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隨筆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隨筆作文 篇1
“曾經滄海難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那是一種感激的拳拳赤子之心的報恩之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那是一種感激的拳拳赤子之心的報恩之愛。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那是一種寬廣的撫慰終生的大愛。
我常常懷念遠古,那個充滿人格魅力的時代,“尾生與女子約,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住而死。”我震撼于尾生的執著,他堅持,用生命尊重愛情,譜寫了一首至高至真的生命挽歌。或許只是他的一廂情愿,可是一個人的愛情,足矣。
那些高唱著“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人們,是否在駐足的一瞬間,明白愛情的本質,只是一種簡單的執著與信念。
19世紀后半期,在鄉間一座簡陋的小屋里,一個面容憔悴的男人,正伏在書桌上思考著什么。
他就是梵高。
后天就是母親70歲生日,梵高思來想去,決定送一副自畫像給母親當賀禮。可是,鏡子里的人是他嗎?面容枯嚆,形容憔悴,連眼睛里都裝滿了疲憊。難道要送這樣一幅畫給母親?不,這么多年,我一直讓她擔心不已,難道還得徒增她的煩惱嗎?
對鏡子里的.人點了點頭,于是,他又回到書桌前疾筆畫了起來。
臉龐年輕,神色清明。這樣的自畫像梵高很滿意,又覺得少了點什么。他拿出一張信紙:“親愛的媽媽,我現在很好,祝您身體健康,生日快樂!”寫畢,與畫一起,郵寄給母親。
一直以為他那是憎惡世俗,充滿矛盾而無法解脫的人,可是,我錯了。一副自畫像,一個善意的謊言,只是一個兒子對母親單純的敬愛。
“風聲始于黑暗,終結于光明。”導演陳國富如此說。
陰謀與背叛,冷血無情,還有那閃著寒光的刑具,黑暗蔓延在電影的每個角落。可是到最后我才了解,一切的黑暗,只是為了迎接光明。
媽媽的叮囑,老師的訓斥,朋友的私語,原來在我身邊,我一直擁有簡單而溫暖的幸福。
愛,其實很簡單。
隨筆作文 篇2
晚春時節,夏日的氣息已然有了幾分,獨自漫步雨花石草木之間,漸漸嗅到了春天最后一絲芬芳之氣。
春天走得有些匆忙,最后一朵花兒倉促地卸下紅妝,隱去了笑容,只留下遍地的殘紅。這或許就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吧。低下頭,端詳那些殘存的花瓣,在這煙雨時節,爛漫的春光似乎停止了呼吸,疲倦的它是否永遠的離去,就像一位完成神圣任務的天使,回到他的廟宇,期待著下一個嶄新的開端。
不知是誰在喃喃:“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不知何時,天邊烏云泛起,陽光漸漸收束,不見了蹤跡,縷縷雨絲輕輕的掠過花兒,淺淺的痕跡深深地印在上面,淌過花瓣的雨滴,晶瑩得好似閃動的熱淚,慰問著這些花兒。“瀟瀟風雨泣梧桐,兩地落花流水卻從容”,這場細雨好似是春的落幕,渲染、點綴這天空、大地,還有一個個靈動的`生命。此刻,“花落知多少”。
“花底離愁三月雨”,古人嘆春、惜春,這些神傷的愁感之作有時勝過了賞春、贊春之筆。但眼前黯然失色的殘朵,在霏霏細雨之中,掩映不住眸底的憂傷。不知不覺間我竟有些傷感。
李清照曾感嘆過“花自零落水自流”,那時,她遭受離別之苦,在動蕩歲月中終日以淚洗面,思念她闊別多年,言無音訊的丈夫。看到那時的凄美景象,不禁傷懷,道出了“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幽怨。春天的殘敗景象,也曾給她帶來了些許傷感。不止一次地打擊這位女詞人的心,使她又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與她相同,“亡國之音哀以思”,南唐后主李煜也曾發出過感慨“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這位在中國歷史上功過褒貶不一的君王,誠然是一個多情的詩人,命運的戲弄讓他對一切都感到傷懷,更不用說那令人不忍睹見的春殘景象。何嘗不是“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呢?此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夏天雖也有“楊柳岸,曉風殘月”之景,但與春相比,則不免略顯遜色,相形見絀,正因為如此,春天的離去總讓人惋惜。
從遙遠的沉思中清醒過來的我,不忍再看那殘朵,也不知何時雨已停止,這場閉幕儀式,沒有演講,沒有頒獎,只有我一個觀眾在傾聽。也許,春天就這樣走了。
閉上眼,不敢言語,仿佛聽到了陣陣腳步聲,也分不清遠近,這是春的逝去,還是夏的來臨?在那一縷春風里,是誰在歡笑,又是誰在哭泣?
忽然,是一縷陽光撥開云霧,灑在花圃里,照進了我的心中。霎那間,我領悟到生命的真諦:殘落的花兒不是春的舍棄,而是夏的使者,是生命的奉獻!
隨筆作文 篇3
沒由來的,想去看海的心情十分強烈。
于是在期末考試臨近的緊要關頭,我忙里偷閑,跑去了深圳灣滿足這個小心愿。
地鐵D口出去第一眼便能看見平鋪千頃碧藍的海洋。我想象著令人感到震撼的海天一色的景象,走近這片海域——卻是失望。是的,就是失望。興許是百科全書上將海洋生物描寫得過于神秘而張狂,又或是海本身便是這樣的特性,我總是對海抱敬畏而抗拒。但不過幾年沒到過紅樹灣,沖刷上岸邊的海水帶著滾滾的黃沙,在石頭上留下濕潤的黃痕,沒有碧藍的顏色,也沒有輕快的.涼意。
我沿著護欄慢慢往前走,心情幾乎有些郁結。小時候到過印度尼西亞,那是一個島國,是被海洋簇擁起來的地方。記得那時候到過一片沙灘,海水竟然是寶石樣的藍色,嗅嗅聞聞那海水,舔舔那海水,帶著夏日清涼的咸意,在烈日下波光粼粼,就連浪花也打著溫柔的卷輕鋪上沙灘;也到過一個斷崖,站在上面手可摘星辰,而下面卻是咆哮翻騰著巨浪而泛著漆黑的大海,兇狠而暴戾,卻成了“陰陽割昏曉”的奇景。我轉頭看深圳灣的海水,海里混著千頃的已非碧藍,而只是泥沙,那浪竟因為沙子沉重昂不起頭,也再無法輕快跳舞,像是垂暮老人,昏沉拍打在石頭上便算完成了任務。原來大海也有性情。
今天天氣算不得很好,云很多,太陽只是偶爾在云開一線時露出一絲微弱光芒。我抬頭努力看向海天一線的地方,聽說在某個角度,它們會共色,可我只看見遠方連綿起伏的群山和高樓大廈。我從前不甚理解父母總是說養老應該選鄉下的理論,也一直覺得高樓建筑帶給人許多便利,可從未向今天這樣覺得它討人厭。失望它沒有波光粼粼,也沒有海天一線。
在書店里看夏目老師的《我是貓》,突然想到他將“Iloveyou”翻譯成“今晚月色很美,風也溫柔”,蘇軾也曾寫“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是在這夜夜笙歌燈火通明的城市里,何處才能尋得皎潔的月光與令人舒適到指尖酥麻的風呢?
隨筆作文 篇4
我懷念的,是無話不說
稀土部隊的空間作者:稀土部隊[我的文集]
來源:原創再發時刻:2014100500:16閱讀:1398次我要投稿作品點評
半夜口渴醒來時,看到窗幔被風高高吹起。有月亮,照著窗口的綠樹熒熒爍爍地閃著珍珠色光芒。我起身,把腳伸進人字拖鞋里,走出房間,摸索著走下樓梯。
樓梯已經老舊了,在月光的折射里,像一個個參差排列的方形禿腦袋,泛著暗暗的光澤。
一級級的踩不知道夏天為何會有這樣的長,綿延不覺。
江南的夏天多雨,把我的每根頭發都濕潤了。我不停地來回搬運走動,像一頭有心事的不斷移動的大象。
我遇見她的時候,她穿著黑色吊帶連衣裙,像學生模樣,坐得筆挺,背后的蝴蝶骨光滑而凌厲地突出著,使她看起來好象只靜止的蝴蝶,只等著做主角的燦爛和輝煌。
就像王菲的那首歌唱的,沒有誰忍心責怪,就像蝴蝶飛但是滄海!
當時遇見她,也覺得很平常,沒有心跳的感覺,正因我始終覺得,越長大越難喜愛上一個人。
我想起17歲時的`夢想清澈得如同湖泊一樣,以前的純真和對生活的堅持。
手里握著小四的書都能夠想象掌心會開出一朵花,香味彌漫如同最美的藤蔓植物。
就像他書里說的,學陶藝的時候整天和泥巴打交道,感覺泥土在指間百轉千回。學插花的時候和同桌的女生暢想以后自己的戀人,她說她的白馬王子會在廚房里擺滿小小的仙人掌,煲湯的時候會捧一本畫冊安靜地等待。
然后我想象我的女神會在屋頂花園里種滿金黃色的向日葵,穿著白色的棉布裙子為它們澆水。
寫完后我就笑了,正因我突然想起在剛剛過去的夏天,我就是在夏天遇見你,也不是小四書里的女生,就是像鄰家屋頂上種滿了向日葵女生。
這是當時寫的,此刻續寫一下。也許以后想起那時的自己,會傻笑,會沉默,還是忘了回憶。
我的記憶開始模糊,正因我無法再想起自己以前留著長發的少年站在樹蔭下方看書的形狀,
想不起自己以前清澈干凈的笑聲,想不起應對喜愛的女孩和我說話時我臉紅的樣貌,
想不起我們每個星期三下午逃課去打球的情景,去新華書店看一本書,電腦上看一場電影,或者在冬天浸滿陽光的足球場睡覺的時光。
我想我就應將生命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雖然我不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者,但盡量記住那些在我生命出現的人,他們會停留在我的生命里,對我微笑,燦若桃花。
隨筆作文 篇5
康德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深深震撼著我們的心靈,其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其二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5月4日下午,桐鄉九中邀請了我市團課講師團、現代實驗學校的高金剛老師為我校七、八年級的全體學生作以“讓青春與責任同行”為主題的責任感專題教育講座。高老師就自身的經驗、感受和同學們進行了交流分享。
高老師的講座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先和同學講述了“責任”與“責任感”的含義和本質區別。高老師以實例告訴同學們,“責任”是應該做的事情,是被動的;“責任感”是“一種自覺主動地做好分內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狀態”。而這種精神狀態的形成主要靠教育來形成,包括自我教育。
第二部分主要闡述責任感的重要性。高老師用世界上的權威數據表明,有了責任感能創造奇跡。無論作為工人、士兵、知識分子還是學生,都因有了這份主動的熱忱之后才能為他人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三部分,高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探討了如何培養責任感的問題。他主要從對自己、家庭、他人、集體、社會、國家和民族、人類與自然七個方面來告訴同學們,應時時不忘責任,處處銘記責任感,并從生活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今天的講座,對全體同學都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讓我們的孩子審視自己的行為,讓青春與責任同行。
【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
隨筆作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