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優秀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要怎么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1
讀書讓人明理,知性。三人行,必有我師。那么,當你獨處時,書將是最好的伴侶。靜下心來,走進它的世界,你會得到無限的樂趣和力量。在我看來,沒有所謂不值得讀的書,只是有不同的方式,有些書只需淺嘗,有些書可以狼吞,有些書要細嚼爛咽,慢慢消化。我們需要去權衡和思考,取其精華。
《培根隨筆》這本書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令人受益匪淺。作者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被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的思想。《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等共58篇隨筆,其中有幾篇是我特別喜歡的。
“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話大部分人都聽過的.名言即出自培根隨筆的《論友誼》篇。它告訴我們一位真正的朋友會在生活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對我們產生怎樣的影響。我想這樣一位友人是所有人所期盼的,也是所有人應當擔當的。
《論美》篇中,培根說道:“才德如果是在一個容貌雖不姣麗,然而形體閑雅,氣概莊嚴的身體內,那是最好的。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圖畫所不能表現,初睹所不能見及者。”作者主要在于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人生觀問題,同時提醒人們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在當今這個“論顏值”的社會大環境下,那些影視作品為了“保量”,只注重“高顏值”而忽視“高演技”,“保質”則無從談起。此時又可看出正確觀念的重要性,只有“顏值黨”的觀念有所轉變,才不會產生這樣的摻水作品。
《論逆境》篇里面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話:“順境中不乏恐懼與厭惡,逆境中也不乏安慰與希望。刺繡時,將生動的圖案繡在黑布上,比起陰暗、憂郁的圖案繡在淺顏色的布上,更讓人愉快——悅目才會賞心。美德猶如珍貴的香料,只有當焚燒或碾碎時,才最為芳香。順境最能顯示邪惡,逆境最能顯示美德。”順境和逆境是人生都可能有的狀態,逆境并不可怕,順境也不一定就可愛。人生要面對最多的便是選擇,最可怕的是選錯了卻不知回頭。處于順境怕的是選擇放松,處逆境怕的是選擇放棄。所以順境中最能看出人的品位,逆境中最能看出人的品行。只有在順境中自我鞭策,在逆境中百折不撓,那樣才能遠離恐懼與厭惡,擁抱安慰與希望。
讀書使人淵博,辯論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細。我認為今后也應該像培根學習,隨時把自己的所思所得記錄下來,將來重新閱讀,一定會有所收獲。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2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使人讀起來不覺得陌生,不覺得遙遠,反倒覺得像在與自己的知心朋友談心。
《培根隨筆》的作者培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文學家和哲學家,被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不僅在文學、哲學方面成就顯赫,在自然科學領域里同樣建樹頗豐,被譽為“法律之舌”、“科學之光”。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培根隨筆》共有58篇。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論讀書》。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推理使人善辯,正如古人所說的學皆成性!不僅如此,連心智的各種障礙都可以解開。身體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調養運動。像__的第一句話說:“讀書之用有三: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心煩時,想讀書,讀書后煩惱就會被拋到九霄云外;無聊時,想讀書,讀書后思想就會被充實;知識不夠用,要讀書,讀書后知識就會淵博。所以我才愛看書,才愛看《論讀書》。
讀《培根隨筆》就像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因為《培根隨筆》里面包含著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3
在了無生氣的黑夜里,總有一彎明月,陪伴著我走完崎嶇的前路。——題記
在歷史的長河中,書作為文明的使者,在一分一秒流逝的時光中停留了下來。而面對密密麻麻的書籍,我卻抽出由著名的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寫的《培根隨筆》,在這處處充滿哲理的世界里遨游了起來。在這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讀著,一句話便使我深思了起來。話是這樣說的,“對于在上的人表示尊敬并不是一種奴氣,而是處世應盡的一種責任。
假如我們不這樣做,那么居于我們之下的人又怎么肯對我們表示尊敬呢?”從前的`我,無論是從書本中讀到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抑或是從電視劇中特立獨行的英雄,都深深加固了我心中對此的不屑。而書中培根對于榮華富貴的渴求而不斷低頭的性格也是我無法認可的,但我單單從這短短的一句話中,卻讀懂了“尊敬”的真正含義。
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是由于官場的過于腐敗,電視劇中特立獨行的大英雄是因為有著過于危險的任務而變得冷酷,而對于我們,這些都是不存在的問題。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4
讀過很多小說,培根隨筆的每一篇小說讓我眼前一亮。《培根隨筆》這本書語言簡潔,而且很富有哲理,令我受益匪淺。我挑一篇來說吧!“談讀書”這篇講的是讀書有三個用處: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又說了有些書可以前嘗輒止,有些可以囫圇吞棗,但是少量書則須細細品嘗,慢慢消化。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推理使人善辯,句句都是經典哲理和名言,短小精悍,令人遐思!
在“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
并且如果我們取得成功,如果我們品德高尚,也不至于會被人所嫉妒。
還有很多“論”、“談”、“說”,蘊含著豐富的這人生哲理。還有許多論點比如論美、論友誼、論家庭……其中句句都是名言警句,可是要做到這些可不容易,也可以說是很矛盾。其實,人無完人,一句老話: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這樣我們才能逐漸達到培根隨筆中那些思想境界。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5
最近,讀了《培根隨筆錄》,真是愛不釋手。培根是近代思想史上最優秀的人物之一。他的話常常被人們拿來當作格言,比如有名的“知識就是力量”即是一例。他的這本《隨筆錄》充滿了閱世經驗,閃爍著智慧之光。我是小學教師,書中一些論述與我常常思考的問題正好相合,這自然引起我特別的注意。培根寫道:“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我覺得,在我們小學教師身上,似乎缺少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我們怕的東西太多,工作中好容易產生了一點新思想,比如一個教學改革方案,“怕”就來了,怕領導批評指責,怕同行評頭品足,怕學生紀律不穩,怕家長議論紛紛怕考試一塌糊涂……總之,怕出婁于。我們總是以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別人稱贊我們的`“謙虛”,其實上是我們的自卑。教育的現代化需要有勇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小學教師很應該有一點勇氣。
如果以為自己不行,便只好去迷信權威。《培根隨筆錄》中就有不少這方面的論述。我們小學教師有時就喜歡迷信別入、否定自己,常常心悅誠服地讓別人替我們去思想。所以,我們小學教師很缺少點個性。有許多人,教了十幾年、二十幾年、或更長時間的書,竟沒有一點日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真有點枉做教師一場。而只有小學教師都發揮了主動性、創造性,才會有小學教育的觀代化。
缺少創新,就意昧著因循守舊。正如培根所說:“既成的習慣,即使并不優良也會因習慣而使人適應。而新事物,即使更優良也會因不習慣而受到非議。”我們小學教師做工作似乎有點過于講究有根據,對新事物不那么敏感,工作以不出“事”為上乘。這就使我們失去了最可寶貴的東西——思考和開拓創新。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議論:“現在的學生比過去的學生差遠了。”“這些新教師哪像我們參加工作的時候。”而一旦都符合了“過去”的樣子,大家便相安無事了,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蘇聯教育家。在我國,還沒有出現這樣的教育家。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們教師缺乏勇氣、自信和開拓創新不夠,實在是主觀方面的重要原因。教育改革,不能不研究故師,而研究教師就不能諱言我們自己的弱點。如果我們對教師的研究取得重大學術成果,那么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無疑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培根隨筆錄》盡管不是專門談教育的書,但對教育工作者卻極有幫助。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2-22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06-09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8-26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6-24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范文07-13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薦]07-18
培根隨筆個人讀書筆記02-04
培根隨筆優秀的讀書筆記02-23
【熱門】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3-01
【推薦】培根隨筆讀書筆記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