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
“小淘氣”的轉變
欣欣是我們班有名的“小淘氣”活動課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動作,還總是去打擾別的小朋友,孩子們常告他的.狀,我多次對他進行嚴厲地批評教育,但都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這個孩子令我頭疼,但一向沒找到好的辦法令他改變。
有一天,我看見電風扇上很臟,我就在桌子上放上椅子,才能夠得著,我爬上去站在那里心里怦怦直跳,生怕摔下來,心里這樣想就更緊張了雙腿也顫抖起來,突然我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頭一看是欣欣兩只小手使勁的扶著椅子,那股認真勁真讓人感動,我想想平時對他那么兇,可孩子呢……我眼睛濕潤了。
我下來,向他豎起了大拇指說:“欣欣,你真懂事,老師謝謝你了”,并在他臉上親了一下。
也許以前從沒這樣夸過他,他臉騰地一下紅了,轉身走了。
從那以后,奇跡出現了,上課欣欣聽話了,偶爾也犯小錯誤,但一觸到我贊許的目光,他立即坐好,活動時,他也個性喜歡和我在一齊,邀請我做游戲,從他那帶著稚氣的臉上我看得出他的內心充滿了激動和自信。
老師不經意的表揚,對孩子來說太珍貴了,也許會改變孩子的一生……真是奇跡!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2
老師,是青蛙嗎
這天早上剛上班,中一班傳來一陣喊叫聲,“是什么呀?”“是小青蛙嗎?”。我過去一看,原先他們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小小的蟾蜍,他們班的劉老師想把它請出去,這個小東西卻氣的肚子鼓鼓的,肚皮透明的像是要破了,四條腿伸的直直的`。“老師,讓它和我們玩兒一會兒吧?”李嘉怡小聲的說,“好吧,但是別用手去碰它。”劉老師停止驅趕,蹲下來和孩子們一齊認真而仔細的打量著這個小家伙,“瞧瞧,這到底是一只小青蛙嗎?”劉老師也不敢確定了。“就應是一只小蟾蜍吧!”我說“我也不敢確定,干脆上網查查吧。”上網查了查,哈哈,還真是蟾蜍,這小家伙也是一種益蟲,會吃蚊子等害蟲,有利于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及人類的健康,它還會分泌毒液,它的毒液還有腰用呢。哈哈,我和孩子們長見識了,謝謝這只不速之客——蟾蜍。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3
有一次戶外活動時,孩子們驚奇地發現草地上有許多枯樹枝,便紛紛停下腳步玩了起來。他們有的把樹枝插在泥土里,有的把樹枝折成一根根小棒,有的干脆把樹枝當成花束送給我……看著孩子們對樹枝這么感興趣,我便帶他們去草地旁的小山坡撿更多的樹枝。
在撿樹枝的時候,孩子們忍不住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樹枝為什么會斷呢?”“我知道,冬天來了,小樹葉離開了大樹媽媽,小樹枝舍不得小樹葉,就陪著他一起落了下來。”“快看,我撿了這么多,待會兒插在泥土里會變成一棵棵小樹。”……孩子們把撿到的樹枝帶回了活動室。這些樹枝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有的把樹枝折成小棒做起了排序游戲;有的用綠色卡紙剪成樹葉裝飾樹枝;有的在樹枝上掛上自己做的賀卡,變成了許愿樹;有的用縐紋紙把樹枝裝飾成漂亮的花枝……瞧!瑤瑤畫了許多蘋果貼在枝丫上,一根干枯的樹枝馬上變成了一棵果樹。杰杰、佳佳、思思用長短不一的樹枝拼成了三角形、長方形、桌子、椅子、電視機等……于是,我進一步順應幼兒的'興趣,充分利用他們喜歡的樹枝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然物的美。如在數學活動“5以內的口編應用題”中,我利用樹枝和孩子們一起創編應用題;在科學活動“四季的變化”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探索樹枝從春天到冬天的變化過程;在美術活動“冬天多么美”中,我請孩子們把樹枝粘貼在畫紙上進行創作……
幼兒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只要我們深入研讀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時刻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支持、提升幼兒的游戲,就能滿足幼兒的探究欲望,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4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教學活動在教師與幼兒的積極互動中結束了。當我正在整理觀摩本次活動的錄時,一個稚嫩的聲音傳人我的耳朵:“老師,你下我的名字了嗎?”我循聲望去,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正怯怯地望著我。我微笑著回答他:“孩子,怎么了?”“你下我的.名字了嗎?”他再一次問我。看著小男孩如此認真又略帶緊張的表情,我馬上聯想到了每次上公開課前,教師與孩子之間的“約定”,我不禁有點難過,沒想到教師上公開課前的壓力,在無形中也轉嫁到了孩子身上。
為了盡快消除小男孩內心的擔憂,我耐心地向他解釋:“孩子,老師下小朋友的名字,并不說明這個小朋友有什么不好。有時候,老師也會將表現特別好的小朋友的名字下來,你說說你剛才的表現好嗎?”聽了我的話,小男孩的表情放松了,他不停地撓著頭,想了一會兒又對我說:“老師,我剛才舉手了,亮亮拉我的手,我也沒睬他。”小男孩說這些話的時候,聲音慢慢地由低到高,胖胖的小臉上逐漸綻開了笑容。“哦,你的表現真不錯,你愿意讓老師下你的名字嗎?”小男孩使勁地點了點頭,然后開心地跑向其他同伴,向他們炫耀自己的“成績”。
在隨后的幾天,小男孩的那句“老師,你下我的名字了嗎”一直在我的腦海里浮現、徘徊。“以幼兒發展為本,給孩子快樂、健康、自主、自信”這是我們教師都牢心中的宗旨,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當我們過多地從成人的角度去考慮,孩子的健康發展還能得到保證嗎?但愿以后不再聽到“老師,你下我的名字了嗎”這樣的話。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5
皓皓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心思細膩,上進心強,但不擅表達,因此在集體中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一天,皓皓媽媽主動找到我說:“老師,不知道孩子最近怎么了,總是不愿意上幼兒園,問他是不是幼兒園里發生了什么事,他也不告訴我,您觀察到他情緒上有變化了嗎?”我腦子回想了一下說:“皓皓是個比較內秀的孩子,平常雖然看不出有多開心,但所有活動都還挺好的。但既然您反映了這個問題,我們一定會引起重視,最近會更加關注一下孩子。”
中午我趕緊跟其他三位老師說了皓皓媽媽反映的情況,大家從平常的活動、吃飯、交往等各方面回憶了皓皓最近的表現,似乎也沒發現什么異常,于是便跟皓皓媽媽溝通道:皓皓在園里一切正常,沒有發現問題。
可媽媽仍不相信,連續幾天都不厭其煩地跟每位老師詢問孩子的情況。我們很納悶,孩子明明好好的,為什么還是不放心,難道是因為媽媽太緊張,把情緒傳染給了孩子才造成了這種情況?于是,面對皓皓媽媽每天的“例行詢問”,我們的態度也變得從開始的積極配合到逐漸敷衍。
直到有一天,在折紙課上我們才意識到,是我們錯了。
區域游戲時,我帶著孩子們學習用紙折小船,大家都很開心地折著,也很快折好了。個別孩子在比較難的步驟上不太會,但也在老師的幫助下都基本完成了。
大家拿著小船去水池比賽,玩得可高興了,只有皓皓一個人垂頭喪氣。我問他:“皓皓怎么不開心呀?”他說:“老師,我不會折小船。”我很驚訝:“只是有一個步驟不太熟練呀,已經很棒了!”皓皓遲疑了很久才說:“我折不好,我就不開心。”那一刻,我突然發現皓皓對自己的要求竟然這么高,于是試著安慰他:“你想折得更好,這是好事,但我們不是什么事都拿手,岳老師也有很多不會的事情。沒關系,我們試著多練習就好了。這樣吧,今天老師把折小船的視頻發給媽媽,你回家再練習一下好嗎?”皓皓聽了特別開心地說:“老師,你可別忘了給我媽媽發視頻啊!”
晚上我發過視頻后,便和皓皓媽媽進行了一次深入談話,這才真正了解了皓皓的家庭情況。
皓皓是個非常敏感的孩子,生活在高知家庭,爸爸媽媽都是高學歷,即便是照顧皓皓生活的爺爺也對自己是高標準、嚴要求,力求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大家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皓皓身上,對他寄予很高期望。
但在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不可能每時每刻都關注到他,也不一定能及時捕捉到他的精彩瞬間,這讓他感到很失落,于是把原因歸結于自己做不好,不能讓老師滿意上,從而不愿意來幼兒園。
找到原因之后,我先向皓皓媽媽真誠地道歉,因為我們的疏忽而忽略了孩子的情緒,然后大家共同研究幫助皓皓改變的辦法。
首先,在班級中,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給予皓皓更多關注和肯定。在一日生活中,我們盡可能地多表揚皓皓,并具體說出他在哪里表現得出色,不錯過任何細小的環節。比如大家一起排隊時表揚他站得直;吃飯時表揚他吃得干凈;做游戲時表揚他想法很多等等。這樣做會讓他覺得“老師是喜歡我的,我做什么事老師都看到了”,從而增強自信。
2、適時進行挫折教育。活動區時間,喝水、洗手等過渡環節時,我找機會同皓皓聊天,談談他的爸爸媽媽,說說他周末的安排,商量游戲的玩法等。當我們彼此之間成為無話不說的朋友之后,一天我找機會對皓皓說:“皓皓,不管你做得好還是不好,老師都會喜歡你。”皓皓聽到后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接著說:“那如果老師因為你做錯了一件事而批評了你,你會不高興嗎?”皓皓遲疑了一下,小聲說:“不會。”我微笑著說:“你記住,如果老師因為你做錯了事而批評了你,并不是不喜歡你了,只是想提醒你一下,讓你改正錯誤之后變得更好。”皓皓聽后用力地點了點頭。
由于之前做了鋪墊,皓皓有了心理準備,偶爾做得不夠好時我便會小聲在他耳邊提醒,既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也保護了自尊心。當看到他從有一點點的不悅到慢慢不計較之后,我們便逐漸不把他“特殊化”,讓他慢慢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強大了內心。
3、鼓勵皓皓大膽表現。皓皓雖然要強,卻膽小不敢表達,有些事情很想參與,但會因為缺乏勇氣而錯失機會。比如,兒童節班里要表演童話劇《一園青菜成了精》,他非常喜歡“大蒜”這一角色,媽媽告訴我他為了能演“大蒜”,和家人一起把道具都做好了,但在老師征集演員時卻不敢舉手。我看到后主動問他:“皓皓,你想演‘大蒜’嗎?”他肯定地點了點頭。我毫不猶豫地說:“那‘大蒜’就由你來演了,回家要好好準備臺詞和動作哦!”皓皓非常開心,堅持認真參加排練,并圓滿完成了表演。這次表演使得他信心大增,以后園里有什么活動他都主動報名參加,即便自己做得不夠好,也會虛心接受老師和同伴的建議并改進。
其次,在家里,皓皓的.家長也在悄悄改變。
1、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皓皓全家先從觀念上進行了調整,對皓皓降低了要求,允許他有出錯和學習的機會。這一點上,爺爺最先有了變化,他說:“以前做什么事我都搶在孩子前頭去做,生怕他做不好,也嫌他慢。現在我會等一等他,讓他自己去嘗試,錯了就再教他。”爸爸媽媽也意識到,一些小事不用太跟他計較,開開玩笑就過去了,孩子只要不氣餒,慢慢地肯定會有進步。
2、降低對孩子的關注度。每個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所有家庭成員都以孩子為中心,甚至有些家長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寶貴時間和空間,但往往培養出來的孩子有的以自我為中心,有的對家長言聽計從。我們建議皓皓媽媽慢慢從孩子的生活中脫離出來,讓他自己決定自己的事,增加家長自己的時間,讓皓皓感受到他只是家里的一員,家人也有他們喜歡的事情,不可能永遠都關注到他。
3、增進親子關系,大膽表達愛。皓皓家人都比較含蓄、內斂,從不大膽、直白地表達自己的愛,因此孩子直接感受到愛的并不多。皓皓媽媽在我們的建議下,每晚躺在床上都會摟著孩子,輕輕他說:“孩子,你永遠都是媽媽最棒的寶貝!”不管孩子今天表現好還是不好,都要讓他明白爸爸媽媽不會因此而不愛他,從而增加他的安全感。媽媽表達情感的做法鼓勵了皓皓,讓他在有需求時會放下顧慮,積極、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皓皓變了,不僅愛上了幼兒園,還在參加活動時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前些日子,還邀請老師去他家做客呢!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6
在幼兒畫好繡樣,初步掌握了平針,回針的基礎上,今天將在民間美術活動中進行了繡輪廓的內容。活動中,首先請小朋友欣賞繡品,在觀察繡品中提問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畫樣討論:你的繡樣上都有些什么?你想用什么顏色的線用什么針法把它繡出來?在老師示范完后并提出安全和操作的注意事項:首先要注意繡樣顏色的選擇。再要注意抽取繡線時要先將彩線打開再用一手按線一手選擇好線,并慢慢將線取出。下來要注意拉線時要用兩指捏著針頭向上拉。最后要注意把每樣工具用完必須歸位。接下來幼兒就在《出水芙蓉》樂曲中開始安靜的自由操作了。
因為以前幼兒都是在紙上縫,所以今天可以說是幼兒第一次布上進行刺繡。而布不象紙易爛所以在布上繡比在紙上繡要快,在我轉到第四組的時候就看到張詩文小朋友已經把一朵花的輪廓繡完了,王樂怡和李浩博小朋友在繡完一個輪廓時繡線還剩下很長可是他們就把線剪下扔到垃圾桶里了。曹竹云小朋友繡品的被面的線打結了,但她在繡時注意看被面了所以她及時將被面打結的線放松拉直后再從新從正面拉出,原來打的結就沒有了。還有的小朋友將繡布的一角不小心繡到了被面。雖然這些小問題在老師的幫助下解決了,可是不代表下次這些問題不會出現在別的'小朋友的操作中,所以根據今天幼兒的操作情況,在下次的刺繡活動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繼續引導幼兒欣賞繡品秀麗的圖案,文靜的色澤,細致的繡工和傳神的形象,了解刺繡針腳細密、色彩淡雅的特點。平、光、齊、勻、和、順、細、密的八大特點。
二、紙和布上刺繡因材料不同,所以在下次在布上刺繡應有不同要求即:針角要細、要密。
三、要引導幼兒學會節約,當發現一個輪廓繡完時而線還剩下很長時,應該查找看是否有和這條線彩色相同的輪廓,爭取將剩下的長的繡線有較利用起來。
四、在下針和拉線時要注意到繡品四個角不被繡到,還要注意到繡品正面的同時注意繡品的背面,看看繡品的背面是否與正面一樣平與整。
在本次活動中雖然出現了許多的問題,但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慢慢解決。這節活動課讓我感動和驚喜的是,我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沒有聽到孩子的吵鬧,沒有看到孩子的東張西望,更沒有看到孩子遇到困難時的畏懼;反而讓我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寧靜、專注和滿足。尤其在伴隨著悠揚的古箏樂曲,穿梭于每幅幼兒色彩鮮艷的繡品時,仿佛穿越時空來到了古時的繡坊,使我被這種古老的傳統文化所震撼。希望這種震撼能由我傳遞下去。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7
今日早上,我在打掃衛生時,x小朋友的母親跑來對我說:“教師,你把x領進來好嗎?”我驚奇地問:“x在哪?他怎樣不進來?”媽媽著急地說:“他今日早上不愿來幼兒園,此刻在幼兒園門口,就是不進來。”我放下手中的活跟著x的媽媽來到幼兒園門口,只見x在車上邊哭邊喊:“我不上幼兒園,我不上幼兒園!”我過去問他:“你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悲痛地哭了起來。
我好不容易、哄他來到活動室,讓他坐下,等他母親走后,我蹲下身子,撫摸著他的頭說:“x,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訴教師,你為什么哭嗎?”他滿眼淚水地說:“教師,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教師說一聲,讓我跳舞嗎?”我一聽,最終明白了,原先舞蹈教師在排節目時,嫌他動作不到位,昨日把他裁了下來。我說:“咱們不跟舞蹈教師練舞蹈了,教師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參加咱們班的節目吧!”他說:“教師,我能行嗎?你會不會又不用我了?”我說:“不會的!”只見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說:“教師你真好!”
從這件事上,我們能夠看出孩子們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強,那我期望各位教師在處理孩子們每件事情上,能多研究以下孩子們的感受!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8
幼兒園中班是幼兒三年學前教育中承上啟下的階段,也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運動機能的發展主要表現在速度、靈活性和把握性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動作協調性提高很快,小肌肉動作精細動作能力加強。心理發展的特點表現在認識活動的具體形象性,健康感情的萌芽和強烈的好動欲,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制定了相應的目標內容,實施了一系列的活動。
一、生活活動中的孩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的不斷發展,幼兒自我服務的愿望和要求也日趨強烈。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做,別人的事情搶著干,這才是能干的孩子。
案例:晚香穿來一雙新球鞋,白色的鞋子,藍色的鞋帶,系成了兩個蝴蝶結,真漂亮。可活動起來兩個蝴蝶結給踩松了,拖在地上要摔跤的。我便問:“晚香,你會系鞋帶嗎?”他搖搖頭。我說我來幫你系好吧,不然要絆摔跤的。這時梓萍搶著要幫一凡系:“我會的,老師還是我來幫他系吧!我奶奶教過我的。”
分析:有小朋友會系,說明他們的小肌肉動作已經具備了這種能力,于是我馬上在班級里投放了很多系鞋帶的操作材料,并配合圖示和兒歌,引導其他小朋友也跟梓萍一起學。天氣漸漸涼了,我又發現有的孩子會自己把衣服塞在褲子里,有的孩子不會,于是又請會的小朋友來做小老師教小朋友,小朋友都學會了這個本領。另外我們還在小朋友學會疊被子后舉行了疊被子比賽,午睡起床后大家都能夠自己整理床鋪了。
案例:吃飯時,振皓第一個吃好,對著旁邊的小朋友說:“快點吃,今天我是值日生,還要擦桌子呢!”
分析:中班孩子初步具備了為他人服務的能力,為集體服務的意識也在增強,于是我繪制了一張值日生表,小朋友按學號輪流當值日生,為大家發碗筷,盛飯菜,擦桌子等,每個孩子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當“小老師”的機會,有的孩子一開始不會盛飯菜,但做過幾次值日生以后動作明顯利索多了,米粒和菜汁也不灑在桌子上了。有了這些小幫手,老師也覺得比較有條理,再也不用顧了外面顧不上里面的小朋友了。對做值日生的小朋友來說,這也是培養了他們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探究活動中的孩子
案例:有些小朋友認為是用口水來嘗出味道的`。但其他小朋友認為是用舌頭來嘗出味道的。到底誰對呢?我沒有立即公布答案,而是和大家一起做了一個小實驗,請一個小朋友從嘴巴里取出一點口水來放在勺子里,把白糖放在這勺子中,問是什么味道?再請一個小朋友把舌頭伸出來,把白糖放在他的舌頭上,他馬上說:“這是糖,因為是甜的。”再請伸出舌頭來嘗一嘗,可可終于明白是用舌頭來嘗味道的而不是用口水。
分析:孩子們對周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什么都想去摸一摸,看一看,如果我們壓抑了他們的好動欲,不利于他們探究精神的發展,說不定會為此中國就少了很多發明家、科學家呢!我們平時不光是用故事等引導幼兒了解知識,還鼓勵幼兒自己發現。下課時,他們有的拿著放大鏡和望遠鏡四處看,發現了很多奇怪的現象,他們還在太陽下興致勃勃地做放大鏡燃燒紙片的實驗,有的則去研究自制的小樂器,探索聲音的奧秘,有的在研究人體模型里的那些器官到底是在哪個位置,怎樣擺放才對,還有的在玩“聽話的瓶子”,感知沉與浮。
“一個好的教育家,應該是半個心理學家。”此時,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認識。孩子們搶排頭,主要是想站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引起老師的注意,通過皮膚接觸,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愛。老師主動給孩子們一些撫慰性言語和動作,是迅速縮短教師與孩子們的距離,親近孩子們,滿足他們愿望的好方法。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9
離園前,我給班上的小朋友整理衣服,發現班上的一位小朋友鞋子穿反了。記得吃點心時,班上生活老師給他糾正過一次,玩游戲前,我也給他換過一次。這孩子好動,手快、腳快、嘴巴快、腦子反應也快,可為什么總是穿反鞋子呢?我拉著他的手,平心靜氣地問他:“你的`鞋子反著穿舒服嗎?”誰知他居然回答說:“舒服。”這孩子他一向敢做敢當,從不在我面前撒謊,看來,他說舒服一定有他的道理。于是,我說:“鞋子反著穿還舒服,我就想不明白。”他湊近我的耳朵神秘地說:“鞋子太大了。”我恍然大悟。
鞋子大了一點,反著穿才便于活動。好辦法!多聰明可愛的孩子。這件小事使我聯想到:一個教師,要善于調查研究,細心觀察和分析事情的原委,正確對待幼兒反常舉動,這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師對幼兒反常行為不問青紅皂白,僅憑表面現象和主觀判斷批評幼兒,不僅會壓抑幼兒的創造性和自主性,更會深深挫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0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善待孩子的“添亂”
早上輪到值班晨檢,我和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了幼兒園晨檢室,孩子們開始陸陸續續來園,晨檢室門口一蹦一跳進來了雯雯,跟在雯雯身后的奶奶一見我就興奮地說:“吳老師,我告訴你,我家雯雯今天早上一個人悄悄疊被子,我想她躲在房間里怎么一直不出來,進去一看,把條被子疊得方方正正。這么小個人,疊那么大的被子,你說厲不厲害!”我拉著雯雯的手笑著說:“雯雯真是太棒了,懂得幫奶奶做事了,看把奶奶高興得!”雯雯一臉的神氣樣,卻翹起了小嘴,揚起頭對奶奶說:“你以后還叫我走開嗎?”奶奶笑著說:“你這個小東西,老給我添亂,還說。”轉過頭又對我說:“哎呀!吳老師,你不知道,在家里我做什么,她都要來軋一腳,老給我添亂,能不叫她走開嗎!”“哈哈!雯雯不是存心給你添亂的,她是想幫你做事,你要鼓勵她、教她,慢慢地她就不會給你添亂了。”雯雯奶奶又說:“啊呀,啥人要她弄啊,能不纏我就阿彌陀佛了。”我不依不饒繼續笑著說:“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好習慣可是要從小養成的哦。你要好好善待雯雯的添亂,就會有更多的驚喜發現哦!雯雯,你說對不對?”雯雯使勁點頭。“哈哈哈!是嗎?吳老師,你總是有理,好好好,聽你的!”雯雯奶奶邊說邊笑呵呵地走了。
其實幼兒期的孩子對大人做的事都會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常常對做家務事有濃厚的'興趣。比如,大人洗衣服,收拾碗筷,用小刀剝菜、切菜等,孩子都想參與其中,但往往會洗滌時弄濕了袖子衣褲、弄臟了地面,碗掉落地上摔碎,小刀劃傷手等,有“搗亂”、“添亂”之嫌,殊不知幼兒的這些行為,其動機可能是出于對各種事物的好奇而加以嘗試,也可能想證明自己已是“小大人”,有能力做這些事,既此在大人面前表現和證明這種能力。
作為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如要加以制止便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應正確對待,因勢利導,對幼兒的積極性加以肯定、鼓勵,講清楚做家務事存在的危險,如何做才能避免危險的發生,多讓幼兒與家長一起做家務事,使幼兒養成愛做家務事,善于做家務事的好習慣。作為家長還要明白,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在幼兒園教師教教、說說、督促督促,幼兒練練、做做就能養成的,把任務全部落在幼兒園是錯誤的,家庭中的培養尤為重要。
現代家庭結構的特殊性對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家長們(特別是爺爺奶奶)對孩子行為的誤解、阻止,挫傷了孩子學習好習慣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后果就人人明了。所以我要大聲地對家長和老師們說一聲:“請善待孩子的‘添亂’!”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育教師中班教育隨筆06-01
幼兒園的教師教育隨筆08-08
幼兒園教師教育的隨筆05-09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精選]07-15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07-04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07-05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經典】07-31
[精選]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07-26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經典10-11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精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