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隨筆作文7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隨筆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隨筆作文 篇1
天樓山,它是我的家鄉——正安最高的山峰它享有萬畝草場的美譽,哪里有奇特的山中云海,又在樹林中到處橫生的龍參,那里的人們淳樸、熱情。今天,我也來到了這個地方。
早晨,我們從山下的小鎮出發,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到了這里。我們的卡車剛進入草場,熱情好客的當地人家就來為我們帶路了,我們的車在草地上盡情的奔馳著,草場的草很多,也很綠,一點兒也沒被污染,非常美麗。
接著,我們到這里的農家小院里坐了一會兒,就坐著車到山頂的電視塔去了。路上,我們看見了好多頭牛和羊啊,在回來的路上還和它們合照了呢,到了電視塔,那里的風很大,大家都覺得很涼快。這里的電視塔是一個衛星接收器,我沒想到,許多年前,爸爸媽媽看的電視居然是通過這座塔傳出去的。這座山非常高,扔一塊石頭下去,都聽不見落地的聲音。我們站在山的邊緣,在云霧中朦朧地看見了正安縣城和周邊的幾個小鄉鎮。在那兒高興一番后,就下山了。
下了山,已是中午了。我們在當地的農家戶里吃了午飯,這里的人家熱情款待我們,還殺了一個老母雞給我們燉湯喝,那雞湯,可香了。吃完飯,我和同行的人們又啟程了。因為我們聽說天樓山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座廟,我們的'好奇心都被這座廟牽起來了,我們又踏上了山路。
我們啟程了,在路上,我們看見了石林,那里的石頭矗立起來都非常像一間間房子,因此而得名“石房間”。還看見農家戶主人的德國牧羊犬和草場的牛打起架來,那可是十分精彩的。俗話說,禽獸都是通人性的,那只狗沒有幫手,就專找只有一頭牛的草地和牛打架;牛也不例外,看見自己的同伴被欺負了,它們也結群過來打狗。一路上,我們歡聲笑語,不知不覺,我們到了那座廟了。
那座廟很破,是幾塊木板搭起來的,不過,廟里面的大佛卻是金碧輝煌的。在山崖下,是萬丈深淵,掉下去是不會有人活著回來的,所以,為了安全,我們在那里添了香油錢就下山了。
夕 陽西下,我們在農家戶的歡送下,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那里——美麗的天樓山。
隨筆作文 篇2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感動就像虛無飄渺的“那人”,我們在紛繁人世間疲憊了身心,渴望尋求觸動心靈的感動,但常常尋而不得。孰不知,只要我們驀然回首,感動就在那“燈火闌珊處”。
十一月的秋天,絲絲細雨纏綿而下,伴著風的舞步輕輕地拍在人的臉上、身上。我騎著車在蒙蒙細雨中穿行,寒風冷雨逐漸帶走身上的溫度。我一心想著回家,路邊的行人也神色匆匆。汽車呼嘯而過,揚起洼地里的雨水濺在路人的身上,叫喊聲、咒罵聲不絕于耳。在這樣一個雨天,世界也是喧囂煩亂的。
經過一個十字路口,紅燈亮了,我剎住電動車,驀然回首,路邊停著一輛三輪垃圾車。車上蓋著一層塑料布,定睛一看,在塑料布下有一位環衛工人撐著傘蹲坐在那里。那是一位老爺爺,滄桑的歲月在他瘦削的臉上刻畫出一道道溝壑,就像古木的年輪,是歲月的象征,是對苦難人生的禮贊。細雨蒙蒙中,他那一身黃色的工作服格外顯眼。他就坐在那里,一動不動,雨水順著雨傘的邊緣滑落,滴在他的衣服上,他也不伸手去拂一拂。在這樣一個嘈雜的世界里,一切都在躁動著。行人的咒罵、汽車的轟鳴,甚至路邊的樹木也不甘寂寞地拍打著樹葉,發出沙沙的響聲。只有他靜默端坐,周圍的一切似乎在他面前都消失了。
他該是累了吧。是啊,在這樣一個微冷的下著小雨的周日下午,除了歸家、上班的`人還有誰會離開溫暖的小窩,在外面忍受風吹雨打呢。再看看四周的街道,干凈整潔,沒有刺目的白色垃圾,只有幾片忍受不了風雨侵襲的樹葉從枝椏上悠悠落下,靜靜地躺在地面上。這應該都是這位老爺爺的功勞吧。年邁的他本應待在家中享受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可是他現在卻在風雨中為人們清掃馬路。我不知是什么樣的苦衷使他放棄原本安逸的生活選擇當一名環衛工人,但我被他盡忠職守、任勞任怨的精神折服,被他內心的堅毅感動。
常苦惱于感動尋而不得,其實平凡生活中的感動卻無處不在。我曾在一次驀然回首時,看到幾位已上了年紀的老奶奶在細雨中幫助交警將放學的小學生帶入安全地帶,冰冷的雨水順著他們飽經風霜的臉頰流下,感動的洪流將我淹沒。我曾在那一次驀然回首時,看到幾位農民工在烈日的曝曬下扛著鋤頭挖路,汗水從黝黑的臉上、通紅的背上流下,立馬被日光蒸干,感動的淚水充盈我的眼眶……
有那么多次的驀然回首帶給我無限的感動,在我的心中鐫刻下無法磨滅的痕跡。其實我們不需費力地去尋找感動,只要我們停下匆匆的腳步,摒棄內心的浮雜,在驀然回首中,我們會發現感動就在我們身邊。
隨筆作文 篇3
第一天(10月3日)
十一的假期給了我出走的自由,又因為對城市的審美疲勞讓我和家人選擇了到天山深處去感受自然之美。
初探天山
為了更加的貼近自然,我們一行從烏市駕車走到安集海時就下了烏奎高速。一路靠著導航和偶爾碰到的哈薩克牧人的指點,沿著崎嶇的山路在汽車的顛簸中向天山挺進。憑著網友們所發帖子的吸引力,我們從最初的荒山禿嶺就開始激情昂揚,無綸是路過一條小溪,還是看見一只;蛘呤且蝗貉,都會有高低不同的歡呼聲響起,以致于到了計劃中的第一個景點巴音溝時激情反而消失。站在山峰上,不管仰望天空,還是俯視山谷,都沒能再次激發我們一行人的熱情。經過奎屯河時,我們就著河水吃著隨車帶去的馕餅和水果,倒是別有一番風趣。但令人不解的是,水量豐沛、洶涌湍急的河水兩岸卻少有草木,本應清澈的河水中又總是有一股白色的霧狀物時隱時現,讓我們在狼吞虎咽的時候又多了些許的擔心,好在大家都是樂天派,用一句“不干不凈,吃了沒病”就把所有的擔憂忘得干干凈凈,繼而高高興興的奔向了下一個目標---喬爾瑪。
偶遇峽谷
不靠譜的導航讓我們走了一條從巴音溝先到獨山子再走獨庫公路(217省道的一段,大約560公里長)的路線,而不是從巴音溝直接插到217省道的最佳路線。不過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此線讓我們順便見識了一下離獨山子大約10多公里處的大峽谷的震撼。那里的峽谷不是群山中由天工雕琢的塑形之美,而是在平坦的戈壁上突然裂開一條巨大的裂縫,就像是造物主不小心在大地上砍了一斧后留下的痕跡一樣,沒有緩坡沒有過渡,筆直的從地面下陷到深邃的谷底。站在峽谷上口邊緣的我不敢靠近,更不敢探身俯視,只能老遠的伸出手臂胡亂的按動幾下相機的快門,回頭在相機上才敢欣賞已經不再恐怖的峽谷之險。平日里貌似堅強的我,此時只剩下感嘆造物主的神奇和自己過于膽怯的份了。
挺進天山
和峽谷再見之后,我們快速通過了獨山子市區,沿著了
庫公路向天山腹地挺進。開始了我們這次旅行的主要行程。汽車順著山勢曲折盤旋而行,緩慢的沿著山路爬升,不斷地把戈壁的蒼茫和凄美拋離,取而代之的則是植被逐漸茂密起來的山峰。那些為了防止雪崩而修建的防雪長廊,公路邊山體上用來防止墜石的巨大金屬網,也造就了這里獨有的風景;修建在常年積雪,海拔達到3390米的哈希勒根達坂上的隧道,把自然界的壯美和人間的智慧巧妙地結合了起來,讓我們在感悟地理之美的同時也由衷地贊嘆筑路勇士們的不屈和頑強。
夜宿喬爾瑪
到了喬爾瑪時天已漆黑,找到了一個由廢棄的兵站改建的本地唯一的旅社。房間里沒有門鎖,看不了電視,洗不得澡,更沒有網絡,想上廁所還得跑到外面的旱廁里解決。就這還是因為我們先到一步,搶一樣的占領了兩個房間,才算是在寒冷得山間覓得一處遮風避雨之地。我們之前有兩位仁兄,由于面對如此簡陋的條件而稍作猶豫,結果就落了個無處可宿的下場。這里平時只有陳俊貴一家常住人口。近些年隨著旅游的發展,在每年的5月至11月之間,冰雪融化后,會有總數少于兩位數的幾家商戶,在此經營餐館和小超市。天色已黑,無心挑選,我們一行就近找了一家餐館,每人來了一份名字很誘人的野蘑菇拌面。不知是因為這里商戶稀少缺乏競爭還是因為此地高寒氧氣稀薄之故,名字高大上價格高出山下2倍的野蘑菇拌面,吃起來的感覺只能用難以下咽形容。勉強消除饑餓感之后,我們回到旅社,在冰涼的床鋪上各自尋得一處容身之地,然后睡去。
第二天(10月4日)
守望天山
喬爾瑪是天山群峰中的一小片開闊地,四周被群山環抱,山上的松柏高大挺拔、郁郁蔥蔥,谷地則被綠色的草甸無縫隙的填滿。早起后,迎著晨曦,來到了為當年的筑路烈士修建的烈士陵園。站在陵園里的紀念碑前,環顧四周,除了幾棟零星的建筑之外全是植被的綠色,這種綠色通過山峰的延伸與蔚藍的天空直接相連,讓人有一種天地混亂、萬物合一得感覺。在展覽館瀏覽時,恰巧碰到了幾個當年的筑路老兵故地重游,他們指著陳列在展覽館里的照片和烈士遺物,動情的訴說著當年的艱辛。尤其是說到當年他們從山下用背簍背煤到山頂,用風鉆冒著寒風在懸崖上掘進,以及在工作中飲雪解渴時最為動容。當回想起他們那些犧牲的戰友時,除了惋惜還有對當年造成事故責任者的怨恨。也正由于他們,讓我想到了被稱為天山守望者的陳俊貴先生,后在他們的指引下見到了陳先生并與其合影留念。
橫穿天山的獨庫公路,因為其兇險無常,讓當年的筑路戰士中,有168名成為了烈士并在此長眠。其中有一個班長把生的希望留給了當時的新兵陳俊貴。陳后來退伍回鄉,并娶妻立業,但始終難以割舍對舍身救己的班長的思念,遂毅然帶領妻子從東北來到這個人跡罕至的天山之峰。開荒辟地、結草為蘆,義務為他的班長和其他的167名烈士守陵,竟然25年,期間還養兒育女,直到被媒體發現并宣傳報道之后,才引起社會的關注,現在剛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我無法想象在這個每年都有半年時間被冰雪徹底隔絕的高山之巔,他和他的妻兒們是怎么度過那些漫長的日日夜夜,什么樣的信念讓他們如此無怨無悔的為戰友護陵、為天山守望。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純凈的心靈所蘊含的巨大能量,我敬佩他的單純、堅強。
陳俊貴,他的貧窮不用言表,他的富有常人難求。祝福他,健康長壽!
山頂風光
告別了喬爾瑪后,我們繼續沿著獨庫公路前行。在翻越玉希莫勒蓋達坂之前,一直在天山的頂峰略下部位暢游,隨著公路的蜿蜒曲折不斷的變換著角度欣賞天山之美。半空中漂浮著的白云與我們隨影隨行,不時也有山鷹展翅翱翔,因為已是秋季燦爛的山花沒有看到,但是依然青翠得植被無處不在。在方便停車處,下車后俯瞰山谷,青松碧草凈收眼底;仰望天空,藍天白云皆可擁抱;水平遠眺,迤邐的公路象一條沒有盡頭的絲帶,飄蕩在山峰的頸部或者胸前或者后背。此時我才發現,真正與自然融合后,原來是不需要歡呼和雀躍的。
影子牧人
我們就這樣在一路貪婪的目光中,在忘情的陶醉中,依依不舍得告別了山峰,翻越了玉希莫勒蓋達坂,盤旋著下到了山谷。山谷中的河水波瀾不驚,但是回音嘹亮的山谷仍然讓它發出了一種綿綿不絕的渾厚之音,在岸邊偶然小憩的我們自然可以強烈的感受到它的存在。河谷的寬闊地還會有牧人的小木屋,散布在草地上的牛群安逸的享受著天然草料的美味,遠處山坡上的羊群也在不緊不慢得邊走邊吃,通體黑色的鳥群緊貼著地面或者水面不斷的起起伏伏。這種恬靜悠閑的生活中好像都不需要牧人的身影,他的牛羊是否會自行其是不得而知,但是這份靜怡著實讓人羨艷。
空中草原
穿過谷底來到了那拉提和巴音布魯克的分叉路口,我們選擇向巴音布魯克前進。先走河谷,接著爬坡,在中午時分我們到了巴音布魯克草原。
曾經峰巒疊嶂的天山山脈,到了這里突然變得曠闊無垠,水草肥美。平坦的草原東西長270公里,南北寬136公里,突兀在海拔2500米的高空,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聚寶盆橫梗在了天山腹地,被美譽為空中草原。汽車奔馳在草原上,隨處可見大片的牛羊,窮盡目光還是草地,草地遠處隱隱約約的斑斑點點便是牛群和羊群。無垠的草場給人最廣闊的空間,我們瘋狂的加速,像風一樣的前進,可是回望時好像還在原點。在一段時間狂奔后,公路邊不斷有大片的濕地出現,流經此地的`開都河彎彎曲曲,迂回前行,被宣傳為九曲十八彎。在接近巴音布魯克鎮的地方,人工修建了一只巨大的天鵝門,游人可在此購票,然后坐景區的區間車近距離的觀看天鵝湖和所謂的開都河十八彎。由于我們知道當前的季節,看不到天鵝便沒有進入,順便也節省點人民幣。
東歸無痕
巴音布魯克草原是清代由伏爾加河流域東歸的土爾扈特部落的主要安置地,我卻找不到任何有關他們的紀念館或者展覽廳之類的場所。尋遍不成規模的巴音布魯克鎮,只看到了一家掛著東歸旗號的旅館,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其關門歇業。難道是當年的東歸英雄已經不值得人們敬仰?還是他們的精神已經不再值得學習?亦或是一心向錢看的某些人還沒有發現他們的故事所蘊涵的巨大價值?總之這里沒有給那些不遠萬里、浴血奮戰、歷經萬難才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人刻下印記。好在我還知道一點歷史,雖然無法撫摸它們的印痕,但我可以在馳騁中感受他們當年的氣息,在遐想中擁抱他們頑強的身軀。
南下天山
數小時的狂奔,讓我們離開了空中草原,再經過鐵力買提達坂的隧道,就到了南疆的庫車地界。道路旁邊的山體上不時有山澗流下,形成美麗的瀑布,煞是好看。隨著山路下行,有兩處由山澗匯聚而成,形狀像個大大的逗號的水潭,被稱之為大小龍潭。我們一行駐足欣賞,長時間的尋找也沒有發現龍的靈性所在,詢問他人均不明就里。看來世間還是遲鈍之人居多。不知是有意而為還是無心之作,停靠在水潭邊上的一只獨木舟,讓人頗有些時光倒流的感覺。我們就姑且把它當做是龍潭之魂吧。
過了此處,略顯寒冷的氣溫馬上就被南疆的暖風吹走,中午時還穿在身上的絨衣此時已經無法忍受,等到了山腳的神奇大峽谷時我們已經完全是短袖裝扮了。
神奇峽谷
這里的峽谷,不似獨山子那里的峽谷那般的恐怖,而是蜿蜒曲折,妙趣橫生。全長不過兩公里,谷底最寬處有53米,最窄處不到1米。峽谷山體均由赭色的泥質沙巖構成,當地維吾爾語叫做“克孜利亞”,意為紅色的山崖。我們來到的時間正好是下午,懸掛在空中的太陽把它的光芒盡情的潑灑在峽谷的山體上,紅色的山巒就像燃燒的烈火一樣令人神往。我們購票入場后,積極的發現著各種奇妙之景。其中最奇特的是一處叫做神犬守谷的景點,站在遠處看,空中的黑色神犬惟妙惟肖,近看卻只是一塊懸空的怪石而已,聽說在7、8月間這位神犬還會由黑色變為黃褐色。還有那靈光洞,在觀景臺仰望可見有仙女翩翩起舞,近看卻空空蕩蕩。在峽谷的另一處抬頭仰望,天空正好被切割成月牙狀,極其像一輪殘月當空掛,與它的名字月牙谷高度一致。至于懸天古堡、象鼻峰、通天洞、玉女泉這樣靜立不動的峽谷景觀,那就隨處可見,只是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景而已。進谷時不曾留意,出谷時才發現,谷地細小的流水時而地上,時而隱入地下,顯得無限的嬌羞、嫵媚,使人無端生出一股憐惜之情。
由于天色已晚,在不舍中告別天山神奇大峽谷,在對鬼斧神工得感嘆聲中和對自然天成的奇妙由衷敬佩之間,我們奔向了庫車縣城。住宿妥當后,我們先在街上的一家小飯館飽餐一頓,然后回到賓館好好地洗了一個熱水澡,便早早休息為明天的出游養精蓄銳。
第三天(10月5日)
胡楊林
次日晨,我們解決完腸胃的問題之后,便驅車趕往輪臺縣的胡楊林公園。
跟著導航走一小段高速公路之后,又一次糊里糊涂到了輪臺縣城,然后從輪臺縣城沿著鄉村公路走一段后終于找到了通往胡楊林的沙漠公路。這里屬于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路邊的荒漠到處都是紅柳和梭梭,看起來更像是稀疏的林帶,讓一直想看沙漠浩瀚的侄女大為失望。由于繞路造成的耽擱,我們在12點多才趕到胡楊林公園。
這里有號稱世界上面積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第三紀活化石”天然胡楊林40余萬畝。胡楊既抗干旱、又能抵御風沙、還不怕鹽堿,所以人們又稱其為“沙漠英雄樹”。我們到來的時間,胡楊的樹葉還沒有發黃,滿眼望去,到處都是綠色,讓想看金黃色胡楊美景的人們略顯失望。
胡楊林公園就在塔里木河的旁邊,為了方便游覽,景區管理部門從林帶中開辟了一條約16公里的觀光公路,任游人駕車參觀。也許是一望無際的綠色胡楊林沖擊我們視野的時間太久,由公路兩邊大少不一、挺拔向上的胡楊組成的林海,并沒有激起我們太多的熱情,反倒是夾雜在林帶中姿態萬千的胡楊枯樹,才讓我們的情緒有些迸發。期間有一株枯樹,樹桿已是完全空心,但是傲立向上,頗有氣勢。據說胡楊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粗切┗蛘净蚺P或倒的枯木胡楊,我試著敲擊樹干,感覺到木質依然堅硬,看來此話可信。來到觀光路的終點時,前面被一排柵欄阻擋,只容許行人通過。于是我們棄車步行,穿過柵欄看見一條塔里木河的支流穿林而過,水中的倒影與岸邊的胡楊連成一片,讓人分不清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恍惚間我還以為此地是江南。
提前返回
胡楊林太大,本想繼續前行,可是同行的妻兄突然接到電話,說工廠有事要速回,我們只好向胡楊林說再見,啟程回家。
計劃中的目標地西漢屯田遺址和博斯騰湖也一并放棄。
下午3點離開沙漠公路后,直接驅車開上高速公路,一路狂奔,夜11點半回到烏魯木齊。
本次旅行結束,汽車的里程表顯示行程剛好20xx公里。
隨筆作文 篇4
遠遠從巷子里傳出一聲聲“嘟嘟嘟”沉悶的聲音,好像是敲擊地面所發出的……
一座座古老的平房穩重的坐落在滿是泥土的地上。墻面因為年代久遠,早已被雨水沖刷得失去了原本的樣子,顯得斑駁不堪。甚至墻面還長出了青苔,滑膩膩的。墻角的'雜草也因為無人清理而生長的十分茂盛。顯出一副黑色主體,白青配調的淡色畫。
每天騎著單車經過這條小巷時,地面坑坑洼洼的,很是顛簸。
年邁的她總會坐在一張腿色得已經看不出原本顏色的椅子上,手里拿著一支拐杖,支撐在地上。眼神呆滯地望著經過小巷的每一個人,一動不動。歲月無情地在她臉上刻下深深淺淺的溝壑,我沒有看到她笑過,她總是面無表情。混濁的眼睛里平靜無波,像深幽幽的水井。身材頗為臃腫,腿腳又不方便,所以長年拄著拐杖。走動時,只能用拐杖敲擊著地面,然后一點一點的挪。
不知道她經歷了什么?歲月磨光了她所有的棱角,消殆了她所有的激情,連笑容也消失了。如今只剩下沉淀下來的嫻靜與平淡……
你說,我們會否有一天也會如她一般?
隨筆作文 篇5
冬夜寂靜,獨自月下伏案。還沒有細品秋日的平淡,冬天就這樣不經意地覆蓋了整個世界。史還沒有讀完,已失去了繼續下去的熱,不過,仍記得那句詞:自古紅顏多薄命,歷來佳人命多舛,細想,不無道理。歷史屬于男性,永遠造就了女子的悲衰,無論是鏡花水月的女子,抑或是才女都擺脫不了一個女字,她們的命運在男權的世界中涅滅,歷史也見證了這一切。
流水東去,落紅依舊。她毅然告別了家鄉,踏上了出塞的道路。黃沙漫道,駝鈴叮當。她,一襲紅衫,憂郁的眼神凝透堅毅,細膩的雙手轉軸撥弦,南歸的大雁為之傾倒。為了西漢和匈奴的友和穩固,她就這樣走進了那片未開化的'蠻荒之地,走進了囚禁自己情感的牢籠。歸雁陣陣哀嗚,她如花的容顏在四季的輪回中凋零。
百花園中,群芳盡謝,唯有牡丹的高貴在靜飾一段無奈。她,濃妝艷抹卻掩釋不了眼前的落寂,腳步輕盈掩蓋不了身心的疲憊。我該如何贊嘆她的容顏云似衣裳花似容,秋波流轉傾城國,可是,霓裳羽衣,鳳舞絕倫又能如何呢?她終究是玄宗手上的玩物,如盛開牡丹令他癡狂,耽擱了正事,卻被拿來當替罪羊。于是,馬嵬坡下,三尺白綾,玉顏空死,可憐孤煢孑影。
秋風蕭瑟,凄涼的雨水打翻了海棠無數。她,憔悴的容顏,無力的玉手,緩慢的步伐讓人心生憐惜,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江瘦。詞的凄涼已昭然著她命運的多舛,17歲嫁入趙家,可夫婿的遠任讓她不得不獨守空房,尋尋覓覓。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朝廷的輾轉,國家的巨變,讓她更是飽受夫死亡國金石離碎之苦,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不知是怎樣的沉壓在這位如畫的女子身上,使她發出這樣氣沖豪天之詞。就這樣,這位如花的奇女子飽受顛沛流離、國破家亡后,香消玉殞。海棠依舊悵伶仃,可窗前再沒有她憔悴的容顏了。
柔和的春風徐徐吹起碎花般的流年,琴音繚繞,香氣襲人,此時的她柔情似水,輕搖裙擺,媚眼如絲,柔媚的舞姿令全場人驚嘆連連,無疑你是舞的化身,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連白居易也不得不贊喻你?墒,沉重的禮教铚錮著你,使得你不得不用死來成全時代對你的期盼。燕子樓上,你的芳韻猶存,可是你人呢?在埋怨千載嗎?還在借舞訴寂寞嗎?
太多太多的女子,數也數不清的女子,她們在自己的時代中犧牲。
相信歷史也不會重回這厄運的輪回。旭日的曙光早已普照大地,男女同權的社會早已到來,誰說女子不如男。是的,女子也能執手一片藍天。
停下思考,靜靜佇立,夜涼如水,可心中久久的激動未平息。仰望天空,月華似水,群星閃爍,不知它們是否聆聽到我的心聲。
隨筆作文 篇6
自己一個人在另一個城市呆久了,在深夜孤獨的時候難免會想起家鄉,想起以前的種種場景,仿佛那種場景就在昨天一樣。這種回憶既美好,又痛心。
我今天早早地坐上了回家的火車,心中心情無比復雜。我坐在火車靠近窗的位置,頭靠在窗戶上,眼睛呆呆的看著向后飛馳的美景,總會感嘆時間走的太快,使我留不住想要留住的美好。
下了火車,我拉著我那看著笨重的行李箱走向汽車站,坐往回家的最后一站。坐上了汽車,我還是選了一個靠著窗戶的位置,我喜歡靠著窗戶坐,這樣我可以看到一路上的風景。 我還記得以前路的兩側是兩排白楊樹,而現在變成了兩排小樹。然而現在的景色沒有了我以前那種坐著車,嗅著白楊樹的樹葉散發出的淡淡的清新的氣味,感受著陽光穿過樹葉照在車窗上的陽光,而我就開著窗戶探著頭享受著這種微妙的感覺,F在,我只能帶著耳機吹著春風回憶著以前的感覺,好想要回到當年,再去享受一次。哪怕一次就好。
汽車到站了,剛剛映入眼簾的是自己最熟悉的走了無數遍的通往回家的路。如今也已經從以前的土路,修建成了現在的水泥路,F在不管我怎么踩,也不會像以前在路上留下腳印了,因為路太硬了!路重修了當然是好的,時代需要發展,修路是必須的。但是,我走在路上,我走的'很慢。因為我想走的很慢,再次讓自己感受到那種感覺。那種走在鄉間小路,而小路完全被樹蔭給覆蓋起來,不時還會有清脆的鳥叫聲的感覺。我想象著去感受著,但是,它完全消失了不見了,現在剩下的僅僅是我的回憶,這種回憶使我產生遺憾,使我想回到從前。
慢慢的我看到家了。最后我還是揚起嘴角,挺起胸脯,邁著輕快地步伐回家了。
時代在不斷的發展,發展過快的時代,需要我們適應,需要去接受。
然而發展過快的時代也抹去了我們無法忘卻的回憶。
隨筆作文 篇7
那一段,每天為了生意東奔西跑,有時候飯都顧不上吃,一天天都不知道時間去哪里了,好像自己的靈魂已經不在了,只剩下一副軀殼行尸走肉的活著,突然有一天,一個姐姐對我說,有時間出去走走吧,我們一起去西藏,去看看那個世界上唯一的一片凈土,那里的風景更美,可以讓你寫出來更好的文章。
年輕的時候,去過好多地方,那時候只是一種少年對遠方的一種渴盼,去了無數個風景如畫的地方,江河的一瀉千里,大海的波瀾壯闊,高山的巍峨深不可測,還有走在異鄉細雨淹沒的陌生的大街,突然想家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疼,讓你有一種沒有根的飄零的凄苦。那時候去遠方,沒有目的,自己也不知道尋找什么,有時候去火車站,在眾多陌生的站名里,找一個非常富有詩意的名字,買上一張票就去了,其實等你走到了,才知道再美麗的風景,只不過是人們道聽途說的一種歷史和文化的廣告而已,看景不如聽景,因為每個人對風景的想象是不一樣的,如同在網絡,每一個頭像背后,都是一片美麗的風景,等有一天你走到了風景面前,你才知道這片風景與你的想象大相徑庭,因而你會后悔,還不如不見面,因為想象永遠是最美麗的風景。
二十年前的一個夏天,在山西太原火車站,我坐上了開往風陵渡的火車,在我的想象里,風陵渡一定會有蘆葦浩浩蕩蕩,一定會有夕陽西下的昏黃里,一個披著蓑衣,滿臉古銅色的滄桑的船夫,吸著旱煙袋,端坐在一葉小舟上,等著有人過渡,等我走到的時候,才知道風陵渡只不過是一個很古老的地名,沒有蘆葦,沒有渡口,也沒有船夫,只有一座氣派的大橋凌空飛架,這里屬于晉南,分別屬于山西,陜西,河南三省交界,所以雞鳴聞三省 ,那一天很熱,對于心血來潮的一趟旅游的懊悔讓我有一種虛脫的不舒服,我來到一瀉千里的黃河岸邊,靠在岸邊一棵大柳樹下,腳伸進冰涼渾濁的河水里,不知不覺就睡著了,醒來已經是一片暮色蒼茫,四周只有陌生的水聲和空曠的寧靜,我感覺頭痛欲裂,搖搖晃晃去了一個附近的村子,找了一個鄉村旅館住了下來,那一夜我發高燒,極度的頭痛欲裂里,讓我突然非常想家,突然非常想自己的父母親。
我喜歡一種心情旅游,陽光燦爛的一個日子,放下塵世間所有的世俗和繁忙,一個人帶著耳麥,去坐上一輛開往不太遠的遠方的客車,在搖搖晃晃的客車,在車窗外一閃而逝的陌生的風景里,有一種心曠神怡的心情飛躍的快樂,其實有時候去旅行,不需要名山大川,那些地方,不僅僅有高昂的門票,還有被各種各樣的游客涂抹的面目皆非的不愉快,也不需要名剎古廟,我們朝拜的是一種心情,不是一種虛假的神胎,還不如去一個荒郊野外,一片從來沒有人關注過的.碧波蕩漾的池塘,一片從來沒有人涉足的樹林,一戶熱情樸實的農戶,雞鳴狗吠的村落,那地方的第一個腳印是我們,那里我們喊出來的聲音是我們的,那是可以裝得下我們所有疲憊的旅游勝地。
有時候去旅游,其實是一種心情的放縱,是一種情感的流瀉,是一種快樂的揮發,去年五一小長假,我和三個網友姐姐一起拼游去石漫談水庫,我們四個有說有笑在漯河打的,那個地方我不知道來過多少回,不過不同的人相陪,就會有不同的心情,因為美女也是一道最美麗的風景,這種人文風景與大自然的旖旎巧妙的相映成趣,那一天我們排著隊走在通往河邊的小路,那一天很熱,三個姐姐短裙長發,打著一柄五顏六色的遮陽傘,我在前面走,三個姐姐緊相隨,我們穿過一個個門戶打開的農戶的門口,我們穿過一大片果園,我們爬過一個沼澤地,我們坐在涼風習習的湖邊的大石頭上斗地主,我們在一個好像自己村子的人的鄉村飯店吃手搟面,那一天我喝的酩酊大醉,然后在三個姐姐的攙扶下坐上了回漯河的客車。
西藏據說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凈土,我想人們之所以想去西藏,不僅僅是因為地域的遙遠,更多的是想尋找一個荒無人煙的安靜的地方,讓疲憊的心可以在一種生命的靜寂的爬山涉水里,有一種心情的愉悅,高聳入云與藍天相接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可以讓我們煩躁不安的心被凈化,轉經輪的聲音,可以讓我們有一種宗教一樣的神圣,青稞酒的清香,可以讓我們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迷離,布達拉宮的巍峨莊嚴,喇嘛的一本正經,藏羚羊的一閃而逝,這些美麗的畫面都會如同清泉和福音一樣蕩滌我們疲憊不堪的靈魂。
有一天我一定要去西藏,姐姐,你陪我一起去,好不好。
【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隨筆作文08-20
隨筆作文(經典)08-20
隨筆作文(經典)08-21
隨筆作文(精選)08-20
隨筆作文(精選)08-20
隨筆作文【精選】08-25
【精選】隨筆作文08-25
[精選]隨筆作文08-21
(精選)隨筆作文08-24
隨筆作文[經典]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