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從不發你在干嘛,因為我害怕美文隨筆
一個人,為什么有勇氣跟另一個人分享生命里最雞零狗碎的一部分,而另一個,怎么能毫不厭倦地,接收了對方最平實的表達欲。
先說點很無關緊要的小事。
跟一個朋友說起,聊微信的時候,有什么話是你死都不會發的。
我的答案是……你在干嘛。
朋友起先不信。我就給他擺事實講道理。
我說你想想看,這是不是最尬的尬聊。首先人家太清楚你是沒話找話,其次……人家就算回了,你要怎么接?
“我在干活。” “哦……那你好好忙。”
“我在吃飯。” “哦……那你好好吃。”
“我在打牌。” “哦……那祝你贏到手軟啊!”
都是三句話能完結的事情。
關鍵是毫無營養。
過了會,朋友反問我說,你是在長身體還是在補鈣啊,干嘛那么追求營養?
這讓我想起更早的時候,我跟一個結了婚有寶寶的姐姐一起出去玩,她給我看小朋友的照片視頻這些我都覺得很正常,但每天晚上她會在餐廳里跟小朋友視頻,小朋友兩歲,話都講不太完整,我看著她興致盎然地,一遍遍地問:“寶寶吃飯飯了嗎?晚上吃什么的呀?有吃雞蛋羹嗎?”
小朋友在那邊咿咿呀呀的,聽不清楚答案,她就再問。
我在旁邊看得很驚訝。
她是真的覺得非常有趣嗎?
我那時候跟身邊的人說,我無法理解人為什么能那么有興致地投入一段毫無意義的對話,且樂此不疲。我甚至因為這個事情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適合養小孩,我只養過狗,狗的話每天逗弄一會,帶著它遛圈抱著它順毛就行,但小孩呢,我小時候跟我爸媽講話,他們總是不太耐煩,以至于我現在對他們不耐煩的時候也不是很有愧疚感。我的意思是——我會做得比我爸媽好嗎?
我一度懷疑過這個是不是職業病。
你知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又因為身邊朋友都是聰明人,聰明得琳瑯滿目的,大家很少聊日常,多數都是交換觀點,長此以往的,我確實對語言上有一種“一陣見血”、“金句迭出”的價值取向——我不是說我說話就是這一卦的,但,坦白說,我在不斷往這個方向努力。
我很努力想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琳瑯滿目的人。我恨不得自己活成一個微博客戶端,隨便一刷,都是一身的新鮮事。
我不是一個社交恐懼者。相反的,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讓自己看起來“好聊”一些,我囤積一些段子,適合在冷場的時候發揮,我擅長自嘲,好讓氣氛一下子被炒熱,我就跟足球運動員救球一樣,飛撲過去把一個個難聊的話題撿起,拍拍灰,繼續說下去。
但是我很怕跟人老老實實說話。我怕場面變得沉靜,我怕我自己會說一些很難接的話——“我早上去洗臉的時候小腿肚又被凳子邊擦了一下”、“我昨天晚上因為枕頭始終調適不到最舒適狀態失眠了兩個小時”、“夏天一吃完飯就犯困”……我怕說這些,這些太日常,太無趣,太……親近。
我有時候撞見女孩子吃工作餐之前都要拍照發給男朋友,這個事情讓我很……我不知道怎么說,一個人,為什么有勇氣跟另一個人分享生命里最雞零狗碎的一部分,而另一個,怎么能毫不厭倦地,接收了對方最平實的表達欲。
怎么做到的。
能不能我教你寫小說,你告訴我答案呢。
總之這些時刻都會讓我有非常深重的失落感——事實上我相信我要是真的跟人討論中午菜單的話,一定會有朋友回復的,但回復之后呢……三言兩語后,我是不是又會忍不住抖機靈,或者用表情包終結話題。我,或者說有一批和我這樣的人,是不是已經喪失了跟人真正親近的可能性?
我覺得分享秘密分享勁爆八卦這些都不算什么難點啊,認認真真討論五分鐘“所以我們要買什么牌子的礦泉水”才是真的要了我的命。
幸好我知道有很大一批人都這樣。
像是患了“好好說話障礙癥”,抖機靈什么都成,就是不能老老實實地,關于“你在干嘛”聊幾個回合。
我們害怕。
害怕暴露出那個原本的自我的時候,讓人發覺“不過如此”。
盡管我們那么清楚,人都不過如此。你覺得閃閃發亮的人,也愛吃熱干面配榨菜。
謝安琪有首很有名的歌,叫《喜帖街》,唱一個即將破碎的家和一條即將被推倒重建的街道,我跟你們說我聽到哪一句的時候頭皮發麻——“忘掉有過的家,小餐臺梳化雪柜及兩份紅茶。”
就像有句被用爛了的詞叫“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可是為了避免日后感慨,我都不敢見證任何溫馨的“尋常”。
我不知道說這話會不會顯得矯情。我是一個“斷舍離”的信徒,盡管非常愛買東西,但是我其實很少買那種,零零碎碎的,沒什么實用價值的東西——女孩子愛買的周邊、掛件、抱枕、玩偶、海報,我從來都不買。
我很小的時候,身邊女孩子都買花花綠綠的筆記本的時候,我就用最簡單的,爸媽單位發的,硬殼本子。
后來別人也好,有時候活動主辦方也好,送過我很多小玩意,我都轉手送了人。我不太想讓自己養成什么“偏好”,我希望我是個隨時就可以起身的人,我不想有很多羈絆或者留戀,那讓我覺得不安全。
我小時候很喜歡嘲笑我奶奶愛囤東西,我覺得愛囤東西是物質不充裕年代的人的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但我現在漸漸發現,我特別不愛囤東西,扔東西扔得那叫一個干脆——我變態到護膚品永遠是先用完小樣,因為覺得小樣堆在那看得我心煩。我發現這未必不是一種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永遠干脆利落的人生,并沒有我想象得那么高興。
我是突然發現自己挺沒勁的。我看過一句話說聊天截圖是現代人的愛情遺產,但是我連聊天記錄都刪起來不帶一點猶豫。我覺得記憶有時候就是拖累,不要就不要了,空白就是空白。
——我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很“舍不得”,盡管很多疑似殺伐決斷的時刻,我確實有舍不得。
我是參加完一個活動然后寫了這篇東西。
活動很順利,工作人員很貼心,因為怕吃飽了沒精神所以一晚上不敢吃東西,工作人員用吸管喂我喝水,我被照顧得非常好。但結束的時候,我腦子里有一根弦“吧嗒”斷掉了,我站在路邊,連跟司機打電話說“請到哪里哪里來接我”的力氣都欠奉。
不不不這不是要找個替我給司機打電話的助理,雖然很多人勸我說,你應該找個日常助理。
而是……我發現我并沒有一個,可以直接發語音說,好累啊這一天天的怎么跟打仗一樣怎么事情接著事情怎么焦慮挨著焦慮的人。
一個很驚喜的發現是,居然有不少人認定我是個有趣又冷淡的人。
不不不。這是個誤會。
我本質是個話嘮。如果你覺得我“有趣又冷淡”(這個形容聽起來很是迷人),那無非是因為,我是個識趣的人。
我永遠趕在別人不耐煩之前剎車。
但像這種弦崩掉了的時刻,我還是會想,如果我一點也不識趣就好了。
轟隆隆,轟隆隆,我想變成不會剎車的火車頭。
管你耐不耐煩,煩死你。
我有時候真想做一個無趣的人。
或者說,暴露我的無趣給你看。
為什么我不喜歡的人話那么多,為什么我喜歡的人話那么少。
為什么社交網絡這么無聊,段子手也不好笑。
為什么屁大點事情大家都要吵吵吵——你們又不是自媒體人,沒有kpi的壓力,哪來那么多意見需要發表。
我的理想非常通俗化。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時代沒勁透了,但因為還要搭所謂的“時代順風車”,所以不好意思對車上的乘客發表意見。
而我的理想就是,有錢到可以坦白表達自己對當下熱點的無所謂。
我就是想有你在我旁邊躺著,我們分薯片吃,吃得嘴巴都覺得難受了,吃得嘴唇都上火了,還是要親一下,誰先分開嘴唇誰起身去倒水。
我就是想做那種無趣的女人。
跟你說一些很難接的話,很抓不住重點的話,你還是得硬著頭皮回我。不能回表情,也不能回得太短,不然我就翻臉。
我是真心實意想變成這樣一個人。
但是我跟你發了這段話以后,你回復我一個表情。
【我從不發你在干嘛,因為我害怕美文隨筆】相關文章:
因為有你隨筆05-17
因為有你隨筆09-10
我想結婚美文隨筆10-27
你是我的陽光隨筆12-21
你在我身后隨筆03-09
因為有你隨筆11篇05-17
因為有你隨筆(11篇)05-17
因為有你隨筆精選11篇05-17
因為有你隨筆12篇09-10
因為有你隨筆(精選37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