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格物得知,厚德致遠-隨筆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格物得知,厚德致遠-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皆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作為新時代的弄潮兒,青年一代所必需的是過硬的技術本領和可靠的為人品德,二者兼備才可遠行,因此,格物得知,厚德致遠。
格物的花從來需要汗水的澆灌。布萊克曾言,“只有崎嶇而未經俢鑿的道路,才是天才的道路。”君不見,古有朱熹格物致知引領儒家主流,今有“天眼之父”南仁東,幾十年間跋涉山區,鑄就中國天眼;君不見外有發明大王愛迪生發明燈泡實驗上百次,終在反復鉆研中,為黑夜送來光明;內有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嘔心瀝血,苦心孤詣,方得“志探龍宮”。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時代步履匆匆,吾輩青年更應繼承前人格物之理,接過前人手中的接力棒,以青春的姿態眺望,一葦以航,帶領中華民族走向新輝煌。
厚德正是花成長所必需的陽光。若無光的滋養,在水浸泡下的花終會腐爛。“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里給出的真心、無畏、同情、勇敢。”《無問西東》中如是說。若一個人有才無德,其后果甚至比無才無德之人所釀成的還要嚴重。清華女高材生在斯坦福讀博期間,破解了我國北斗密碼并無償送給美國,雖是民用北斗但其對國家的背叛依然令人痛心。北大學生吳謝宇狠心弒母,殺人分尸后出逃三年才被抓捕歸案,如此喪盡天良的高智商犯罪令人唏噓不已。可知若一味發展才能,卻忽略品德的養成和德治的熏陶,后果將不堪設想。
由此可見,唯有治學與治德并行,格物與厚德齊飛,才能鑄就光明的未來。疫情來襲之際,鐘南山院士憑借專業素養和憂國憂民的情懷,親赴武漢,84歲高齡仍在前線指揮救援抗疫,一時間圈粉無數。他不僅是院士,更是戰士,是我們所真正敬佩的和應該學習的榜樣。新中國成立初期,錢學森教授放棄美國高薪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研制核武器,為國家安全保駕護航,他們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何為格物得知,厚德致遠。
都說時代匆匆,但時代哪有腳,走的總是人。我們青年一代更應以致知之理,厚德之誠,不負時代所托,毅然負重前行。
【格物得知,厚德致遠-隨筆】相關文章:
朋友易得知己難求隨筆03-31
朋友易得知己難求隨筆3篇03-31
四月天寧靜致遠隨筆10-07
上善致遠,流年不居隨筆散文10-07
厚德方能載物心寬才可福至隨筆10-07
格物致知精神的教案10-06
書香能致遠作文05-23
寧靜致遠作文11-21
懂得知足彼此關心晚安心語10-08
關于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