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青春勵志散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名家關于青春勵志散文
青年的特點就是具有純真的激情和雄心壯志,以及為了實現理想而赴湯蹈火的精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名家關于青春勵志散文,歡迎閱讀參考。
名家關于青春勵志散文篇【1】十六歲的青春
十六歲像一陣風,輕輕掠過我的肩膀。
經歷了臺燈拼命釋放光芒下奮斗的無數個疲憊的晚上,經歷了因分科而擦出火花的友誼,我們的十六歲,就像翅膀掠過蔚藍的天空,沒有留下痕跡,而我們依然在一刻不停的追逐夢想。
十六歲,熱血的青春。
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在烈火中煎熬,只為終有一日鳳凰涅盤,重生朝陽;我們一次又一次的迎接狂風暴雨,只為在凜冽的寒風中以雪花的姿態傲然綻放;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擺局布陣,操戈練馬,只為自己的夢想,自己的世界,征戰四方。
十六歲的我們,只是希望現在所有的負擔都能變成禮物,如今所受的苦都能照亮未來迷茫的路。
十六歲,堅守的青春。
青春不過是一場孤旅,無數的旅伴從我們的旅途中穿梭而過,時間或長或短,終歸會別離。
有時會自問: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我便是我自己最踏實的依托,別人看不透,我們唯有橫下心走自己的不悔路。
外人輕笑,但我們依然可以堅守內心的寧靜平和,堅守自己出發的初心,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
十六歲,怒放的青春。
請讓我們整點行裝,帶上你們最溫暖的祝福,與舊時光輕輕道別。
請給予我們前行的力量,迎著漫天的朝霞從容歌唱,“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我想要怒放的青春,就像鳥兒飛翔在遼闊的天空,就像馬兒奔馳在無邊的的曠野,就像雨兒飄渺于彩虹之巔,就像飛船穿行與星河之際,擁有掙脫和超越一切平凡的力量。
背起行囊,一路虔誠卻不孤單。
半季花香,半季蒼涼。
我們的十六歲青春,正如一枚漫天飛舞的煙花,一瞬間開到極致,一瞬間隨風搖曳后飄遠,但我們的熱血,我們的堅守,我們的怒放,會像一朵五彩的花,春夏秋冬,永開不敗。
名家關于青春勵志散文【2】因為青春
在我們這個年齡,在15歲這個年齡,在青春這個年齡里,我們…。
因為青春,我們激進。
我們放任自己的膽大心細,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我們在學習上你追我趕,互相拼搏,遇上不懂的,我們不恥下問,勇于與學習成為朋友,與知識結伴而行。
在青春的路途上,我們因此而精彩。
我們捧著青春激進的光彩,為將來的美好打下伏筆。
因為青春,我們自信。
在困難面前我們從不低頭,我們總是昂首前進。
我們攜手困難,與打擊嘲笑相抗爭。
用青春的自信在舞臺上綻放異彩。
我們用臺下辛勞的汗水,換回舞臺上短暫的展示,絢麗的舞姿演繹著我們不羈的自信。
讓我們捧著青春自信的光芒,將這自信變幻為我們的習慣,永久的保留,讓今后的人生都如此自行。
因為青春,我們美麗。
青春的容顏是最美的,是發自內心的美麗,是一種不會被挫折打敗的美,是一種將要脫離稚氣過度到成熟的美,是活力四射的美,是恬靜純潔的美。
即使這青春的美麗最終將會像花兒一樣凋零,可是它絕不曾帶著遺憾凋零,它定時我們此生最美的風景。
讓我們捧著青春美麗的色彩,將這美麗永不消褪的保留,讓我們今后的人生也因青春的美麗而精彩。
因為青春,所以激進,因為激進,所以自信,因為自信,所以美麗,因為這青春的美麗,讓原本是一張透明畫紙的我們呈現出最真誠最絢麗的色彩,所以,生活因青春而精彩。
青春,是永遠不變的話題。
記住青春的美麗,人生絢麗的一筆;記住青春的腳步,我們永恒的回憶;記住微涼的青春,寄予我們一支支彩筆;
描繪青春在青春苦短,千帆過盡,一個心靈若能遠離虛華與浮躁,保存一份真情,那將是青春中一抹。
名家關于青春勵志散文【3】把快樂種在心里
作者:梁實秋(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
天下最快樂的事大概莫過于做皇帝。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至不濟可以生殺予奪,為所欲為。
至于后宮粉黛三千,御膳八珍羅列,更是不在話下。
清乾隆皇帝,“稱八旬之觴,鐫十全之寶”,三下江南,附庸風雅。
那副志得意滿的神情,真是不能不令人興起“大丈夫當如是也”的感喟。
在窮措大眼里,九五之尊,樂不可支。
但是試起古今中外的皇帝于地下,問他們一生中是否全是快樂,答案恐怕相當復雜。
西班牙國王拉曼三世(Abder Rahman Ⅲ,960)說過這么一段話:
我于勝利與和平之中統治全國約五十年,為臣民所愛戴,為敵人所畏懼,為盟友所尊敬。
財富與榮譽,權力與享受,呼之即來,人世間的福祉,從不缺乏。
在這情形之中,我曾勤加計算,我一生中純粹的真正幸福日子,總共僅有十四天。
御宇五十年,僅得十四天真正幸福日子。
我相信他的話,宸謨睿略,日理萬機,很可能不如閑云野鶴之怡然自得。
于此我又想起從一本英語教科書上讀到一篇寓言。
題目是《一個快樂人的襯衫》。
某國王,端居大內,抑郁寡歡,雖極耳目聲色之娛,而王終不樂。
左右紛紛獻計,有一位大臣言道:如果在國內找到一位快樂的人,把他的襯衫脫下來,給國王穿上,國王就會快樂。
王韙其言,于是使者四出尋找快樂的人,訪遍了朝廷顯要,朱門豪家,人人都有心事,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都不快樂。
最后找到一位農夫,他耕罷在樹下乘涼,裸著上身,大汗淋漓。
使者問他:“你快樂么?”農夫說:“我自食其力,無憂無慮!快樂極了!”使者大喜,便索取他的襯衣。
農夫說:“哎呀!我沒有襯衣。
”這位農夫頗似我們的禪門之“一絲不掛”。
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說“心本無生因境有”。
總之,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
內心湛然,則無往而不樂。
吃飯睡覺,稀松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
大珠《頓悟入道要門論》:“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
所以不同也。’律師杜口。”可是修行到心無掛礙,卻不是容易事。
我認識一位唯心論的學者,平素昌言意志自由,忽然被人綁架,系于暗室十有余日,備受欺辱,釋出后他對我說:“意志自由固然不誣,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體自由更為重要。”常聽人說煩惱即菩提,我們凡人遇到煩惱只是深感煩惱,不見菩提。
快樂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
叔本華的哲學是:苦痛乃積極的實在的東西,幸福快樂乃消極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
沒有苦痛便是幸福。
再進一步看,沒有苦痛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后。
梁任公先生曾說:“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看著一件工作的完成。
”在工作過程之中,有苦惱也有快樂,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愿以償”的快樂便是至高無上的幸福了。
有時候,只要把心胸敞開,快樂也會逼人而來。
這個世界,這個人生,有其丑惡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隨處皆是。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鳥跳躍啄食,貓狗飽食酣睡,哪一樣不令人看了覺得快樂?就是在路上,在商店里,在機關里,偶爾遇到一張笑容可掬的臉,能不令人快樂半天?有一回我住進醫院里,僵臥了十幾天,病愈出院,剛邁出大門,陡見日麗中天,陽光普照,照得我睜不開眼,又見市廛熙攘,光怪陸離,我不由得從心里歡叫起來:“好一個艷麗盛裝的世界!”
“幸遇三杯酒美,況逢一朵花新?”我們應該快樂。
【名家青春勵志散文】相關文章:
名家青春勵志散文(通用22篇)09-19
勵志名家散文精選(通用36篇)04-03
名家名篇散文經典11-22
名家散文隨筆02-10
名家散文隨筆11-15
寫母親的名家散文07-20
名家經典散文摘抄11-14
名家經典散文朗讀篇11-13
100篇名家經典散文06-24
名家寫景散文(精選10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