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父親的隨筆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父親的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父親的隨筆 篇1
一九九九年元宵節過了以后,小舅來找我父親,說是北京有個工地要人,讓父親跟他一起去,當時的父親看似有些猶豫,因為家里有些田地要種,如果要是去北京的話,那就母親和我們了。但是當時聽舅舅說那邊工價還可以,最后不知是不是母親勸了他才同意去的。
我隱約記得那天好像是正月十七。小舅告訴父親說去北京的票已經拿到了,后天就可以走。頭天晚上父親收拾行李,除了以些工具外,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那個能裝兩斤水大盤子和一雙筷子,這兩樣近乎跟了父親一生!第二天我醒來的時候,母親還埋怨我說沒早起來去送送父親,就著我那個時候的掘脾氣并聽說父親要到年底才回來其實心里還是是挺高興的!
這一年也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父親除外謀生,長時間沒見面我倒還是挺想他的,雖然不能完全體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因為我也時常的想念父親。
就在讀六年級的`時候,我們學會了寫信,我就試著給父親寫了一封,當時也是東拉一句西拉一句的,但是后來好奇的是父親回來的時候竟然把保存好的信件給帶回家了。
九九年的農村電話對于我們來說還是極其罕見的,一個村子里就那么一兩部電話,而且傳話和接聽主人家都會收費,那個時候結一次好像是兩塊還是五塊,具體的我也記不起來了!一次下雨的晚上,村里人說父親來電話了,點名說叫我去接聽,當時母親也去了。父親在電話里嘀咕了很久,就是要從我的嘴里知道家里的近況,因為在在父親面前是從不敢撒謊的。我一五一十的說了,而且那個時候正值我們小考以后,分數我也知道了,好像是兩門加起來是180多分吧,我就將這個也告訴了父親,但是父親一直以為我們上中學是在鄉中,沒想到的是那個時候我們鎮上的幾所鄉中都合并到鎮中了,父親知道后文我學費是多少,我也告訴了父親加上教育附加費總共是436元。父親跟我語重心長的說了句話那就是我一輩子忘記不了的:只要你用心讀書,錢不是問題!你這么大了,應該知道的是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敢這么干、不該這么干!一直以來我都奉這個為經典……
年底父親回家后我很好奇的問了他,國慶節的時候天安門廣場閱兵的情況,但可惜的是父親告訴我說那個時候交通管制,剛好他那邊路過天安門的車改路線了……
也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和父親的隔閡是越來越小了,那時的父親應該是相信我已經基本懂事了!
關于父親的隨筆 篇2
我在小學的時候,是村里面很多人都清楚的差生,因為我差的不是語文而是那個時候村里老一輩都認知為算術的數學。他們的觀念就是算術差就等于成績差。但是父親卻不以為然,沒有理那些人。
九九年的九月一日是我踏入初中的第一天,從此三年的初中生活正式開始了,酸甜苦辣我們這一代的是人盡皆知的。
父親一直在外面做工,而我又是住校生,所以一周難得見到一次,也就是周末回家的時候,那個時候給我的唯一感覺還是我沒有父愛,因為父親在任何事情上都不會給我關懷!
就在一次我和弟弟爭執的時候,父親將一塊木板砸來,正好砸到了我的嘴唇上,兩顆門牙全部松動了,而且還流了不少的血,至今我的這兩顆門牙還留著后遺癥,稍微燙的和冰的我完全不怎么敢去碰。那時候開始我心里又開始萌生了恨意。我恨的是我生錯了家,恨的是我的排位是老大,一切的一切在那個時候又開始走入低谷!
初一的上學期,那個時候父親還在北京,我在學校開始認識了不同鄉村的人,開始了我自己獨立的生活,二三十人住在一個寢室里,吃著是用鋁飯盒或者是不銹鋼飯盒蒸的飯,嘴里嚼的菜也是一周帶一次的土罐子腌制的咸菜,有豇豆,有榨菜,有萵筍……一周的飲食都是一沉不變的。同學們的父母有的時候還經常時不時地從家里送點熱菜過來吃,當我吃著別人的菜的時候,心里有股酸酸的味道。那個時候的我也會很挑食,經常拿著兩毛錢或者是用一點從箱子底下打掃出來的米到寢室門口的那個校外的婆婆那里換一缸子水煮鹽拌的菜,也會吃的津津有味。
每次周日返校上晚自習的時候,母親給我的總是兩塊五,那是還真是一塊錢要當三塊錢去花的。不然還真的不夠用,因為我們有吃的,剩下的就是沒文具了,喝水也是到鍋爐房外接那些不知道開過多少次的水,而且還有一股碳焦味。
艱難的日子,讓我越來越思念我的父親了,那個時候的通訊就不像我們現在一樣,隨時可以打招呼。年底父親回家的時候我們還沒放寒假,當天正是周六,我有種感覺就是父親完全是從天而降,沒有給我絲毫的思想準備,或者是去路口接他,一年的辛勞父親瘦了很多!
周日我去上學的時候父親給了我五元錢,被我母親看到后說了一句話差點沒給我氣死——給那么多做什么,米都帶好了,這么多錢拿去瞎辦了!而父親的回答竟是:一個星期全部吃咸菜也不行。我當時經常想的就是:其實我們家離學校也不是相當遠,如果家長憐惜的話騎車完全可以送點菜過來的。但是當時我家事可以被看作是“沒門”的事!
時光的飛逝,轉眼初一讀完了,我進入了初二年級,當時的我也和大家一樣是個懵懂的青少年,遇事也是忽冷忽熱。我那時候的成績還是經常被老一輩的拿出來比較,其實我沒有完全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面,但是初二年級的幾個老師完全影響了我,讓我能夠認真的去學習。從不看我成績單的父親就在2000年的年底給突破了,看了后也沒說什么,只是說了看到六十多分的比較多得努力,因為他不認識字,只看的懂數字,所以也就沒那么明確的說了。我能體會到父親看我成績單后的感受,自此我由一個調皮搗蛋、上課經常打瞌睡的學生逐漸轉好了,因為我知道父親一直沒嫌棄過我的成績,哪怕是被村里老一輩恥笑的時候!
當我進入初三年級的時候,遇到了我的恩師——秦連發老師,他讓我學到了很多的道理,我的寫作愛好也是受他啟發的,冥冥中感到一絲悲傷!我的印象里父愛這個詞就是出自他的嘴里的,讓我有了很長時間的反思。父親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在鎮政府大院住宿樓做工,那個時候是我讀初中以來最幸福的時候,父親每天都會給我送菜吃,而且還認識了一個住在我們校門口的人,并交代了相關的`情況后從此我就有了喝開水的時候!
初三的學習無疑是很緊張和殘酷的,每周放假的時間也就直接縮短了一天,周日的上午就得回學校上課,以前父親還會叫我下田地敢農活,自從我初三備考的時候,父親也就沒有強調這些個了。就我一個成績中等的學生也開始給自己定下考試目標了,目標是縣一中指標生,雖然這個目標定了,但是我一直很保守,因為我是頂著嘲笑長大的,成績單也不敢給親戚看。而此時的父親任然給我講的是他說了幾年的話:只要你有能力考上我就有能力供你讀。這句話在我心里回蕩了很久。
我在努力的備考的同時還開始了我平生的第一個興趣愛好,那就是我現在引以為豪的書法,父親一直很支持我平時的個人修行,我在報紙上寫好的字他還經常給我說的說還得繼續練。因為買白紙練毛筆字比較浪費,家里只要是能寫的紙我都寫了個遍,甚至包括墻上和地上,父親也從來沒反對過,我寫過的墻壁他還會有白灰刷白。就在我平時打草稿的時候,一張A3的紙我都沒有扔掉,有的時候還叫同學將廢紙給我,周五回家的時候我可以利用這個練習毛筆字,經過多年的磨礪,父親也見證了我毛筆字的書寫的成長。
中考的成績雖然不是很理想,但是父親卻沒有對我有半點不滿意,因為較之以前是大有進步,比我能上的大趙家高中的分數線足足高出86分之多。就在這個等待著上高中的暑假,在我一再的央求下,父親終于同意帶我去建筑工地歷練一下了。具體的時間我忘記了,大概是六月底,父親帶著我和幾個工友一起去了鄂州葛店,當時建筑工地時中國地質大學鄂州研究所,二十多層高的樓房是我第一次上過,提水泥桶、推翻斗車是工地里的常活,父親為了不讓我受到委屈,就拉在他的身邊,我算的上是邊做邊玩,苦是完全體會不到的。就連晚上睡的床就跟竹子邊的柵欄一樣,每根竹條間還有那么大的縫隙,但是父親不知道是在哪找到的一張裝過電視機的紙盒卻完全鋪在了我睡的床單的下面,從此我可以睡上安穩的覺了。一個暑假的時間并沒有讓我白忙活,因為我更加感受到了父親對我的痛愛是無聲的!
關于父親的隨筆 篇3
功成名就是每個有生活品質追求者夢寐以求的。理想愿望也是你一直為之努力的。并不是每個人都渴望能夠傲視群雄,或許他只想能夠找到心靈歸宿,并且帶著所有的理想、愿望一直旅行!
昨天父親的生日,我從北京趕了回來,偷偷的給父親訂好了生日蛋糕。本想帶著父親和母親一起去附近縣城飯店吃個飯,給父親"隆隆重重"的過一次生日,可父親還是拒絕了。父親和我說:"等你結了婚,我了了心事兒,你再帶我去吃頓好的,這次就在家吃吧。生日蛋糕花了不少錢吧?以后別這么浪費,留下錢給自己買條褲子,老大不小的人了,怎么一點不打扮自己……"。我頓時哽咽了,和父親說:"上高中那會兒,你說等我考上重點大學,你過生日的時候,咱一家子去飯店吃大餐。可我考上了大學,你又說等我工作了。但我都工作有年頭了,你又說等我結婚!"
我知道父親是為我著想,哪怕省下一分錢也要用在我以后結婚上。可我也只是想可以為他過一次像樣的生日!
父親問及我工作情況,是不是還是那么辛苦,我沒說話。反而母親在一旁插話說到:"這次從北京呆幾天是不是又要出差了?去哪個山區?累不累?"我只能是告訴父親,母親:"年紀輕輕,不累。不吃苦中苦,怎么做人上人?我還沒那么嬌慣!"
晚飯過后,父親見我又在拿著電腦工作,心疼我給我倒了一杯水說:"中秋還這么忙?"我和父親說"我只能靠拼命的工作,靠不停的努力,才能叫自己早點有出息,有本事。"父親問我寫作怎么樣了,我沒吱聲。然后又和我說:"別寫那些東西了,太累了,你最近臉色太難看了!"
我拿出手機在新聞頭條上搜了我的名字,然后給父親看了一篇我的文章。父親一邊看,一邊笑說:"給錢嗎?"。"寫作是夢想追求,我從沒有想過叫寫作給我帶來經濟收益,之所以寫是因為,它可以給我一個堅持住不松懈的勇氣。也可以叫更多的人和我一起并肩前行。"父親沒有說話,我知道他肯定又在想著以后我的'婚事。我告訴父親"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打敗我,我沒有想過太多,只想有一天,我可以名正言順的給你一個完美的生日祝福!"
人一生當中沒有不狗血的劇情,只有不夠牛逼的導演。如果你的生活狀態還不好,你還沒有實現自己理想的生活,你處處碰壁,時時受阻,不要郁悶和徘徊,因為你要去學著做一個牛逼的導演。讓所有的狗血劇情,變成別具一格的無厘頭電影!哪怕并不是那么優雅,哪怕并不是那么高貴,但只要耐人尋味就足夠好!因為你的出身,你的出道,你的平臺決定了你不可能定格成一部優雅高貴之作!所以沖著你的獨特去出發。不要叫所有的狗血劇情演繹的人生電影變成了眾人唾棄的爛片!
關于父親的隨筆 篇4
年少時迷戀各種各樣的預測術,從神秘費解的周易到淺顯易學的手相,逮著就鉆。自以為粗通了時,幾乎給所有熟識的半熟不熟的“布”過“卦”。很多的卦辭說過就忘,給父母的卻牢牢記著。
父親早年生活苦寒,正如兒歌里唱的“兩三歲上沒了親娘”,九歲以前,還有年長的姐姐照料,姐姐出嫁后來了后娘。父親十三四歲上,爺爺又撒手人寰。父親只得提前長大,提前成人成家,于是十六歲的父親娶了十五歲的母親。父母親結婚時,后奶奶病已重,臥床兩年后去世,緊接著三年大饑荒來了。直到六三年他們結婚六年多大哥出生,此后一直到七九年弟弟出世,十六年間父母親生養了六個孩子,到前幾年弟弟畢業分配,六個孩子無一例外全部供給上學,全部“躍”出農門。母親三十歲上生的我,父母親三十幾歲前的事我無從知曉,他們最勞苦的中年時光,在一個不不諳世事的十幾歲孩子眼里,也無從判斷幸福與否。可是那時熱衷于探究未來急于要揭開命運之神神秘面紗的我,切切地拿拐彎抹角搜集來的父母親的資料,虔誠地“算”了一卦。卦辭說父母親早年命運多舛,如小溪之出于深山,然后將一路奔騰曲折向前,勞碌不止;直到老年則萬事亨通,安享清福。我一遍遍地看這卦辭,想象那時背負著六個讀書郎的父母,也只能擁有勞碌的漫長歲月。但至少晚年還可以得到補償,算是點慰藉吧。
也許是我不經意地把預測的結果向母親透露了點,也許是母親看我們漸漸長大,覺得應該“痛說革命家史”,總之,從母親的回憶中,我預測的一半得到印證,后面的一半美好,我堅信一定會呈現于父母的生命歷程中。可是這樣的“迷信思想”丁點不敢在父親跟前流露。父親是村里最早的黨員之一,是個堅定的無神論者。無論多大的困難,他都從最現實的渠道去解決,一年中除了十月一送寒衣,從不求神敬佛。在父親長年影響下,母親也不迷信。從小到大,記憶中我家的院子是最敞亮的,因為父親母親從沒有別人家的.那些神秘的忌諱,沒有別人家空氣里充斥著的看不見、得罪不得的忌諱:早晨起來空腹不能出門、要吃餅子千萬不能先要尖兒、鍋蓋不能立在鍋后面、剛盛的飯不能直接從掌勺者手里接、得放到鍋臺上再端起來、不能用一根筷子吃、潑水不能隔著門檻……似乎一舉手一抬足都有忌諱在那瞅著,不由得讓你手腳輕點,再輕點。可是我家里就沒有,我們的夜晚一樣是黑的,卻是純凈的。
農業社時,我家只有父母親兩個勞力,承擔著一大家子的口糧。哥哥大姐漸漸長大,飯量大增,力氣也有了些,父母也不像村里大多數人一樣讓他們輟學掙工分,家里還有需要人照看的弟弟妹妹,父母親的艱難,難以想象。八十年代初包產到戶后,家里人口多,分了十來畝地,但勞力還是只有兩個,家里還有年幼的孩子。父母親摸黑下田干活,父親一干就是一整天,母親還得趕放學時間回來做飯,然后給父親提到地頭。父母親的能吃苦,在方圓幾十里有名。沒有老人的家庭,我們那兒叫“單幫子”,這樣單幫子比較少,單幫子家庭中孩子眾多的,也數得清,而孩子眾多并且都供給上學的,在家鄉方圓百里寥寥無幾。因此,當我們兄弟姐妹接連考學、走上工作崗位后,地方行政部門還作為勵志榜樣,給父母親頒過獎。所有的人都說,父母親終于熬出頭了。我也這么認為,我看到父親的胸挺得直了點;逢年過節,父親還是喝酒,卻很少醉了,父親喝醉酒后不再像很久以前我們還小時,淚流滿面地哭訴他的娃吃不飽他的娃穿了破衣裳。
工作后忙碌起來,瑣碎繁忙的日子代替了青春的迷惘,將那些與預測命運有關的書籍束之高閣,開始相信命運在自己的把握中。父母親的孩子大抵都這樣理解人生。所謂的把握,也不過是在既定的軌道上,奮力向前。大哥成了人人稱贊的好干部,卻一直沒有大的升遷;大姐是一個效益總不見起色的單位里兢兢業業的中醫大夫;我和二姐為保持優秀教師的教學成績而竭盡全力……即使這樣,在吃“皇糧”的隊伍中,我們大多屬于底層。工資全用來生活,也許還算綽綽有余,可是從九十年代起,住房開始商品化,一棟棟巍峨漂亮的住宅樓拔地而起,大哥最先開始勒緊褲腰帶修房,剛剛從我們的考學壓力中解脫出來的父母親,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吃苦。前幾年我們在外讀書時風調雨順,有了較多的余糧,父母親磨成面,一袋袋給哥哥嫂嫂送去。門外有塊地,由于在村子里邊,地氣干,以前一直種著修長的白楊。父母親把樹砍了,種上各種蔬菜,一有空就挑水澆地。除了冬天,一直有新鮮的蔬菜。我結婚前的兩三年里,住在家里,經常受父母派遣騎車給哥哥送菜,看著父母親給哥哥姐姐精心挑揀蔬菜,挑剩的才留下自己吃,菜少了干脆就不吃。有次見嫂嫂把吃不了的菜大把的送給鄰居,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結婚后,弟弟妹妹一畢業直接去了外面,父親只有自己送,隔三差五的,父親就騎著自行車,給我們逐個送來。余糧吃完,那幾年干旱,莊稼歉收,不知是我們覺得父母親還很有力,還是根本就習慣了只向父母親索取,我們很少留意父母親的困難。那年端午節,天干得令人絕望,我和丈夫回到娘家,盡管父母親強顏歡笑,我還是感覺到他們內心深處的無助。丈夫是個有心人,他悄悄問我父母親的積蓄,我怔住了。在父母親的概念中,余糧就是積蓄。他手里縱使有點余款,不是添置件居家器物就是花到田里。并且,靠一年兩頭的大肥豬的錢,供給我們上學的父母親,由于糧價高漲,地里歉收,已經一連幾年沒養豬。丈夫說你家沒一袋糧食了,還不買糧食吃啥呀?我不相信,又搜尋了一回,確實沒糧食了!那天的太陽白晃晃地熱,天高地遠,覺得自己卑瑣得要化成一撮土。丈夫當即返回去取了幾百斤小麥的錢來。多少年后,父母親還記著這件事。如果我們也像父母親一樣記著他們給予的恩惠,我得準備多少本備忘錄?
關于父親的隨筆 篇5
都說女兒和爸爸好,兒子和媽媽好,我也不例外。
我的爸爸個子不高,留著一頭烏黑的短發,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在家里,爸爸是我的老師,一些體育活動都是爸爸教的,如游泳。騎自行車等。
爸爸十分疼愛我。記得幼兒園畢業的那個暑假,在鄉下老家我因為頑皮,在沙發上跳來跳去,一不小心從沙發上摔到地上,把右手摔斷了。在福州工作特別忙的爸爸知道后,立即決定回家,因為那時候發洪水,福州通往老家的公路部分被淹沒,汽車無法直達,只能乘坐一段公車,然后爬山路走一段再換乘摩托車,本來只要2小時的路程卻整整花了6個多小時,一到家顧不上休息就帶我去醫院,又是拍片,又是找醫生治療。
直到醫生用石膏、繃帶給我摔傷的手固定起來,已是午夜時分,我們只好在醫院住一晚上,在陌生的病房里,有爸爸的守護,媽媽的愛撫,我非常安心,很快地睡熟了。不知過去多久,我一覺醒來,睜開雙眼時,覺得全身上下從來沒有過的清爽和舒服。咦?什么聲音這么奇怪!哦,是外面下大雨了。媽媽伏在床邊睡著了,我向床尾望去,爸爸哪兒去了?我扭頭左右尋找,終于看到爸爸就坐在我床頭的.左上角,背靠著一扇大窗戶。原來那扇窗戶關不嚴,雨水不斷地往里淌,爸爸怕我媽媽淋著雨,就用他的身體擋住了窗戶。看到這兒,我的鼻子發酸了,淚水順著臉頰慢慢地流了下來……
過了一個月,我的手由于沒有運動而僵硬,爸爸開始每天幫我的手做運動,剛開始很痛我不做,爸爸就強行把我的手壓直,再彎曲,我痛得直哭喊他都不理還說:“你要是不運動,你的手就殘廢了,就不能和別人一樣拿筆寫字讀書,不要因為一時的疼痛,而遺憾終生。”那時我就想:爸爸怎么這么狠心,我到底是不是他的女兒。就這樣,整整三個月爸爸堅持幫我做運動,現在,我的手能夠活動自如還得感謝爸爸呢。
爸爸就是這樣默默地關愛我,我愛我的老爸。
關于父親的隨筆 篇6
家人情,親人親;故鄉在,思鄉情。
——題記
金秋九月,淮河以南早已迎來了豐收的一年。稻田豐收,一片金黃;高粱成熟,一片火紅,滿眼都是稻浪在翻騰,滿腔都是麥穗的清香。
秋天的陽光不慍不火,像潑墨,渲染上了金色的大地,有一點像潤滑的綢帶。道路兩旁,水田中早已擠滿了麥子,有的麥子已經打好捆,積在了田地的中央,就像幾座高聳的山峰矗立在那里;山間的梯田上,有幾個正在勞作的農民,正抬著扁擔,將“小山”擔回家中。我與你——父親,一同回到了老家,去見你說的老房子。
跨過一座小木橋,越過那條河,便看到了在樹木環繞的深處有一座房子。那是一座古樸的房子,它有著最古老的瓦片頂,有著最古老的紙窗,它的.墻皮早就裂開了一大半,上面裂紋像密布的小蛇,仿佛有著成百上千條。但是它的整體就像新的一樣,不斜不歪,它的門軸從來沒有生銹。
父親走到了古房邊,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它的墻,對我說:“兒子,這就是我們家的老房子,他和我們走了幾十年了,而現在它還住著我們的親人!”他用頭頂著這面斑駁的墻,兩手在上面來回摩挲著。一會兒,他又將雙臂張開,貼在墻上,像要把“老朋友”一把抱住。他大笑著,笑出了聲,而眼中又盈滿了淚,流出了淚。鳥在林中嘰喳了幾聲,好像在同唱。父親的心中一定在想著他小時候在房子中奔跑,在墻上涂鴉,在田中睡覺……
看著父親,我也忍不住加入了進來,加入了與房子的交流,加入了父親熱愛故鄉的那顆心……
關于父親的隨筆 篇7
父親不是個愛喧鬧的人,所以就提前寫了,省的到時候又要在一大堆祝福中搶個安靜。
在每個男孩的心里,父親都是第一個讓自己崇拜和超越的對象,父親站立的高度,就是天空的高度。幼時的我,很難區分父親和英雄的定義,因為我小小的世界里,找不出更值得尊敬的人。
年少時記憶里的父親是沉默和謙和的,能解決我眼里一個個無法解決的難題,是一個值得仰視的存在。不知從何時被打下了崇拜的烙印,父親的驕傲和目光,成了我的信仰。父親也是我全部的依靠和自信,是我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是我的英雄,我的憧憬,我心中難以逾越的存在。
父愛和母愛哪個更重要,我不知道,因為缺少任何一個,都是不完整的,母親的愛像海,廣闊連綿,是無休止的愛,父親的愛像山,厚重沉穩,是不言語的愛。記得兒時經常被要求寫的.作文就是“我最愛的人”,我也一直都是寫母親,不是因為愛母親多一點,是因為我不知道該怎么寫父親,也從未寫過,因為從我記事到現在,我都沒聽過父親說過他愛我。
我也未曾對父親說過什么愛意的話,雖然每天都會給母親打電話報平安,但很少會給父親打電話,也許男人之間也不需要過多表達什么。從小開始,父親都是口上說著不管我,但比誰都在乎,因為他不會把自己心里最柔軟的那片地方展現出來,我也不習慣讓父親覺得我還孩子氣,這也許就是父子倆不約而同的行為而形成的默契吧。我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和父親之間感情的話題變得少了起來,人生的話題變的多了起來。我很少說我的想法,但他都懂,即便連一個眼神都沒有,他仍能猜出我心中的喜和憂,他對我太熟悉太熟悉了,所以最懂我的人始終是他。
關于父親的隨筆 篇8
我的父親個頭沒什么太明顯,一臉黑的又帶些褶皺的皮膚在那不太引人注目的臉上,更顯得普通,是幾乎扔到人堆里都找不到的那種人。這基本就是一個莊稼漢的標準形象。他就是我的父親。
他的個頭不算高,在小時候我卻始終認為他是那么高大。小時候,我經常被爸爸抗在肩膀上,享受著高出別人一等的別樣對待。那時,父親的肩膀是堅實的,如泰山樣偉岸。然而,不知道什么時候,這種感覺正在我心中慢慢變淡。
現在的父親再也沒有那么高大了,因為父親在變老,而我的個子卻長大了許多,幾乎快與父親相當。他的頭發白了不少,眼睛也似乎失去了一些光芒。在我的記憶中,父親還經常用他那扎人的`胡子來逗我。但那些日子好像都不在了,父親老了。
父親老了,他的肩膀再也扛不起我了。不知不覺中他以前的笑容也變少了,頭發白了不少,黑色中夾雜著怎么都遮不住的蒼白。記得父親的手是那么溫暖。而如今就連血色的手掌也失去了本有的光芒,變得如老樹皮的那樣粗糙,還有那怎么都洗不掉的黑色。這都是父親一年年積累下來的勞苦的痕跡。奔忙中、勞累中,父親的肩膀也累了。
父親都是起早貪黑的工作,一天下來也累得不輕,他還經常給我帶來一些他舍不得的飲料給我。一次他回到家,什么也沒有說就開始做飯,那時父親的肩膀已經傷到了,行動頗為別扭。回想起那時,我卻是漫不經心地喝著父親帶來的飲料,看不到父親肩膀的傷患,絲毫不知父親是用他的汗水在操勞著這個家。我的眼角濕潤了。我多么想說一句、爸爸你辛苦了。
我長大了,父親的肩膀扛不起我了,但他卻一直支持著這個家。我多么想說一句:父親,等我長大了,讓我用成熟的肩膀替你扛下生活的重擔,替你分擔生活的憂愁!
關于父親的隨筆 篇9
打開影集,映入眼簾的是一張發黃的三寸黑白照片,一個穿花棉襖的小男孩坐在錚亮的自行車杠上,瞪大眼睛看著眼前的世界……那還是六九年父親為慶祝他剛買的“永久”牌自行車,特地帶上剛滿周歲的我,騎車到十里外的小鎮上留的影。如今,已經半百之年的我很少憶起兒時的往事,倒是照片那輛錚亮的“老爺車”,時常成為全家談論的話題,伴著我們一起成長。
說這車“老”,其實已經到了我上高中的年代。那時的車子,已經經歷了十幾年的風風雨雨,不光車齡老,樣子也實在太老,除了三角形的鋼架連著兩個輪子,幾乎找不到可以拆下來的零件。每當我們兄妹回鄉下小聚,總勸父親扔了這車子,免得人家說“寒酸”之類的閑話。可老爸說,現在還能騎,買車是用的,又不圖好看,想當年……接著便是一堂生動的歷史教育課……
五六十年代,爸爸在縣多管局工作,那是有錢買不到東西的時代,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要上計劃。我出生那年,父親托人搞到一張自行車供應票,憑著那張蓋著鮮紅戳子的紙條,買回了一輛“永久”車。在那個年代,一個縣只有一輛吉普車,相當于今天的勞斯萊斯啊,一輛自行車,相當于今天的BBA啊。老爸騎著它,實在風光了好一陣。起初,父親對車子很珍惜,一有閑暇,就從車座底下抽出一條粘著黑油的抹布,耐心地擦車,直到油光錚亮,不讓沾上一點灰塵。然而,好景不長,老爸自從分管鄉鎮農牧漁業后,每天騎車下鄉檢查工作,風里來,雨里去,油泥土粘在車上,用水都難以沖洗干凈,久而久之,爸擦車的熱情大減,車子也伴隨著光陰慢慢失去了光澤。
九二年夏天,我們相繼走上工作崗位。中秋節那天,兄妹四人約好回老家過節,大家都騎車回家,四輛新車在門前擺成一排,紅的、黑的、藍的、灰的,挺好看,正好父親從鎮上趕回來,把它那輛車與新車擺到一起,再看那車,黑漆早已脫落,露出黑亮的鋼管,鋼圈銹得成了土黃色,紫紅色皮座套裂開了嘴,兩邊的腳踏磨得只剩下光桿……吃飯的時候,我又提議:“爸,你的車子太難看了,我們兄妹幫你買輛新的!”“我又不是沒錢。你別看這車子老,好處可多著呢,不怕水,不怕臟,不怕偷!再說,買輛新車過兩年不是一樣舊了?”一席話說得我們無言以對。
不久,我調到市區工作,離家遠了,回去的機會也少了。九九年十月,父親也辦了退休手續,但他依然騎著那輛破車上街買菜、走親訪友。意想不到的是,去年春節前,他給我寫了一封信,還專門有一段關于老爺車的話:“村子里近來變化很大,開始修水泥路了,左鄰右舍好幾家買了面包車跑運輸,進城很方便,那輛舊車已經被我20元錢賣給收廢品的了……”
賣車!這使我感到意外。但細細想來,又在情理之中。如今社會在變化,人的觀念也在變,父親愛車,是因為那輛車伴隨他走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車子不僅僅是工具,更像自己的影子,是自己這么多年歲月故事的沉淀,難分難舍在情理之中。但時代發展太快啊,尤其是最近幾年,轎車已經進入尋常百姓的家庭,父親的年紀大了,老爺車不扔掉不行了,與環境不協調不說,放在家里占地方,騎車本身也不安全,用起來又費勁。出行有子女接送啊,實在沒車可以打的啊,這就叫順應潮流!
看著眼前的照片,我不由得發自內心的感嘆:三歲的孩子如今早過了不惑之年。老爺車啊,雖然賣了,但留下了我童年的記憶,留下了父輩平凡而樸實的故事。
關于父親的隨筆 篇10
父親,永遠是嚴厲的代名詞,但他的嚴遠遠不止對我們品德的熏陶,它是愛的體現,足以與母愛相媲美!
當我們而是嗷嗷待哺時,誰說只有母親能夠使我們喜笑顏開,父親會借給我們那溫暖、寬厚的肩膀,這時的父親早已沉浸在愛的氛圍中,什麼“將孩子好好教育成人,嚴加管教”早已拋之腦后,他眼角的`皺紋便夾帶愛的喜悅。
當我們步入少年時期時,對社會的不了解而懵懂時,總愛與父親談心,因為那是幼小的心靈總以為父親無所不知,父親便會以他那寬厚的肩膀詮釋一切,如此莊重,他所說的每一句話正如泰山壓頂,重重地壓在我的心上,這時的母親也只是關愛的代名詞罷了!
當我們走近成長的高 潮時期——青春期時,與父親的接觸愈來愈少,直至屈指可數時,我們應該自問,是否忽略了父親對我們的愛,青春期的叛逆期時會誤解父親,遇到問題也只會冷落了父親,他也只是在一旁默默地,深怕會打破“久違”的寂靜。但委屈時,父親會第一時間迎上來化解我們內心深處的傷痛,甚至毫不吝嗇地將它那寬厚的肩膀擋在我們前面。
甚至到后來,我們會因工作或瑣屑的事情向父母發脾氣,母親會為我們化解,而父親只能用他那“寬厚”的肩膀來掩飾內心的空曠。我們一天天長大,父親卻為我們一天天縮小,我們甚至無法感受到執拗阻礙到父子(女)之間“朦朧”的愛。我深信以后的我會遇到類似的困難,但在我心中:
父親是山,而我就是山上的樹;父親是海,而我則是水中的魚;父親用它那寬厚的肩膀為我擋風遮雨,父親也用他那深沉而又立意深刻的話語為我的未來做鋪墊。
我,永遠愛著父親!
關于父親的隨筆 篇11
一直以來我對父親的誤會很深,因為每年暑假,父親總是逼我去補習,不是補語文就是補英語,使我一個暑假下來,都沒幾天是休息過的,從而使我對他越來越反感。但是今年暑假發生的一件小事徹底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
那天,太陽無情地炙烤著大地,大地上不時升騰起一股股熱氣,蟬兒在樹枝上“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人們熱得都喘不過氣來。而當時的我正在床上熟睡,吹著空調,做著美夢。突然,父親進來推醒了我,著急地對我說:“快點,要遲到了,老師還在等著呢”。我瞇著眼,喃喃地說:“反正都來不及了,還不如不去,讓我再睡一會兒”。但最終我還是拗不過父親,只好勉強答應了父親的要求,我匆匆洗了一把臉,帶上書,正準備出門,父親一把叫住我,說:“我送你去”。我一驚,沒好氣地說道:“這么熱的天氣,你出去干什么?”父親說:“沒事。”說完就把我往外推。
剛一出門,我就感覺到外面真的很熱,迎面吹來的一股股熱浪,讓人簡直忍受不了。此時,父親已推出了自行車,讓我坐上去。父親冒著酷暑向老師家騎去。過了一會兒我感覺雙臂被曬得非常的熱,就似被火燒著了一樣,用手一摸頭發,比火山熔巖還要熱。但此時,我又想到了父親,看著父親的后背,完全被汗水浸濕了,即使這樣,他仍然任勞任怨地把我帶到目的地。我看著父親離去的背影,眼角不由地濕潤了。
傍晚,我回到家后,發現家中沒人,便打了媽媽的手機,媽媽告訴我,父親回來后又因過于操勞而中暑了,現正在醫院。聽到這,我的內心感到無比地難過。
現在細細想起父親對所做的一切,那都是對我的一種深沉的愛,我為以前對他的誤會,而感到深深地內疚。
關于父親的隨筆 篇12
父親”,也許有人早已把他淡忘,在父親的背后,是那么艱辛、無私和偉大!父親是一片藍天,在他的呵護下我們茁壯成長;父親是一座大山,巍峨地站立著,狂風暴雨肆虐地沖擊著他,毫不畏懼;父親是一把梯子,他蓄一生之勢幫我們向最高頂沖刺。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普通對于我來說并不太重要,可他卻賜予了我一個偉大的父親。
爸爸是一個每天到處奔波的人,不管是風吹雨打還是陽光直射,他每天都依然堅持。父親每天的任務很繁重,每天都要搬一些瓶瓶罐罐的東西。如:氧氣瓶、液化氣等。
每天早出晚歸已成為他的家常便飯。父親每天早上8:00出門,到晚上9:00才能見到他的蹤影。出門時衣服是干干凈凈的,到晚上卻是骯臟的,我知道了父親今天的工作很辛苦,他為了我,付出的實在太多了。望著父親那遠去的背影,情不自禁的流出了眼淚。
父親拖著疲憊的.身軀,卻不忘關心我。每個禮拜回家,父親總會啰嗦幾句,詢問我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每周要來學校時,父親總不忘說上一句“學習要認真,不要太不把學習放在眼里”。
父親是家里的頂梁柱,在面臨種種困難后,父親毫不退縮,這反而激勵了他的斗志。他更加努力了,立志一定要做得比以前好!
我出生在這個家庭是我的榮幸,他賜予了我一個偉大、無私的父親!我要感謝他,感謝他對我所做的一起,父親,我愛您!
關于父親的隨筆 篇13
就在今天早晨,今天我們要舉行父親節的慶祝活動。酸酸媽媽問孩子們:“誰的爸爸好。”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舉起手來。又問一句“誰的爸爸不好?”。教室里鴉雀無聲。只有一只小手,有點猶豫的舉了起來,寶貝看看沒有別的小朋友舉手,又悄悄的放下了。
親愛的寶貝,從平時與爸爸媽媽的交流中,我知道有時候,爸爸會在你犯了錯誤的時候打你。我猜你剛才舉手的原因,一定是因為這個。
我一下子覺得很難過,特別難過。
親愛的`寶貝,老師深深的理解你此時的心情。因為老師小的時候,也會挨爸爸的打,有時候打得很厲害。所以從小,對爸爸就有一種沒有理由的畏懼。我想,你也是一樣的。因為害怕,因為不理解,所以對爸爸有抗拒,甚至,拒絕親近。
可是寶貝,你知道嗎。當有一天,我覺得我長的足夠大的時候,我聽見我的舅舅說,你小的時候,你爸天天說,要把你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成為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呵呵,我始終沒有成為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可是那一刻,我懂了爸爸的愛。
寶貝,等你再長大一點,你會知道一個詞,叫嚴父慈母。母親的愛是海,包容一切。我們會在媽媽的懷里找到足夠的自信和溫暖。可是父親的愛,是高山,有時在爸爸面前,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很渺小,覺得自己不受重視,甚至,不受關愛。寶貝,終有一天你會明白,爸爸是在用另一種方式,讓你找到除了母親的愛之外,能夠讓你獨立堅守在這個復雜社會中的脊梁。
親愛的寶貝。一開始,我特別想把這件事情告訴爸爸,可是又覺得,對于一個父親而言,這又似乎有點殘酷。我想告訴你,也告訴爸爸的是,當你有一天可以獨立飛翔的時候,你一定會明白,哪些我們曾經不太明白的委屈和小小怨恨,其實都源自一個父親最深沉的愛。
關于父親的隨筆 篇14
20xx月X日 星期X
晴父親節到了,小紅和媽媽商量著送給爸爸什么論文,怎樣才能夠讓爸爸開心呢?
小紅想了個好主意,她對媽媽說:“媽媽,我們每人親手做張賀卡送給爸爸吧。”媽媽說:“這個主意不錯。” 說完媽媽把做賀卡的材料找了出來,有剪刀、彩紙、雙面膠。
一切準備好了,可以開始做了,首先小紅把爸爸最喜歡的顏色的彩紙拿出來,再用剪刀剪出一些愛心形狀的'圖案,接著用雙面膠布把愛心貼在賀卡上,然后寫上祝福的字,最后兩張賀卡做好了。
晚上,爸爸回到家,小紅和媽媽把早以準備好的賀卡送到爸爸手里,爸爸高興地流下了眼淚。
【父親的隨筆】相關文章:
與父親的隨筆05-07
給父親的隨筆07-07
父親的隨筆10-22
給父親的隨筆05-09
父親的背影隨筆04-04
祝福父親的隨筆05-20
父親的愛隨筆05-10
寫給父親的隨筆05-10
與父親的背影隨筆05-06
父親的親情隨筆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