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隨筆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筆作文 篇1
第一次杜培根隨筆集是剛上初一的時候,那時是因為它是課本指定的課外讀物之一。記得第一次讀培根隨筆集時,可能是由于年齡還小,我并沒有領悟到其中的哲理,反而覺得很悶。第二次翻開這本書,是因為父親,他認為我長大了,是應該學會如何做人的時候了,于是我便再次翻開了這本書。
為了能更好的理解這本書我還特地查了一下培根的背景:培根于1561年出生于倫敦,是伊麗莎白女王手下一位高級政府官員的次子。他十二歲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但是三年后中途輟學,未獲得學位。他從十六歲開始給英國駐巴黎大使當一個時期的官員。由于18歲時父親的絞死,未能給他留下什么財產,他開始攻讀法律,二十一歲時找到一個律師的職業。他的政治生涯就是在此后不久開始的。二十三歲時他被選為下議院議員。伊麗莎白女王于1603年去世,培根成為她的繼承人詹姆斯一世國王的顧問。雖然詹姆斯拒不采納培根的勸告,但是他卻賞識培根,在詹姆斯統治期間,培根在政府步步高升。1607年培根成為法務次長,1618年被任為英國大法官,一個與美國法院院長大體相等的職務;同年被封為男爵;1621年被封為子爵。
但是樂極生悲,培根隨后便大難臨頭。作為一個法官,培根當面接受訴訟當事人的“禮物”,雖然此事非常普遍,但是卻顯然違反法律。他在議會中的政敵正想抓住這個機會把他趕下臺去。培根招供了,被判了徒刑,關押在倫敦塔,終身不得擔任任何公職,同時,還被罰了一筆巨款。國王不久就將培根從獄中釋放出來,免除了對他的罰款,但是他的政治生涯已告終結。現在到處都有高級政客因受賄或以其它手段來踐踏公眾的信任而被捕的例子。當這樣的人被捕時,他們往往起訴為自己辯護,聲稱每個其他人也都在行騙。如果認真對待這種辯護,看來那就意味著行騙的政客會逍遙法外,除非懲罰事有先例。培根服罪的話卻與眾不同:“我是這五十年來英國最正義的法官,但給我的定罪卻是這兩百年來議會所做的最正義的譴責”。有這樣一種積極而充實的政治生涯,似乎就無暇去做任何其它事情。但是培根不朽的名氣和在本冊中占有的名次皆因他的哲學著作,而不是他的政治活動。
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隨筆》最初發表于1597年,以后又逐年增補。伯特蘭·羅素說他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培根隨筆集》是他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名著中的經典著作。歷史上位高權重又著書立說的人并不少,但培根的思想在歐洲那個還未結束中世紀的黑暗的年代,已具有自由主義的萌芽。他在《隨筆集》里的“論宗教統一”、“論帝王”、“談革新”或“論有息借貸”等章節中提出的獨到觀點許多為后來的資產階級思想者所采納,吹響了反攻封建制的號角。即使培根本人仍以鞏固王權的角度出發想要改良上層建筑存在的弊端,但他的思維卻沒有僅限制在一個保守的'崇奉信條的圈子里,他站在一個評覽世事的高度,對涉及社會生活的諸多主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從他優美并且務實的行文間可以發現,培根對某些主題的分析還殘存有貴族化的觀念,但已在盡力從一個就事論事的原則狹隘袒陳見解了,時而借用格言警句畫龍點睛,令得短小的評論鮮活豐滿。礙于時代和階層的局限,偏頗之處在所難免,然而《隨筆集》里處處閃耀尊重本性的光芒,層層流露睿智深邃的真知灼見,使培根的作品仍為今所愛。
《隨筆集》中包含許多洞察秋毫的經驗之談,其中不僅論及政治而且還探討許多人生哲理。但是培根最重要的作品是論述科學哲學的.可以說克弗朗西斯·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現代哲學家。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他那淵博的學識連同精彩的文筆與科學和技術相共鳴。
《隨筆集》中有大部分的篇章都是膾炙人口的,如《論友誼》中,“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將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種樂于孤獨的人不是屬于人而是屬于獸的。”這句話將“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曠野”這兩句諺語概括起來,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論友誼》中的另一句話也是我們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句話將友誼的真正含義描寫了出來,而且使我們切身體會到,即使剛剛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這句話,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對對方道歉,因為友誼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將友誼的真諦描寫的那么自然,無論是誰,都不會否認這兩點。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后天的,是內在美。
《培根隨筆集》的許多篇目都是催人上進的,他在教導父母怎么對兒女時,頗有見地地指出:“父母對子女在管教上要嚴,在錢財上宜松,這才是上策。”他在教導父母怎么教兒女最好時告誡人們:“人們(父母、教師或仆人無不如此)往往不夠明智,慫恿子女在年幼時互相攀比,以至成年時兄弟失和,家無寧日。”培根認為,孩子的可塑性最大,家長宜及時為他們確定將來從事的職業并加以培訓。也不可過分
遷就兒女的心愿,以為他們會為早年的愛好而奮斗終生。如果子女有強烈的愛好和超人的天賦,則不妨順其自然。培根還說“子女是父母的辛勞苦中帶甜,也給他們的不幸雪上加霜。子女加重了父母對生活的憂慮,卻也減輕了父母對死亡的恐懼。”只用了兩句話就把父母與兒女的關系說得那么透竊,難怪雪萊評價他,“培根的文字是一種優美而莊嚴的韻律,給感情一動人的美感,他的論敘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學,給理智以深刻的啟迪”。他在指導人們怎么讀書時,頗有見地地指出:“有些書可只讀其章節,有些書可大致瀏覽,有少量書則須通篇細讀,并認真領悟。”他在指導人們讀什么書最受益時告誡人們:“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學使人深沉,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培根認為,讀書可以使人心曠神怡,增趣添雅,成才益智,就連身體上的各種痛苦,都可以通過讀適當之書而令其開豁。
培根的話語既使人們開闊了眼界,也能使人們頓悟.全書立意高遠,描述了培根先生一生的種種經歷,不得不看。
它就是我們人生這本書的“卷首語”。
隨筆作文 篇2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是千百年前古人所總結出的結論。在現今社會,安樂雖然不至于讓一個人死,但足以讓一個人一生都碌碌無為。不拼搏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
縱觀古今,拼搏的人很多,享樂的人也有很多,但我們不難發現,環境因素起著很多的作用。三國時期的劉備,生在一個朝代的末端,那時朝廷里的權臣們勾心斗角,四下又起義聲不斷,百姓們叫苦連天,可謂一個十足的亂世了。在這亂世之中,生存的壓力迫使劉備拼搏,他四處奔波,桃園結義,三顧茅廬,桃園結義,赤壁之戰等終使他與曹孫二人三分天下,成就一番帝業,而他的兒子劉嬋接位時,三分天下的局勢已經穩定,三國之間的戰爭減少,劉嬋坐擁四川巴蜀一帶,過上了安穩舒適的生活,最終卻被曹敵攻破,落下了一個樂不思蜀的笑柄讓后人恥笑。由此可見,環境足以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拼搏與否。
環境雖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不是絕對的因素。在那些和平的年代里,也涌現出了大批被人們所記住的人物。法國的居里夫人并沒有受到環境的壓迫,可她仍然多年如一日地把自己的'人生讓在實驗室里拼搏。她完全可以靠其他的手段來維持生計,可她并沒有。可以說,她自己營造了一個壓迫的環境,但這種壓迫更多的是出于她對科學的追求和熱愛。與此相同的還有物理界鼎鼎有名的牛頓,他也生活在一個沒有環境壓迫的時代,可他卻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定律等多個屬于物理界里程碑的發現,這一切這出于他對科學和真理的追求。這樣的人物還有很多,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某件事物的追求和熱愛,這便是他們拼搏的動力。
而在我們現代生活,在我們國家,已經沒有人因為生存而發愁了,如果沒有對某件事物的追求,那是不是就不用拼搏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世間萬物都有向上的心,人的本性是拼搏,不過一些人拿起生活安逸、沒有興趣來做理由,來欺騙自己,這是正常的,但也是我們所必須要克服的。有的人因為拼搏過了幾次,練練手搓,便不敢拼搏了。有的人因為拼搏太累太苦承受不了而放棄了。這些都很正常,但是,你要記住。拼搏的目的不僅是要達到最后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其中的過程。
我們不求成為載入史冊的名人,但卻不能不拼搏。正如一句話所說“是驢子還是馬,拉出來溜溜才知道”。不拼搏,怎知拼搏的樂趣,所以,為了讓你的人生有意義,拼搏吧!
隨筆作文 篇3
我以為我不會哭,或許說因為時間拖沓之久所帶來的麻木讓我也不知是否有點難過。
只是有股郁結之氣,說不清道不明。
既想找人傾訴,又想一個人呆想些時刻。
我避重就輕,盡量用云淡風輕的語言,口氣。
漸漸地,我覺得自己很壓抑,我在想,自己會不會哭。
我用其他事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只到自己一人獨處!
我本想靠在他肩頭訴說委屈。
然而,終究是一個人面對的時間。
我本以為自己不會哭,然而當我輕觸他曾來過的路,眼淚就那樣傾刻奪眶。
我向自己哭訴,向那個他訴說。
我終究是哭了。
無奈,無助。
我隱約覺得他是來過的,真的有來過的。
只是一切隨緣,擦干眼淚,道一聲:珍重。
隨筆作文 篇4
圣誕節到了,不過還是沒什么變化。
中國人還是不太能接受這個西方的節日。
我不要什么禮物。我只要生活在稱心如意些,考試成績再高些,作業再少些。
僅此而已。我是個很安于現狀的人,我很容易滿足,真的。
看著自己前面的那些背著書包的.低年級生,我開始覺得我的年華真的會一去不回,他們離我越來越遠,直至消失。我開始看不到我的未來,我看到了一片黑暗,沒有一點點陽光,我開始迷茫。我知道我不能再坐以待斃,但我卻只能傻傻坐著,等著被救。我是個特無聊的人。我明白。
看滿天星辰,我看到了一顆很小的星星,我想那就是我的守護星。
圣誕夜,我還是依舊在網上漫無目的逛著。
丫頭,你要學會控制網癮。
圣誕夜,我想我會做個好夢。
隨筆作文 篇5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基本上成了人家居家旅行必備之物,不管去哪,吃飯小,上廁所,手機都是隨身攜帶。
當然,我們帶手機已不再是單純的方便聯系,手機上的app,以及手機所附帶的互聯網的.功能也讓人們得到了更多的便攜,很多人在旅途中已經不再和陌生人聊天搭訕,也很少人會在旅途中看紙質書,因為那一小小的方塊--手機,已代替了這種功能,和遠在天涯海角的朋友,陌生人聊天,看各種你想看的書!
然而,當我們漸漸習慣這種便攜的時侯,很少人會體會,思考我們沒有手機信號的時候要怎么辦!
沒有手機信號?!是的,就是沒有手機信號,你無法聯網看朋友圈,微博,無法逛網絡,這時候手機對于你,只能打電話,你能想到干什么!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在坐某一趟動車時就碰到這樣的情況:動車因信號問題暫時停靠在一個車站,而車站因地理位置原因,車上乘客的手機大部分都收不到網絡,很快,很多乘客就覺得無聊,四處張望,無所事事,因為已沒了和陌生人搭訕的習慣,很多人選擇了昏昏欲睡的狀態!
這是我明顯感受到手機斷網對長程旅途的影響,我又一次看了眼手機屏幕上的:加載中……,懷念起曾經手抱紙質書度過旅途的日子!
隨筆作文 篇6
寒夢憶母
很久已經不再觸碰這高不可攀,也遠遠不屬于自己的文章,寒夜一段殘夢,記憶又開始作祟,故載、抄、寫下了此文!
記憶枝繁葉茂的森林里,藏在綠蔭下一直觸碰不到陽光的一個地方,是坐落在桂西北邊偏僻到幾近荒蕪的一個古老村莊里,那里的所有,偶爾翻起來依然記憶猶新。那里曾經住著一群人,現在卻躺著一幫人,對于那里曾經的熱鬧不曾知曉,對于那里的凄涼,由始至終,想忘記,卻銘記。
獨處時還能清楚的記起,那些砸在舊夢里碎片般的鏡頭,和那些鏡頭牽繞攀藤出的歷歷場景。我想如果有一天我決絕的將你們丟棄在冰冷的遺忘里,寒風再撩落葉時,我又會如何想方設法費盡心思的去親近你們,我會如何想念你們并且夜夜夢到你們,我會如何的夜夜夢到你們又懼怕想念你們,我會如何的再也夢不到你們而又去發了瘋的想念你們!
媽,你不在的這些年,我總會倔強的背著重重的行囊去找尋那個古老的村莊。仿佛那里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屬于我的,到死都不甘心割舍。在一個空洞寂靜的白晝,寒冬的寒風肆無忌憚地吹著,這里已經沒有了些許的熱鬧。我屏住呼吸躡手躡腳地走進村莊,穿過他們的身旁接近了你,小心翼翼的喊了聲:媽。在那一刻,風兒聽懂了我的思念,白晝的光線平鋪開來,透過圍墻將滿村的凄涼映照的耀眼。愣了半晌,呆了很久,才漸漸地明白起來,回憶也慢慢的變得清晰,原來你已不在,留下的只有一堆泥土,一個可以思念的地方,縱然簡陋,也可見證爸的用心良苦。
我堅信這堆泥土,是爸縱然貧窮也要有模有樣將它處理好,唯一能交給我們的實實在在的能看得到你的東西。世間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挽回的,譬如良知 譬如尊嚴,但也有太多的事情無可挽回,譬如死亡 譬如青春。而真正讓我們念念不忘難以釋懷的,往往是后者。對于命運,我向來敬而遠之。對于他屬于前者或后者的問題,也一直膚淺的不得而知。自從遇見了你,自從知曉了你是我的母親,并且在我活到最不愿意離開你的時候以那樣的方式逃離了我的生活,我就似乎在反復的猜疑和推敲里,被動地相信了命運。我想,任何一個人,你要以一種科學的姿態去預測他的未來,就會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命運,可回頭來看,每一個人,最后選的只有那么一條路,且無可挽回。那么你——我唯一的母親,選的那條路,或許就是,讓我在忽而沒有你相伴的殘存生命里,坦然勇敢的接受你的離去,和你離去后只為了遺忘而去遺忘的艱難歲月。
最初有記憶的時候,是驕傲地坐在你肩頭晃晃悠悠的.年紀,你的手掌很溫柔,即使在寒冷的冬季,都有種不會減退的溫度。當兒時調皮的小光頭隨著生命的齒輪長長時,我和你,卻莫名其妙的在男孩與生俱來的倔強和貪戀中疏遠了。靜靜你走了,留給我們的只是漸行漸遠的生活方式,讓我在隱隱怨恨你的自私的歲月里,慢慢的開始怨恨你。直到有天,我在長久的疾病纏繞中堅韌地頭也不回克服一些困難時,我才在如釋重負后的余暇里反復的念起你對我的好,和那些深埋在心底一直未能表達給你的不容置疑的愛。
記得你總說,你不能走,你走了我就沒媽媽疼了,可現在,真的,我再也沒有媽媽疼愛了!我該怎么辦呢?因為你的離去而形成的生活里的大片空白,我應該拿什么去填補他呢?我只能說因為你,我“愛”上了太多太多的人,我“愛”上了擁有溫暖溫柔大手的女子,我“愛”上了可以撫摸著小孩子的腦袋靜靜地說“乖乖”的女子,我“愛”上了對我發脾氣時我無言以對一動不動的女子,我甚至“愛”上了可以像我一樣把母親的模樣刻在文字里的女子。那么你呢,你會不會一如從前地站在曾近離去的地方,默默地注視著你的兒子,笑他的癡,笑他的傻,笑他在超負荷的思念里始終不愿意甩掉的癡癡傻傻呢?
我一直在想,病魔纏身的你面對死亡,是否早已視死如歸。又或許,你還是那么的留戀活著,留戀活在我們身邊的那些日子。你想看到的結局,在低梁下背傾盡一生后終究沒能看到。眼看著生活變得更好,眼看著孩子們考上大學,眼看著春天的種子即將在秋天結出果實,你卻突然疲憊的熬不住了!隨著你離去的那個元宵節逐日遠去,我開始發現,至少有一點我想錯了:在你已經意識到死亡的那些空洞的白晝,和白晝過后那些輾轉反側的黑夜,你是何等的希望一睜眼就能看到常不在你身邊的我們!好可惜,多少次坐在你枕邊看著你不清醒卻微微閃動的眼睛,淚如泉涌,等到你意識到了什么恍然間吃力的睜開眼睛,卻又看到我已經背過去的冰涼而瘦弱的肩膀。那時我還小,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想告訴我什么,所以我都吝嗇的沒能如你所愿。直到你離去很多年,我才恍然大悟自己錯過了多少值得回憶的東西。那一刻,我終于可以不用遮遮掩掩,可以坦然從容的用男子漢的腳步去接近你。
多少年來我一直在想,這輩子,你到底留給我的是什么?是無處不及的母愛,還是無盡的悔恨?是你毫無保留的愛的堅韌,還是我無知怯懦的愛的缺陷?你在最后一刻滿懷歉意的握著我的小手時,是不是想讓我了解:我還小,可以自私的不用在失去親人的痛楚里哭哭啼啼,不用在沒有母愛的溫床里滔滔不絕地懷念,悔恨大概就更不必了?是這樣嗎?
可我真的習慣了懷念,并且是懷念沒完沒了不明不白。說到底這懷念除了為了你,大部分還是為了我自己。對于你,我再也無計可施,只能在回憶里將你牢牢的記住以求些許的回報。我不知道你想讓我走的路,是什么方向,我更無從知曉,此刻坐在電腦前的我,是不是你想看到的。在祈求心安重新追尋幸福的這條路上,雖然得到了親朋好友的很多關懷與幫助,但我還是走得左右為難,因此不停的后悔;我走得孤獨寂寞,因此總是四下里張望;我走得慌里慌張,因此時而不自信的念叨。走累了 走煩了 走的沒有底氣了,就賭氣的背著滿滿的思念來到你的身邊,盤腿坐在只屬于你和我的泥土前,一個人吃吃喝喝 說說笑笑 嘮嘮叨叨的,直到鳥兒歸巢 黑夜降臨。我想,你或許還在,還能聽到我囔囔的靴子聲,還能聽到我靠近你時那一聲催人淚下的呼喚。縱然,你從來不曾回應過。
你說如果命運也能挽回或重來,我們是不是就不用活的如此辛苦了?我的母親,也就是你,是不是就不是這樣的一種結局,即使結局雷同,也不會是這樣的方式離去了呢?那么我,是不是再也不用若有所思地坐在這里,絞盡腦汁的去回憶,去把這些碎片一樣的記憶串聯起來,寫在文字里了呢?
對不起,我還是相信了命運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它讓我明白,剩余的日子,除了堅強,我別無選擇。只是,那些記憶的烙印,等同于命運,逼著我們除了服從,再無退路。如果說:回憶是一種缺陷,忘卻是一種美德,那么,在回憶與忘卻的狹窄夾縫里,我寧愿做個失憶的人,一生癡傻!為你為父親為我為生活為那些形形色色的走過我生命的人,我會永恒堅強,永不退縮!
隨筆作文 篇7
題記:很久很久沒有拿起筆寫寫東西了,不是沒什么可寫,只是有些東西在心底不想去碰觸。
喜歡在飄著小雨的冬天,一個人漫無目的走在路上,戴著耳機聽著《雨的印記》這首曲子。這時候的我心里很安靜,什么可以去想,什么也可以不想,就像被雨水過濾的空氣,很純凈。
現在的生活沒有了童年的無憂無慮,沒有了童年的敢愛敢恨,沒有童年的.豪爽灑脫。現在的生活留給我的只是疲憊和無奈,過著家與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現在的我還沒找到生活的樂趣。家人說我是冷血,確實就如我看的一篇文章所說,“一個人久了會上癮,懶惰去戀愛,懶惰去了解人;一個人久了,會越來越喜歡聽歌;一個人久了,電話會常常忘記帶;一個人久了,會覺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天寬地廣,游走在自己的街道上,我可以沒有任何束縛,想鬧就鬧,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一直很向往陶淵明那種:“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的生活。希望有一天可以放下一切,環游世界,去看看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去游覽一下神秘的布拉格廣場,和心愛的人去尋找撒哈拉沙漠,去找尋三毛那真實的憂傷。
總是想一個人好好哭一場,哭泣并不是件羞恥的事,淹沒于淚水的世界才是最美麗的,如水晶般干凈透明,哭后的眼睛總是最清亮的,胸懷是最開闊的,心情是最暢快的。
踏著記憶的碎片,帶著自己的夢想,點亮心中的明燈,讓記憶深處的花朵絢麗綻放吧。
隨筆作文 篇8
今日一如既往的躺床上睡懶覺,就老是聽到有人進進出出我的房間,把聲音搞得叮叮當當響的,吵得我無法入眠。我睜開眼睛的一條縫看了看,原來是我媽媽在收拾陽臺嘞。我的房間是最接近陽臺的,也只能通過我的房間才能去到陽臺,所以說我這房間注定是不能安靜一會兒了。
媽媽工作放假后也沒有閑下來,嫌棄我們在家的時候沒有打掃干凈房子,非要自己動手收拾過了才放心,這不又開始工作了。此刻的我還不想起床,跟個502膠水似的粘在了床上。每次老媽經過我的`房間的時候都忍不住訓斥我“這么晚還不起床,平時讓你們給我收拾干凈房間啥的,都弄不干凈,還不是要我重新收拾一遍。”面對媽媽的吐槽,我早已習慣了,見怪不怪的繼續躺。只要手機還有電,我就不起床。
放假在家什么都變懶了,連自己都不想收拾了,每天起床連頭發都不收拾了,順便拿頭繩綁起來不遮住眼睛就行,在家不出門都穿睡衣窩在自己的房間里面,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我已經胖了好幾斤了,都不敢發自拍到朋友圈了。
【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隨筆作文05-27
隨筆的作文06-27
隨筆的作文05-29
(精選)隨筆作文09-05
隨筆作文[經典]08-24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