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散文隨筆
骨子里流露出來的靜,如同胎記,打出生起就有,是一種特質,好比自己的體質。靜,從不驚心。靜,是一種光陰,一種生活,一個人的氣質。
靜,是冷的。冷靜,是脊梁一股嗖嗖的涼風,瘦瘦的獵獵作響。冷靜的人,理性得無情。這種無情拒絕了曖昧,不懂無情,就得不到完滿的情。冷靜的人,如同阻擊手,發射的每一顆子彈精準,致命,不留余地。冷靜,是一種能力。人過多的抱憾,不是失敗,不是錯失,不是分離,不是背叛,不是貧窮,而恰恰是在面對災難時的崩潰,在面對誘惑時的擺動,在面對欲望時的自控。有了冷靜的思維,就有了清醒的判斷力。冷靜,是一條救命的繩索,在你滑向深淵懸崖時,把你栓在生命的邊緣。能夠瞬間平息情緒,冷靜頭腦的人,在戰場上是個將才,在科研領域上是個精英,在商場上是主宰者,在生活上是個開心人。冷靜的人,生活上中規中矩;但冷靜的人,不缺一雙睿智的眼睛以及一顆銳敏的心。他或她,在這個世上維持著一種無形的次序,令很多盲流得以井然有序。冷靜,如同一條理智的韁繩,套住,扼殺一次次一場場錯誤遺憾災難的萌芽。冷的背后,實際上才是真正的溫良。冷,成為整潔的靜。
靜,是孤獨的。人生海海,東也寂寂,西也寥寥。每一個人的到來,都是生命的一個孤本。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渺小平凡,和獨一無二。偉大如凱撒大帝,在臨終前囑托仆人,在他死后把他的雙手懸于棺木外面,讓后人明白,即是偉大如我,死后也是兩手空空。生命如書,曾經的種種,不過是自己人生這本書的一次韻腳。李白豪氣沖云霄---“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生命如斯,命若琴弦。孤獨的靜,是千年冰川下的一尾魚;孤獨的靜,是《詩經》遺漏的一個遠古符號;孤獨的靜,是“孤云出岫,去留一無所系;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孤獨的靜,是一座遺世獨立的巍巍雪峰,是漫漫黃沙的無垠沙漠,是渺渺浩瀚的星際川穹,是距離幾個億光年的一柱光。這種孤獨,這種靜,是對未知的敬畏,是對博大的膜拜,是對幽深的探索,是對古今的一種反思。孤獨的內核,是撇開熱鬧,聒噪,混沌,模糊,迷離,驚恐,憤懣,悲哀,失望,等等的一種鎮定。孤獨,是面對靜的一種態度.靜,在孤獨中跋涉,或順流或逆流,或跌倒或爬起,或近或遠,但你已經知道,你的世界始終是一個人的,與他人無關。
靜,是平和的。靜,收斂了年少氣盛。年少好比一杯摻合的飲料,熱烈,有口感,咕嚕嚕一杯下喉,說不出的酣暢,愜意;但也有人不喜它。不喜它,因為它過于招愛,過于熱鬧了。一個安靜的人,會忠于一杯白開水的殷實平淡,會喜歡一杯茶的濃淡。平和,也是一種平衡。一個經歷過風浪的人,在他的臉上,看不見滄海桑田;在言談中,沒有金戈鐵馬;舉止中,沒有力拔山河的氣勢;他的皺紋,就是他人生舞臺的一痕云月,風停雨住,彈指間,皆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氣定神閑。不記得失,只取今早。平和的靜,如同老人,神態安詳,步履平穩,衣著樸素,讓人生親近之意,好像他與你有某種血緣關系,一心只想靠近---靠近一份安心,一份信任,一份皈依。平和的靜,是一種坦然,一種領悟,如遇菩提。
靜,是賢淑的。靜,也是精致的。靜,是一位女子。她有傳統的端莊,有母儀的慈愛,有默默無言的毅力。靜水流深,女人如水,你高,我定繞開,避你鋒芒;你低,我必涌來,填你空缺。靜,是生命的境界,水,是生命的根源,流,是生命的體現,深,是生命的蘊藏。
靜,是相對狀態下流動的一川溪流,流水不止,生命不腐。女子,是靜的原鄉,不掩其色,不奪其真。
靜者,心胸多淡泊。她的淡泊,不是逃避,不是推卸,更不是一種厭世。她的靜,有對世態的洞悉,固不爭;有對責任的承擔,固不推;有對明天的瞭望,固不避;有對昨天的放手,固不留。靜者,既能“閑敲棋子落燈花”,又能“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靜者,“看透生活的本質,仍熱愛生活本身。”是位生活的勇者。勇者,即使胸有氣象萬千,依然顧盼生輝,巧笑倩兮。
靜,一個人的精神涵養。靜,是一種慢生活。滴水能穿石,抑或愚公可以移山,是時間的力量。靜也是一種精神力量,她會默默地濡養一個人的面貌,從而改變一個人外在的氣質,處世之道,創造能力,進而改善環境,改變人生觀。靜能生慧,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幻為真。
靜者,物我冥一,慕寂于喧。
我在安靜中,漸漸體會生命的盛大。
【靜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靜優美散文隨筆10-07
一人靜,塵弦難調不成音散文隨筆10-07
經典散文隨筆10-26
心情散文隨筆11-04
高中散文隨筆02-09
名家散文隨筆02-10
秋雨散文隨筆02-11
過客散文隨筆02-11
相處散文隨筆02-11
憂傷散文隨筆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