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隨筆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隨筆作文 篇1
她,
一雙大大的眼睛,總是炯炯有神的,就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一樣
一張能說會道的櫻桃嘴,說出來的話總是像蜜一般,一直甜到心里
一頭長及腰的秀發,扎起羊角辮總是那么好看
一身米黃色的連衣裙,加上一把米黃色的小傘。
她,
我們班的學習委員兼任六組組長,
在班上除了班長,副班長和四組組長外她是第一了。
是老師的得力助手,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班上的表揚欄上總有她的名字:吳**
她,
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開開心心的,整天笑呵呵的.…。
就連在考試之前她還要玩,同學們都說他‘傻’
她總是說:“只要我開心就行了,我可不管他們怎么說我。”說完又去玩了。
你們可別把她想成那種驕傲,自滿的人哦!
其實她也很在乎學習,一回家就拿起書直啃,除非她母親叫她去吃飯她才就此做罷
我依稀記得有一次她考爛了,她雖然表面是裝得滿不在乎,可是我看見她在無人的后山上偷偷地流著眼淚,晶瑩的淚珠兒順勢流下來。
她表面是是那么的堅強,可內心卻是那么的脆弱。
隨筆作文 篇2
在夏季里,我是喜歡夜的。
夏天的夜很美,且不說他那璀璨的星空了,就說說我心中夏天的美吧。
確切的說,我是喜歡夜,不止是夏夜。夜,給人一美,寧靜,莊重,還有那無限的遐想,我喜歡夜,因為我在夜里思索。
我現在仍坐在書做前,在習慣的昏黃的臺燈下,在夜里思索著,白天偶然聽到的一些話,可以在夜里西西的咀嚼。因為在夜里,沒有人會打擾你,你的思維可以像夜一樣一直延伸下去。
長恨此身非我有
白天在電視上偶然聽到一句蘇東坡的詩----長恨此身非我有。是啊,。人這一輩子。什么都不是自己的。什么都不是。人們都說應該樂觀處世,但我卻并不那樣做。我是嘻嘻哈哈的把整個初中混完了。結束后,空余恨。因為拿以前和現在相比,現在遠不如以前,越想反倒越痛苦;而自己也總能找尋新的`出路,就是悲觀處世。淡然了。悲觀處世指對待生活并非指對待人生,人不要太過于自信了。滿招損,況且接近換來希望,希望換來失望。
于是,我記下了這句話,
自古多情空余恨
人生是矛盾的。
我喜歡在靜謐的夜里放縱自己的思想,一個人去尋覓,去回味,苦于自己太重感情。終不甘漫漫長夜里一個人漫漫熬過。這樣,我喜歡夜,卻不能在夜里得到自己想要的。
多情男兒。空余恨。我似乎和別人不一樣,他們是講義的,而我是重情。有時候總是不能是、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但結果卻像沙漠里的一顆蒲公英。滿懷希望的撒下了沒一顆,盼啊,盼啊。直到那棵蒲公英自己也在絕望中死亡。夢想都破滅了,空余恨,此恨綿綿無絕期。
我的生活習慣不是固定的,有時會很散漫,有時卻很重原則。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但我覺得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不必刻意處世。
隨筆作文 篇3
人的生活與想象是緊密相連的。我認為是這樣。的確,生活中沒有想象也就喪失了情趣,沒有幻想也就喪失了色彩。政治學上說:不同的理想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生。真的很有道理。話雖如此,但本人好象與此是背道而馳。我愛幻想,愛想象。換句話來說,本人是個空想社會主義者。我愛幻想一些不可能實現的事,比如說擁有魔法,變成一個天使,或者妖精。我知道這些很幼稚,但腦子里難免不會想想這些東西。不過最讓我自豪的是有時白天看了一部另人印象深刻的`電視劇,晚上就會夢到里面的情節。當然,有的情節被自己擅自篡改了一點。然后突然,一些不存在的幻覺把我驚醒,確定是自己在做夢后,繼續睡覺。原本夢到的故事情節繼續向后發展。我真的很佩服自己,這種事都能做到,真是本身的潛能問題呀。
驅除了關于學習的一些煩惱后,就準備出去散散心。然后就看了很多東西,再然后就想到了許多東西。關于前世,關于上輩子。以前在星座書上玩了一個關于自己前世的測試,說我上輩子是在演藝圈混的。我對此還比較滿意。演藝圈是個有趣的工作崗位,想想也挺不錯的。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很久遠的前世。我會不會是一個富貴人家的千金呢,抑或是哪個貧苦人家的女兒,又或者是一個知識淵博的書生……這些也還不賴呢。后來不知道怎么的,就又天馬行空胡亂想了起來。看到影象店播放的動畫片,我就想變成動畫片里的人物,它們能永遠地不會被遺忘,并將永遠的生存在屏幕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就想它變成可愛的棉花糖,讓我美美地咬幾口。再看到天空,就想天上到底居住了什么東西。如果生活在天上,那就完美了。然后一路想,想著想著就到了家。
呵呵。考完試后就是會悠閑地想這么多。雖說現在在休息,可是寒假后的生活真是不堪展望。到時候教室里一定會有一塊寫著距中考還有XX天的牌子,然后就是老師的扎實復習,在中考取得好成績的呼聲。我“可愛”的未來生活,我有點害怕了。
好了好了,那時的生活至少還有1個月,慌什么。我笑著安慰自己。算了,先好好享受現在悠閑的生活。以后怎么樣還早著呢,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先過好現在的日子先!
隨筆作文 篇4
又是清明,又是如絲細雨。似乎幾千年來從未更替的氣流交換如期帶來了一場滲著寒意卻又充滿暖的希望的細雨。假期里并無許多事情可做,祭祖事宜早已完畢,家中諸事也都有長輩張羅,不甘于宅起來的我披起雨衣出了家門。
出了樓道,風雨寒意一起席卷過來,一個激靈帶走了我懶洋洋的倦意。小路,小山,小河,往昔明了的一切似乎都在蒼茫的天地間化作了一片。我已然忘記了自己的初衷,默默地游逛著,漂流著,不知不覺的靈魂也已經化進了天地。
人生短短三萬天,如夢似幻,每個人都好似一柄刻刀,在這個似乎無窮大卻又無窮小的世界里勾勒著各種痕跡。每一道都那么的漫不經心那么的隨心所欲,每一道卻又在歷史規律這只大手之下顯得那么的.張弛有度,那么的井然有序。
抖一抖雨水,回過神來想到自己,我不過是天地棋局的一小卒罷了,我應該如何作為才能讓自己百年光陰不至于白白耗盡呢。大概就是盡力的去影響和改變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里的人。我的一生或許不會留名青史,但是我的所作所為不論是善的還是惡的都會留下哪怕是及其細微的印記。
不如歸去,抖去私心雜念,捻起路邊的一片柳葉,一朵落花,情與意都回歸身體,回家的路上,仿佛聽見了號角與金鼓,透過雨霧,小山的后邊,光芒仿若就在眼前。明天,新的征程,新的人生,依舊由我自己主宰!
隨筆作文 篇5
我其實也真的是一個挺浮躁的人了,每次我都會幻想挺多的事情,想什么呢?當然是想自己今天能寫多少作文辣?我相信,所有人都有一個這樣的毛病吧,就是特別喜歡把自己的目標變得無限大,然后真正去做的時候,才知道有些事情是多么的困難,才想到要去把目標改小。
可以說,夸夸其談,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在別人面前總喜歡夸大自己的形象,又或者總喜歡幻想一些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是了,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慣例了。可只有經歷了才知道,很多時候,說再多都沒用,還是要看行動的。幻想的美好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卻往往做不到,因為我們把自己想的實在太高大上了,我們潛意識里總覺得自己能做幾件不得了的大事,能做的事情也有很多。可說到底,我們從頭到尾從來沒有認清楚自己,根本看不清自己的心,有時候也不清楚自己有多大的本事,哪怕你有再大的野心,首先我們也要擁有一身的本事和一顆懂得量力而行的心,這才是真正能做大事的人啊。
再說說,為什么我們會把自己的目標一點點改小吧,其實人就是這樣,自傲自負卻又自卑,只要達不到自己的目標了,有時候的我們從來都不想想自己錯在哪里了,只會一味的覺得自己是個廢物,或者一事無成怎么樣的,一次失敗就能決定了你的所有努力嗎?比如說,就像寫作吧,我今天給自己規定了10篇作文,可自己太忙了,還要做那么多作業,只能縮小為7篇了,可發現自己又一點靈感都沒有,無奈只能縮減為5篇,可你又發現自己的心情太浮躁了,根本靜不了新的時候。很多時候,其實我們會選擇破罐子破摔, 也就是抱著那就不寫了吧,反正我的生活也不少一篇作文啊,然后就這樣不寫了,認為自己就是個做不了事的人,就這樣一直活在這個自卑又懶惰的'陰影下。這個可以嗎?那是絕對不行的,我們總要用一顆平等的心態去面對一切啊,總不能痛了就哭,怕黑就開燈,累了就不努力了,這怎么可以呢?人生有時候,挑戰的就是自己,你每天都在挑戰你的極限到底在哪里,你還能堅持多久,你還能走多遠,這就是我們每天努力的原因啊。
最近真的挺沒有靈感的,也許真的是作業太忙了,沒有認真的用心去感受這一切吧,所以寫出來的作文也就是乏善可陳了,有時候挺不想這樣繼續寫下去的,我真的是一個只求質卻不求量的人吧,有時候稿費是對我的一種肯定,卻不一定非成了我的執念,不過有了肯定,那么也就有了動力,一定會好好的繼續寫下的,不懈怠,不放棄!
隨筆作文 篇6
有時候,很想一個人,哪怕漫無目的地走,也會很滿足。
人會長大,心卻越孤獨。小時候,依偎在父母懷中。肆無忌憚地笑著。仿佛,天空不會黯淡。有時候,我也想,快點長大,快點長大。但。但我真的開始長大,我有點害怕,我自己也不明白,害怕什么呢?當一個人走在寬闊平坦的小路時,心中就有份喜悅,但也有份孤獨。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份孤獨。
從那以后,我開始害怕,還怕人們的眼睛,害怕周圍的一切。我就像大海中獨行的那艘航船,時刻擔心著被風浪淹沒的可能。也許,可能不會有人懂得。一個人經歷的太多,也會埋沒許多。像小時候的我,看慣了家里人的笑臉,便看不慣那愁眉苦臉。喜歡一個人笑,更喜歡別人也笑。有時候,想念不止會痛,還會讓人牽腸掛肚。那還是自我最愛和最愛我的奶奶去世后,時常想起她。在田野間,陪她種田,有種很溫暖,很甜蜜的感覺。懷念并不是思念。那種撕心裂肺的念讓人有種痛不欲生的感覺。確實,我很隨意,像天邊的一顆星,可以隨時眨著眼睛,開懷大笑;也在偶爾間,沉默寡言,心事重重。有時候。我想,但當我真的想時,卻又刻意逃避,不想觸及那份一珍藏太久的已塵埃片片的記憶。當你想一個人走時,偏偏有千萬人在呼喊著你,別離開,別離開。其實,有人說自己悲哀,他們是愚昧的,心靈的`悲哀才是真正的悲哀。那狼狽的心,像玻璃瓶,那經受不起任何風浪,只要稍稍觸碰,便會支離破碎。有時候,在心底問自己:可以陪我嗎?朋友!但,換來的只是一片沉默。而是拋棄了我。拉著一個像死尸般的人冰涼的手,不如,獨自在野間,被風包圍。可以嗎?那個無聊的聲音再次想起。夢走了,天亮了,該起床了,伸了一個小懶腰,喊一聲:早!一切便已隨風而去。我已不再孤單,也不必害怕。因為,那個早晨我已隨風而逝。
我開始試著說服自己,別再害怕。
因為有夢,所以我努力拼搏。
因為有心,所以我不甘落后。
因為有淚,所以我并不沉默。
因為有笑,所以我并不寂寞。
拈一朵花,在人間,笑傲一會吧!
隨筆作文 篇7
不知道學生是否理解了。這一次講評課文,我在黑板上寫了若干條寫作的要求,并且每條都進行了詳解。總覺得苦口婆心一回,應有點起色,多少有個好的回報吧,但看學生們迷離的眼神一片木然的樣子,才知道又白彈了一回琴。
優秀的作文選了幾篇,當堂進行交流,同學們聽的`津津有味,甚至還大張旗鼓地連連叫好,大有垂涎三尺之態。可如果讓他們說一下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學習和借鑒,卻又云山霧罩起來,不知所以然了。大有油和水不相容之勢,慚愧之極。
不去大量的閱讀,不去用心思考,作文水平很難提高,看來老師更多的應該是去指導學生怎樣讀書怎樣思考,有了好的思路才有好的結果,才能寫出好的作文來。再就是要學會不厭其煩地重寫,不是寫不好,是沒有耐心寫好罷了,只要有一顆不斷棄之的心,相信一定會在寫作的道路上有所建樹的。
隨筆作文 篇8
第一次杜培根隨筆集是剛上初一的時候,那時是因為它是課本指定的課外讀物之一。記得第一次讀培根隨筆集時,可能是由于年齡還小,我并沒有領悟到其中的哲理,反而覺得很悶。第二次翻開這本書,是因為父親,他認為我長大了,是應該學會如何做人的時候了,于是我便再次翻開了這本書。
為了能更好的理解這本書我還特地查了一下培根的背景:培根于1561年出生于倫敦,是伊麗莎白女王手下一位高級政府官員的次子。他十二歲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但是三年后中途輟學,未獲得學位。他從十六歲開始給英國駐巴黎大使當一個時期的官員。由于18歲時父親的絞死,未能給他留下什么財產,他開始攻讀法律,二十一歲時找到一個律師的職業。他的政治生涯就是在此后不久開始的。二十三歲時他被選為下議院議員。伊麗莎白女王于1603年去世,培根成為她的繼承人詹姆斯一世國王的顧問。雖然詹姆斯拒不采納培根的勸告,但是他卻賞識培根,在詹姆斯統治期間,培根在政府步步高升。1607年培根成為法務次長,1618年被任為英國大法官,一個與美國法院院長大體相等的職務;同年被封為男爵;1621年被封為子爵。
但是樂極生悲,培根隨后便大難臨頭。作為一個法官,培根當面接受訴訟當事人的“禮物”,雖然此事非常普遍,但是卻顯然違反法律。他在議會中的政敵正想抓住這個機會把他趕下臺去。培根招供了,被判了徒刑,關押在倫敦塔,終身不得擔任任何公職,同時,還被罰了一筆巨款。國王不久就將培根從獄中釋放出來,免除了對他的罰款,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已告終結。現在到處都有高級政客因受賄或以其它手段來踐踏公眾的信任而被捕的例子。當這樣的人被捕時,他們往往起訴為自己辯護,聲稱每個其他人也都在行騙。如果認真對待這種辯護,看來那就意味著行騙的政客會逍遙法外,除非懲罰事有先例。培根服罪的話卻與眾不同:“我是這五十年來英國最正義的法官,但給我的定罪卻是這兩百年來議會所做的最正義的譴責”。有這樣一種積極而充實的政治生涯,似乎就無暇去做任何其它事情。但是培根不朽的名氣和在本冊中占有的名次皆因他的哲學著作,而不是他的政治活動。
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隨筆》最初發表于1597年,以后又逐年增補。伯特蘭·羅素說他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培根隨筆集》是他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名著中的經典著作。歷史上位高權重又著書立說的'人并不少,但培根的思想在歐洲那個還未結束中世紀的黑暗的年代,已具有自由主義的萌芽。他在《隨筆集》里的“論宗教統一”、“論帝王”、“談革新”或“論有息借貸”等章節中提出的獨到觀點許多為后來的資產階級思想者所采納,吹響了反攻封建制的號角。即使培根本人仍以鞏固王權的角度出發想要改良上層建筑存在的弊端,但他的思維卻沒有僅限制在一個保守的崇奉信條的圈子里,他站在一個評覽世事的高度,對涉及社會生活的諸多主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從他優美并且務實的行文間可以發現,培根對某些主題的分析還殘存有貴族化的觀念,但已在盡力從一個就事論事的原則狹隘袒陳見解了,時而借用格言警句畫龍點睛,令得短小的評論鮮活豐滿。礙于時代和階層的局限,偏頗之處在所難免,然而《隨筆集》里處處閃耀尊重本性的光芒,層層流露睿智深邃的真知灼見,使培根的作品仍為今所愛。
《隨筆集》中包含許多洞察秋毫的經驗之談,其中不僅論及政治而且還探討許多人生哲理。但是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論述科學哲學的.可以說克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現代哲學家。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他那淵博的學識連同精彩的文筆與科學和技術相共鳴。
《隨筆集》中有大部分的篇章都是膾炙人口的,如《論友誼》中,“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將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種樂于孤獨的人不是屬于人而是屬于獸的。”這句話將“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曠野”這兩句諺語概括起來,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論友誼》中的另一句話也是我們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話將友誼的真正含義描寫了出來,而且使我們切身體會到,即使剛剛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這句話,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對對方道歉,因為友誼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將友誼的真諦描寫的那么自然,無論是誰,都不會否認這兩點。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后天的,是內在美。
《培根隨筆集》的許多篇目都是催人上進的,他在教導父母怎么對兒女時,頗有見地地指出:“父母對子女在管教上要嚴,在錢財上宜松,這才是上策。”他在教導父母怎么教兒女最好時告誡人們:“人們(父母、教師或仆人無不如此)往往不夠明智,慫恿子女在年幼時互相攀比,以至成年時兄弟失和,家無寧日。”培根認為,孩子的可塑性最大,家長宜及時為他們確定將來從事的職業并加以培訓。也不可過分
遷就兒女的心愿,以為他們會為早年的愛好而奮斗終生。如果子女有強烈的愛好和超人的天賦,則不妨順其自然。培根還說“子女是父母的辛勞苦中帶甜,也給他們的不幸雪上加霜。子女加重了父母對生活的憂慮,卻也減輕了父母對死亡的恐懼。”只用了兩句話就把父母與兒女的關系說得那么透竊,難怪雪萊評價他,“培根的文字是一種優美而莊嚴的韻律,給感情一動人的美感,他的論敘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學,給理智以深刻的啟迪”。他在指導人們怎么讀書時,頗有見地地指出:“有些書可只讀其章節,有些書可大致瀏覽,有少量書則須通篇細讀,并認真領悟。”他在指導人們讀什么書最受益時告誡人們:“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學使人深沉,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培根認為,讀書可以使人心曠神怡,增趣添雅,成才益智,就連身體上的各種痛苦,都可以通過讀適當之書而令其開豁。
培根的話語既使人們開闊了眼界,也能使人們頓悟.全書立意高遠,描述了培根先生一生的種種經歷,不得不看。
它就是我們人生這本書的“卷首語”。
隨筆作文 篇9
我曾經坐著市里的公交車,走過很遠很遠的路。那是心情瀕臨邊緣的時刻,我在生死線上不斷徘徊,我渴望得救,卻同時期盼墮落。因為我賭氣,那么多人在我身邊,卻從來沒有一個人真正懂我。
后來,想著想著,走著走著,我就突然改變主意了。如果我突然就這樣離開了,你們這些人,豈不是更沒有心思關注我了解我了。我用自己最珍貴的東西,來和你們賭氣,是來彰顯我的`傻嗎?
這樣想,我一定是有病吧。
后來我下了車,站在路邊看人來人往。黃昏時刻,太陽還沒有落山。這個時候的落日,一個人也沒什么好看的。看自然,不如看你們每個人即興演戲。或許會更有意思。
我看到哇哇大哭的小女孩,因為媽媽給她買了糖吃,立刻破涕為笑。我看到沒有考好的小學生,心虛地看著拿著試卷的父親,低著頭,像個做錯事不能被原諒的可憐孩子。
那么多的精彩,都在轉瞬間。就在我徘徊想不開的瞬間。
【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隨筆作文【經典】08-27
[經典]隨筆作文08-26
隨筆作文[精選]08-27
隨筆的作文06-27
隨筆作文[經典]08-24
【精選】隨筆作文08-25
隨筆作文【精選】08-25
(精選)隨筆作文08-24
[精選]隨筆作文08-21
隨筆作文(經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