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清明節習俗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習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節習俗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祭拜咱們老祖先的節日。自然,4月4日這天挨家挨戶都要上山給自己去世的親人上香、燒紙錢。我也不列外。
早晨,下了一陣雨,我跟隨姑姑他們一塊兒去看看“住在”酉水河對面的爺爺,(去世的爺爺。)到了坡底,我滿懷悲痛,心里頓時沒有了雜念,也沒有了之前的喜悅。我們一步步地輕腳輕手的走了上去,生怕吵醒了正在熟睡的老人。
到了爺爺“家門口”,我真想親昵地叫一聲爺爺,可是又張不開嘴,只好默叫一聲爺爺。我們先給爺爺盛了一飯,倒了三杯酒,還有一些水果,點上了一對蠟燭。(就像在己家一樣一點兒也沒有客氣)。接著我給爺爺折紙錢,好讓他在另一個世界里生活的快樂,不像以前那么日子苦一天都只寫文稿。姑姑燒著紙錢嘴里還念叨:“嗯,是呀,你們爺爺辛苦了一輩子,今年收獲了這么多錢,一定要去打牌的。我心里覺得姑姑說得笑話好冷,爺爺怎么可能一有錢就像小姑一樣去打牌呢!爺爺應該會去買書,寫資料生活在他的文學界里。
不久。紙錢燒完了,我點了香,跪在地上給爺爺磕了三個頭,那時心里什么也沒想,只想著爺爺。一會兒,爸爸點起了炮竹,那就說明我們該走了,可是,我對爺爺是依依不舍的`,真想留下陪伴爺爺。
爺爺,你沒有走,你在我的心中,在一個我看不見你的地方,對不對?如果你走遠了,一定要帶上我們一家人啊。
清明節習俗作文2
清明節快到了,爸爸叫我星期天同他一起去上山,給祖墳添土。
清明節這天,家里會煮許多雞蛋,還要在房檐下插柳,最重要的是給祖墳添土。
星期天,我和幾位叔伯一起,我帶著媽媽準備好的紙錢,爸爸和叔伯們拿著鐵锨和抬土用的布兜上山了。路上,許多人都和我們一樣,他們都相互說:“上山哪?”“回來了?”“該添土了。”
山上,人們都在忙碌著,相互間說著話,不時還傳來笑聲。我們上山時,經過一座新墳,大伯說是鄰居李爺爺的,得了腦血病,到醫院沒讓搶救就過去了。大人都嘆氣,說李爺爺是個好人啊。
到了我們的祖陵地,大人開始挖土,給每個墳添上點,還挖幾個圓疙瘩,做墳頭。我在旁邊替他們運墳頭。干完后,就把紙錢拿出來,每個墳前燒一些。做完這些就帶著工具回家。
回家時,經過李爺爺的墳地,李家也來人開始添土了,他們每個人都很悲傷。我記的我爺爺剛去世的那幾年,爸爸沒次從山上回來,也是很悲傷的,現在就好多了,F在上山,我感覺就像去了趟親戚家一樣。
我想,清明節給祖墳添土,就是對故人的.懷念,是對親人的懷念,過幾年后,李爺爺的家人也會不在悲傷難過,也會像爸爸一樣。清明節的作文600字清明節的作文500字關于清明節的作文550字
清明節習俗作文3
昨天,烈日當空,我們一家十個人一起去掃墓。
在路上,我們需要爬一座小山,小山的路十分狹窄,大約30厘米左右,還有很多樹枝擋路,很不好走。
上山時,我還差點摔了下去。一直走進去,還長著一些帶刺的草,我的褲子被粘得到處都是,后來爸爸用膠布把褲子上的刺粘掉了,在山上還有一些小洞,洞口用雜草掩蓋住。媽媽提醒我們這里有洞,不要掉進去!走著走著,我們已經到祖先的'墓前了。
爸爸拿起鐵鏟把墓旁邊的雜草都鏟掉了,奶奶再拿起冥錢,把糊粘在墓上,然后把冥錢貼在上面,還有貼一些五彩紙錢,爺爺拿起他自己調配的紅墨汁,是用雞蛋青加上紅朱砂攪拌合成的,爺爺說:“這種墨汁描在墓碑上,可以保持色彩500年呢!”哈哈,爺爺的牛皮可吹得真大呀!媽媽拿起香,用打火機把香點燃,再把香插在香爐里,放上祭品,每個人拜四拜,讓祖先保佑我們,最后,燒金紙,放鞭炮。便去下一個地方了。
那里有一條惡狗,兇惡無比,過去的時候,我一直躲在爸爸身后,一動不動,不敢離開半步。汪,汪汪……哎呀,狗還在惡狠狠得叫著。
太祖母的墳墓在山上的一個池塘邊,那里有許多的蚊子在我的頭上轉著,我們都被蚊子叮了幾下,弟弟還小,有點害怕那蚊子,我就上前照顧好弟弟,和他說不要怕,我和弟弟接著還是貼著冥錢,聽爸爸說:“紙錢貼得越多,太祖母在冥間就越富裕,”于是我和弟弟就使勁多貼點,讓太祖母在地下做個有錢人。
爺爺在除草,爸爸在描墓牌……各自都在忙乎著,不一會兒功夫,全搞定啦。
我們慢慢地走回家,我們的身影就在朦朧的夜霧中消失了!
清明節習俗作文4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祭祀,還有踏青、蕩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祭祀:清明掃墓祭祀,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舊時,北京人多在清明掃墓祭祀,但祭掃儀式并不在清明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
插柳: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后,戴柳的傳統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
這只是清明節傳統習俗的一部分,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搜索更多關于清明節傳統習俗的資料!
清明節習俗作文5
清明節與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夕、中秋節、重陽節、臘八并稱為我國八大傳統節日。人們在清明期間緬懷先烈、寄托哀思,追尋春天的希望。清明前后正值春暖花開之時,人們賞花、植樹、踏青,盡情地親近自然,所以清明又有“植樹節”、“踏青節”等稱謂。
北京的清明節民俗事象豐富。老北京清明節時的一個習俗是在這一天要去城隍廟燒香、叩拜、求簽、還愿。在明清民國時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廟,城隍廟里供奉的“城隍爺”,是那時百姓信奉灶王爺、財神爺外最信奉的神佛。城隍廟在每年的清明節開放時,人們紛紛前往求愿,為天旱求雨(多雨時求晴),出門求平安、有病求康復,為死者祈禱冥福等諸事焚香拜神。在民國初時還有“城隍爺”出巡之舉,人們用八抬大轎抬著用藤制的“城隍爺”在城內巡走,各種香會相隨,分別在“城隍爺”后賽演秧歌、高蹺、五虎棍等,邊走邊演,所經街市觀者如潮。
北京清明節時的另一個習俗就是賞花踏青。老北京時人們紛紛前往頤和園、潭柘寺、大覺寺去觀賞難得一見的幾棵明清時栽種的玉蘭古樹,早開的`玉蘭花潔白如玉、清香四溢地掛滿枝頭,花香撲鼻,給游人莫大的享樂。
放風箏也是北京的清明節習俗,這項活動深受廣大百姓喜愛。?匆娫谔彀查T廣場、鳥巢周邊空場和城內外廣闊地區有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風箏在藍天白云中翱翔。
近年來,北京清明詩會越辦越好,各大公園也推出了以清明為主題的游園活動,使人們在傳統節日里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在移風易俗中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清明節習俗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一千古名句讓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學校舉行的那次莊嚴肅穆的祭掃儀式。
4月2日的上午,天灰蒙蒙的,天空中飄著蒙蒙細雨,大家心靈的天空似乎也是陰沉沉的。全校師生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了“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前。雄壯的國歌聲如期響起,我思緒飛揚,仿佛回到了那個炮火紛飛、腥風血雨的.戰爭年代。可少先隊員的隊歌將我拉回了現實,我和同學們一起縱情高歌,陣陣歌聲響徹校園。師生們低頭一分鐘默哀時,又讓激情飛揚的校園里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我的腦海里突然浮現出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壯烈無比場面。這時,插滿了黃菊花和白菊花的花籃,在校長和老師、學生代表簇擁下按時出場,向烈士表達著全體師生的無限哀思。隨后學生代表慷慨激昂的發言,為我增添了無窮無盡的力量;最后校領導的諄諄教誨,讓我深感重任在肩。
祭掃活動結束了,可我的心卻像波濤洶涌的大海一樣久久不能平靜。烈士們為了建立新中國,為了讓大家擁有安定祥和的幸福生活,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表現出了頑強不屈的精神。他們的事跡,值得大家學習;他們的品格,激勵著大家永遠前進。我一定要刻苦學習,奮勇拼搏,早日學好本領,努力成為國家棟梁之材,為構建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清明節習俗作文7
俗話說得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鼻迕魇莻特別的日子,我們可以踏青還可以做清明果,下面我就來說說清明果是怎樣做的吧。
奶奶先把青剪回來,接著把青選二遍,過濾一遍,然后用100度的高溫水把青煮成糊狀。等它完全冷卻下來,再煮一下,就可以開始做清明果了。
想要做好清明果,首先當然是餡料豆沙和菜要好。菜是奶奶當天就剁好的,豆沙是要煮過,把它煮成泥一樣時在加糖,這豆沙是算成餡料了。材料都準備好了,“開始做清明果嘍!”我激動萬分地叫著。
爸爸拿來一個大大的盆子,盆子的表面銀光閃閃,足有兩個籃球那么大。爸爸吃力地把糊狀的青倒在盆子里,好像那一盆子有4斤重。
爸爸又倒了入許多面粉,那面粉,猶如天上的'繁星那么多。接著,我用上了喝奶的勁把盆子壓住,爸爸用手反復揉捏清糊,清糊全黏在爸爸的手上。但一陣青草的香味撲鼻而來,爸爸把手往上一提,用力往下推,重復這種動作,那一開始淡淡的青草香,頓時便隨之而去,緊接著是一股春天的香味,那香味里交雜著花和草的香味,讓人沉浸在這美妙的世界里。
最后,就是包清明果了,我從青團上捏起一個小團,搓成一個圓,再把圓用大拇指從中間慢慢往下壓,邊壓下去還要往外慢慢延伸,最后成一個碗狀,就可以用來包餡料。我勺了一團豆沙放進里面,用手封住口,“不好”我大叫起來,“我的餡料漏出來了”怎么辦,媽媽對我說:“別小看做清明果,它是有方法的!痹趮寢尩闹更c下我又試了一下,這次成功了。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媽媽把剛做好的清明果放進鍋里蒸,吃著自己包的清明果,我心里比吃蜜還甜。
清明節習俗作文8
4月4日,一個舉國悲痛的日子——清明節。到了那一天,心就會特別悲愁垂涕。這一天是給逝世的親朋好友、革命先烈送去自己對他最誠摯的祝愿。
看望逝者時,忌嬉皮笑臉,這是對逝者的最大敬意。裝束一定不要太過艷麗,顏色最好為黑色,因為這樣最為尊重逝者,也可以更加體會出人們因為失去親朋好友背痛的心情。
清明節,是中華兒女認祖歸宗不忘故土的重要節日。清明節祭祖和掃墓一般都會給祖墳鏟除雜草,添加新主,稱為培墳;用彩紙剪成紙串,掛在墳前,插上香燭,焚燒紙錢,跪拜叩首。簡單的祭祀儀式俗稱“插青”或“上墳”,以此表達對祖先的追思和懷念。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全國各地的風俗不同,祭掃的日期也不同,農歷清明節的時間一般在公歷每年的`4月4分至6日之間。
在我的家鄉,放鞭炮也是清明節時不可缺少的。這并不是過年時的喜慶聲音,而是一種思念,對親朋好友、革命先烈的思念。清明節那幾天,天空總會下起毛毛雨或者是淋漓大雨,可這也無法擋住人們紀念逝世人的腳步。他們沉著臉,踏著沉重的步伐向墓地走去,小雨淅瀝,這情景,正應了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節,一個落雨紛紛的季節,亦是心情壓抑沉痛的季節。
清明節習俗作文9
一進到烈士陵園我就感到了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我們首先來到烈士墓前,烈士墓正前方的墓碑上刻有陳錫聯將軍的題詞:“豫北反攻作戰英勇犧牲的戰士們永垂不朽!”帶隊的老師告訴我們這里埋葬著為了奪取豫北反攻戰勝利而犧牲的一百七十八位無名烈士的'遺骨,除兩位營長是用棺材安葬的,其余的烈士都是用幾尺白布掩埋的。
聽到這里,我覺得,雖然那個戰火硝煙的年代已經離我們很遠了,但是那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仿佛又出現在我的眼前: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江姐英勇就義、邱少云烈火中永生、狼牙山五壯士英勇抗擊敵人……烈士陵園里埋葬的烈士跟以上的烈士一樣,都是為了國家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向烈士們敬禮。我把自己親手制作的代表圣潔而莊嚴的小白花放在了烈士們的墓碑前,以表達自己對烈士的悼念和崇敬之情。
在那里,我看到兩位阿姨為烈士們買來了水果、鮮花和紙錢,很莊嚴地向烈士們敬禮獻花,忍不住向前詢問,原來她們是附近的村民,是自發前來為烈士們祭拜掃墓的。阿姨告訴我們說:“烈士們犧牲之后可能都沒有留下后代,我們都是烈士的后代,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如果不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就換不來我們現在安定、幸福的生活!甭犃税⒁痰脑捨覠釡I盈眶,感慨萬千。
清明節習俗作文10
1、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2、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3、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節踏青的習慣。
4、植樹
清明節前后,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5、放風箏
也是清明節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節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節習俗作文11
每年的清明節前那幾天,我們這里一直保留著蒸艾餃的習俗。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我們這里的寒食節,在這一天我們不能生火做熱氣騰騰的食物,而只能吃事先做好的艾餃。想到那剛出爐的綠色艾餃,我頓時有了一種垂涎三尺之感。
還沒有到清明節然而我對那艾餃卻已經有了很深的期待。前兩天我見到了一個同學的奶奶給她送來了艾餃,我忍不住吞了吞口水。我一回到家就和媽媽說了這個事。疼我的媽媽立刻動起身來,準備特意為我提前做頓艾餃盛宴。
艾是多年生草本,可供藥用,有殺蟲和防止植物病害的功效。小小的一只艾餃需準備的材料還挺多的,首先,取洗凈的`艾葉稍煮一下,撈出煮熟的艾葉放入清水中冷卻幾分鐘,再用刀我愛夜切成碎末,加入糯米粉,和成一團。
以豬油、白糖、芝麻、松仁、核桃肉、百果為餡。準備好了材料,媽媽就開始做艾餃了,只見媽媽先把艾糕做成僧帽狀,然后,把艾餃餡放入里面,再在邊緣用棉簽涂抹一圈水,然后在邊緣用手捏一圈像裙蕾一樣的花邊,一只艾餃就做好了,看著這只艾餃,我垂涎欲滴,口水不停地往喉嚨里咽,肚子里的饞蟲已經在打轉了,我迫不及待的把艾餃放進了蒸爐,幾分鐘后,艾餃熟了,那黑芝麻的香味彌漫了整個房子,我吃了一口,滿口留香。
雖然還沒到清明,但是我已經知道了怎么樣包艾餃,知道了為什么清明節要吃艾餃。這一周因為有了艾餃而讓我覺得圓滿。
清明節習俗作文12
清明節,我們這里按照傳統 ,要給死去的親人上墳,而作為我們小學生,學校則組織給革命烈士掃墓。
4月5日——清明節,上午,我們全體小學生胸前戴著小白花,排著整齊的隊伍,邁著整齊的步伐,懷著沉重的心情,帶著無限的敬意,來到“抗大分校”舊址——滿家村西頭。
這里原來是一片栗園,至今有三棵蒼勁的栗樹屹立于舊址之上,使我們這些小學生油然產生一種敬意,這就是我們少先隊活動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之一——抗大分校舊址。
聽老人們說,當年抗大學員就是在這片栗樹林中生活、學習、戰斗,后來由于叛徒的告密,使這里的學員受到了迫害和圍攻,最終只逃出了幾名學員。這里留下了革命前輩們活動學習的.足跡,戰天斗地的精神,這里有我們世代向往的故事和革命精神。
我們懷著無限的敬意肅立在紀念碑前,向所有的革命烈士表達了無限的哀思和無上的敬意。在紀念碑前,我們舉行了《革命精神代代傳》為主題的演講,在老師和學生的演講中,我們更加清晰了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和理想,更加感受到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感受到我們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安寧。
我雖然沒有參加演講,但我卻非常清楚的知道:我們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只有今天好好學習,以后好好工作,才能更好實現國富民安的夢想和目標,才能真正地接過老一輩革命家的“槍”,圓一代又一代人的革命和生活理想。
清明節習俗作文13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節就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里過。在家里,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就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肴——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于就是,星期六爸爸在優秀版權所有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里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里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后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后備箱中的佳肴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就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于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優秀版權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后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不愧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就是那么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就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肴。就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清明節習俗作文14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是拜祭祖先的節日。那么清明節都有什么習俗呢?
第一要上墳了,全家人一起去拜祭祖先。
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還一邊大聲叫著:“耶!太好了!”
去上墳了我的姐姐和弟弟也一樣高興,可是這一次不是劃船去的,而是開汽車去的.。這時,我的心情又不是怎么開心了,因為乘船別有一帆滋味,可以在船上聊聊天,說說話,吃吃瓜子……可坐在車上,連一點味道都沒有,我坐車還經常會頭暈,后來,上了車,我覺得坐車也挺不錯,可以聽很多優美的歌曲,還可以吃一些好吃的東西……想著想著就到了一座大山,我們去祭奠太太爺爺,我們把一些美味家肴擺放在太太爺爺的墳墓前,然后,拱起手,拜九下。拜好后,就來放禮炮,震耳欲聾。
拜好了太太爺爺,又去了另一座山,祭奠(和前面一樣祭奠)太爺爺和太奶奶,祭奠好了,就到山上去摘艾草,摘好艾草,我們就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第二包艾餃
我們一回家,就開始做起艾餃來,我們把艾草先整理好,然后,把艾草裝進一個籮筐中,再去洗干凈,把艾草燒熟,撈出放進糯米粉中,把糯米和艾草混合在一起,然后,開始包起艾餃來,在艾餃里面包滿甜甜的芝麻。我可和別人做的不一樣,我做了個“女人像”那個女人的“肚子”中,裝滿了芝麻。燒好后,咬一口,汁水從中間噴了出來,我大聲叫道:“哇!真好吃呀!”
這就是我們家過清明節的習俗了,小朋友你們家是怎么過清明節的呢?
清明節習俗作文15
清明習俗中,流傳的最廣的就是清明掃墓了。掃墓,就需要人們帶來一些相應的祭品去上山前往祖先的墓地。
清明節這一天,很多人都會捧著鮮花去往祭拜我們的祖先。這一天里墓地里的人很多,每個人的穿著都較為肅穆,臉上的神情也都帶著一種淡淡的悲傷。清明節原本就是一個最容易勾起人們心底思念的日子。大多數的情況下,清明節這天多是陰雨霏霏,整個大地都帶著一種潤意的。
那些種植在墓地里柏樹上都匯聚了不少的雨絲,一棵一棵的柏樹挺立在墓地里,那一排一排的并列的墳墓前,已經有不少的墓地上都擺上了鮮花。這些鮮花就是后人們表達的對先人的`一種敬意,也是一種思念。
清明節的習俗中,清明掃墓似乎是必做的一件事。在清明掃完墓后,也有著很多其他的習俗,比如踏青、放風箏、還有插柳等等。我家在清明掃墓之后,會去郊外踏青。會走進自然界里,去品味一番春天里希望的味道。
清明踏青也能很好的舒緩一些后人對先人的不舍與思念,看著這一片欣欣向榮的世界,看著自然界里的新生命,要知道,明天是美好的,也是帶著新希望的。
在今年的清明節里,家人頭一次的帶著我去放了風箏。在清明最后一天,天空出了點點陽光的影子,又因著春風不斷吹拂,這一天,是放風箏的好天氣。所以當父母帶著我來到廣場上的時候,天上彩色的風箏飄飄揚揚,甚是好看。
那天,我隨著父母一人手中一個風箏,然后就在廣場上比起賽來,看誰的風箏率先飛起來,也看誰的風箏飛得最高。我們一起在廣場上奔跑著,還引來了不少人的觀看。
【清明節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清明節的習俗作文02-04
清明節的習俗07-22
關于清明節傳統習俗活動幼兒教案01-31
清明節習俗調查報告范文(通用10篇)03-27
元宵習俗作文06-19
節日習俗作文04-03
地方習俗作文11-24
中秋的習俗作文12-10
家鄉習俗作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