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后感范文 讀后感
在學習、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培根隨筆讀后感范文 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培根隨筆讀后感范文 讀后感1
《培根隨筆》是英國哲學家配更的隨筆集,文集涉及到各個方面的內容,愛情、宗教、藝術、教育等,都是值得我們閱讀和思考的,從作者的文字中挖掘出其思想精華,不僅可以提升個人的人生境界,還可以對我們的生活給予指導性意義。而且培根的文筆非常優美,讀起來也非常賞心悅目。
在文集中,培根寫出了很多名言警句,值得我們認真賞析:
作者寫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段文字是對讀書和學習的總結與思考,概述了閱讀歷史、詩歌、數學、科學等學科對人的`不同方面的知識和修養上的提升,對我的感觸很多。可見,一個人要想真正有文學,就得做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學識的人。
“妻子是青年時代的情人,中年時代的伴侶,暮年時代的守護。”當我讀到這句話時,十分感觸,培根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對妻子和婚姻做出了總結,對妻子這個身份在人生中扮演者什么角色給予了深刻的思考。
在文集中有這樣一句話“一無所長的人總要嫉妒別人的長處,因為人的心靈不是靠自身的善滋養,就是以別人的惡為食。一個人缺此,必然要吞彼。一個人無望達到他人的長處,必然要壓制別人的幸運來打個平手。”這句話是非常有哲理性的,對于我們來說,可以從中得到很多觀點,而這些思考對我們非常有價值。絕大多數人都擁有嫉妒之心,而這些心理是人們對自身缺點的安慰罷了,但對我們來說并不是什么好的心態,需要摒棄,學會包容和揚長避短。
培根隨筆中的文字對我的影響很深,我將用一個哲人的思考來讓自己成長的更加幸福和快樂!
培根隨筆讀后感范文 讀后感2
人們常說: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有名的文學家培根也說的:“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書更是我們的精神糧食,是我們親密的朋友,它讓我們在書中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我們排憂解難。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我們應當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我想,就算是作為一種職業的需要吧,我們也得很好地修煉與提高我們對于美的認識與美的塑造。
培根隨筆讀后感范文 讀后感3
“名著”之所以能稱其為“名著”,是因為它具有不朽的品質。而《培根隨筆》這本書就真正詮釋了名著的含義。
《培根隨筆》就像是一座綿延不斷而又輪廓清晰的精神山巒,而它是由一部部文化經典構筑而成的。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便是《論真理》這篇文章。
“真理是什么?”猶太總督彼拉多曾向耶穌嘲諷地提出,這想必許多人是無法回答這個看似簡單而又復雜的問題的,我也為此困惑了很久。終于,我從這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真理赤裸如日光”!是啊!曾和許多人一樣,認為真理十分深奧,只有偉大的`人才能領悟。
但讀過此篇,我知道了,只要努力地去實踐、體驗,而就算再平凡的人也能體會到真理的真諦。富蘭克林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大膽的推測曾被一度認為是無稽之談,但是他絲毫沒有放棄,勇敢地進行了著名的“風箏試驗”,用行動否決了人們的冷嘲熱諷,創造了又一項偉大發明。
但現實生活往往是殘酷的。更為可怕的是,人們常常將謬論誤認為是真理。在我看來,追求真理的道路很艱難,而真理本身又修正了人們的妄想,但是謬誤恰恰迎合了某些人的惡劣天性,從而備受青睞。
我相信,無論人類社會多么無知,多么腐敗,真理的力量必定取得最終的勝利。追求真理的美好,理解真理的本質,將是體現人之本性的最高境界!
培根隨筆讀后感范文 讀后感4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一1626年4月9日),第一代圣阿爾本子爵,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又是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論科學的增進》以及《學術的偉大復興》等。
培根12歲入劍橋大學,后擔任女王特別法律顧問以及朝廷的首席檢察官、掌璽大臣等。晚年,受宮廷陰謀逐出宮廷,脫離政治生涯,專心從事學術研究和著述活動,寫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學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偉大的復興新工具論》。
另外,他以哲學家的眼光,思考了廣泛的人生問題,寫出了許多形式短小、風格活潑的隨筆小品,集成《培根隨筆》。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體孱弱,在實驗中遭受風寒,支氣管炎復發,病情惡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英國本土原來沒有隨筆這體裁,但由于培根寫隨筆的示范,這一寫作形式開始在英國植根。后來寫隨筆的名家輩出,因此隨筆成為英國文學中頗具特色的體裁之一。
隨筆能充分自由地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真帥率清晰的展示作者真摯的精神境界。向讀者坦露自己的靈魂,它真實的反映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拒絕矯揉造作,摒棄虛情假意,反對刻意為文,提倡真實再現,真切反映、真誠表達、真率為文,意到筆隨,言盡而止,率真自如,不拘一格。書中富有詩意的.簡短的語言,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這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和作者發自內心的召喚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表現出了別具一格的哲理美。
此書,值得一讀。
【培根隨筆讀后感 讀后感】相關文章:
培根隨筆讀后感培根隨筆論美讀后感12-14
《培根隨筆》隨筆05-17
培根隨筆摘抄11-10
關于培根隨筆05-15
培根隨筆范文10-08
《培根隨筆》作文10-27
培根隨筆句子12-06
《培根隨筆》隨筆5篇05-17
《培根隨筆》隨筆(5篇)05-17
《培根隨筆》讀后感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