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風雨紅塵路隨筆散文
曾記得,一位老師說過一句話,“出世不如入世”,這句話給了我痛徹心扉的感觸。
我,李俊英,退休老師,喜歡文學,音樂,體育,還有國粹京劇,尤喜乒乓球。山東樂陵市人,生于1948年9月9日,也即是農歷的重陽節。生日蠻不錯的,如今與老人節一起過,豈不美哉?
退休十年來,無所事事,只因2009年,老伴業務需要,家里添置了電腦,再加上大半生教初中語文的那點基礎,喜歡上了文學創作,尤其是古詩詞。因考慮到寫小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沒那天份。寫散文,得有生活素材,豈能無病呻吟?于是與不知不覺中跟成都的閑云老師學起了古詩,進了《詩緣閣》群,他是我在網上學習詩詞格律的第一任老師。學會了格律,詩意尚淺。后來,又拜廣州的快意春秋為師,他叫我深化主題,如何準確平仄,尋找替代詞語及含蓄表情達意。詩詞有了些許進步。后來進了《達人社》,在那里結識了許多詩友,評論回復中也有了不少收獲。《達人社》解散,我又跟隨好友靈韻妹管理,闖進了《江山》的《青衣文學》,也算是慕名而來。其實,不是認識社長青衣侯,而是因喜歡梅派青衣李勝素,才喜歡《青衣》。投稿初,還時不時退稿,當然,那時僅僅是投幾首絕句,《七律》寥寥無幾。詩意膚淺,只會借景抒情而已。恰巧的是,在《青衣》結識了古詩編輯馬老師,記得當時是第二篇投稿,那篇《編者按》至今記憶猶新。
在《江山》呆了約有半年時光,從編者按中吸收了不少營養,和諄諄教誨,感激不盡。今春《青衣》也解散。我一共投了33篇,就結束了。可是,馬老師的提攜懇點,終生不忘。大概是四月份,隨之進了新浪,才有了自己的博客。
從進新浪至今,還不到半年,在馬老師的辛勤指導下,我的詩詞,說句實在話,才得到升華。古韻,拗救,關鍵字,辭工,七律對仗,填詞,及次韻等等,都是在老師帶領下完成作業的。《鶯啼序》最長的詞作,試填過四闋。沒有馬老師,就沒有如煙的今天,單單說幾句感謝,已顯得很單薄。感激之情,難以言表。
近半年的時光,過得好快,轉眼仲秋已過,一片金黃,累累碩果,一場秋雨一層涼,落葉翻飛的季節也隨之而來。我喜歡秋天,悲情,凄美的情調,因此各個網站注冊,均是秋雨如煙。我的博客個簽,秋雨瀝瀝,薄霧如煙,也是原來的群主,好友清澈的泉水題贈的。如今的我,除了對仗還不夠成熟,其余的都不覺多難。
與網絡結緣,快樂、煩憂并存。這一點,感觸頗深。盡管喜歡詩詞創作,虛實結合,喜歡直面人生。但詩就是詩,不同于現實,稍有不慎,話不投機,會遭到莫須有的反唇相譏。年近古稀之年,但求尋找快樂,享受天倫,與高者為伍,智者同行。卻往往事與愿違,事倍功半。冷雨常常襲來,人來世上一遭,實為不易!天涯咫尺,愿以誠相待,因屬于我的歲月已經不多,再者,身體、眼睛不好,適當發揮自己特長愛好,安度晚年,是我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未曾想到過網絡詩詞成名,跟別人比個高低,對我來說,有意思嗎?無論哪個網站,都不愿得罪朋友的,不至于。從來謹慎從事,誰都是我的好老師。誰的懇助,我都記在心里,《春秋》的編輯劍斷流水老師,是個80后,每次給編者按好長,即使沒有文友評論,我不在乎,有精彩的按語,足矣!他不斷給我提出新的目標,方向。作品賞》、民生百態,昨天又讓我練習散文創作,真的不勝感激,他是河南鄭州人,給真名,手機號,過節給他祝福短信,不投稿時,發首新作給他,他都回復。
在新浪也結識了不少高才詩友,誰來訪問,評論,我都非常感謝。退休了,沒事,享受創作興趣和快樂,何樂而不為!但愿,我的這一番推心置腹之言,能得到各位老師、朋友理解,真的不勝感激涕零!如果說,我有對不起大家的地方,或傷害了哪位師友姐妹兄弟,愿寬恕與我,我也是老孩子脾氣,〈我的圖書館〉里管理質問我是不是秋雨如煙時,我也會火帽三丈,給予一頓狂轟濫炸。其實過后,想想也不值,誰也不認識誰,人生,本來就是風雨兼程,荊棘滿路,走過紅塵,不給自己留下遺憾,無愧自己,也無愧于大家,就夠了。愿走就走,愿來就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寧可離開,也不想傷害任何朋友,因那不是我的初衷。
【風雨紅塵路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風雨兼程路在腳下隨筆散文10-10
紅塵有愛隨筆散文10-10
靜聽風雨隨筆散文10-11
路在云端隨筆散文10-10
故鄉的路隨筆散文10-10
關于路的隨筆散文10-10
鄉路隨筆散文10-10
成長的路隨筆散文10-11
俗世紅塵隨筆散文(通用31篇)01-07
一路走好隨筆散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