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下冊語文工作隨筆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那么,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工作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下冊語文工作隨筆1
第一次公開課上古詩,挺糾結怎么上?有老師說,古詩最簡單,讀通,學生能翻譯,再情感朗讀就行了。真的簡單嗎?如果如此,何談它是中華文化的結晶呢?
品詩如品茶,無意境、無心情不行。初讀《從軍行》感覺沒什么可教,隨著一遍遍深入地讀,我覺得給我兩課時我也講不完《從軍行》包裹于文字的'意境與情懷。
根據小學生特點,我將本課時取舍、斟酌定位于兩點:
一、授課要之于法。
渲染氣氛,視頻播放,讓學生明白學語文重在生活積累:開課抓“行”,讓學生知道多音字識記方法“根據詞性,記住少的”,“同音在不同詞語中意思不同”;在初讀中介紹古人最基本的讀法,“四聲讀法,一聲二聲可以拉長聲音讀;三聲四聲讀得短促一點”和七言絕句劃分“二二一二”;品詩過程學生掌握“看注釋、看圖畫、查資料、想畫面”的方法。這些方法也許一節課學生無法掌握,但我相信他們知道后,只要多實踐,一定終身受益。
二、讀詩要讀情入境。
這首詩表面意思簡單,就兩層意思:邊塞孤寂與艱苦,戰士們壯志豪情。前三句都是為第四句服務。光理解表面意思,學生難以入情入境。我就抓“暗”“孤”“百戰”“終不還”等詞語,在圖畫再現情景、漢字解讀(孤),音樂渲染,品讀人物內心,激情朗讀中將學生帶入詩歌意境,達到心中明意又明情。同時在咬文嚼字中激起學習中國古詩的興趣。
也許是太想告訴學生這些,也許是教慣了高年級,所以忽視了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定位過高,學生無法達到預定的效果。要是五、六年級學生上可能效果截然不同。
三年級下冊語文工作隨筆2
《香港之夜》是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當中的第10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難點: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感悟香港之夜的美麗的景色,體會作者的語言美。圍繞著這個目標,我本著找到美,讀出美,想象美,感受美,這一線索進行了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第一部分讓學生們直插重點段落,找到美,學生們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到燈的特點,在理解的基礎上,帶著濃厚的感情再次讀文的時候,學生們再次感受到了美。在第二環節想象美當中,我設計了想、說、感受、讀、寫這樣的步驟,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模仿燈的動作的這個環節,學生們都興致勃勃的進入了情境。最后的環節我引領著學生們走進情境,學生們身臨其境,達到了和作者一起悲喜的境界,水到渠成的面對畫面背誦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或者段落。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達到了我預測中的三個目標;
1、引領者學生們達到了朗讀的高峰
2、引領者學生入情入境地學習課文,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3、使學生們學習到了融情入景的寫作方法。
4、在教學句子的修辭方面放手過大,沒有把比喻的`重點句子找到,具體讓學生來說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這樣導致在最后總結:有幾個星的山的時候學生回答存在困難。
5、沒有做到完全預測到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最后一個環節中,當我讓學生對著畫面背出自己的喜歡的段落、句子或者詞語的時候,由于擔心學生背不下來,所以只是提問了幾個學生而匆忙地結束,當我課后了解到有很多同學已經能夠背下整段話后,真是追悔莫及。這讓我想起了白校長的一句話:“你只背了你自己,你背學生了嗎?”
6、在體會作者心情的這個環節中,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學生思考,而是出現了和學生搶答的局面,其實通過課前的充分地預習,以及課中的層層鋪墊,學生有能力用自己積累的詞語總結出來,即使和我預設的不完全一樣,也能鍛煉他們的運用語言的能力,而我迫不及待地拋出“如夢如幻”限制住了學生思維,是不可取的。
我覺得語文教學就像巴金所寫的散文一樣,形散而神不散,讓學生們喜歡語文這是神,而學習方法是在此基礎上的,只有引領著學生們走進來,他們才會學習,這可能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而我卻相差的太遠了,而我相信我們每一位教師會用我們的信心和努力,讓我們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些,最后用我們語文共同體的口號來結束我的反思:“那就是讓過程更加完美,讓結局不留遺憾!蔽視υ谝院蟮恼Z文教學中多一些完美,少留一些遺憾。
三年級下冊語文工作隨筆3
《雪頓節上看賽牛》是一篇精讀課文,先概括后具體地記敘了藏族牧民一場賽牦牛會,反映了西藏人民歡度傳統節日“雪頓節”的歡樂情景。本文顯著的特點是作者以事情的發展順序,按比賽前——比賽時——比賽后三部分構篇。
教學時,運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感受到各民族特別是藏族濃郁的.民俗風情,尤其是牦牛比賽時的圖片更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場面的壯觀,同時,把課文里一些重點語段提煉出來,更能集中學生注意力。
進而,緊扣文本內容、單元訓練重點、課后題,打破傳統的串講串問教學模式,先從整體入手,大體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和內容,然后直奔教學重難點,重點學比賽時,再學比賽前和比賽后,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抓住重點詞語“別開生面”,貫穿教學始終,通過比賽前主人的節日盛裝,比賽時場面的壯觀、有趣、揪心,比賽后人們的心情是只圖高興加以理解。
再抓住重點段落朗讀深化,還適當加入了語文擴展練習:變換句式和仿寫句子,在語言實踐中加深理解,培養語感。
一節課下來,學生學習興趣濃,效果甚好。
三年級下冊語文工作隨筆4
《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細致的描寫展現了人物深刻的內心世界,是學生學習的范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戰爭時期的一個故事。孤兒院的孤兒阮恒,為了救護受傷的同伴,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當問他為什么要獻血時,他只是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對阮恒獻血神情、動作的真實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
1、情境的創設在一開課,通過配樂描述回顧課文,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更好投入到課堂,更快進入文本,本課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2、從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本課著力于結合具體詞句體會阮恒獻血時的`感情變化,但是并不是把這些重點詞句都拿出來給學生分析,而是讓學生在積極主動讀句子,畫詞語,從個性化的讀中感悟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我抓住一個例句,讓學生默讀,自主感悟句子,接下來通過朗讀把個人的體會讀出來,通過引導他:“為什么這樣讀?讓學生理清自己的從哪里感受到的,從而歸結出,剛才是從讀當中重讀了某些詞語,就是抓住了重點詞句體會人物,這個學習方法是在學生的學中總結的,從引導當中水到渠成的,并適時評價“你已經學會了這種方法。”讓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
3、學生在每個句子中不斷運用這種方法體會人物的心理當教師創設好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規定的情境,入境而入情,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與作者同喜同悲,同愛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靈、影響一生的教育效果。通過加強默讀、自讀自悟和加強朗讀,培養語感,把理解語言和體會思想感情結合起來,使學生憑借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體會到豐富的思想感情,并在感悟語言的基礎上,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從整體上提高語文素養。文章讀通了讀透了,這時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會水到渠成。
三年級下冊語文工作隨筆5
《山村的早晨》一課是一首詩歌,描繪了山村早晨的美麗和寧靜。學習課文,要求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充滿生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要掌握的學習方法是,文章是怎樣從幾個方面把一層意思寫具體的。
在教學《山村的'早晨》時,開課引入古詩《山村》,讓學生初步感知山村的質樸和寧靜。本文通過寫自然景色和人們的活動來表現山村的寧靜和祥和,教學時則圍繞自然景色包括哪些,人們的活動包括哪些這兩個問題展開。通過這樣肢解式的分析課文,雖然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全文,有利于背誦記憶,但是,卻沒有體現出語文的人文性特點,學生無法更多感悟“美”,自然也無法勾起他們對鄉村生活的向往,無法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
另外在教學中,由于我操之過急,擔心時間不夠,沒有耐心去引導學生品讀課文,一堂課下來,學習的效率就大打折扣。這一點上,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準確把握教材,找準每一課時的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一個問題,不能貪心,對教材要有所取舍。
【三年級下冊語文工作隨筆】相關文章:
語文三年級下冊隨筆04-08
三年級語文下冊隨筆04-11
語文三年級下冊隨筆8篇04-12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隨筆04-24
二年級語文下冊隨筆02-02
一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隨筆04-19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育隨筆06-17
語文的隨筆08-04
語文隨筆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