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陽節幼兒園教師隨筆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重陽節幼兒園教師隨筆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隨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重陽節幼兒園教師隨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節幼兒園教師隨筆1
今天,我在微信群里發現x給我留言了,內容是:老師,我想你了。
看后,心里暖烘烘的,我也及時給他回復:孩子,老師也想你了。隨后,我和朱允浩拉開了視頻,我問他,在哪兒呢?他告訴我說跟著爸爸、媽媽在上海,X的爸爸、媽媽一直在上海打工,放假后,就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我又問他平時都做些什么事?他告訴我說,現在每天都是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還幫助家長收拾餐具、擦擦桌椅,洗洗短褲、小襪子等,X的媽媽也和我聊了一會,她告訴我,X現在表現可好了,不僅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每天在爸爸、媽媽下班時還主動給父母捶捶背、捶捶腿并端來涼茶給父母喝,父母親覺得開心極了,他們再一次的對我的教育表示感謝。我把X的表現,形成文字在家長群中展示,不少家長紛紛給我回復:孩子們放假在家也都做著類似的事情,比之剛開始入園,孩子們簡直換了一個人……
聽了這些反映,我也深感安慰:這說明我的課題研究教育得到了預期的效果,但這還不夠,還要不斷的`堅持下去,因為社會上還有一些不良的風氣,還會影響到孩子,這還需要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幼兒,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重陽節幼兒園教師隨筆2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說有一樣東西你永遠不會失去,那一定是父母的愛。
活著是個不斷得到的過程,也是個不斷失去的過程,成長中你擁有的越來越多,伴隨著的可能的失去也越來越多,也許有一天,朋友會分手,愛人會離去,壓力山大的房貸會磨損你生活的.熱情,物質豐富的包圍里你會越來越孤獨,你用雙臂攏起更多的東西卻發現它們如沙灘上的建筑轉瞬即會失去,這時候你轉身四顧,會發現唯有父母的愛不離不棄,從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一直伴隨到生命的盡頭,即使是陰陽的隔絕也割不斷那份溫暖。
九九重陽,是個美好的節日,也是個美好祝福,祝福我們的父母,祝福一個民族的父親母親們,福壽延綿長長久久!
可是,在電視采訪里,有一位頭發斑白的老人說:年齡大了,不希望活著,現在的孩子不像從前的孩子,你從他們的身上感覺不到溫暖。
不知道有多少人聽到,我希望是很多人,很多的聽到,很多的驚醒,不管你在怎樣辛苦忙碌地打拼,請一定要停下來,好好聽一聽,問問自己內心。
不要忘記回家的路,常回家看看,擁抱父母,給他們以溫暖和慰藉。如果你還在路上,很難停下腳步,那么就打個電話,讓父母聽聽你的聲音。他們付出那么多,回報并不要求很多,你的一滴水就是他們的大海。
來吧,跟父母說一句你最想說的話,不需要華麗,不需要完美,就樸素地說,誠實地說,發自內心深沉地說!
重陽節幼兒園教師隨筆3
重陽節,放假,有幸拜讀了萬瑋老師的《教師的五重境界》,對于萬瑋老師幾年前就有過了解,曾經讀過他的《班主任兵法》,當時對他教育學生的方法非常感興趣,他強調以愛為前提,把每一個教育學生的案例總結下來,并且將古代的兵法理論運用于教育領域,探究了兵法與教育之間的關系,這在班主任工作中還是獨樹一幟的。今天再讀《教師的五重境界》感覺又提升了一個理論層次,幫我在教育的道路上梳理了思路。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既有酣暢淋漓之感,又有豁然開朗之坦蕩。許多積壓已久的困惑、憂愁、思慮頃刻如煙散去,蕩漾在心是一種久未體會的或淡亦濃的幸福之感。
讀《教師的五重境界》我感悟最深的有兩點:
第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于家庭的熏陶,我從小就喜歡教師這一份工作,多年后那個拿著粉筆在黑板上亂畫的小姑娘,終于如愿以常的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正因為這份喜愛。讓我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的琢磨反思總結,使我避開了萬瑋老師所說的前兩個階段。
萬瑋老師把教師的成長分為五個階段,教知識、教方法、教狀態、教人生、教自己。而我由于在大學時期就遇到了許多好的老師,記得山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巍巍老師曾說過:“不要一味的給學生灌輸死板的知識,要培養他對世界的一種熱愛,性情的培養要比讀死書重要的多。”又說:“學生時期真正學到的是多年后,全然忘記了課本內容而沉淀下來的東西。”當我讀完萬瑋老師的《教師的五重境界》回想恩師的教誨,不僅要感謝老師,他讓我在教師這一個行當里,開闊了教育視野,建立了良好的開端。繞開了不必要的誤區。
回顧過去,當所有教師都在為分數努力,把最終的目標指向學生的學習成績時,作為一名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班主任老師,我就試著關注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喜歡上學校、班級、老師……慢慢的愛上與學習有關的一切。我首先在班級氛圍上下功夫,(板報,班會課,班級標語等),我深知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就是在學生的學習態度上下功夫,慢慢培養他們的一種對事物積極樂觀的心態。我相信良好的心態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對將來學生的一生也會有積極的影響。
當時,有許多的老師對我的方法不屑一顧,在要成績的年代這樣做,簡直是浪費時間。那時,我也曾彷徨過,但看到那些曾經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長大之后很平庸而調皮的孩子卻大有作為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去反思教育的價值到底是什么,辛辛苦苦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到底有什么意義。
于是我認為只為了成績而學習的思想,應該重新考慮。我不斷的去讀一些關于這方面的書籍,漸漸地,當我將視野從學生的學習擴大到他們的興趣、氣質、品性之后,教育的世界就更加寬廣了。今天,讓我找到了志同道合之人。萬瑋老師在書中說:“學習一個漫長的過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它們不應該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每一個階段銜接在一起的,每一個階段相互促進聯系,前一個階段為下一個階段服務的,而不是初中學習就是為了考高中,高中就是為了爭取高分考大學”。這與我當時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
多年后,我帶過的學生在工作之后回學校看望我,聊到他們當年的學習點滴,還聊到現在工作了才發現在學校里學到的哪些東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沒有用的,在那一刻我非常的欣慰。感謝恩師的教誨,也感謝萬瑋老師的《教師的五重境界》讓我對自己的教學更有信心。
第二,教學相長,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境界。
記得參加教師編考試面試時,評委老師問我:“中國的教育學家你最喜歡誰?說說他的教育思想”。我脫口而出就是孔子,教學相長。當老師教育學生的同時,自己也能從孩子們身上學到很多我們所不知道的知識與品質。在這點上,萬老師在他的《教師的五重境界》中也提到了,那就是第五重境界:教自己。
特別是在學生的品德教育上,我慢慢意識到教師相對于學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甚至,學生的心靈更為單純,品格更為高尚,在學生面前教師有時甚至會自慚形穢。與其教學生,還不如教自己。所有那些對學生提出的要求,都首先是對自己的要求。自己做到了,才有可能要求學生去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不是說教,而是影響,是感染,是熏陶。教師這個職業不是教,而是學,教師自己首先要成為終身學習者。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這個意義上來講,我想應該是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探索。感謝博愛、睿智的萬瑋老師,感謝《教師的五重境界》一書,及時給我的教學及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幫我梳理了教師工作的思路。我將會在今后的工作中,多讀書多實踐多反思,用愛去滋潤我教育的世界,用生命去影響生命,努力做到“為人師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
重陽節幼兒園教師隨筆4
小朋友們,早上好!
有誰知道這個星期六是什么節日嗎?(重陽節)
誰對重陽節有所了解,請來給我們大家說說。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每年的重陽節,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生活增添了無限樂趣。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正是秋高氣爽、山青云淡的時節。此時登高遠眺,使人心曠神怡,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許多地方都在這期間舉行登山會。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習慣。“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后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黃蟹肥時。菊花一團團、一簇簇,競相開放,千姿百態,非常逗人喜愛。人們喜愛的不僅僅是她美麗的容顏,更值得稱贊的還是菊花剛強的氣質。在深秋的冷風中,唯有菊花爭奇斗艷,使秋日多了生氣,多了艷麗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賞菊的風俗一直保留下來。在蕭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園里還舉辦菊花會、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情景,吸引著眾多的游客。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因此重陽節又稱“老人節”。我希望小朋友們都能夠尊重長輩,愛自己的爺爺奶奶,在生活中自己的事自己做,要多體諒爺爺奶奶的辛苦,幫他們做些事。
重陽節幼兒園教師隨筆5
美好的生活,不曾與父母分享,奮斗的滄桑,總希望父母在身旁,離家的歲月,留思念在故鄉,歸鄉的時刻,幸福又有幾分久長,親情溫暖,牽掛留在心田,祝福相送,愿父母一生平安。
爸爸,忘不了,您給我做的鉛筆盒;媽媽,忘不了,您給我縫的書包;里面裝的不只是書本、鉛筆橡皮,是您們那濃濃的愛和殷切的希望;如今孩兒已長大,事業稍稍有成;愿二老幸福健康快樂,永遠年輕!
【祝】福聲聲到,【父】愛心頭繞,【母】恩滴滴涌,【親】情化天高。【身】懷父母血,【體】諒首為孝,【健】體愿長壽,【康】態容光耀,【一】世快樂擁,【生】息無煩惱,【平】心品和諧,【安】逸享美好。
一聲問候送二老,三餐無憂身體好,四目相對甜如蜜,五福臨門常進寶,六畜興旺家和睦,七言八語樂淘淘,久久好運常相伴,十分如意無煩惱,百事可樂最愉快,千言萬言總逍遙。祝父母身體健康,平安吉祥。
把青春奉獻,把夢想傳送,放棄了未來和夢想,支撐起我的人生,辛苦的雙肩,蒼松的白發,留下人生無悔和遺憾,溫暖的'祝福,留一絲感動給你,愿你幸福永遠。
我們要感恩父母,感念父母對我們生命的賜予和生活的辛酸與滄桑,感謝父母對我們的無私付出和養育之恩,對父母長輩多一份體貼,多一份關懷,多一句問候,盡孝心,重人倫,付親情。
父親母親對你多年來的付出,卻沒有想得到什么回報。他們只希望你能快快樂樂如果他對你只有一點點的恩情,你也應當回報他,所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就是這樣,感恩是我們中華美德,是我們與生俱來擁有的,感恩他人。
我們要感恩父母,因為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撫育我們長大成人,為我們構筑舒適溫暖的家。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從入學升學到擇業擇偶,父母無私的關愛陪伴了我們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然而當我們真的長了翅膀飛出父母身邊以后,漸漸淡化了父母的恩情,總以沒時間為借口來搪塞。
感恩敬孝,一直是中華傳統之美德,更是是做人之基本準則。胸懷感恩敬孝之心,飲水思源,進而知恩盡孝不忘本,均乃中華孝道之本,也為徳之本。敬孝不僅是人之美德,也是中國人品德形成基礎,更是當今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不可忽視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重陽節幼兒園教師隨筆6
《宋史·朱壽昌傳》載:“宋朱壽昌,字康叔。七歲,父嫁其母,不知所在。及長,棄官,刺血寫經求之,得于蜀中,計別五十年矣。”
為了能承歡父母膝下,朱壽昌舍棄官職,跋涉數千里尋找母親,最終在一別五十年后得償所愿,母子團圓。
東坡賀以詩云:“嗟君七歲知念母,憐君壯大心愈苦。羨君臨老得相逢,喜極無言淚如雨。”
《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篇》載:“昔者,由也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之后,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裀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復得也。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若過隙。”
孔子的弟子仲由,字子路,年幼時家境貧寒,生活難以為繼,常以野菜為食,但他卻想盡辦法,不辭辛勞哪怕去百里之外為父母尋找一點兒米吃。父母去世后,仲由去楚國做官,扈從如云,從車百乘,錦衣玉食,食前方丈,再也不受貧窮威脅,然而仲由寢食難安,常常廢箸而嘆,說:“真想再過那種吃野菜的生活,能夠為父母背米,但是再也回不到過去了。時不我待,父母雙親的壽命,短暫得猶如駿馬奔馳過很小的縫隙啊!
時間都去哪兒了啊,在時間的河流里,我們無法逆流而上。
縱然分別是注定的宿命,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應該怎么回報父母,在還能感受到父母的呼吸和溫度的時候?
《增廣賢文》曰:“愛日以承歡,莫待丁蘭刻木杞;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逮親存。”漢代的.丁蘭懷念去世的母親,就刻了一個母親的木像,每天對著祭拜,吃飯的時候還給母親準備碗筷。但是縱然再豐盛的飯菜,父母也吃不到一口了。就算是殺一頭牛做供品來祭祀,也不如在親人健在的時候買只雞、割塊肉給父母嘗嘗啊。
《禮記·冠義》有云:“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同時,圣人強調:“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所以,孝是最大的禮,但這種孝禮不是因循守舊,拘泥于教條,而是發自內心深處對父母的敬愛。孝敬父母沒有固定的模式,盡心盡力就是孝。正如子路,父母雖然沒有享受到他成功后的物質回報,但孔子仍然認為子路是一個孝子。孔子說:“仲由侍奉雙親,可謂是活著的時候竭盡全力行孝,死后極盡哀思了。”
就算故鄉迢遞,回家的路關山阻隔,但長途跋涉之后推開那扇熟悉的門,就可以看到親人的笑臉。一旦親人離開,走再遠的路,不會遇到那個人了。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當思念變成懷念,長長的思念,終于斷了線,樹欲靜而風不止,到那個時候,就什么都晚了。
新聞報道說,有女子在大街上遇到一個老太太,極像去世的母親,于是接到家里,百般孝敬俸養。都晚了,親人已經離開了。
多么希望,你還在我身邊!生活是條單行線,再苦難的人生也是限量版。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感謝上天,你還在我身旁。重陽節到了,愿所有子女能與父母一起共享天倫,愿天下父母安享晚年,平安渡春秋。
【重陽節幼兒園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重陽節幼兒園教師隨筆10-29
【精選】重陽節幼兒園隨筆07-05
重陽節幼兒園隨筆(精選)07-05
幼兒園重陽節隨筆12-02
重陽節幼兒園隨筆12-01
幼兒園重陽節的隨筆12-06
幼兒重陽節教師隨筆03-10
(精)幼兒園重陽節隨筆09-08
【優】幼兒園重陽節隨筆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