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窗之一隨筆散文
窗是什么東西?那是一個小小的視界,那是一只細細的眼睛,那是一顆玲瓏的心。
人的心靈是一扇窗。俗世社會,人被窗外世界擊傷的機會多了,開窗的人就少了。有時,打開了,發現情形不對,關上也很普遍。確實如此,打開自然的窗幾乎可以不費思索,而且往往收獲的多。有時是一潑柔情蜜意的風;有時是一只追逐鳥媽媽的影兒誤闖進來的雛鳥;有時是一抹隨日光飄進的綽綽樹影;有時是鄰人一曲委婉深情的笛音。當然,也有小夫妻斗嘴哭鬧的叫聲;鄰人修補墻壁的煩人的錘聲;或者哪家小孩被母親罵哭的噪音。但,這對人的影響都不大,反而見出生活的情趣。但面對心靈的窗,人,就小心得多了。
窗里窗外,截然不同的風景。如季節的輪回,或詩意,或郁熱,或恬然,或曠遠,總是有別。但尋找到開啟生命的密碼,收攏的會是一地的星光,一春的綠意,一載的盈滿。而無論,生命是平淡,艱澀或是惆悵。推開窗,自然的社會的詩之音符,敲擊在每一根脆脆的心弦上,躍動著的總會是清新的旋律,把壓抑的基調擠出,陰霾趕走,呈現海的闊大,天的高遠,地的恒久之意境。那每一顆弱小的靈魂在自己的生命埠頭找到起航的方向。
于是,我的窗子總向著那一群精靈打開。哪些精靈?那就是這些未被俗世染缸沾染的孩子。孩子的心靈是純正的,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你信任他,他就信任你。可人要長大,再過十年,二十年,世俗不知要把他雕琢得怎樣了,你再跟他聊天,就無趣了。他可能已經變得非常世故,洞察人情。這時,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察顏觀色,變得面目全非了。
窗,歸根到底,還是要常開才行,不然,會發霉。只愿,窗的有形無形,都映照著一個美麗的童話。
我其實也是向著陽光明媚之域推開我的窗。譬如,那詩的世界,那文字的世界,那真誠的世界。文字是心靈的凈洗器,哪天心靈蒙了塵埃,訴諸文字,馬上天朗氣清。那是寫博,它能使自己理清思緒,從現實的角度、歷史的角度認清事物的本質。那么蒙上的塵埃,輕輕一掃,就灰飛煙滅了。
從文字之縫隙透視歷史、文學,能讓人得到很多啟迪,使人長了知識,增了閱歷,提升了水平,內化了涵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寫博過程中,免不了重讀經典,查閱史料,翻看名人傳記,了解以前知之不多,或完全未知之人、之事,忽然間,自己仿佛走進一個深邃古樸的世界。那里,有很多人,在歷史的過道,或為自身抱負,或為科學發展,或為家國穩定,或為個人私利,做出種種行為,留下絲絲痕跡。審視這些人,了解這些事,可以鑒照古今,使人心境明晰。我覺得,在文字世界構筑的家,總是溫暖,總是寧靜,總是馨香。那些稍瞬一逝的歷史過客,也因為他們留下了文字,留下了思考,打開了窗的世界,而讓他的靈魂能穿越今古,永不沉寂,與后來者促膝夜話于朗朗月照之夜,風卷云涌之晝。
我也總是向著散發泥土之氣息的面孔推開我的窗。人心缺的不是友善,而是交流。日子久了,會找到一顆顆共鳴的靈魂。很多時候,我通過交流,用自己言語的善,抵到另一顆遙遠心靈。外來工,在一般人眼中,可能是不值得與之交談的,但我卻經常在與他們拉家常的過程中,覺著他們的不易,他們的質樸,他們的善良。我常常與丈夫光顧佛山的小涌、小河,目的是與魚兒有個美麗的約會。這時,總會遇到一些外來工。在佛山靠近順德的一條河邊,遇到了一位漢子在網魚。經交談,知道他是河南人,在附近搞建筑,單位停工了,出來找些外快幫補。他憨厚樣子,有家有室,在家鄉建了屋,有好幾次,差點溺水而亡,卻又是為何?但當我看到他講起妻兒時一臉的幸福感,我知道,他是不在乎溺水那點風險的。他可能夜夜盤算著,家鄉的屋什么時候又蓋高了一層,兒子什么時候能娶上媳婦,妻子什么時候能與他團聚?俗世社會,你以為面目恐怖的人,經交流,也會發現他有一顆善心。
記不清有否會因誤開窗而被傷害。總該是有的,生命如此恒長,如此短促。在生命的舞臺,呈現百態人生,人的內核,也在物質世界中,或為名,或為利,總有些扭曲。而我總相信,再齷齪的靈魂,面對不設防的善良與坦蕩,也不忍踩踏。
我睜著一雙閱歷的眼睛,如攝像頭映照萬物,感悟生活的滋味,收獲善良帶給我的開懷。
【開窗之一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散文精選經典散文隨筆10-26
散文的隨筆11-08
秋韻散文隨筆散文10-26
有關散文隨筆的經典散文10-26
清明隨筆散文11-05
散文d隨筆06-25
隨筆優美散文10-26
寵物隨筆散文10-26
經典散文隨筆10-26
秋雨散文隨筆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