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心贏得心靈讀書隨筆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隨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用心贏得心靈讀書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用心贏得心靈讀書隨筆1
這個寒假我讀了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用心靈贏得心靈》,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講演錄。仔細想想讀書的過程,真是無比快樂的,有時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有些章節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太生動了,那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使我仿佛身臨其境,有時又使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教學情景。我真有些愛不釋手了,尤其是李老師給孩子們寫的那一封封感人肺腑的信,讓我百讀不厭。有時我還將其中的精語句和優美的.篇章反復閱讀并做了摘抄,我覺得閱讀和摘抄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學習過程,那優美的語言,那深邃的思想無不啟發我怎樣讀書,怎樣教書,怎樣教育自己的學生。可以說,李老師將是我今后教育工作中的又一盞指路明燈。
我知道要想成長為像李老師那樣的好老師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像李老師說的要不停地實踐,不停地讀書,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寫作。平時我們心里也非常清楚“厚積薄發”的道理,但就是懶得去讀書,為此還總是給自己找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工作忙沒時間去讀書;家里事情太多抽不出空來讀書;自己年齡大了,眼睛因做過手術看書時間長了不舒服……其實說到底還是習慣的問題,沒有堅持讀書的好習慣,有很多時間都是在閑聊、閑逛中溜走了。難道我們比李老師還忙嗎?李老師卻能在火車上、飛機上、候車廳等細碎的時間里堅持閱讀,而且把閱讀當作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當成是極其快樂的一件事。我們很多人都有著滿腔的工作熱情,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最終都走不太遠,為什么呢?就在于我們缺少閱讀,缺少筆耕。所以,讓我們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像李老師那樣堅持讀書、勤于練筆吧,讓讀書、寫作也成為我們的習慣。
用心贏得心靈讀書隨筆2
愛,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對“后進學生”來說,這種“愛”應該是真誠的。換句話說,教育者對“后進學生”的愛,絕不應是為了追求某種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教育者真誠的人道主義情懷的自然流露。當我們自然而然地把“后進學生”看作朋友時,這些頑皮的“后進學生”也會不知不覺地把我們視為“哥們兒”。當學生與教師產生了朋友般的依戀之情后,點燃學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多次諄諄告誡教育者: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滅。而且長期與頑童們打交道的經歷告訴我,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無是處”“不可救藥”的'學生,其心靈深處或多或少也有著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對“后進學生”的成功轉化,與其說是教師向他們“灌輸”,不如說是引導他們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幫助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
作為真誠的民主教育,用心靈贏得心靈,不只是教育的條件,更是教育的本質。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后進學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于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用心贏得心靈讀書隨筆3
李老師的這本書對我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他不僅在業務上教會了我一些班級管理的經驗,還用他成長的經歷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長,都可以享受幸福,只要用研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從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每一天都會很充實,很幸福,也永遠不會感到疲倦。
從李老師的書里,我也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李老師從初中教到高中,對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都給我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對她女兒的培養給了我很多的啟示。他從不在孩子面前說別的孩子有多優秀,而我心里也明白,但在實際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時自覺不自覺的就會犯這方面的錯誤。有時候孩子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和人家一比,一點成功感都沒有了。有時我在與兒子溝通時,也會因急躁而對他缺乏耐心,不能像李老師那樣真正站在平等的立場上、不能站在孩子的心理上考慮孩子的感受,所以總是發生一些矛盾和沖突。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牢牢記住,任何時候都要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我有時就在反思自己:為什么自己的學生都能教好,而自己的孩子就教育不好了呢?仔細想想,我有時候不由自主地犯了一些教育的'大忌:越是想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優秀,對孩子的壓力就越大,孩子反而就不優秀了。在教育自己學生的時候心態比較平和,所以也就更有耐心,所以學生心情也好,學習起來也就比較有勁兒,純屬是快樂學習,當然就好了。到了自己孩子那里卻恰恰相反。
看了這本書,我更加感到做一名教師很光榮,也更加堅定了我要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的信念,同時也讓我對能做一個好家長充滿了信心。孩子離不開家長的呵護,更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信任和鼓勵。讓我們都牢記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吧“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夠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歡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用心贏得心靈讀書隨筆4
曾閱讀了一些教育心理學書籍,思考“羅森塔爾效應”也普遍存在于教育中,給我一些啟示:如果教師喜愛某些學生,對他們會抱有較高期望,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愛護和鼓勵;就會以積極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以及對待自己的行為,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誘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這些學生常常會取得老師所期望的進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師忽視、歧視的學生,久而久之會從教師的言談、舉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師的“偏心”,也會以消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習,不理會或拒絕聽從老師的要求;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學生的不良惡習也會越來越多,最終淪為社會的不良分子。盡管有些例外,但大趨勢卻是如此。我突然意識到,以前找王洋同學談心之所以作用不大,是因為對他沒有抱有較高期望,沒有看他的前途和未來,更是因為我把教育他僅僅當成我和他之間的個人行為,我把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因素排斥在我的教育之外,這個“教育因素”就是“班集體”。
開學就是三年級的學生了,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應該成熟一些,我應該在轉變王洋同學的教育方式上有所突破。于是我琢磨著根據王洋的特殊情況,擬定了一份王洋同學成長計劃書。開學初,我先將計劃書交給王洋家長及他本人看,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配合,督促、幫助孩子努力做到,同時讓王洋同學感受到老師是多么關注、喜愛他,使他有前進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這樣就為我給王洋同學制定的計劃書的實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做起工作來也就會更加順利。接著我就按計劃開始一步步實施,具體做法如下:首先,要相信孩子,要相信任何一個看起來似乎無藥可救的小孩子,他內心深處也燃燒著想做好人的愿望,更有想指揮和駕馭別人的欲望。何況像王洋這樣不受同學重視的孩子呢?擔任班委工作,讓他參與班里的工作,認識到自己不是局外人,主動承擔、管理班里事務。根據王洋同學“多動癥”特點,我交給他擔任班里的體育委員,兼課間操、放學排隊回家整隊、領隊的任務。一經宣布,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同學們議論紛紛語氣明顯持有懷疑的態度,認為王洋肯定干不好,于是我例舉了幾條王洋適合干這些工作的理由,并讓王洋同學當場表態。走馬上任后,王洋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第一次當這么大的“官”,熱情度高漲,天天快樂地帶隊,天天操心班里打水,做操也比以前認真多了,上課精神也集中了許多,偶爾還能回答對問題,作業也能按時完成,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在班上說起話來也比以前底氣足了,動手打人的事也少了,看起來很陽光。
用心贏得心靈讀書隨筆5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好的班風也應該是成為感染這個集體中某些后進生的一種很重要的教育資源。我要讓大家多關注王洋同學的進步,為他的點滴進步加油鼓勁,而不是關注他的缺點,產生歧視、憎恨他的.情緒。因此,結合教學中第二單元的寫人作文,我組織了一次教育活動。我給同學們出了一篇日記,叫“王洋同學進步大”。我讓全班同學很自然關注王洋同學,讓每一個同學意識到,王洋的進步也需要所有同學的幫助和鼓勵。我是想讓王洋同學可以直接感受到同學對他的一種關懷、一種啟迪。我叫他把幾篇日記帶回家讀給家長聽,是想讓家長分享孩子的進步,也感染一下家長,今后,更加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督促、指導孩子的學習及行為。這么一個過程,就是利用集體的輿論影響、促進后進生的轉化。雖然幾篇日記不能轉化后進生,但是在我的教育實踐中,作用的確非常明顯,至少能保持一段時間,孩子嘛,不可能要求他一次就把所有的缺點改正。
曾有一位教育專家這樣說過:“一個教師要想成為名師,一定要和后進生打交道,后進生能夠促使你對教育有著更深入的研究,更深刻的思考。”過去也許我更多的是愛優等生,現在我懂得了對學生的愛更應該體現在對后進生的愛上,要不知不覺地走進他們的心靈,用心靈贏得心靈。教育之路還很長,也許會布滿荊棘,但我堅信,只要我尊重學生的心靈,能以一顆愛心堅持下去,就會看到精彩的篇章。
【用心贏得心靈讀書隨筆】相關文章:
心靈的靜謐-隨筆02-15
心靈隨筆范文11-25
通用心靈的語錄35條02-14
通用心靈的語錄39句02-08
常用心靈的語錄40條01-23
常用心靈雞湯的語錄11-02
常用心靈的語錄45條03-09
通用心靈的語錄44句02-18
眼睛心靈窗戶隨筆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