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爺爺家玩耍。一進門,我就看見了一個個掛在桌角的粽子。看著爺爺細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問爺爺:“爺爺,我能包粽子嗎?”爺爺笑哈哈的說:“當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動地跑到爺爺身旁,模仿著爺爺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泡過的粽葉,圍著手指轉了幾圈,粽葉就變成了一個像三角形圓筒的形狀,爺爺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著爺爺的方法做。可是我怎么也裝不滿糯米,我急忙問爺爺:“爺爺,你怎么輕輕松松的就裝滿了呢?我為什么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著爺爺。爺爺告訴我:“傻孫女,你的粽葉下有一個洞,你一裝米,它往外漏,當然裝不滿。”我往下一看,讓我大吃一驚,真的'有一個洞!爺爺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葉包緊一點,再裝一勺米進去,然后把多余粽葉蓋過來,這樣粽子兩邊就有兩個三角形的尖角,把兩個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后用線把蓋過來的尖角和粽葉系好。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粽子。我按爺爺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粽子,雖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狀,但我卻如獲至寶,心里高興極了,因為我學會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爺爺把粽子放入鍋里煮,我耐心地等待著,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幾個粽子,發現已經煮爆開了,但是我依然開心地把它們撈出來。粽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這天我吃了好多個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家鄉眾多風俗中的一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好多別的風俗,比如中秋節吃糍粑,大年初一吃湯圓,清明節上墳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熱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2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國內土地遼闊、民族海量,但每逢新年,大家都要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我的家鄉在安徽太和縣,大家當地新年的餃子別具特點。
先從餃子皮開始說起吧。餃子皮有白色的、綠色的,含義新春到來,生機盎然;還有用胡蘿卜汁和面搟出來的餃子皮是紅色的,象征著明年的日子會紅紅火火。
餃子餡的調制就更是別具匠心了,各家有各家的拿手絕活。有豬肉大蔥餡的,有羊肉白菜餡的,有山藥蝦仁餡的,有韭菜雞蛋餡的……真是豐富多彩、應有盡有!
餃子的形狀多種多樣。有些在餃子邊上捏出一個個褶皺,就仿佛給餃子鑲嵌上了漂亮的花邊;有些在餃子邊上捏一個小小的口,給它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笑口常開”;還有些把餃子包成個元寶樣,以此祝福來年財源廣進、富貴常在。大家當地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風俗是每家每戶年三十包餃子的.時候,都要包一個“幸運餃子”。就是把一枚干凈的硬幣悄悄地放到餃子餡中,然后包起來,這個餃子要和別的餃子完全相同,哪個吃到這個餃子,他就是來年最幸運的人。
大年三十這天,一家人圍在一塊,我調餡,你搟皮,他包餃子,在和諧的環境中不一會就把餃子包好了。等到熱騰騰的餃子端上桌時,迫不及待的大家一口咬下去,滿嘴留香,別提多美味了。一家人團坐在一塊,吃著香噴噴的餃子,說說今年的收獲,談談對來年的期許,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餃子是家鄉新年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家鄉的大家每年都在期盼著它,由于它是新年的味道、是團圓的味道、是母親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無聲無息中,新年已經無聲無息地到來。剛掌握在地上四處亂爬的孩子,可以一個人背起書包去上學的大小孩,嘴角旁留了少許白胡子的老小孩,提到春節,哪個不是嘴角洋溢著純真無邪的笑容,樂呵呵地進入美好的回憶中。哪個不盼望春節吃團圓飯和拜年、吃湯圓時的情景呢?
春節期間哪個家不是都聚在一張會餐桌旁,享用著美味的.菜肴,在餐桌旁談笑風生,講著一年的勞作與辛苦。在這一天里,奔赴四面八方的打工人在這一天里都會趕回家,享用著這富含美好意義的飯菜。
大年初中一年級的光景是最和睦,最熱鬧的。從一大早開始就有連續持續的鞭炮聲從四面方傳來,一聽到鞭炮聲,還在床上打盹的孩子子們就躺不住了,一溜煙地穿上新衣裳,把自己打扮得嬌俏可人。當拜年隊伍陸續趕來時,年青的大大家會攜帶的娃參加這龐大而熱鬧的隊伍,老大家就會在家招待客人。這一天要數孩子最開心了,提著大袋子,四處“討吃討喝”這跟天上掉餡餅沒什么不同。
元宵節緊伴隨新年的腳步紅紅火火地走來。為何元宵必須要懸燈結彩呢?我知曉如此一個故事:從前,有只神鳥被獵人射死,帝知曉后大怒,下兵正月十五放火活活燒死大家,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看著百姓們被燒死,于是冒著風險到凡間告訴大家。其中一位老人說:“正月十4、十5、十六這三天,掛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如此一來天帝就會知曉大家都死了。”為了記念這次的成功,大家都會在正月15日在自己家里院子里懸燈結彩,燈火通明!
元宵時還要吃湯圓。軟軟糯糯的一個個,放在嘴里輕輕一咬,就會流出黑色的香濃的黑芝麻醬,吃完一個還想吃2、個。湯圓雖然美味,但吃多了也不健康:糯米做的皮、豆沙、芝麻,等糖餡都是高糖分,高熱量食品,所以要少吃!
新年可真美好啊!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鄉——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后,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墻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么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來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里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后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過去。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5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譽為“道德之鄉”——渦陽縣城的一個村莊,也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就拿過年來說吧!
大年三十俗稱除夕,在這一天家家都吃肉餃,寓意是昏昏沉沉地過完了一年。在吃餃子時要比家里的人口數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會點上兩根大紅蠟燭,徹夜不滅,并且一直點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會在這一晚“守歲”,老年人守歲是對匆匆流去時光的惋惜,而小孩守歲,則是為了延長長輩的壽命。俗話說“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點的時候,我們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墳。一大早,我們便動身去上墳,拿著冥幣、黃紙,還有鞭炮。人們在上墳的時候,會將黃紙點燃后放在墳頭前,那燃過的黃紙灰被寒風吹起,像是逝者對人間親人的問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餃,而不會像前一天那樣吃肉餃,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樣昏昏沉沉地過了。吃完早飯,男人通常會帶著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戶地拜年,而女人們則在家里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最能吸引孩子們的就是拿紅包了,不過這紅包得來的可不容易呢,因為這是小孩跪地磕頭得來的。
隨后在大年初幾的`這幾天,吃飯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時間都是在一天三頓飯之前,所以,這幾天鞭炮聲會此起彼伏,不絕于耳,顯示出春節歡慶而熱鬧的氣氛。
一個普通平凡的習俗,更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些文化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這些結晶需要我們繼承與保護。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
過年時,凜冽的寒風凍紅了人們的小手,卻凍不住大街小巷的鑼鼓與鞭炮聲,更凍不住人們那似火的熱情。
大年初一早上,人們是被街上的鑼鼓陣陣和那開心的叫嚷聲叫醒的,而我也不例外。一大早醒來,變成聽到村里大隊中傳來的鑼鼓聲,與那跳秧歌的口號聲了。
穿戴整齊,去到街上秧歌隊便已開始了。走在最前面是踩高蹺的人,他們一個個雖然有四五十歲了,但是他們一穿上那靚麗的衣服,踩上高蹺,走到人群中,就像是二三十歲的小伙子一樣,渾身洋溢著青春的色彩。
緊接著便是扭秧歌的了,村里的.一些大媽,小老。全部加入到隊伍里了,他們身著粉綠色的衣裳,臉上化著妝,邁著十字步,扭著秧歌走著。村里的秧歌講究的是跑扭結合,他們在奔跑中扭動,女的扭腰抖肩,手里的布緞一甩一甩的,看上去既活潑又大方;男的上部抖肩,在女性的隊伍中又以增添了一份陽剛之氣,英俊又帥氣。秧歌隊是由村里的大爺大媽組成的,個個都五十多歲,可在這兒,沒有人這樣認為,反而看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就像是年輕人一樣。她們扭腰抖肩,看得我們也不禁想參與進去。
這是我媽一下子把我和弟弟推到隊伍里,只見弟弟隨著音樂搖頭晃腦的,把旁邊的人逗得笑個不停,我在隊伍里也怪不好意思的,這是我姥姥在隊伍后邊說:“快扭啊!”我轉頭一看,哦,原來我姥也在這里邊我帶著我表弟溜到我姥后邊,學著姥姥的動作,踏著音樂的節奏,在隊伍后邊兒扭起了秧歌來。扭著抖著,感覺自己的煩心事兒也抖沒了,心情也開朗了許多。
秧歌隊后面接著舞獅舞龍的,只見那龍繞著人們走了一圈又一圈,時不時還走到人群里跟我們一起嬉戲。那獅子可十分活躍,一會兒從那躥過去,一會兒又從那蹦出來。在大年初一,人們賣力的表演著,只為了人們的歡笑和將著“大年初一扭秧歌!”的習俗傳承下去。
年過完了,也許今年與明年又不一樣,但這家鄉的習俗是不會更改的,它會陪伴著人們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年!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7
我家在過年時可有許多習俗呢!想知道嗎?
過年前夕,家家戶戶手忙腳亂地把臘肉臘魚等做成美味佳肴,在窗前、墻壁上、門上都貼著火紅火紅的對聯和倒著的“福”字。
緊接著,只見爸爸媽媽忙得不可開交,有的買年貨,有的打掃衛生,奶奶則是在街上逛街,比如買雞或是買鴨買幾只還是買其他的。
過了一會兒,奶奶終于回到家了,我看著那充滿生機的五花肉,立即“口水直流三千尺”,可奶奶怒氣沖沖:“不準偷吃,這是給客人吃的!”“哼!我才不稀罕呢!”我小聲嘀咕著。但是我的臉上還是沒有減少過年的那種喜悅。
振奮人心的時候到了,桌上擺著許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我的眼睛卻圓鼓鼓地盯著媽媽剛剛拿走的零食,傷心欲絕,香噴噴的米飯也勾不起我的食欲感。奶奶又請了很多的人,我家可謂是門庭如市,鞭炮聲也連綿不絕,客人們笑容滿面,而我們這些小孩,就像是多余的,不需要的,礙眼的,為什么呢?因為桌子被圍得水泄不通,夾個菜都難,連坐的地方也沒有,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啊。
晚飯過后,奶奶連忙端出了一盤餃子,原來爸爸媽媽早就知道晚飯過后會有餃子,故意不吃飽,而我的肚子已經圓鼓鼓的了,只能看著他們一口一口吞噬著。但值得欣慰的`是我收到了許多紅包。
今年情況特殊,受疫情影響初一初二街上雖有人拜年,但也并不多。很快就元宵節了,到了這一天我們全家人都會買元宵來吃,煮的、炸的都有,到了這天,我們晚上還會看晚會,看著乏了,也就去睡了。
怎么樣?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過年時熱鬧非凡,元宵節那美味的湯圓也等著你來嘗,你們那里呢?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8
過春節嘍!過春節嘍!我期望已久的春節終于來了。我的爸爸媽媽提前辦好了年貨,家里煥然一新!就盼著今天過春節。
春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一家人歡聚在一起,嗑著瓜子,吃著糖果,抱著餃子,看著春晚的晚會。按照我們東北的傳統習俗,這餃子餡兒可是不能馬虎的:餡兒里放硬幣,誰吃到誰就會財源滾滾;餡兒里放花生,誰吃到誰就會升官發財;餡兒里放糖,誰吃到誰的日子就會變得甜蜜蜜的。
大年三十這一天的晚上,在街道上每家每戶都會掛上亮堂堂,紅彤彤的燈籠,表示在新的日子里紅紅火火;大門上要貼鮮艷的紅色對聯,表示祝福我們的日子會像對聯上說的那樣吉祥如意。到了晚上,餃子已經就位。在那些白白嫩嫩的餃子中,只有10個餃子中有花生。爸爸把包好的.餃子倒進沸騰的鍋里。過了一會兒,豐盛美味的飯菜擺在了桌上,餃子也一盤一盤的擺在桌上。家人們每個人都面帶笑容,高高興興的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只見那圓滾滾的餃子口水直流,我連忙夾了幾個餃子。媽媽和小姨一開始第一個就吃了雙花生,緊接著老爺、爸爸、哥哥、大寶和我都吃到了花生,一聲聲歡呼,一陣陣歡笑在客廳里徘徊中。等到晚上十二點兒,鞭炮聲一次次響起,我和哥哥都想下去玩,可媽媽說:“今天是你們的本命年呦!你們晚上不可以出去,不可以看星星和月亮!”媽媽說完,我們倆只能乖乖的繼續守歲了!收到了好幾個紅包的我覺得過年真好!不一會兒隨著鞭炮聲結束了,春節聯歡晚會圓滿落幕了……大家都回到各自的的房間睡覺去了
我喜歡春節,喜歡和家人團團圓圓的在一起。因為家里每時每刻都洋溢著幸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9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過大年。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煙花爆竹,一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一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說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后,我看著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一般都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蒙蒙亮,只見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那天你猜我們吃什么?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一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為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干······攪合在一起,攪好了之后,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后調味出鍋,因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為有了這樣的不同,節日才會變得非常有趣。你家鄉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0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想要介紹的是我家鄉的風俗。
陽光從稀疏的樹葉照進房間,在房間里留下了斑斑點點的陽光,這就是除夕的開始。
大人們最忙碌的時間,也正是早上。大人們有的貼對聯,有的包餃子,有的'為年夜飯做準備,每家都會派一名代表去拜年,我們幾小孩都會像跟屁蟲似的跟著大人,這家收個紅包,那家拿點吃的,格外興奮。
到了下午,我們黏著大人拿錢買鞭炮,錢到手后,我們就浩浩蕩蕩的去買鞭炮了,鞭炮的種類數不勝數,在貨架上奇峰羅列,姿態萬千,令人頭暈目眩,眼花繚亂,什么刮炮啊,摔炮啊,沖天炮啊等等。等“大隊部”到家時,已經接近年夜飯的時間了。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好熱鬧,大人們敬酒敬飲料,小孩子則狼吞虎咽的吃著飯,生怕比別人慢了半拍。年夜飯過后,辛苦了一天的大人們也該放松一下了。有的在麻將房里搓麻將,有的在廳里看春晚,而我們最興奮的,無疑是收紅包了,太爺爺,外公,二外公,四外公,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大姨,小姨的紅包讓人領到手軟。領完紅包后,我們就在外面放花炮,“砰砰砰”,“哈哈哈”,時間在歡聲笑語中悄悄流逝了。
新年即將到來的最后幾分鐘,大人們拿出煙花。在最后十秒倒計時,我們的心情格外激動,“10,9,8,7……”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逝著,我們的心情也是一秒一秒的激動了起來,最后倒計時,所有人已經做好了放煙花的準備。“3,2,1,0”,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新一年的到來令所有人興奮不已。煙花在空中華麗的盛開,像絢麗的花兒一般在空中綻放。煙花完美謝幕,這也算是為去年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門前堆放著昨夜的煙花爆竹,人們看見的,只有一堆廢紙,卻不知道昨天這里發生了多么令人興奮的故事啊,也許除夕的美好時光只有一天,但那美好的回憶卻是永不磨滅的!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1
每個人的家鄉的風俗都不一樣,就說過春節吧,我的家鄉最奇特的風俗就是送“恭喜”。
大年三十晚上不僅僅是家家張燈結彩、放鞭炮等習俗,其實鞭炮聲中還有我們在送“恭喜”。送“恭喜”其實就是給別人家送去新年的祝福,家里有些大人走在一起,抱著或牽著比較小一點的小孩,稍微大一點的.小孩子就不跟大人一起,他們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一家一家的去送”恭喜”。每家都準備了好多好吃的零食招待送“恭喜”的人,只要小孩去了便會給零食,這樣小孩子們把零食裝在自己帶的袋子里,然后高高興興帶回家享用。
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姑姑一些人去送“恭喜”。我們來到了一戶人家前,便會一起大聲說:“恭喜啊!恭喜啊!”。里面的人聽到聲音便會出來,熱情的迎接,又是遞煙,又是端茶,又是邀請我們坐下吃東西。我們便會跟他們說些過去的一年里的生活情況,過得怎么樣,然后夸一下對方,祝福他們。那些人呢,也會夸過來,要是看到小孩便會給零食,有時是一個小紅包。一陣對話后,我們便會走,然后去下一家。快到下一家時,我們拿著手電筒會對著他們那照來照去,讓他們知道,到了時同樣會說:“恭喜啊!恭喜啊!”。里面的人同樣出來迎接,每次走一家都是一樣的。其實過年就是親朋好友的相見,和小時候的好朋友一起聊聊天。其實每走一家,心里都會有些開心,看著爸爸、媽媽、姑姑和那些大人們說說笑笑,讓我感受了親情、鄉情和友誼的珍貴,幾十年都不會散。
一眨眼,我們一下就走了許多人家,但是并不覺得累,小孩有很多好吃的零食裝滿袋子,心里特別開心。而大人們也見到了自己小時候玩得很好的朋友,心里也是很高興。鞭炮聲響個不停,隨著一聲又一聲的“恭喜啊”,使過年有一種特別的味道,當然也寓意著來年我們生活更幸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2
我生在城里,長在城里,可是每年都要回幾趟南鄉老家。
我的老家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鄉,有許多風俗習慣,比如疊羅漢,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趣味的是“祝壽”了。
今年,外公六十歲了。到了大壽的時候,我們都很高興,準備熱熱鬧鬧地為外公祝壽。
祝壽選在大年三十的頭天,我們大家都來到外公家里。這可是我們小孩最熱鬧的時候了,叫啊,跑啊鬧翻了天。大人們忙里忙外,廚房里飄來丁丁當當的案板聲和蔥花香味兒。
傍晚時分,我們開桌吃壽酒了。我看見外公這個“老壽星”沒有上酒席,就納悶地叫著“外公呢外公到哪里去了呀”媽媽聽見我喊,就笑著說:“外公不在那里!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日是外公祝壽,他怎樣不到呢”我的話剛說完,堂前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我紅著臉,有些害羞了。舅舅說:“這是家鄉的習俗,老壽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席的。而是請幾個和外公要好的長者作陪,他在另外一個地方喝酒呢”
聽了舅舅的話,我們幾個小孩吵著說:“舅舅,你就給我們說說家鄉祝壽的習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說:“我明白多少說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幾個異口同聲地叫著。舅舅一邊倒酒,一邊說:“祝壽是南鄉的一個風俗,一般以女婿女兒為主,我們兒子就是作陪的'。無論男女,到了三十就能夠做壽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歲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歲呢,太滿了,‘滿招損’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之后說:“祝壽還要拜壽的。拜壽要先設好壽堂,掛燈結彩,正中掛‘壽’字,兩邊掛壽幛。早上吃茶葉蛋和長壽面。午時拜壽,老壽星上座受拜。我們午時不是拜了嗎”“拜了!拜了!”我們嘻嘻哈哈地說著……
這次給外公祝壽還真學到了不少知識。家鄉的習俗讓我難忘而充滿好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3
“三月三,廟會場,熙熙攘攘人流淌……”每年的三月三,我的家鄉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今年,我跟著爺爺參加了這個盛會。
來到廟會現場,但見人山人海,來來往往,年輕的姑娘三五成群,年邁的老人拄著拐杖,小娃娃騎在爸爸的肩膀上……每個人都喜氣洋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手搟面、雜醬面、油潑面、擔擔面、刀削面、陽春面……”街道兩邊,一家家商販一邊嫻熟地展示自己的技藝,一邊聲嘶力竭地叫喊著。爺爺緊緊拉著我的手,向廟會的中心走去。
一路上,除了吃喝,玩樂的東西也應有盡有。泥塑哨子各種各樣,讓人愛不釋手;手工編織的竹籃小巧精致,讓人依依不舍;小猴拉車和變魔術的賺足了人們的眼球;上了點歲數的嬸嬸、阿姨們,忙不迭地挑選花布和毛線;套圈兒的攤位前,擠滿了想試試手氣的孩子們,看,有的.孩子看上了一盒彈珠,有的孩子喜歡漂亮的發 卡,有的瞄準了小手 槍……
“西山王母開盛會,擺下蟠桃請眾仙。上八洞,下八洞,唯獨沒請孫悟空……”看,前面有位老匠人正在捏面人,他嘴里說著,手上不停地捏著,這次捏的是“孫悟空偷蟠桃”。只見老人拿了一些粉紅色面團,一捏、一搓、一壓、一挑,一個粉嘟嘟的大仙桃就做成了。接下來,他拿起一塊五彩的面團,壓扁,做成了一條虎皮裙。再拿起另一塊,用手搓來搓去,做成了如意金箍棒。最后,他拿起身邊的小人,給他穿上虎皮裙,插上金箍棒,抱起大蟠桃,嗬!一個抱著大蟠桃的孫悟空活靈活現地出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爺爺二話不說,掏錢買下了它。
我舉著這個面人兒,跟著爺爺循著喧天的鑼鼓聲,來到了大戲臺。戲臺上的演員穿著色彩鮮艷的戲服,濃妝重彩,咿咿呀呀地唱著。可是,我聽不懂他們唱了些什么,硬拽著爺爺走開了。
傍晚時分,我跟爺爺離開了廟會現場。然而,那琳瑯滿目的商品,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那激蕩云霄的笑聲……卻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沒有散去。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4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的地方的春節都會有不同的風俗和特色。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也有很多:購年貨、包餃子、貼春聯、拜年等。想知道嗎?那就往下看吧!
春節前的幾天需購買年貨,最少不了的就是衣服、食品、煙花爆竹等。
我的家鄉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是包餃子了。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
過年時的早上,我和媽媽就要開始包餃子啦!聽說,過年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包餃子還要講究技巧。第一步先將小面條充分揉好,搓成長條;第二步,再用刀切成大小相對均勻的小塊兒,然后再在上面撒面粉,之后再用手掌心垂直摁下。最后用小搟面杖搟成圓圓的面皮;第三步放適量的肉餡,將餃子皮對折,縫隙要掐好。餃子就包好啦!
中午時就可以貼春聯了,貼春聯,不僅是為了營造出新喜氣,祥和的氣氛,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熱愛之情。晚上,媽媽會將早上包好的餃子一股腦兒的`倒進剛燒好的開水里,瞧這些可愛的小餃子在開水中沸騰,心中一股暖流由然而生。如果喜歡醋,可以跟醋沾著吃。最后,一鍋香氣四溢的餃子就出鍋了。等我盛出一碗,伴著香氣大口大口地吃。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傳說,怪獸“年”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后把大門關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年”飽了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從此就有了拜年的習俗,年初一就開始大家就互相拜年問好祝福,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再與親戚們吃一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情感。
生活中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豐富地域文化。無不展示出民族特色。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5
家鄉的春節,是一年當中最美好的日子,在這一天,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互相拜訪,小朋友們湊在一起玩,其樂融融。
中午,奶奶要拿出她的拿手絕技:面。她親自揉面,搓成條狀,再放湯里一煮,香味都可以飄出去好遠。奶奶邊揉面,邊跟我講起了故事:“你知道為什么生日和過節要吃面嗎?”我搖搖頭“不知道啊。”她笑了笑:“因為這個代表著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總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年夜飯。有時實在不能回家時,家人們也總是為他留一個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與他團聚”“哦,原來我只聽媽媽說過,也不太知道呢。”我若有所思。
晚上,大家坐在餐桌旁,一起吃年夜飯。外公說:“來,云兒,我敬你一杯。”說著,拿出了酒杯。我端起了飲料:“祝您長命百歲,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外公笑了一下:“祝你學習進步,逢考必過。”
吃完了飯,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準備收看春節聯歡晚會。奶奶端來了一個盤子,上面放著5個紅包。“哇!”弟弟妹妹們歡呼著拿起了最厚的。只剩一個了。我把它拿起來。“啊,全是零錢!”他們看著紅包,愣住了。我打開紅包:“哇啊,全是一百噶!”我激動的跳了起來。奶奶語重心長的對我們說:“無論多少,都不能貪財,不能貪心,否則會引來大麻煩。”“唉!”弟弟坐地上“壓歲錢又沒拿到最多。”我們都笑了。
過年,長輩們反而會更忙,所以年的背后也寄托著厚重的`責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于人生應該又多了一份思考。這正是過年的意義。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風俗作文10-20
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06-06
家鄉的風俗作文優秀04-27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02-25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01-18
家鄉的風俗作文【推薦】01-18
河南家鄉的風俗作文02-03
家鄉的風俗小學作文10-06
【推薦】家鄉的風俗作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