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奶奶的作文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奶奶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奶奶的作文 篇1
流年輾轉,花兒凋落了,煙火落幕了,虬枝停止蔓延了……我漸漸長大,然而,那些看著我長大的人卻與時漸老。看著她臉上一道道被歲月雕刻下的皺紋,我真想用手去撫平;看著她頭上那一根根被歲月染白的發絲,我真想用筆去涂黑,永不褪色……
在剛剛過去五一小長假之際,我回鄉下看望了久違的奶奶。剛下車,我心中那股蘊藏已久的喜悅倏地涌上心頭。我懷揣著亢奮的心情跑進奶奶的房間,剛要張口叫奶奶,卻欲言又止。奶奶躺在床上睡著了,我走到床邊,不忍心吵醒奶奶,于是仔細地端詳著奶奶慈祥的容顏…… 彼時,奶奶醒了,奶奶的睡意一直很淺,我知道那是小時候帶我時烙下的毛玻奶奶睜開那由于歲月的蹉跎而深深凹陷下去的眼睛,嘴角上揚了起來,說:“孫女,我的乖孫女……”,我哽咽地叫了一聲:“奶奶1。隨即,奶奶用長滿繭子的手撫摸著我的頭發,語重心長道到:“我孫女的頭發真是又黑又順,真像奶奶以前的頭發……”。我聽聞,鼻子立馬酸澀了起來,那一瞬,我真想用筆涂黑奶奶的白發。
奶奶用手牽著我走在那棵伴我走過童年的老榕樹下,在奶奶的手心里,我又找回了童年那熟悉的.溫度。我和奶奶一并在榕樹下的一張長滿青苔的石凳上坐了下來,奶奶語重心長地為我講述我的童年時光。我站起來,為奶奶捶背,頃刻間,我發覺奶奶的背遠不如以前那樣直了。陽光的照射下,奶奶那一頭刺眼的白發又走進我的眼簾,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緒,抬起手輕輕的摸著奶奶的白發,就像小時候奶奶摸我的頭發一樣。“是啊,奶奶的頭發全白嘍……”,那一瞬,我真想用筆涂黑奶奶的白發。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猶如蠟燭慢慢燃經…,我又要回到我那朝夕相處的城市去了。我坐在車上,搖下車窗與奶奶道別,每次離別奶奶總離不開那一聲叮囑:“要好好學習啊,不要和奶奶一樣只能當農民!蹦@得語無倫次。我的淚水早已充斥著整個眼眶,但我努力不讓淚水流下,因為我要把微笑留給您,把快樂留給您,任憑只是參雜著淚水的微笑……
車漸行漸遠,每次離別你總是目送著我們離開,反射鏡里我看到了您傴僂的身軀,還有在那風中凌亂了的白發,那一刻,我真想用筆涂黑您的白發!
奶奶的作文 篇2
周末早晨的陽光,悄悄拂過一扇扇任藏著夢境的窗,輕輕躍進已開啟的窗欞,時光悠悠,溫暖愜意。
衣櫥的門半開著,母親在幫我整理衣物。她從衣櫥中取出一件淡米色毛衣,輕軟的陽光落在毛衣上,映出一抹淡淡柔光。“女兒,這件衣服小了,該扔了吧?”眼角的余光觸及那抹柔光,我笑著搖頭:“留下罷。”
毛衣質地輕軟,樣式素凈無華,卻是奶奶用數日早晨的時光,一針一線緩緩織成的。晨光跳躍在她靈巧的指尖,銀針與線團飛舞,在奶奶認真而專注的目光下,交織成一區美麗動人的樂章。
小時候,坐在奶奶身旁,看著奶奶將毛線在銀針間來回挑撥交織,一件毛衣便在銀針下緩緩成形,覺得實在是新奇而有趣。我央求奶奶教我織毛衣,奶奶慈愛的摸摸我的.頭發,笑著答應了。奶奶小心翼翼地將毛線繞在我的指尖,耐心地教我將毛線繞在一根銀針的一端,再將它挑到另一根銀針的一端。起先,我織得還算“有板有眼”,然而不久,線就被我擾亂了。奶奶笑著敲了一下我的頭,無奈地將針線收回,將我亂織的部分一點一點拆散,耐心地重新編織。
奶奶喜歡用馬海毛織毛衣,因此,奶奶織的毛衣軟綿綿的,仿佛那絲絲縷縷的棉花糖,那出生羊羔的細絨毛,舒適而耐穿。
但是隨著我漸漸長大,我不再喜歡奶奶的毛衣。我執著于Adidas棒球衫的瀟灑不羈,追求著Burberry風衣的大氣高雅啊,卻不懂得欣賞奶奶織的毛衣中的那份素凈簡潔,亦不理解奶奶一針一線織入毛衣的關愛之情。
然而奶奶每年依舊會織毛衣,并郵寄給我。年復一年,奶奶為我織的毛衣被我堆在衣柜的角落,連同奶奶為我織毛衣是心中的滿懷期待,被蒙上了塵埃,失去了光彩。
又是一年初秋,收到奶奶織的毛衣之后,大伯打來了電話:“……這可能是她老人家最后一次織毛衣了。人老了,眼睛花了,總是不小心被銀針劃破手指。”我驚訝地看向那件剛取回來的米白色毛衣,一抹淡淡的米色那么柔和,恰似奶奶慈愛的目光。
奶奶,我還欠您一句對不起,還欠您一句謝謝您。
奶奶的作文 篇3
江漢平原的夏季,在五月底的梔子花香中徐徐打開,蔓延到九月末的桂子花香時節才有秋的氣息。最近結束了上一階段的任務,賦閑在家。清晨去菜市場買菜時看著許多小攤上擺著一束束梔子花,賣菜的小販也大多都在衣服上別上了幾朵。格外清香,也勾起了許多回憶。
我們這一代鄉鎮青年,大多小時候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經商或是打工,我們在鎮上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與爺爺奶奶的感情自然要深一些。今年是奶奶走的第四個年頭了,這幾年我一直北方上學,秉持著“我不去想,奶奶就一定還在家等我”的心理暗示,兀自逃避地過了這幾個春夏,直到去年春節,我獨自回老家看著空蕩蕩的屋子,恍惚間才發現,奶奶已經離開了我三年。自己本就是一個健忘的人,回想起高中以前與奶奶生活的時光,零零散散的記憶,但總有某個物件,某種味道或是氣氛,串起奶奶的音容笑貌。
領口上的梔子花
從我記事起,奶奶就留著短發,我是家里的“幺孫女”,那時候奶奶就已過了古稀之年了,本該享福的年紀,但還是想著為爸爸和伯伯分擔一些,代為照顧我們堂兄妹三人。每個季節,姑媽都會為奶奶買幾身新衣服,但奶奶都舍不得穿,平日里都是穿一些舊衣服,只有再去“走人噶”的時候才會穿新衣服。姑媽總會故作生氣地說:“怎么就是‘想不穿’,攢著也沒人要啊,再不穿以后不給買了。”奶奶便小聲嘀咕:“誰讓你買了,衣服能穿不就好了,那些都太花里胡哨穿不上!边@樣的拌嘴時常發生,但姑媽仍一如既往地給奶奶送著新衣服和生活用品,奶奶也總會向鄰居炫耀:“大姑娘今天又買的衣服過來的,哪個穿的完喲!比缓笫蘸梅牌饋怼N蚁,奶奶他們那代人,一輩子節儉慣了,年紀大了再要改也怕是難了,勸也勸不動,姑媽她們也就只能由著她了。
鄰居家匡爺爺門前有一棵很大的梔子花樹,奶奶總會在花期來臨之前和匡爺爺打好招呼,偶爾也會讓我把家里的水果給匡爺爺拿去一些。這也是奶奶從小教育我的“不欠人情”的道理,F在回想起來,那時候鄰里之間,東家分點這個,西家還點那,這樣有來有往不怕吃虧的狀態,也是我這么多年在人際交往中奉行的.準則。夏日里關于奶奶的記憶,便是帶著匡爺爺家梔子花的味道的,還有那件總是別著花的衣服——那件棕褐色印著蒲公英花朵的尼龍面料的外搭。每天清晨奶奶去匡爺爺家摘一捧梔子花,洗凈上面的小蟲,捆好一束讓我帶去學校給我們語文老師,那位老師也姓洪,是本家的親戚,上學時對我頗多照顧,奶奶也總是記掛著她。奶奶在我的馬尾上扎上兩朵,剩下的花放進買菜的竹簍里,遇到熟人就送上一兩朵。那時候不懂事,還總是嫌奶奶在我頭發上扎著梔子花別扭,殊不知若干年后再也沒有那樣的歲月了。
奶奶的“包袱”
奶奶有一個特別的“包袱”,那是一個類似于現在活頁文件夾的布書包。記憶中的它的表面,是奶奶糊上的一層黃色的布,內頁則是一頁頁的的套著塑料膜的硬紙板,奶奶將它稱為“包袱”。奶奶總是將它包裹得十分嚴密,生怕受潮,但保護得再好也抵不過歲月的侵蝕,我看到它的時候,那些頁面也都有了許多潮濕的痕跡。那一頁頁中珍藏的,是奶奶最寶貝的“鞋樣子”和“繡花樣子”。小時候,我和弟弟冬天的棉靴都是奶奶親手做的,比著包袱中的“鞋樣子”做鞋面,納鞋底,一針一線地縫好。大大小小的“鞋樣子”記錄著我和弟弟的成長軌跡,我想,在我沒有翻到過的頁面,也一定有奶奶關于那個清貧年代里為孩子們新納一雙雙鞋的喜悅吧。鄰居家的奶奶們常常來找奶奶借“鞋樣子”,她們?淠棠痰亩プ龅米詈茫棠桃彩謽芬馀c她的“姐妹們”分享一些經驗,東街那家裁縫店面料好看,西街那家點鞋底防滑。只是偶爾借出去的鞋樣有遺失,奶奶嘴上說著沒事,晚上奶奶悄悄打開包袱,我坐在床上透過白熾燈昏黃的燈光看到過奶奶失落的神情。“包袱”里除了鞋樣,還有一些“繡樣”。等我有記憶的時候,奶奶的眼睛已經不太好繡不了花了,只是偶然那次,我從奶奶的包袱里看到一些牡丹花和蘭花的畫,問奶奶,奶奶便告訴我那是繡樣,她年輕的時候的繡工可是大隊里數一數二的,很多年不繡了,許多大的繡樣都被人借走而遺失了,只剩下這些零零散散的,奶奶摸著那些繡樣,只是看著,也沒有多說什么。后來奶奶告訴我兩位姑媽出嫁時曾經為她們一人繡了雙鞋墊,那時候我還和奶奶開玩笑說我嫁人的時候也要奶奶繡,奶奶只是笑著點頭,可奶奶終究沒能看到她的幺孫姑娘成家立業。奶奶并不識字,卻能把那些繡樣畫的惟妙惟肖,雖然我曾見過奶奶的繡品,但想著必定也是十分精美。奶奶的“包袱”,是她這么多年清寒歲月中的點點星光,有著她這一世的念想與驕傲,但卻在后來幾次搬家,奶奶又患上了老年癡呆癥后遺失。這一世太短,有太多遺憾。只恨自己未能在奶奶最后幾年的歲月中將奶奶的寶貝珍藏起來。
在這個梔子花開的夜里,想起奶奶,終歸覺得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多記錄一些日后回想也別有一段光景。
【奶奶的作文】相關文章:
奶奶的作文01-25
《奶奶》作文02-12
奶奶的親情作文05-29
感謝奶奶的作文03-26
奶奶與貓作文04-20
奶奶的菜地作文02-14
奶奶的小院作文02-07
奶奶的生日作文02-07
奶奶的嘮叨作文02-08
慈祥的奶奶作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