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隨筆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筆作文 篇1
今天上午大王老師報完一百分我就盼望著我語文也得一百分。中午放學時小王老師抱來了他的兒子——大寶,大寶非常可愛,皮膚特別白,眼睛特別有神,只不過頭上被撞了一個大包,小王老師說這是他在辦公室不小心撞到桌角上的。小王老師還向大寶介紹了我們班的同學,如這是我們班的劉臻植姐姐,又說這是我們班的.盧澤豪哥哥……
下午該報語文得分了,我特別緊張,等老師報到我的時候我就更緊張了,誰知我竟然得了雙百,小王老師還說:“林嘯天好虧啊,就一個驚訝的訝沒寫對被扣了零點五分,用拼音代替不就滿分了嗎,而且也可以組吃驚這個詞,這兩個字都學過的”。
隨筆作文 篇2
春,生機萌動,世間最美的不是春花,是萌芽;希望破土而出,秋實,在春的田野種下。
在這個熱情洋溢、充滿希望的春的季節里,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們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遠足活動。中午,同學們在高揚的五星紅旗下進行宣誓,炎炎烈日絲毫沒有減輕同學們對于遠足活動的期待,一張張純真的面孔,一顆顆熾熱的心,是對朝陽的向往,對新春的希望。
往返長達16公里的遠足活動象征著我們將要面臨的人生道路,或平坦大道,或泥濘曲折。一路上,不僅僅有同學們的歡樂嬉戲放聲高歌;沿途中,同學們臉上驚嘆的表情,無不表現出大家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祖國繁榮強大的`敬仰。16公里的遠足畢竟艱難,但大家一如既往的微笑是擦干汗水后繼續努力的勇氣,猶如新春的希望,仿佛那最美的萌芽。
所有的艱難困苦并不能使我們倒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而我想說:讓所有的艱難困苦一起來吧,因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堅定自己的信仰,一路上磕磕絆絆又如何。為了夢想,夜臥晚半,夢別星辰,腳踏實地,凌云舍我其誰!
一步一個腳印,也許你會說如此簡單,“腳印”不僅僅是那輕輕一掠,過后便再無你走過的痕跡;我想說的是,深深地使每一個腳印都真真切切的存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所有的收獲都是點滴的積累。
趁著青春還在,趁著遙遠的未來還沒來,放下無奈,拾起豪邁,用我們尚且稚嫩的臂膀擁抱青春的現在,用我們尚且瘦弱的雙肩托起青春的未來!
隨筆作文 篇3
五年級了,卻感覺不到自己長大了,我還是那個我,那個喜歡瘋玩,喜歡開玩笑的我。
照照鏡子,眼睛大了,下巴尖了,個子高了,臉上還是那副稚氣的笑臉。
直到站在升旗臺上說話時,聽著三年級的小妹妹叫我“莫思佳大姐姐”,我猛地一震——看著其他年級的小朋友,我突然發現,我比他們高得多。
仔細想想,我會洗衣,會買菜燒飯,會幫著媽媽大掃除……不,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我還是小孩子,我還是那個純潔的孩子!
可是……
看了看自己一年級時的作文本,我心里一驚,原來,我現在的思想比以前成熟得多!翻了翻我以前的同學錄,小時候的寄語是多么幼稚,卻是那么可愛。
再次照鏡子,我的淚水卻不自覺地流了下來,我真的不想長大,永遠不想!
可是,人總是要長大的,只要有一顆童心,就不會老——這是著名作家楊紅櫻說的.。
擦干眼淚,我靜靜地坐了一會,終于想明白了:盡管我的面孔會隨著時間而變,但我的心不會變,我的心依然停留在那最純真最可愛的時候!
隨筆作文 篇4
那天晚上,我閑著沒事,觀察了爸爸的那雙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爸爸的手居然是龜裂的,手指甲又是參差不齊的。我細看后才發現,爸爸的每只手的指甲,都有它的“特型”。我輕輕地摸著爸爸那粗糙的手,默默地想:就是這雙龜裂的手,每天在工廠里不辭勞累,不管酸痛地工作;就是這雙粗糙的手,經常撫摸著我的.頭,安慰著我,教育著我;就是這雙“不美”的手,辛辛苦苦又不抱怨地為我們提供許多愛的感受……也許你們覺得它沒什么,但我覺得它很特別,是我心中“最美最美的”。爸爸的手經常受傷,還經常流血。這都是工作時不小心弄到的。這星期,爸爸的手又被小刀割了,傷得還不輕,傷得也蠻深的。以前,我會不懂事地問:“爸爸,你不疼嗎?干嘛老是受傷?”爸爸總是一笑帶過。其實,我早就在心里下定決心了:不浪費錢,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后,好好孝敬我的父母親。
我的父母親為我付出得太多太多了!我愛我的親人!我愛我的家!
隨筆作文 篇5
書,是人類知識的源泉;書,是人們精神的食糧;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我和它的故事真是無窮無盡啊!
記得小時候,我趁爸爸不在家,躡手躡腳地爬上柜子,“偷”了一本原裝《西游記》。那本書又厚又重,書頁泛黃,封面上用繁體字寫的標題讓我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它。于是,我偷偷地看了起來。打開書,里面的字又密又小,還有一大堆古詩文和什么“之乎者也”的句子。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看不懂。我不甘心,再次把頭埋進那螞蟻大小的字里,繼續苦苦鉆研,裝模作樣地看。等爸爸回來,我問:“為什么我看不懂這本書呢?”爸爸說:“你還小呢,不明白的。”可我是牛脾氣,死纏爛打地要爸爸給我買一本《西游記》。爸爸經不住我的大吵大鬧,乖乖地“束手就擒”,給我買了一本彩色注音版的《西游記》。
現在,我已看了許多散文、小說集、童話集。只要一拿到書,我就如饑似渴地讀起來,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貪婪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只要一有空,我就拿起書,手不釋卷,享受著讀書帶給我的樂趣。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這句話說得好。書就像一座燈塔,為你照亮寬闊的人生之路;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知識的大門;書就像一位良師益友,與他親密交談。
隨筆作文 篇6
10月13日即癸巳年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悄然而至,市老體協組織的`重陽節登山活動,顯現特別隆重之處是由廈門喬丹運動服裝集團贈送的天藍色棉織體恤統一運動服。從8日至13日鴻山公園、萬石山植物園登山的市民,尤其是穿著天藍色運動上衣退休老人絡繹不絕。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重陽與旭日交輝,藍衣共秋天一色”。老人們以美麗廈門健步登山的實際行動迎接第26個敬老節。
重陽節登山秋游,登高遠眺,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也充分體現了社會各界及親明好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新風尚。
以登高漫拍的影像慶祝20xx年重陽節,以照片與老同行、老朋友“重陽又重逢”。
隨筆作文 篇7
“不是三峽,勝似三峽”,人們游覽了號稱“峭壁走廊”的大寧河后,無不這樣深深地贊嘆!
大寧河發源于大巴山南麓,流經巫溪、巫山兩縣,在巫峽口注入長江。從巫山縣城乘坐機動船,溯江而上,便可飽覽被人們譽為小三峽的龍門峽、鐵棺峽、滴翠峽的秀麗景色。在長達五十公里的河道上,展示出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的確美不勝收。
小三峽的第一峽是龍門峽。古名雒門,俗名蘿門,長約三公里。從巫山啟航,行二十余分鐘,便達龍門峽口。抬頭仰望,兩岸絕壁相對,宛若門戶;低首俯視,滿江激流飛瀉,奪門而出,真不負小夔門之稱。進入峽里,只見右岸巖壁之上,有一個個六寸見方、深約尺許的石孔,每孔相隔五尺左右,從龍門峽口一直連到巫溪大寧,全長一百二十公里。傳說這是魯班和觀音菩薩當年打賭留下的痕跡。他們約定在一夜之間,以雞叫為限,魯班沿大寧河修建一條澗,把大寧的鹽水引到巫山城;觀音則在此期間必須縫制好一百雙鞋。明月初升,魯班即開始用他的“五尺”,一鑿一個孔,他腳不停、手不住,很快就要鑿到巫山城了,可是觀音的鞋子卻連一半也沒有做好。狡詐的觀音眼看要輸,便偽裝雞叫。魯班信以為真,只好停下“五尺”。故而,石孔只鑿到龍門峽。這個神話傳說,當然只是人民對于勤勞智慧的魯班留下的深深懷念,那數不清的石孔其實是古棧道的遺址。據考證,它始建于秦末漢初,至唐肅宗、代宗時,才日趨完善。
心馳聳入天際的“九龍柱”,神往云霓飛揚的“靈芝峰”,游人于不知不覺之中便出了龍門峽。出峽口處的“銀窩子”,是“一里三灣,灣灣見灘”的大寧河第一險灘。此處,河道成九十度的手臂彎,在不到百丈長的灘上,落差竟達十米。水如飛瀑,船如流矢,稍有不慎,便要觸礁。解放前,不知有多少富貴人家的財產在此沉入水底,故名“銀窩子”。解放后,河道經過多次政治,如今乘船下灘,平平穩穩,再無“一瀉千里,下落萬丈”之感了。
鐵棺峽為小三峽的第二個峽,長約十公里。經白水河,過琵琶洲,便進入鐵棺峽。環顧兩岸青山,在那臨江的巖壁上,鐘乳懸掛,色彩斑斕,千姿百態。你瞧:那是“仙女拋繡球”,那是“孔雀開屏”,那是“樂收吹簫”且看那妙趣橫生的“馬歸山”吧:半巖上懸掛著四根大鐘乳石,每兩根鐘乳石中還夾著一根小的,活像兩匹駿馬的后腿和尾巴;那馬兒正使勁地朝山里鉆,后腿和屁股還露在外面呢!
鐵棺峽里最吸引游客的還要算峽中的高巖上戰國時期巴人的懸棺。在你盡賞了“仙桃峰”、“獅子峰”、“蓮臺峰”的奇特景色后,略轉視線,便見右岸絕壁上有著成片的赤黃色巖石,而在那巖縫之中端放著一副鐵灰色的棺木,那就是人們所說的“鐵棺”。此棺距今雖已有二千余年,卻依然完好無損。考古者說,像這樣的千年懸棺,在中處都是罕見的。
過來鐵棺峽,便是滴翠峽。幽深秀麗的滴翠峽,長達二十公里。“無處不滴翠,有水盡飛泉”。這里簡直是一條稀世之作的畫廊:飛泉流瀑,恰如千條銀帶從云空飄灑下來;風卷青山,好似萬頃碧波發出那醉人濤聲。時而蒼鷹盤繞山巔,更有猿猴攀藤躍樹。此岸是連綿數里、擎天入云的“赤壁擎天”;彼岸是古色古香,云遮霧障的'“羅家古寨”。這邊是清雅的“映月巖”、雄渾的“登天峰”、別有情趣的“金猴峰”;那邊是神奇的“白馬洞”、莫測的“鯉魚洞”、鬼斧神工的“水簾洞”。看過一峰又一一峰,覽完一景又一景。難怪有人說:縱有千管玲瓏筆,難描滴翠景色麗!
出滴翠峽,另有個叫人流連忘返的“飛云洞”。此洞高踞碧空。在云霧中時隱時現。洞大可容萬人,鐘乳懸掛,滴水積成千縷銀絲;洞中還出產一種可治風濕、跌打損傷的著名草藥“千年氈”。
寧河流千載,今日楊新坡。美麗的“小三峽”,千百年來被埋沒深山;解放后,大寧河的航運工人造出了吃水淺、推進力大的機動船,山區交通事業為之一新,小三峽的風景資源才初步得到開發,游人越來越多。
隨筆作文 篇8
“陽光總在風雨后”我從小學開始,就一直深信這句話,坎坷不平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你看看你,考成這個樣子,還上什么學呀?”早在二年級,我就被母親逼迫著考出優秀的成績,可是,“欲速則不達”,我總是不能如愿,那時的我,總是在挨訓之后,默默地拿著卷子回到房間改錯去,一邊改,一邊思考錯誤的原因,到了第二天,也會去向老師請教問題。我的成績也就這樣,一天天地好了起來。
遇到挫折后主動分析原因,積極克服困難,使我變得更堅強。
我喜歡寫作文,我的老師和家長鼓勵我去投稿,我卻猶豫不決地遲遲不肯答應,終于有一天,他們說服了我,我便信心百倍的寫了一篇作文寄給報社,一天過去了,一周過去了……我從開始的興奮不已變的心會意冷。難道我的第一步,就失敗了嗎?在一個周五的晚上,我坐在書桌前思考:我是否應該就這樣放棄呢?這第一次的失敗,是否預兆著我真的沒有任何寫作天分嗎?我不甘心就這樣結束了,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記錄下我的靈感,又充滿信心地去將它們寄出去,天道酬勤,我用我的汗水換來了一個個作文大賽的獎狀。
遇到挫折后積極進取,不畏不懼,使我變得更堅強。
就這樣,我一路走來,愈挫愈勇,愈敗愈戰,造就了我堅忍不拔的性格。是的,我曾經膽小懦弱,我曾經懼怕挫折,但是,我的一次又一次失敗的經歷,給了我前進的動力,給了我堅定的信念,給了我成功的喜悅。
在人生中,我們沒有理由拒絕挫折,但是我們有權力利用挫折。我把它當做成功的階梯,一步步地向上爬著。難以想象,沒有挫折,我將變成什么樣子!
因為有挫折,我才變得如此堅強。
隨筆作文 篇9
感動在我的身邊是無處不在的,它總能給我帶來溫暖!
今天,我就來說一說我身邊的感動。有一天放學,同學們都回家了。就剩下我一個人了,天空中下著傾盆大雨,愛心傘被借光了,我自己又沒帶傘,我望著天空,心里很煩躁,可我又沒辦法,只好在校門口等待著媽媽或爸爸的來到。
過了一會兒,一個熟悉的身影引入我的'眼簾,我定睛一看,原來是忙誒我送傘來了,我看見媽媽的褲腳都被路上的水給弄濕了,衣服也濕了好幾處,頭發上還掛著幾滴雨珠。我想她應該是很焦急,很匆忙地趕來的吧,我心里一陣感動。
感動是一個座位,老奶奶或老爺爺上車時,給他(她)讓座。
感動是一個牽引,有盲人或老人過馬路時,帶他(她)走過“危險地帶”。
感動是一次扶持,有小朋友或老人摔倒時,你去扶他(她)一把。
感動還是一次跳躍,有小妹妹或小弟弟把羽毛球不小心拍到樹上時,你幫他(她)拿下來。
感動無處不在,你可以是感動的制造者,也可以是感動的受益者,感動精彩了我們的生活。
【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隨筆作文11-12
隨筆作文11-12
隨筆作文11-12
隨筆作文11-12
隨筆作文11-12
隨筆作文11-12
隨筆作文11-12
隨筆作文11-12
隨筆作文11-12
隨筆作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