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做最好的班主任隨筆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一直都很欣賞李鎮西老師,他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讓我領略到李老師的熱愛、民主、責任的教育精神,看到了教育家們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學習到做班主任的教育智慧。
一、正心態:讓生活精彩、幸福。
1、認識到班主任工作是苦樂相依。
當班主任顯然是一個苦差事,每天披星戴月,除了和任課老師一樣備課、上課,還要圍著學生轉,管理班級,處理學生糾紛,和學生談心。但這何嘗不是班主任特有的幸福源泉之一呢?我們班主任要善于發現“苦中之無窮之樂,樂中之無盡之趣”。與學生朝夕相伴之際,師生感情就更為深厚;與學生促膝談心之時,師生心靈便更加貼近。
學生給李鎮西老師過生日的情景,也讓我想起了學生帶給我的感動。那一年,學生不知從哪兒打聽到我的生日,于是就在生日那天給了我一個驚喜。當時,我去上課,看到黑板上寫著:“祝老師生日快樂!”然后,全班學生齊聲說:“祝親愛的付老師生日快樂!”講臺上擺滿了學生送我的小卡片、蘋果、紅筆等一些小禮品。面對學生的熱情,我也和李老師一樣心潮澎湃:班主任雖然累些,但和這樣純真的孩子天天相處,心中收獲地是滿滿的感動和幸福。
2、把與學生相處當作青春的禮物
當我們改變心態,像李鎮西老師那樣,把和每一屆學生相處當作一份青春的禮物,讓我們與童心相伴,與青春同行。
作為教師,面對的永遠都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么令人欣喜;作為班主任,面對的永遠都是晶瑩的童心,這多么令人驕傲;作為教育科研工作者,面對的永遠都是挖掘不盡的寶藏,這多么令人自豪。而獻身于這平凡而崇高的事業,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
3、在工作的挑戰中成長
改變心態,你會發現班主任工作每天都是新鮮的,每天都充滿懸念——教育難題,研究、解決不期而遇的懸念,并享受解開懸念后的喜悅,然后又期待著下一個懸念。這便是教育過程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師成長的奧秘所在。
迎接挑戰,重要的還要記錄自己的教育實踐——寫教育隨筆,用筆挽留住每一天平凡而純真的日子,用文字記錄下青春的足跡。我們在隨筆中成長,就是在實踐中成長,在反思中成長,在攻克難題的艱辛中成長,在收獲成功的喜悅中成長。
二、善引導:讓心靈贏得心靈。
1、傾聽、善待學生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我們要走進孩子的心靈,就要發自內心地尊重孩子,善于傾聽孩子的訴說,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多提建議,避免訓斥。
李老師與學生相處的一個原則是:永遠不以學生為敵。這個原則讓我反思:我們的一些老師為什么要“恨鐵不成鋼”地批評著學生,慢慢和學生站到了對立面?我們為什么不能走進他們的心靈,聽聽他們的想法呢?李老師遇到了對自己充滿敵意的學生,還能以平常心待之,而我們卻有時要把學生當成“假想敵”,非要較個真兒呢?今后,我們要做到“無論學生以怎樣復雜而疑慮的眼神看我,我都以純凈的目光去打量他們。”
2、通過隨筆和寫信的形式交流
除了面對面的談心外,李老師還用大量的隨筆和書信,與學生溝通交流。李老師用真誠的信,消除了黃雅韻的抵觸情緒,一步一步走進了她的心靈,巧妙地影響了她,這就是教育的藝術啊!
三、轉觀念:讓管理科學、民主。
李鎮西老師給學生寫的第一封歡迎信,可以借鑒到接新班時使用,一下子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在信里可以簡要介紹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帶班思路。李老師信里的那句“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讓我記憶猶新,這句話讓學生開始思考對新集體的責任,引導了學生的思想。
李老師結合具體事例詳細介紹了管理班級的民主做法,巧妙地把教師的權威融入集體的權威,給了我很多啟發。在小學高年級,我也曾采用民主表決制定班規班紀、民主選舉班干部,但像李老師這樣系統徹底地使用民主管理班級,還是第一次見識到,雖然教師個人權威做決斷效率高,但民主管理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在這本書里,有許多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育人、教育民主、教育責任的教育故事,從故事里,我慢慢悟到:改變心態,快樂地工作,走進學生的心靈,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在反思寫作中促進專業發展,原來幸福的班主任是這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