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班主任教育隨筆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那么,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班主任教育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班主任教育隨筆1
記得小班幼兒剛入園的時候,蒙蒙就不愛說話,向其家長了解情況,也說蒙蒙在家也不愛說話,即使說話了,也是聽不出他到底在嘀咕什么。一段時間下來,家長甚至擔心蒙蒙是個半啞之人。我們老師也非常擔心這個特殊的孩子,他的年齡在班中是最小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和別人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平時很多事情都要我們老師包辦代替,這樣下去對他的發展很極為不利。
經過查找資料,我也了解到,幼兒初期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培養幼兒說話能力,幫助幼兒在語言表述中認識周圍事物,對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抓緊這一時期訓練幼兒說話的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所以,培養小班幼兒的說話積極性是十分必要的事。于是,我們采取了措施:
首先,從生活上多關心幫助他,與他多親近,逐漸消除他對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的一些陌生感和恐懼感。每天入園時,我都會熱情的與他打招呼,親切的同他談話,詢問他:“你有沒有吃早餐”、“你早餐吃了什么呀”、“這件衣服真好看,是誰買的?”等等,使他覺得我像家人一樣在乎他,沒有忽視他的存在。
其次,在許多事情上,對他一視同仁,比如在點名的時候,也一樣要求他說:“到!”,“我在這里!”雖然第一次他說“我在這里”的時候,口齒很不清楚,聲音也很清,但是我還是很興奮,大大的獎勵了他一顆五角星。在上課的時候,也常常會問問他,“蒙蒙,你懂了嗎?”“蒙蒙,你來說一說!”每次幫孩子穿衣服的時候,也會悄悄的和他說上幾句悄悄話,和他談談,逐漸的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蒙蒙也慢慢能說幾句比較清楚的話了。每天早上來園也可以自己喊老師早了。看著他的一點一滴的進步,都讓我非常感動。
第三,要加強與家園之間的聯系、溝通。蒙蒙一直是奶奶接送的,在家庭教育問題上,我覺得父母親給予他的教育不夠突出。家長對孩子說話能力這方面的問題也比較敏感,所以我想應該多利用一些適宜的機會,和家長多多交流溝通,幫助蒙蒙漸漸擺脫不能說、不敢說、不愛說的惡性循環。
相信只要我們真心的付出,相信他定會得到更好的發展。俗語說:“醫者,父母心”,我卻想說:“師者,父母心”。
小班班主任教育隨筆2
吃飯一度曾當作常規來教育孩子們: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眼睛要看著自己的菜碗,不要剩下飯菜……這一系列的.“規矩”天天掛在嘴上,絮叨起來沒完沒了,可效果并不是很明顯。飯菜該剩下還是剩下,話該說還是說,有時候一頓飯要吃上大半個小時,這天突然有了轉機。
這天吃飯前,我有講述了一次“吃飯要則”,剛要吃,A大聲說:“老師,我們比賽看誰先吃飽!”“好”辦理的小朋友都興奮起來,我趁機說:“行是行,我們不光要比賽誰先吃飽,還要看誰的桌面、碗里最干凈,而其吃飯的時候不說話。”“行!”大家齊聲說,于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開始了。透過比賽,大家一致認為B小朋友得了第一。
一整天,孩子們都念念不忘這場比賽。我明白了,單純的說教并不能解決問題,要順應孩子的興趣,找到他們的興奮點,了解他們的身心發展。偶爾搞幾次小比賽,比一般的說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預期效果。
小班班主任教育隨筆3
“教師,睿睿在家又含手指了,真拿他沒辦法。”今日早上入園時,睿睿媽媽愁眉苦臉的對我說。睿睿是我們班最小的一個孩子,入園時還不到兩歲半,雖然在班里比較乖巧,大家也都十分喜歡他,可是他有一個含手指的壞習慣很讓人頭疼。在家睿睿的父母想盡了各種辦法都不管用,還是照含不誤。睿睿入園快兩個月了,含手指的習慣再不改掉,對他以后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必須要幫睿睿改掉這個壞習慣。
用什么方法才能使睿睿不含手指呢?真巧,今日午時有一節《認識小手》活動,我給每個孩子的'手指上畫上五官,并起上名字,讓他們和手指娃娃做好朋友,要愛護它們,不能咬或者含他們,這樣手指娃娃會不舒服的。之后,我又啟發孩子們說出手指娃娃有哪些本領?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出很多答案,當然睿睿也很進取回答。借此機會我之后問:“手指娃娃做了這么多的事情,那么它的身上臟嗎?此刻我們在顯微鏡下觀察一下就明白了。”孩子們經過觀察發現指甲里藏了許多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細菌,我告訴大家這些細菌如果吃到嘴里,就會生病。所以我們必須要及時給手指娃娃洗澡,做個講衛生的好孩子。從此以后,我細心的觀察著睿睿的一些變化,并及時的鼓勵他,一周下來,睿睿含手指的習慣慢慢改掉了。
小班班主任教育隨筆4
小劉是我們班的“小公主”,不僅僅長得干凈漂亮,并且聰明懂事,深得教師們的喜愛,異常是有一頭洋娃娃的頭發,每當看到她的頭發亂了我就給她梳梳,并給她扎好看的小辮,她似乎也很清楚這是教師對他的偏愛,總是跟我形影不離。
這天早上,我看到寧寧的頭發亂蓬蓬的,梳也沒梳,我叫過她來問:“你為什么不梳頭發?”寧寧說:“教師我是故意不梳的,讓你給我梳,你為什么每次只給小劉梳小辮,我也要,”一時間我竟不知說什么好了。
我恍然大悟,無意中我犯了一個錯誤,梳頭事雖小,但在孩子們心中卻造成了不平等的感覺這樣對誰都不好。
我想起,有好幾次上課寧寧在扯自我的`頭發,我還批評他,他卻無動于衷,如果這是我主動給她梳梳頭發,就能滿足孩子心理的需求,不至于給孩子造成心靈的陰影,我們的宗旨是讓鮮花和小草都受到陽光的溫暖,我們做到了嗎?
小班班主任教育隨筆5
開學以后,天氣依舊很冷,小朋友都穿著厚厚的棉衣、毛線衣、外套……,午睡的穿脫衣服也依舊是我們老師頭疼的一件事。這不,一到午睡室,小朋友就嘰嘰喳喳的互相幫助著,有點小朋友能干點,能幫忙別人把衣服袖口先拉出來;有的卻只是在床上磨蹭,也不著急;還有的更是趁勢和旁邊的小朋友打鬧嬉戲起來了……真是五花八門的什么都有啊!再說起床的時候吧,“老師,你幫幫我!”“老師,你幫我拉一下!”……很多個聲音會同時從四面八方向你傳來,紅彤彤的`小臉上都擺出了一副“請教”之相,有時候真是會讓我們老師手忙腳亂,頭皮也發麻。
這個學期開學不久,我就對這個現象仔細反思了,雖然孩子們年齡小,自理能力很薄弱,但一定還是有方法可以引導的。
這天起床后,我們老師故意對這些小家伙的幫助視而不見,不一會兒,有的小家伙不耐煩,自己穿了起來,不穿不要緊,一穿我們大呼上當受騙,原來很多孩子還是能夠自己穿的。除了幾個幼兒衣服太多,實在穿不進去,很多孩子還是走出了這關鍵性的第一步。
接下來,我們隆重地表揚了幾個會穿衣的孩子,并給他們頒發了紅蘋果獎。這下小家伙們的士氣倍增,一個個都信誓旦旦的說自己也會穿,也要得紅蘋果,看得我們老師心里直偷偷樂。
小家伙們漸漸掌握了要領,但是穿的衣服很多,難度也很大,所以我們還讓孩子們相互合作,發揚互助精神,從那以后,每到睡前與睡后,教室里一片熱鬧紅火的景象,幫著拉袖子的、幫著扣紐扣的、幫著掏袖子的,孩子們忙得不可開交,“請幫幫我”、“謝謝你”等聲音不絕于耳。我們不禁感嘆:4歲兒童竟有如此精誠的合作精神,咱們成年人真自嘆不如啊
專家曾說過,兩歲的幼兒就有獨立穿衣的愿望,3歲的幼兒已經具備獨立穿衣的能力,那為什么現在很多幼兒到了6歲還不會穿衣服呢?這個都是“心軟”惹的“禍”呀!
小班班主任教育隨筆6
今天學校進行八年級的月考。
昨天下午我還在辦公室改作業的時候,小班長找我去了,要考試安排。瞧我這記性,都忘了。把安排表給了她,因為我以前也不太了解這邊的情況,也沒多要求什么,讓她按照安排表來。
下午的時候,她過來找我,說看見隔壁班的把安排貼出來了,咱也貼吧。我說行,然后小姑娘就照模照樣的和隔壁班一樣的貼好安排表。
下午放學,進班布置作業,然后就離開教室了。之前看隔壁的考場也沒有整理,于是就沒有安排。第二天大清早,到教室一看,考場整理好了!吃驚幾秒鐘之后,小班長來到我身邊,像是承認錯誤似的:“老師,昨天你沒安排整理考場,我看隔壁也沒整理,放學就走了。后來忘記帶東西,回來拿,看見人家五班的考場整理好了,正好有倆同學沒走,我們就把桌子給擺了擺。(由于電燈學校統一安排,教室那個時候已經是一片漆黑)因為教室老黑,所以沒擺好。”
我趕緊說沒關系,做得很好了。以后千萬別那么黑了還在學校,啥事沒弄好,咱第二天再干。
主要是擔心孩子的`安全,畢竟天黑了。可是同時,又為小姑娘所感動。有責任心,知道操心,老師安排的事情沒安排的事情,她都知道去做。真是一個好幫手!小姑娘,加油!
小班班主任教育隨筆7
平時在幼兒園里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幫忙,團結友愛,我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要主動關心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別人遇到困難時要去關心他們,去幫忙他們。小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但孩子們真正這樣做的卻很少。有這么一件小事,卻讓我改變了對孩子們的看法。
一天早飯后,我正在打掃院子,忽然聽到“嗚嗚”的哭聲,我順著哭聲望去,讓我看到了這樣一幕:A小朋友一邊走著一邊在哭,B在輕輕扶著她走,走在旁邊的C說:“哎呀,那么嬌氣呀!”B氣呼呼的`說:“她病了,你怎樣能那樣呢!我們就應關心她的,老師讓我們要互相關心的。你病了,沒人關心你,你高興嗎?”聽了孩子們的對話,我很高興,立刻跑過去,詢問了A哭的原因,原先A來到幼兒園后,突然覺得肚子疼,就哭了起來。我立刻送她到衛生室看了看,醫生說她喘岔氣了,一會兒就好了。
送她回來后,孩子們立刻圍了過來,紛紛問:“老師,A怎樣了?A怎樣了?”看著孩子們著急的樣貌,我說:“孩子們,A沒事了,她喘岔氣了。這天小朋友做的很好,能明白關心同伴了,很好。”并著重表揚了B小朋友,讓其他小朋友向她學習。
從這件事使我想到,平時耐心給孩子講關心同伴的道理,雖然當時不必須有什么效果,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會付之于行動,照著去做,同時還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識和道理講給別人聽,這也是我們做為老師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小班班主任教育隨筆8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同學中間,曉偉是個不受歡迎的孩子,他成績不好,又愛講臟話,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拿拳頭嚇唬其他同學,所以幾乎沒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在老師們眼里,它不是個好孩子,作業總是拖拉,還喜歡撒謊,上課不認真聽,任課老師都說:這孩子考試總是不及格,這么討厭學習,父母怎么不管呢?
說起他的父母,他們早在五年前就離婚了,現在父親早已重建了家庭,又有了孩子,而母親一人帶著他生活,一個女人,又要掙錢維持家庭的生計,又要照顧孩子,操持家務,這樣的生活想來也是不容易的啊。每次交流孩子的情況,曉偉的媽媽總是滿腹牢騷:“黃老師,我這孩子不給我爭氣啊,我又沒時間管她,我有什么辦法呀,我越想越氣,我真恨不得打死他……”
曉偉的性格完全是他的家庭環境造成的,他是個不幸的孩子啊。每次我都想:我要走進他的世界,去了解他,去感化他。可是無論我如何勸導他,企盼他將內心的想法向我傾吐,談過幾次,都是相同的結果,這個倔犟的孩子,他的那扇大門,始終對我緊閉,不讓我走進。還有什么比得不到學生的信任更讓我感到悲哀呢?
那天中午放學時,幾個學生告訴說:“老師,今天曉偉說他不想活了。放學后把他找到辦公室,耐心地跟他講道理,問他為什么不想活了。他卻一言不發,問到最后,他只吐出幾個字:“老師你別問了,沒有為什么。”
老師深切地感到:現在的孩子,遠不能和我們上小學時相比了,他們對社會對人生開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盡管不成熟卻很執拗,而像曉偉這樣倔強的學生,他更是厭煩老師喋喋不休的訓導、教育,而存在戒心和隔膜,他有自己的秘密,不愿輕易吐露。
老師只好又撥通曉偉母親的電話,詢問是否在家里發生了什么事。果然,從她口中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來,昨天英語課上,曉偉回答了一個問題,得到了一顆獎章,對于成人來說,這當然不算是什么好消息,可是對曉偉來說,尤其是很少得到榮譽的他來說,這是多么讓他激動的事啊。可是,當他把獎章拿給母親看時,正在做家務的母親看都沒看就把獎章撕了,說:“拿一個破東西有什么高興的,你有本事考個100分回來給我看啊。”曉偉當時氣得飯都沒吃就去了學校。
怪不得曉偉到了學校,情緒還這么差。其實,這個倔犟的孩子,他多么渴望母親珍惜他通過努力獲得的榮譽呀!哪怕一點點成績,哪怕只是一個小而又小的.“榮譽”,對于孩子來說,他需要得到愛惜和贊美呀!
記得德國作家席勒說過: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榮譽。而我開始認識到我從前的錯誤:在曉偉心中,老師給他的榮譽和贊美要比喋喋不休地講道理更重要啊。
第二天上課,我特地在全班同學面前,又給了曉偉一顆大大的獎章,貼在他的書本最顯眼的地方,我說:“英語老師說你昨天在課上回答了問題,老師很高興,為你的進步,我也要送你一個獎章。”我清楚地看到,他的眼神由驚訝慢慢變成幸福,然后他笑了,他的笑容里,寫滿了滿足、喜悅和自豪。下課以后,他跑到我身邊,神秘地問:“老師,你怎么知道我得了獎章?你看到的嗎?”
“是的,孩子,我看到你的獎章了,我真為你高興。”以后的幾天,我發現在我的課上他不再像以前那樣萎靡不振,而是神清氣爽,充滿自信。他的作業也比以前認真多了。更讓人興奮的事,老師不找他談話,他居然愿意自己來和我交流了,有一次,他還跑到辦公室問我英語單詞的發音。
當然,到現在為止,曉偉身上還有很多壞習慣,他還是會像以前一樣偶爾惹一些麻煩,但是當我看到了他成長中積極的,。據說,在阿爾卑斯上的山腳下,有這么一個提示:慢慢走,欣賞啊!我想,這句話也可以是說給我們這些教育者聽的,教育,也要學會等待,學會放慢腳步,在教育的過程中,讓我們放慢腳步,欣賞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
【小班班主任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教育隨筆小班班主任08-03
(經典)小班教育隨筆08-10
教育隨筆小班11-27
小班的教育隨筆08-09
小班教育隨筆05-15
教育小班隨筆05-17
【精選】小班教育隨筆07-04
小班教育隨筆(精選)07-04
小班教育隨筆【精選】07-03
(精選)小班教育隨筆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