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心情隨筆:邂逅昆曲
看完沈昳麗老師的講座,想到了一個詞叫邂逅。辭海中對于“邂逅”的解釋是:偶然的不期而遇。我想這次和昆曲的對話算得上是一次邂逅吧。沒有一點點準備,沒有一點點防備,就這樣愛上了昆曲。
周一下午的時候才了解到沈昳麗老師晚上過來的消息,室友似乎表現得比我還激動,嚷嚷著要去買《牡丹亭》給她簽名。兩個人逛了大學城附近所有的書店也沒有找到《牡丹亭》,讀經典的人少了,經典的書也不大暢銷,更多的商家將銷售鎖定在青春文學和心靈雞湯上面,鋪天蓋地的文藝書籍占據了書市的半壁江山。國學經典的書架上卻寥寥無幾,孤立的沉默者總有他孤獨的理由,就這樣幾本頹廢的宋詞與元曲默默的回味著自己曾經的輝煌,或許他們正在等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帶著他們走進江南的雨巷。不是所有的姑娘都有丁香的氣息,正如不是所有的書都貪戀雨巷。我的兩位丁香一樣的室友,面對著寥寥無幾的書籍只能落寞的回去。尋書不得的小女子,嘆息悵然的小女生,剎那間活了起來。尋書無果之后,兩個人為了趕上沈昳麗老師的講座直接打車回了學校,七點鐘開始的講座,趕在六點五十八分到了。看著她們緋紅色的臉蛋,我想這一路的寒風也是過分了點了,竟然如此戲耍兩個小女子。
帶著很多的遺憾與難過,我們見到了這位期待很久的沈老師,也許叫她沈姐姐可能更恰當一些,年近四十的她散發著二八妙齡的氣息,素養出席的她讓在座的所有人為之一怔,我常常看到網絡上各種明星的凍齡秘訣,等到看到沈姐姐時我才真正相信有的人是不老的,有的人的一生都是青春。
出乎意料的是沈姐姐并沒有大談特談昆曲的光環,她從《紅樓夢》出發,娓娓談到她對于薛寶釵的理解,還特意為這個孤獨的女子寫了一出昆曲。作為一個十幾年《紅樓夢》的老讀者,我承認自己始終喜歡林黛玉的,對于薛寶釵的入世之舉,除了同情,更多的是不屑。沈姐姐對于薛寶釵的理解更加強調寶姐姐在紅塵中的生活態度,在這個大觀園里面,她葬送了愛情與青春,卻守護了整個家庭。有句話說,必出世者方能入世,必入世者方能出世。寶姐姐就是那個于出世與入世間尋求平衡的人,也許做得不好,但是做得很辛苦。我們給予她的不應該只是冷漠與不屑,更多應該是對于這個女子的尊重。
談到昆劇,老師沒有介紹太多關于昆劇的知識,更沒有教條式的課件講解。最為深刻的一句話就是昆劇是養人的。從我看到沈昳麗老師的第一次開始,我就相信了。從藝三十多年的沈姐姐依舊“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每個觀眾心中永遠的杜麗娘。除了昆劇,沈姐姐的書法與古琴也是一絕,真可謂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在古琴中滋養,書法中孕育,昆曲中長大的沈姐姐,出落得如蓮花般純潔。昆劇也是養心的,其實不單單是昆劇,每一種古典文化都是養心的良藥。在講座過程中,文學院的一位男生和昆劇藝術賞析的老師為大家共同演唱了一首《牡丹亭》的片段,老師用笛聲作為伴奏,男生演唱唱詞。剎那之間有種身臨魏晉的感覺,竹林,笛聲,戲曲。有人說那只是些高級知識分子的把戲罷了,其實藝術不只是陽春白雪還有下里巴人的。中華的古典戲曲大多來自于民間歌謠和方言,與身俱來的土壤氣息決定了它從來不是束之高閣的產品。
長達近兩個小時的講座就這樣在沈姐姐詼諧有趣的言談中結束了,我側身看了看室友,發現了她眼睛里的淚水。自己同樣無法平靜以至于在路上摔了一跤,不知道是激動還是失落。
【心情隨筆:邂逅昆曲】相關文章:
昆曲大事記05-31
關于昆曲的作文(精選22篇)07-13
邂逅悲傷10-26
邂逅的作文12-27
昆曲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10-08
難忘的邂逅作文05-02
關于邂逅的作文02-04
邂逅春天作文03-16
關于邂逅作文02-14
邂逅自然作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