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薦)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想要更多的了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
春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孩子們像出籠的小鳥,嘰嘰喳喳的聚在一齊,一副興高采烈的樣貌,今日他們都帶來了自我的沙水玩具,在我的帶領下來到沙池玩沙,孩子們邊玩邊談論著自我的發現與感受。梓陽指著自我的大車說:“我的大車能夠翻斗,用力一翻沙就都沒了,好輕便!”金航推起自我的小推車說:“我的`車能夠推很多土,玩起來也很好!”……看到這幾個孩子對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開始思考:各種車能否成為我們的主題活動呢?于是,我讓這孩子們開始收集有關有關車的圖片,放在班內的圖書區,每一天區角活動時我和孩子們一齊看看書,和他們說說有關車的故事,孩子們都很高興,,我還故意提出一些問題:“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車”“它們都有什么作用”?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和我共同研究,共同探討,收集資料:有的帶來制作的自行車,有的畫下了各種汽車,有的帶來挖土車、小轎車、消防車。。。。。。頓時,我們的教室頓時成了車的世界,車輛成了大家的關注點。
經過這次對“各種各樣的車”主題活動觀察與分析,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孩子們就像各種車,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寬闊的跑道上,自由的奔跑!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2
和幼兒朝夕相處,我們每一天都要講很多話,而我們用的多的一個詞,那就是“小朋友”。說多了似乎也就習以為常,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其實,細細一推敲,它正是體現了師幼之間的一種“朋友”關系。
我們能夠將關系親密的人稱為“朋友”,那我們每一天親切的稱幼兒為“小朋友”時,不是也就應用對待朋友的`態度感情去和幼兒交流嗎?只有我們將幼兒真正當作我們的“小朋友”,才會用朋友的身份于幼兒交流情感和看法,虛心征求和傾聽幼兒的意見,賞識幼兒的優點和進步,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現和行為。這種以平等融洽的關系帶給的支持易于幼兒溝通,也容易被幼兒接納。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3
不要剝奪孩子玩泥的天性
泥土滋養人類,也孕育了人類文化,孩子愛玩泥巴似乎是人類的天性。原本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卻遠離了鄉土氣息,在家長和老師的“呵護”下,孩子很少沾上一點土珠,就連幼兒園開展的泥工活動也是由橡皮泥代替,時間長了孩子也會厭煩。
這次泥工活動,我破例為大班孩子們準備了粘土,當我課前在準備和泥
時,不知不覺的.孩子們圍在了我身邊。一個、兩個、三個……泥團擺在了地上。甜甜發話了:“老師,您要干什么?”我說:“你們猜猜看。”大多數孩子說不明白,行行小朋友說:“是為我們準備的嗎?”我夸獎:“你真聰明,愿意玩嗎?”孩子們在一旁拍著手說:“愿意——!”當把一個個泥團分給孩子們,他們入獲得寶拿著心愛的泥團,學著老師的樣貌揉啊、團啊……,不用做任何的講解。我做起了小時候——東道上,西道上,都來看我花爆仗“啪”——,孩子的花爆仗也一個之后一個響起來,“耶——”東胡同,西胡同,都來給我補補丁,這時你給我補,我給你補……。之后,啟發孩子做一件自我喜歡的物品,一會兒功夫,飛機、汽車、房子、各種動物、餐具等等展顯在面前。帶領孩子們進行了泥塑展示,當讓孩子們把作品擺在泥工區時,浩浩小朋友說:“老師,什么時候再玩?”婷婷懇求說:“老師,再玩會兒吧?”……。我無奈的告訴他們:“以后泥工活動,我們繼續玩泥巴,好嗎?”看到孩子們那歡呼雀躍勁,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透過這次玩泥巴,看到了自然資源和民間藝術活動的魅力,不但能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而且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面,還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精神。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4
9月1日,是幼兒園迎接新人園孩子的日子。在這一天,我會很用心,地去記每一個孩子的名字與特征。川川讓我記憶深刻,他長得特別瘦小、單薄,來園的時候總是牢牢地抓住母親的衣服不放,最與眾不同的是他懷里始終抱著一只透明塑料袋,里面裝著一頂帳篷。“哦,是你的玩具呀!”我笑容滿面地湊上去,但他馬上抱緊袋子,警惕地看著我。孩子的母親連忙解釋:“川川特別內向,不愛說話,這頂帳篷是他的寶貝,到哪兒都得帶著。說好讓他帶帳篷來,他才肯上幼兒園。”我見過不少有依戀物的孩子,可喜歡帳篷的孩子還是頭一次遇到。
不出所料,川川的分離焦慮情緒反應很大,在園哭鬧得特別厲害,而且,在兩個多星期里,他常常抱著帳篷袋獨自一人坐在角落里,不與同伴交往,也不按教師的要求去做。于是,我嘗試用各種方法走近他,抓住一切機會引導他,幫助他緩解焦慮情緒。
一天中午,我正組織孩子們聽故事,發現坐在一旁的川川面露疲態,哈欠連連,便走過去對他說:“到小床上去睡覺吧!”川川搖搖頭,拒絕了。“要不這樣,我看你的小帳篷不錯,我們把它打開,你睡到里面去吧。”川川對我的話沒什么表示。我便邊哄邊從他手里取過袋子,打開帳篷。川川鉆進帳篷以后,開始還撐著不肯睡下去,但最終抵不住睡意侵襲,漸漸進入夢鄉,一睡就是兩個多小時。
第二天川川來園時,我牽過他的小手對他說:“你看,老師昨天沒騙你吧,你一覺睡醒,爸爸媽媽就來接你了。”川川媽媽說:“還是老師有辦法,川川回家時告訴我他在幼兒園里睡著了。”“原來川川這么能干,幼兒園里發生的事情都記住了,并且能清楚地告訴媽媽。”我抓住機會表揚川川。看到川川緊張的神情有所放松,我意識到繼續引導川川的時機到了,于是我建議家長帶一些川川平時喜歡的玩具或圖書,放進他的帳篷里,這樣川川在幼兒園就有事可做,有助于轉移他對家人的思念。事實證明這一招果然有效,川川坐在他的帳篷里玩著恐龍玩具,抵觸情緒明顯緩解了。
川川的小帳篷吸引了班里其他孩子,大家忍不住都想進去玩,可川川不是莫名其妙地哭,就是拉上帳篷的拉鏈把自己關在里面。帳篷里的川川似乎與伙伴們隔絕了。怎樣才可以讓川川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學會交往和分享呢?我將目光定格在孩子們最喜歡的角色游戲上。“篤篤篤,請問是小恐龍的'家嗎?”“我是送貨員,給你送來好吃的牛奶和蛋糕,請打開門。”“清潔工人來了,請你把玩具搬出去,我要打掃衛生。”“有一只無家可歸的小貓,你讓它進來玩一會兒,好嗎?”“川川,你的小恐龍生病了,快送它上醫院吧!”“今天有客人要來,你得準備吃的,當好小主人哦!”……我裝扮成各種角色與川川對話。使川川的焦慮情緒逐步得到釋放。在游戲情景中,他能暫時忘卻不快,與同伴進行一些互動。有一次,在玩“大灰狼抓小兔子”的游戲時,川川眼見小兔子都快被抓光了,便靈機一動,拉著身邊的小朋友躲到他的帳篷后面,還嚷著:“這是我們的家,大灰狼不能過來。”我看時機已成熟,便組織全班幼兒開展了一次“帳篷”的戶外活動。在孩子們的相互邀請聲中,川川終于允許朋友走進他的帳篷。
對川川的入園適應指導還在繼續中,我想只要我們夠細心、夠耐心,家園配合,對癥下藥,就一定可以幫助川川平穩度過適應期,使他愉快地融入集體。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5
“午睡”事件
中午午睡的時候,我發現云天小朋友翻來翻去久久不能入睡,我走過去輕輕的`問:“云天,你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聽了我的話,孩子趴在我耳朵上悄悄說:“老師,今天是我媽媽的生日,早上來園時爸爸說了他要送給媽媽一件禮物,我是媽媽的孩子我想我也應該送一件禮物給媽媽,你看:我給媽媽畫了一幅畫,名字就叫“歡樂一家人”畫上高高個子的是爸爸,有點胖頭發有點卷得是媽媽,這個是我······”聽了孩子的話我的眼角有點濕潤,我也由衷地感到高興,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我夸獎了孩子的做法,但是讓她現在必須把禮物放好,離園時送給媽媽,現在必須馬上入睡。孩子帶著甜甜的微笑很快進入了夢鄉。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6
在上一周的教學中,我突然發現,小孩子們對當老師這個事情,格外的興奮,而且非常感興趣。或許是已經跟我混熟了,在我這個真正的老師面前,敢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在一次午餐盛飯的時候,大家吃著吃著,有幾個小朋友突然把碗端到我平時做的位置上,小手一揮:“快吃飯!”
頓時,旁邊的`小朋友就鬧起來了。“下來下來,你又不是老師。”
“現在我是老師了,我在這里坐著。”
一個小孩子這么一說,其他小孩子紛紛把自己的板凳搬到了我旁邊,“我才是老師!你們好好吃飯,不準挑食!”
“我才是老師!來我來打飯!”
“哼!我是校長!”
“校長才不進我們幼兒園呢!”
……
在爭吵聲中,我笑著對其中一個說:“來,小老師,接下來就你給其他小朋友盛飯啦,注意不要掉了喲。”
他頓時高興的接過勺子,小心翼翼的給其他小朋友盛飯。而一邊,小朋友們羨慕的眼神看著他。
頓時,我有了一個想法,我要設置一個小老師制度,每次讓一部分小朋友當老師,這樣,其他小朋友既有新鮮感,這個小老師也能學到更多。
具體的結構我還要仔細想想才行,不過,越想越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呢。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7
幼兒園老師教育教學隨筆 《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
幼兒期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我認為,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最重要是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進餐習慣。作為小班教師,首先就要學會善于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育,做到因人而異,從而來糾正幼兒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進餐習慣,從小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與家長溝通,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我班幼兒獨立性較差,依賴性強,多數幼兒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著喂,哄著吃。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由于生活衛生習慣的變化,口味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由在家的幾個大人圍著轉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進餐問題。開學后,我們發現幼兒偏食、挑食的現象較嚴重。但幼兒飲食習慣的可塑性較強,就有意識地進行了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及時地糾正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使孩子從小就養成自覺、良好的進餐習慣。
不少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中存在著重智力開發、吃得“好”,卻輕行為習慣培養的現象,許多幼 兒形成吃飯挑剔、挑食、偏食、邊吃邊玩等不良飲食習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體營養比例失調,引起各種營養不良癥狀,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利用家長會和家長開放日、平時的家園通訊欄和網上的宣傳,鼓勵家長配合幼兒園平衡膳食,向家長做好宣傳教育,只有合理的營養才能確保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通過游戲兒歌等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
我們通過兒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讓幼兒了解小手的作用,學會洗手的方法。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不潔東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飯前不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而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十分重要。通過小競賽,讓幼兒掌握洗手的順序(挽袖、打濕、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凈,甩手上的水),剛開始學時,一不注意,孩子們的袖子就弄濕了,借此機會,我就給孩子們做示范——挽袖,并一邊洗手一邊教幼兒說:“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頭洗仔細,小手腕別忘記。”這樣,孩子們把洗手當作游戲,使幼兒養成食前洗手的好習慣。
三、在日常生活中糾正幼兒的偏食、剩飯情況。
1、及時調查、了解幼兒的偏食情況。
在了解中,我發現幼兒的偏食習慣形成原因有以下幾種:家長從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種食物;身體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習慣;情緒不穩定等。
2、因人而異,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樣示范法。根據小班幼兒“喜模仿”“愛表揚”的特點,我就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告訴他們老師最愛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師一樣愛吃,并及時表楊,為他們樹立榜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爭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來。
(2)“打預防針”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兒對某種食物高興時能吃一些,不高興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對待這類幼兒,我采用“打預防針”的方法。在飯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靜的游戲,然后讓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最后我告訴他們今天吃的是一種營養特別豐富的菜,多吃它會長高,長聰明,看誰吃得又多又香。這樣,孩子們的情緒被調動,相互比著吃,往往會吃得很香。
(3)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現實的。對這類幼兒我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綠色蔬菜,開始她一看到綠色的蔬菜就搖頭,現在能稍微吃點了。
(4)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我那怕是一點點進步,我都給予鼓勵,發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得到了有效改善。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8
今天早上,我值班,所以我一早就來到活動室里,等待著孩子的到來。看著孩子們一張張的笑臉,今天又是個好心情。
不一會兒,昊昊來了,怎么他的手背在背后面呢,是不是又拿玩具來了,我曾經警告過他們不許拿玩具來學校。因為他們一拿玩具來,上課就只知道玩玩具,不怎么認真學習了,眼看就要上一年級了,不給他們灌注一點知識,上一年級會跟不上學習進程的。
我走過去說:“昊昊,今天帶什么好玩的來了,是不是又帶玩具來了,如果是玩具就拿出來交給教師保管吧,等放學后再還給你,好嗎?”昊昊抿著小嘴說:“老師,今天我沒帶玩具來,我給你帶了個好東西來,是送給你的,不知道你喜不喜歡?”說著,他從身后拿出了一束鮮花,里面有幾朵康乃馨,有幾朵紅玫瑰,還有露珠呢。我一下子驚呆了,他怎么會拿這個送給我呢,我有點疑惑。昊昊說:“老師,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不是要過“三八”婦女節了,老師,你也快當媽媽了吧,這是我爸爸替我買給媽媽的,我抽了幾朵送給你吧,你喜歡嗎?”我使勁地點了點頭,我太感動了。“老師,好喜歡你的禮物,謝謝你送給老師這么珍貴的'禮物。”我在他的臉頰上輕輕一親了一下。昊昊樂滋滋地說:“老師親我了,老師親我了。”
原來,孩子也有這份心哪,不知道是父母教他的,還是他自己想到的。總之,孩子有這份心是無法相比的,今天這件事情讓我很意外,小孩子的心理有時是很細的,他們總做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而這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卻讓我們感到意外,感到高興。
在昊昊的心理,也有一件高興的事,就是老師親我了,他為這件事情感到高興,感到興奮。我們老師一個不起眼的動作會讓孩子們高興萬分。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9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和孩子們在一起相處三個月了。
記得有天我請假,小班的娟娟老師代我的課。當我回來,聽其他老師說,我們班的孩子一直問我為什么沒來上課,老師開玩笑說是他們把我氣得生病了。當時聽了,我心里覺得酸酸的。雖然孩子們有時候不太聽話,但是我和他們在一起應經成為了一種習慣,成為了每天的生活。
每當我夸獎其中一個人時,他們總是一起做,我知道,他們需要我的夸獎。所以我也會盡量給他們每個人一個手指印章。雖然摁在眉頭,別人看不到。但是他們覺得這是給他們最榮耀的獎勵。
宇航現在很喜歡幼兒園的生活。他是外冷內熱型的孩子,表面看起來文文靜靜的,但是心里有很多的想法。現在他也很樂意和我說,每天一早過來,總要說做完在家媽媽、爸爸給他弄什么、買什么東西了。當然,我也要認真的聽他說。
我們班的兩個小女孩兒詩曼和子藝,現在越來越有范兒了。看到男孩子灑水了,便說:“趕緊拿抹布擦掉,要不袖子就濕了!”有時候看著她們覺得很有女王范兒。有時候我也會提醒她們:你的'能力和時間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什么事都照顧的到。
鈺堯,是讓其他老師說道都頭疼的孩子。但是我沒覺得鈺堯讓我頭疼,也許是別的老師沒有和鈺堯相處的原因吧。雖然鈺堯總是做些激動的事,但是他是個開心果,他能讓我們開心,捧懷大笑。記得一天他突然說,“曉燕老師你不丑!”當時我很驚訝。原來他也有自己的審美。我也很高興,在孩子們的心里,我留給他們的是美好的形象。
和孩子們的日子里,總能出現一些開心的,讓人開懷大笑的片段。很感謝孩子們給我的一切。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0
今天戶外活動結束后,小朋友們排隊喝水,來了一陣吵鬧聲,保溫桶旁的幾位小朋友喊著:“要排隊!要排隊!”我連忙趕過去,原來是小旭張開雙手,當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們被擋住了,擠在一起亂成一團。我把小霖拉開,他卻僵在那里不肯走,還大聲哭喊起來:“媽媽,媽媽!”我耐著性子對她說:“老師不批評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這時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小霖不排隊!還插隊。”“他還推我!”聽到孩子們紛紛告狀,小霖繼續大聲的哭喊。“真是這樣嗎?我相信小旭不排隊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說給大家聽聽吧!”
聽了我的'話,小霖擦了擦眼淚,慢慢停止了哭喊,還略微帶點哭腔地說:“我口渴,我不要排隊,他們太慢了。”“小朋友你們渴嗎?”“我們也很渴。”“小朋友們都很渴,這該怎么辦呢?誰愿意讓小霖排前面”。這時有一個小朋友愿意讓小旭排前面,我表揚了這位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跟著說愿意。“小霖,小朋友們對你真好!”小霖有點不好意思地說:“我下次也讓小朋友排我前面。”這件事后,我引導孩子們討論我們的隊為什么總排不好,他們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隊的原因,我們又討論怎么才能把隊排好。
通過這些活動我深切的感到:幼兒的常規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點的關注、教育,并采取多種方式去進行培養。另外,常規教育也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能死守。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1
游戲時間到了,孩子們都快樂地活動起來。我穿梭在各個游戲區域,觀察孩子們的游戲情況。當我走到語言區時,發現書架下散落著幾個小指偶。我觀察了一會兒,發現沒有一個孩子去把它們撿起來,有的孩子看見了還故意繞過去。見此情景,我忍不住說了:“你們看見地上的指偶了嗎?怎么沒人去撿?這是誰掉的?”沒想到,幾個孩子異口同聲地說:“不是我們掉的,是凡凡掉的,他走掉了,到別的地方去玩了!”“難道別人掉的東西你們就不可以撿嗎?”我繼續說道。文文看了看地上的指偶,又看了看我,慢悠悠地走過去撿起了指偶放回筐里。其余的幼兒則怯怯地看著我。
那天,我發現語言區里又有兩個指偶躺在書架下了,這次我先沒有吱聲,想看看有沒有孩子會主動撿起它們來。但過了很長時間,指偶依舊靜靜地躺在那里。于是,我故意指著地上的指偶大聲地說:“哎呀!這里怎么有指偶躺在地上呀!真是可憐!會不會被人踩到啊,不知道有哪個好心的小朋友愿意把它們送回家?”說話的時候我有意用眼神掃視語言區的幾位小朋友。沒想到,我的話音剛落,幾位小朋友就站了起來,說:“我去!我去!”……
兩次相同的情景,兩番不同的話語,引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第一次,孩子在老師的要求下極不情愿地撿起了地上的指偶,心里是不甘的,也許他們想的是:這個指偶又不是我掉的',老師為什么要讓我來撿。雖說我是想讓孩子明白,不論是誰掉的,玩具掉在地上我們都應該把它撿起來。但孩子感受到的卻是老師在強求他們。而第二次我用游戲性的語言激發孩子的同情心,又以征詢意見、請求幫助的口吻,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尊重,于是,孩子們便樂意并爭著去撿地上的指偶了。這一對比性事件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如果我們能循循善誘、“動之以情”,孩子們的很多問題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2
童心是與幼兒溝通的橋梁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覺得不但要有愛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童心。
每個孩子都愛看動畫片,最近孩子們議論最多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議論起來,一個個可來勁了,有時因為一個細節把小臉都爭紅了,我也愛看動畫片,像《貓和老鼠》,《金剛葫蘆娃》等,我都看了不止一遍,動畫片我每一天不誤。
一天范晨陽,劉文睿等一些小朋友正在議論“喜羊羊和灰太狼”,我走進去和他們一齊議論起來,開始他們一愣,一個個驚慌失措的看著我,隨后便興奮地同我一齊討論起來。看著他們一張張可愛的小臉我可高興了,因為此時我明白,我和孩子們已經沒有了距離。一次范晨陽的媽媽對我說:“我們范晨陽回家很高興地說‘我們老師也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很喜歡我們老師’。”
是的,我明白我與孩子之間沒有距離,是因為我有一顆童心,童心是與幼兒溝通的最好橋梁。從那以后,我和孩子們的距離更近了,心貼的更緊了,讓我們所有的幼兒教師都架起與孩子之間的那座童心橋吧!
別插嘴,耐心聽別人講
常金濤小朋友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個令人頭疼的“毛病”:愛插嘴。有時,我剛說個開頭,他接過去就嘰里呱啦地講個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著叫,在課堂上,又是根本聽不清我的話。
這天,我剛說:“小朋友喝水”。他便叫:“一組去,二組別去。”但是全班小朋友并不聽他的話,一齊涌向了杯子廚,見此情景,我靈機一動,先讓小朋友們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此刻請金濤小朋友來當小老師。孩子們見狀,都覺得好玩,嘻嘻哈哈炒成了一團,金濤大聲喊:“一組去喝水。”絲毫沒有用處,我趁此機會對他說:“你一個人的聲音怎樣能比他們那么多人的聲音大呢?老師上課的時候你總是講話,別人還能聽得見嗎?他紅著臉搖了搖頭。透過這件事后,他的“毛病”好了許多。
針對各個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說教要有效得多。
適當延續教育過程,能夠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興趣
夏天雨過天晴后出現的美麗的彩虹往往會成為孩子們議論的焦點。教師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彩虹的形狀,再引導觀察彩虹的顏色,教給幼兒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名稱。還能夠巧妙地引導幼兒討論彩虹構成和消失的原因等。對這種隨機教育,幼兒很感興趣,參加的用心性也高。
教師可在彩虹消失后延續教育過程,如帶領幼兒面向太陽用口噴水,觀察出現的小小彩虹,進一步鞏固所掌握的知識。再如,當孩子們一時對某一小動物如七星瓢蟲等產生興趣,自發地圍在一齊議論不停時,教師可引導幼兒觀察,對一些知識性的問題暫不告訴正確答案,而是讓幼兒把小動物帶回自然角,繼續觀察,老師可透過查找有關的資料。發動幼兒回家問家長,使幼兒掌握的知識更規范、正確、豐富。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3
又到了“八個一”活動的時間了,我讓孩子們跳繩,活動剛開始,就拉著繩子跑著,突然一下子摔到了,雖然狀況就發生在我的眼前,但是我來不及拉到她,她已經摔到了,我迅速跑過去扶起她,看見她的下巴上有零星的紅點,嚴重的是嘴巴里出血了。仔細一看,原先是上牙齒咬到下嘴唇上,并咬破了,有兩個很深的小牙印,我心疼極了,連忙請王老師幫忙,帶xx去教室漱口,擦藥。
中午吃飯時,我一向問xx嘴巴是否還疼,需要把飯菜切細點喂她嗎?但是她卻告訴我“老師,我不疼,吃飯也不疼”,還用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我。我的心里是一陣陣的`感動,她竟然看出我的擔心,像個大人似的安慰起我了。到下午午睡時,xx的狀態一向很好,我時刻留意著她。就這樣到了下午離園的時候,我心想,此刻的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家長如果不能理解我,就算是有一些指責的言語我也必須要聽進去,更何況xx一向是她奶奶來接呢,老人更是心疼不已了。我忐忑不安的等著xx的奶奶,教室里還有四、五個孩子時,她的奶奶來了,我連忙迎上前,把這天上午的事情給老人說了一遍,就在我的話還沒有完全講完時,老人家就說“這是難免的,老師,你太辛苦了”然后一再告訴我別放心上,領著孩子跟我說了聲:“老師,再見!”后就離開了。
這天這件事情使我再一次被感動,被xx的善解人意,還有家長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這使我更加自責起來,如果我在活動前再多說幾句“請寶寶不要奔跑的”之類的提醒的話語就好了,或者這天如果不玩拉力球,改玩別的項目可能也能夠避免“事件”,今后我還要更加用心,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用的心看好孩子們。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4
今年“六一”,是大班小朋友在幼兒園度過的最后一個兒童節。我們班決定排練一個全班參與的音樂童話劇《小紅母雞的面包》。在和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改編故事、制作劇本后,我們確定了音樂童話劇中的角色及人數,決定讓孩子自主選擇和分配角色,并設計了一張演員表。
小紅母雞是劇中的主角,誰扮演最合適呢?我首先想到了樂樂,她口齒伶俐,活潑大方,曾獲得全區講故事比賽一等獎,還到電視臺錄制過節目……今天是星期一,樂樂是第一組的,參照平時選游戲的形式,由第一組開始選角色,既名正言順,又不失公平。我拿出了演員表,介紹了角色和人數,提出了“選角”的要求:
“今天,是星期一,我們從第一組開始選擇,請小朋友們在想演的角色后寫上自己的.名字。如果你想演的角色被前面的小朋友選了,你只能從剩下的角色中選一個。記住,每個人只有一次選擇的機會。”
“選角”活動進行得很順利。可是,當我準備公布“選角”結果時,卻發現“小紅母雞”的“演員”欄里,演員竟然不是樂樂,而是第二組的豆豆。“樂樂呢?她想演誰?”我急急地尋找,卻怎么也找不到樂樂的名字。
“樂樂,你的名字呢?怎么沒有你的名字?”我急了。
“老師,我沒選。你肯定會讓我演小紅母雞的!”樂樂笑瞇瞇地看著我。
“為什么?”
“因為我能干呀!老師喜歡我呀!”
這孩子!我掃視著演員表,只剩下一個石頭人的角色了。怎么辦?要不要豆豆跟樂樂換角色?可是……
短暫的猶豫之后,我決定不更換角色。我對樂樂說:“每個人只能有一次選擇角色的機會.你不可以演小紅母雞了……”
樂樂盯著我,一副不相信的表情。看著看著,她哇的一聲哭了,我的心也像被針扎了一下。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利用自己的權威,用貌似公平的方法給心目中的好孩子制造著優先選擇之類的特權或機會。因為老師的偏愛,樂樂產生了優越感。這份優越感,使她輕易放棄了優先選擇的機會……
還有兩個月,孩子就要從幼兒園畢業了。“選角”風波給我敲響了警鐘: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競爭的機會和權利,不能僅僅停留于言語中,更應落實于日常活動中。我要在為孩子創設平等機會的同時,學會對孩子說:機會,只有一次.每個人都要學會珍惜、學會爭取……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5
午餐咸菜的`效應
魏金昊小朋友最近感冒了,總是不好好吃午飯,每當我走到他身邊時,他為了得到我的表揚,就使勁地吃飯,不吃菜。于是中午用餐時,我坐在他旁邊,看著他吃飯,期望他能夠多吃點菜。我說:“這天青菜很香哦,來嘗一嘗。”魏金昊不情愿地說:“我不喜歡吃。”我夾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給他看,魏金昊有點心動了,學著我的樣貌夾起一點青菜,但是剛嚼了幾下就又吐了出來。看到這種狀況,我十分擔心,不吃菜感冒怎樣能快點好呢?我對他說:“只要你吃一點菜,老師就給你咸菜做獎勵,好嗎?”魏金昊十分高興,爽快地吃了自我的一口菜,我信守承諾給了他一小塊咸菜。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每次午餐我都給魏金昊“加餐”,有時也會給其他小朋友,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都食欲大增。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育教師中班教育隨筆06-01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精選]07-15
(精選)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08-02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07-05
幼兒園教師教育的隨筆05-09
幼兒園教師的教育隨筆08-10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經典】08-04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經典]05-20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精選)08-21
[精選]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