低吟。恢復了的平靜,在雨后帶來的涼爽中更天家了愉快了的氣氛,感覺清澈透明,甚至可以看到時間徜徉在空中。
但云還沒有消去,它們只是化淡了,遍布天空中。夕陽沒有找到空隙,只好通過云多透出淡淡的光,如悠長的老墻上寫著的憔悴。但所有一切還是在光的施舍下顯得有活力。那早開的燈,也只能隱沒與翠綠的叢樹中。
我打開窗戶,看到了那株矮小的文竹。文者,翩翩有度也。它的枝葉看似很脆弱的樣子,那扎根在土里的主干卻格外堅挺,使它能穩住,任風吹起枝葉,凜凜大氣顯于其中。雨中它也能挺住,只是枝葉上有了點點水珠。高貴地掛在上面,很閃亮,也很迷人。但我仍須把水珠抖掉,它們掛在文竹的枝葉上,使枝葉被壓得抬不起頭。而文竹,需要在風中搖擺,而不是被水珠牽拌,那種低頭不是一種謙卑,而是一種更加高傲與不自由。
我吸入了雨后的新空氣,吸入這份寧靜,天空有些鳥兒飛過,拉開夜的帳幕……
隨筆作文 篇7
等車間,閑于無事。徘徊在車站不遠處,呆望來來往往人群。
真得像朱自清說的那樣匆匆。
見到粽子飄香的小攤,才記起已近端午了,屈原的忠貞、憂傷、憤恨又在心中起了動蕩。
在那江水的深處,詩人一身布衣,懷抱詩篇,長發和水草纏絡,一束憂傷的火焰在明亮的`眼睛里憤怒地燃燒。屈原啊!秦軍的鐵騎,早已踏碎你心中的祖國,你滿腔的愁緒,將如何流去?你,只有縱身一躍,讓滾滾的波濤載著你的魂魄,你的熱血和冰冷的江水永不停止地翻騰。
可小小的汨羅江又怎能容得下你的憤怒?
江水平靜了,也許你累了,我卻仍然聽見你的喘息。你低聲的喃語,是水草勒著你的脖子,還是魚兒調皮了?你為何又不愿回來?大規模的打撈卻也不能撈起你的 骨顏,只能讓你葬于汨羅江內。
是你不想,不敢知道這變成了一個怎樣的世界嗎?
隨筆作文 篇8
只要學習,就有收獲。前幾天有幸參加了大港五中的互動態作文現場會,受益多多。寫點感受,與同志們分享。
“互動態”作文是師生在互動的狀態下進行寫作、賞析、展示、點評、再寫作等的一種系列式作文模式。她有兩大類七種課型:一類是作文導寫課,包括命題作文課、活動作文課和寫作方法指導課三種課型;一類是作文講評課,包括佳作欣賞課、潛力文升格課、作文PK課和網絡作文交流課四種課型。導寫課主要是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進行規定動作的作文訓練,包括了命題、半命題和材料作文等多種形式,主要體現的是寫作的整體性、規劃性和系列性,六到九年級有不同的側重點。活動作文課則是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相對自由的寫作課,內容選擇也相對自由。寫作方法指導課則重點突出寫作方法的指導。佳作欣賞課則是對優秀作文的講評課,潛力文升格課實際上是結合學生的作文,讓學生學會修改作文。其他如班級作文PK課、網絡作文交流課,拓展了作文課堂的時間和空間,從單一評價主體到多元參與的評價,以活動和網絡為載體和平臺,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動力。
參加現場會,我最大的感受是大港五中的學生喜歡寫,有東西寫,寫得好,會評改,興趣濃。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從過去靜態作文課堂,變為動態的交際課堂。作文課上改變了教學組織形式,學生組成小組,互相交流,互相評價,彼此啟發。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改變了過去教師主導的局面。
二是作文課型的多樣化、系列化,不再贅述。
三是從教師評改到讓學生會評會改。教師以評代改,學生評改結合,在參與評價中提升寫作的綜合能力。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就是教給學生作文的方法。讓學生會評,在會評的基礎上會改,才是學生作文的真正動力所在。在小組評價的基礎上,學生之間的自由評價也是常用的評價方式,學生在多種不同的課型上,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在教師不斷的點撥中,不僅學會了如何評價,還學會了在評價別人作文的過程中,反思自己的寫作。在這種評價體系中,不僅要評優秀作品,知道優秀作品的優秀所在,還要評有潛力的作文,讓學生知道欠缺在哪里,評完以后,學生還要修改自己的文章,通過這樣的課,學生不光會寫,還做到了會評與會改。
四是互動態提高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就習作者而言,如果寫作時投入不夠,應付了事,那么作品在互動批改中就會成為眾矢之的。就批改者而言,如果草率、馬虎地對待批改,那么,在其他評改者、老師以及作者的復看、復改中便難推責任。互動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了學生的成功信心。從交流推薦到賞析點評,都需要學生和諧、積極的人際關系作保障。在全班大聲朗讀自己的作品,而且這篇作品是被老師認可的,被同學推薦出來的,這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體驗,被所有同學認可是非常自豪的事情。佳作欣賞更是師生之間直接交往、溝通的過程。教師不再高高凌駕于學生之上,而是走下了講臺,走進了學生的心中。師生關系的和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其充分享受到學習活動的愉悅感,成為激勵學生改善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也在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努力尋找改善教學的方法。教學相長,師生的生命質量在互相欣賞中得以充分提升下。
五是教師下水文意在示范。作文怎樣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怎樣圍繞中心選材,怎樣詳略得當,怎樣開頭、結尾等一系列問題,光靠分析課文和教師講寫作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在“互動態”作文指導課中,教師與學生寫作中的互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策略。特別是針對六七年級的學生,當他們學到一種新的寫作知識剛剛運用的時候,當他們寫作時遇到困難而愁眉緊鎖的時候,當學困生面對作文題目一籌莫展的時候,恐怕沒有什么比老師“下水”示范一下更有啟發性、鼓舞性、指導性的了。
【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隨筆的作文05-29
隨筆作文【精選】08-25
隨筆作文(精選)08-20
[經典]隨筆作文08-26
【精選】隨筆作文08-25
(精選)隨筆作文08-24
[精選]隨筆作文08-21
隨筆作文(經典)08-21
【經典】隨筆作文08-20
隨筆作文(經典)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