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味道作文(優選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味道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味道作文1
今天老爸說要回老家,我從高高的資料書里探出頭,說我也要去,老爸很欣慰地笑了。我累得模糊的雙眼又看到點點綠色,那是家鄉獨有的標志,誰都不能侵犯。
1個小時的車程讓我暈得七葷八素地,但一下車,心情就變的格外明亮。放眼是一望無際的田野,星星點點的房屋散落其中,點綴上寶石般明凈的河水,讓空氣中都彌漫著淡淡的清新自然的味道。記得上一次來的時候,我問過哥地里的綠色的東西是什么?哥說你猜啊,千萬別說是韭菜啊,于是我很堅決地說,是蔥吧?哥一臉痛苦,仰起巴掌要拍我,我一臉視死如歸的樣子,落下來的大手只是輕輕地摸著我的小臉,癢癢的,我知道哥不舍得打我,一定的.……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吧?
往前走就看到明凈的河,不寬,卻一直通到路的盡頭。清澈的河水已經快要干涸了,只有深深的河溝證明它曾經容納過很多水精靈,任它們從自己身上流過,春去秋來,不斷地流淌,凝固,融化,又駛向遠方。以前下鄉,哥總喜歡帶我去河里游泳,他讓我背過身,自己脫了衣服,撲通一聲跳進河里。這時我就知道可以回頭了,于是我就咧著嘴傻傻地看哥在水里沉浮。金色的陽光撒下零碎的金子,在哥黝黑的皮膚上跳躍,當時的我覺得這樣的圖畫,真美。每次游完,哥總是千叮嚀萬囑咐,讓我千萬別告訴二伯講他游泳的事。我偷偷抿著嘴笑,他就狠狠地瞪我,“笑啥呢?聽見沒?”我就仰起臉,伸出手,哥很無可奈何地從口袋里摸出一個糖,放在我手心里。我騎上他,把糖放進嘴里,甜膩的味道充滿了全身,也把心兒塞的滿滿的。
而現在,哥應該在那個沒有冬天的城市里忙碌著吧!那個燥熱的城市里,會有那么清澈的小河,可以容納哥在里面沉浮嗎?
到了家,我就嚷著要給奶奶上墳,大人不讓,我便撒開腳丫子先跑去地里了。奶奶的墳墓在一大片麥地的中間,周圍安靜得連風聲都是靜悄悄的,一說話就有遠方的回音傳來。對奶奶我是沒有什么回憶的,當她離開時,我還不知道什么是死亡。以至于當奶奶枯枝般的手漸漸變冷,全家哭聲一片時,我還在擺弄自己的玩具。但我確信奶奶生前很愛我,因為她的相貌至今我還記得,尤其是當她把熱紅芋放在我嘴里時,幸福的笑容。于是我每年都會很積極地來給她上墳,當紙灰滿天飛舞,炮聲陣徹山野時,我默默地祝愿這位老人幸福。
臨走時我用爸爸的手機錄下了這里的田野,山谷,小河和風聲。我想它們把我的記憶分走了,我得把它們帶回去,因為這是我對家鄉的全部感情。
家鄉的味道作文2
還有幾天就過年了,過年的喜慶氛圍濃烈來。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每年的臘月二十八前后,膠東地區的人們都習慣蒸一些棗饅頭,取蒸蒸日上之寓意。人們經常叫它大棗餑餑。棗饅頭在春節中有重要地位,是必不可少的。
棗饅頭用途很大,可以食用,可以供佛,還可以送給親朋好友。大棗饅頭又稱棗花饅頭,取早發之意。
揉面故為重要,面可能影響的棗饅頭的賣相和食用。經常看母親揉面。一推,一拉,沾上點水。面團好像在母親手里的一個娃娃,時而伸長,時而收縮。柔完后,要醒發二十分鐘,做出來的味道更美。
到了最關鍵的一步了。將面團倒出后,面盆上還有余存,總想拿來當橡皮泥捏小人,可是粒粒皆辛苦。母親有一雙巧手,總能將不討人喜歡的面團做成一個個美麗的事物:有普普通通的包著棗片的'饅頭,也有美麗的鑲嵌著大棗的花兒,還有像生日蛋糕形狀似的一層一層的小餑餑。紅棗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生活紅紅火火,還有驅邪祈福的含義,是必不可少的。真是大飽眼福了。
除了棗餑餑,還有一種與它相近的面食盾。它跟棗餑餑相似,都是面跟棗片做成的,也都是供奉佛祖。但是棗餑餑供奉在佛祖前,而盾是除夕夜里發紙敬天地的時候供奉。擺放上兩者也有區別:棗餑餑是五個一組,三個放在下面,兩個對著壘在上面。而盾就是一對一對擺放就可以。
中國有句俗話:不蒸饅頭,要爭氣!過年蒸棗饅頭,也有爭氣的含義。蒸棗饅頭,蒸出一年的好彩頭!滿滿的都是過年的味道。象征來年的日子會蒸蒸日上。饅頭是發面做的,蒸的時候會發起來,所以也象征會發財發家。
蒸棗饅頭時,可謂是口水直下三千尺了。需要二十分鐘之久,對我來說可是一種煎熬。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終于,在鑼鼓齊鳴,狂擂亂敲的響聲中,在饅頭和盾齊齊出鍋了。我卻已經是饑餓多時了。饅頭香甜,福壽臨門,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有什么能比家鄉更好?
有什么能比家鄉更親?
有什么能比家鄉的棗餑餑更美味?
家鄉的味道,在舌尖上異彩紛呈。真想一嘗再嘗,好好地品嘗家鄉的味道,品嘗家鄉棗餑餑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3
提起我的家鄉,鼻邊又飄來熟悉的味道,那是清甜的西瓜味。如果有人問:“你老家哪的?”我便會自豪的回答:“某某鎮某某村,西瓜之鄉啊!”
西瓜就是我家鄉的標志。一到夏天,滿地滿地的西瓜熟了,一地都是綠油油的藤蔓。站在地頭,面對著地里的瓜藤,我常摸不著頭腦,瓜呢?爺爺卻瞇起眼睛,感嘆上兩聲:“哎呀,好瓜!”瓜究竟在哪里呀?我瞪大眼睛順著爺爺的手指的方向使勁兒望,卻總是看不到瓜的身影。哎呀!瓜啊!你是故意躲著我藏到了藤蔓底下嗎?爺爺下地去了,我便在地邊的溝里,便擺弄著什么帶刺的灌木,便往地里看,西瓜啊,西瓜,我又不是烏鴉,你躲著我干嘛!
西瓜的種子那么小,轉眼就長得那么大,這時,就是賣西瓜的時候了。家鄉把賣西瓜叫做發瓜。發瓜前,我在爺爺自行車前的橫梁上,隨著爺爺在田間轉悠,每當聽爺爺說:“這瓜好發了。”我就滿心歡喜。發瓜那天,我就坐在樹底的陰涼中,伴著蟬的聒噪,愜意地嗅著滿地溢出的西瓜味。眼前是專心忙碌著的人們:女人靈巧的手指操著剪刀把瓜蔓剪斷,叔叔伯伯們都脫了上衣,露出壯實的脊梁,笑著把瓜們一個個裝上車。渴了,敲開一個瓜,我就趕忙去幫著分一分,瓜自然是很甜的,咬一口,紅得透透的結的致密的瓜瓤里,就流出淡紅色的汁來。我常吃的臉上衣服上都是。
西瓜市場上,到處都是賣瓜收瓜的人們,在噪聲中,西瓜味更濃。我愛躺在三輪車的簾子上,盡情的嗅著那種甜味兒,心里不知不覺就有什么情感在微漾,舒服又愜意地摸著身旁圓滾滾的.瓜,突然又舍不得賣了,十分愛惜地摸著它漲滿了濃綠的表皮。
到處都有人在吃瓜,似乎到處都彌漫著清甜的西瓜味兒,甜甜蜜蜜,清清爽爽,驅走夏天那股子燥熱的氣。雞們的菜譜上也多了一道甜點:西瓜皮。看他們咯咯咯地歡喜地吃著,別提有多美了。
曾經有一個同學和我說:“西瓜是沒味的。”我便氣憤的辯解:“那是你沒遇到好瓜!”回家后,我便切開一個瓜來,專門聞了一聞,淡淡的,淡淡的,還是有一股味道的,但我一踏進家鄉,迎面就會吹來一陣濃郁的瓜香,我的家鄉是浸泡在瓜香中的啊!
我的家鄉就是西瓜味所在的地方,那清甜清甜的瓜香就是我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4
每次回外婆家,便是去吃食餅筒。
外公負責買菜,外婆負責炒菜。去菜場買幾只蟹,挑幾只蝦,抓幾把螺,再捎帶上幾種蔬菜。回頭,把菜洗好,丟進鐵鍋里,灑下油,將它們快速地翻炒,不會兒,屋里便充斥著那誘人的香氣。
每當這個時候,大人們總在樓下啃著瓜子聊聊瑣事,阿姨媽媽她們則去幫外婆做飯。而小孩呢,便在樓上玩游戲,追逐打鬧。玩得累了就跑下來沖到廚房口看看飯菜做好了沒有,媽媽總是攔著我們不讓我們進去添麻煩。沒辦法了,我們只能在廚房門口把脖子伸得老長,眼巴巴地看著正在大鍋中被翻炒著的美食,吞咽著口水。而媽媽看我們這幅德行,總是說道:“看你們猴急的,別急別急!馬上就可以吃飯了。”
炒好后的菜一盆盆躺在桌上。外公便開始擺好架子吆喝著大家吃飯。有時候,我正玩著興奮,外公便走上來,說了我們一頓:“剛剛急著要吃,現在又不吃,快下去!”說完便嘟著嘴走了,而那香氣早已鉆入我的鼻中了。
老家的習俗似乎有個規定,吃食餅筒必須先放米線,而且要放最多。我攤開面皮,盯著那紅紅綠綠的食材,看到什么便夾什么,絲毫沒有不好意思,一副不管不顧大吃到底的樣子。夾完后,便卷起面皮,料理在其中,鼓鼓脹脹的,正想一飽口福,卻沒想到,“咝”一聲,這面皮竟被我撐破了。無奈,只得不甘心地放回碗里,心里也一下沒了那情趣。
大家邊吃邊聊天。哈哈哈,累了一上午的`外婆坐下來,也受到了大家的盛待,我們爭先恐后地為外婆夾這夾那,外婆只是笑呵呵的,時不時說道:“夠了,夠了。”說完,又開始發笑。屋子里打著暖氣,我們的臉上紅得像個紅蘋果,不僅僅是熱的更多的是那其樂融融的親情散發出來的溫暖吧。
吃不完了,便開始“打包”。不過,食餅筒的打包方式有所不同,要一個個先用面皮把它裹起來,第二天便可以煎著吃。我特別喜歡吃煎過后的面皮,不像之前那樣易碎,而是極脆極脆,咬一口,整排牙齒發出“咔嚓”的聲音,滿嘴的油膩卻顯得異常的香。
回到寧波后,便很少吃到食餅筒,偶爾看到路邊的小店在買,總會忍不住想起外婆做的食餅筒。咬一口,是香的,只是少了那味,那是故鄉特有的味。我知道,故鄉其實和許多地方也一樣,只不過其間蘊含了一種特別情感。那是家人淡淡濃濃的親情。
家鄉的味道作文5
有人說,廣東人最懂得吃。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在一番講究的做法后,都變成了美味佳肴。然而,廣東人的“善吃”,除了表現在用珍貴食材做出的美味,更在于,廣東人能用一些看起來毫不起眼的食材做出讓人嘗一遍后回味無窮的小食。
廣東的老年婦女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總會做上許多點心,走家過戶時,這便是最好的手信。其中,最受廣東人歡迎的,就是“咸水角”。怎么聽著名字那么怪呢?望文生義,大家都會猜,這是一種角狀的咸的東西。那它到底是怎樣的呢?竟能成為廣東人家招呼親朋好友的'必備點心?
“咸水角”又稱“咸雞籠”,籠統地說,這是一種用糯米粉包著餡兒油炸而成的點心。這聽起來倒是很容易的嘛!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廣東人做這道點心是十分考究的。
首先,把適量西芹、馬蹄、冬菇、紅蘿卜切粒,加面豉調味成餡料備用。餡料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調配。接著就要準備糖了。誒?不是咸的點心嗎?“咸”的只是里面的餡兒,傳統做法都會用糖溶水摻入糯米粉中搓粉。搓粉這道工序,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力度和時間,這樣搓出來的粉團才會有筋道。把搓好的粉團切成小圓粒,用手捏成小窩后,還得用搟面杖搟成面皮。不過搟面杖這種東西,廣東人一般不會特意去買,把裝腐乳的玻璃瓶洗干凈,就是搟面的工具了。搟好了面皮就可以包餡兒了。包咸水角跟北方的包餃子一樣考手藝,擺上桌的食物,雖說味道重要,但這賣相同樣占重要比分。最后就是下鍋油炸了,現在更健康的吃法是加少許油慢火煎熟。剛上鍋的咸水角香飄四溢,一口咬下去,里嫩外脆,咸甜適中,口齒留香啊!
除了“咸水角”,廣東還有很多特色糕點,比如“缽仔糕”、“白糖沙翁”等。但現在廣東會做這些傳統小吃的人,年紀都比較大,而年輕一輩的,又沒幾個人肯學,不是嫌麻煩,就是怕做點心沒前途。要說想吃,那還不簡單,酒樓多得是!先別說酒樓做的正不正宗,就說那份傾注在點心里的感情,那份家鄉的味道,在外面是吃不出來的。我們在呼吁保護遺產文化的同時,更不應該忘了這些飲食文化!
廣東歌里有這樣一句:“民以食為天,食野講新鮮,色香又要巖先……”足可以看出廣東人對飲食的講究。制作飲食的過程不免繁瑣,但那代表廣東文化用心做出來的美味,怎么能讓它流失呢?
廣東僑鄉,鐘靈毓秀。廣東人創造出廣東的飲食文化,廣東的飲食文化也造就了一代代廣東人。
家鄉的味道作文6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人們總是說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農民們懷揣著豐收的喜悅,享受著勞動的成果。
我的家鄉在浙江衢州的常山縣芳村鎮,芳村鎮里的農居,青山環繞、溪水潺潺、白墻黛瓦,儼然一幅現代化的美麗鄉村圖景。在節假日期間,爸爸經常開著車,載著我和媽媽回家鄉去看望爺爺奶奶。
由于奶奶身體不太好,爺爺幾乎承攬了全家的農活和家務活。那日,我漫步在爺爺家山腳邊的田野上,看到金黃的麥穗在風中搖曳,稻香陣陣,沁人心脾。在這個四面環山的小城鎮里,承載了我對家鄉不舍的眷戀和對家鄉親人濃濃的`思念
記得有一年,我回到了家鄉。當時正值秋天,金黃的葉子掛滿了枝頭,谷浪一層披著一層,好一番豐收的景象。我跟著爺爺一起到田間地頭去割麥穗。由于我還小,并不知道如何割麥穗,于是爺爺握著我的手,手把手地教起了我怎樣拿鐮刀,用怎樣的手勢割麥穗又快又好就這樣,我在爺爺的指導和幫助下,我割了近乎一天的麥穗。傍晚,我抹著額頭上的汗珠子,正打算回頭看看我的“勞動成果”,當我看到爺爺裝滿籮筐的麥子時,我的臉紅了,我一天的成果還不到爺爺1/3的量呢。我在爺爺黝黑的臉頰上,看到了一顆顆豆大的汗珠正在往下滴,在落日的余暉下,折射出一個中國樸實農民的光芒。
回到家,爺爺如同一個超人,有著不知疲憊的體力,又給我們張羅起晚餐了,爺爺在灶臺上忙著燒柴火飯、做家鄉菜、忙得不亦樂乎當我在門縫里看他時,忙完活的爺爺正喘著粗氣,拿著毛巾擦著汗呢,此刻,我的心被震撼了!我的爺爺、我慈祥可敬的爺爺,他是如此的樸實善良,對家人是多么的關懷備至啊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隨著爺爺的漸漸老去,時代的不斷變遷,家鄉的田野,也很難再見到彎腰弓背割麥穗的人了,取而代之的是隆隆作響的現代化的割穗機、插秧機、去殼機但是無論時代怎么變遷,對于一個生活在喧鬧紛擾、車水馬龍、高樓林立城市的孩子來說,總是時常勾起我對家鄉深深的的懷念和美好的回憶每每想起,這都是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助我今后成長、成才的“寶貴財富”啊。稻穗的清香,家鄉的味道,我永遠難忘!
家鄉的味道作文7
在不經意之間看到一篇關于雪的文章,將我帶入無限的遐想。還記得三個月前離開家鄉的時候都還是艷陽高照的,可能現在已經在下雪了吧!不過說起我的家鄉就不得不說他的味道。雖然我的家鄉還算不上是旅游勝地,但還是山清水秀,花香鳥語,每年來此的散心的人數不勝數。絕色的美景伴著絕色的美食,濃濃的家鄉味參雜其中,讓人回味無窮。
就拿臘肉來講吧!其他地方雖然也有,但在我的家鄉對它的加工卻有另外一種工藝。將新鮮豬肉抹了鹽,然后熏上幾天,再洗凈后放入油鍋里炸成八分熟,再放入一個罐子里用油浸沒,想吃的時候就從里面拿出來放入水里煮熟切片,這樣的臘肉吃起來黏黏的,肥而不膩,還帶有一股淡淡的煙熏味,這就是我家鄉特有的味道。
雖然離開家的時間不是很長,但家鄉獨到的美食卻在我的腦中不停盤旋。還記得在一家餐館里吃過一次酸菜魚,但味道遠不如在家里母親給我做的.,雖然做法相似,但選料上差距就有些大了。在餐館里吃的魚肉質沒有在家里吃的那么嫩,也許因為家鄉的魚是從湖中打撈出的野生的。野生的魚沒有了池塘的束縛,暢游于溝河之間,那淡淡的腥味勾起我朝思暮想的家鄉的味道。
自從離開家來到學校之后,我都會時不時想念家鄉的那野生蕨菜的味道了,雖然學校也有賣的但吃起來卻沒有那么勁道,因為我家鄉的蕨菜是風干過的,自然勁道很多。
一年最熱鬧時,自是過年團圓之時,一大桌好吃的其中就有我最愛的竹筍燉海帶。將干的竹筍(家鄉特產)放在水里泡上一晚,然后切成小截,把洗好的豬頭肉和海帶放在一起,加水燉上幾個小時,讓豬頭肉的煙熏味兒和海帶竹筍的清脆味兒交融在一起,這就是地道的家鄉風味。竹筍用來涼拌也很好吃,在冬天的時候收集一瓶雪讓其自然融化,將竹筍和鹽浸沒于冰晶之水中,這樣做出來的竹筍就著火鍋別有一番風味,這就是家鄉地方特色的味道。
在離開家鄉的這三個月中,我憑著對家鄉的記憶四處找尋這些熟悉的味道,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所以就讓我加劇了對回家的欲望,因為我的味蕾告訴我,它對家鄉的味道有多么的想念民。現在我希望可以早點回家,因為這些熟悉的味道只有在家才能吃到,這些都是我家鄉的味道。
每一次的失敗都會讓我的味蕾隨之跳動,跳動的味蕾猶如我面對久別的東西時那顆激動的心。那顆激動的心,也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我明白原來這些味道還是只有在那一個地方才能吃到,而那個地方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家鄉。
家鄉的味道作文8
深秋,門外的桂花又開了。小小的,白白的。輕柔的秋風,“呼一一”一聲吹過,空氣里漫布著的,就是桂花淡淡的香。
記得小時候奶奶家。每當秋天來臨時,心心念念的,就是桂花。終于,盼來了桂花開,奶奶就帶著我到門口的小院里抖桂花。
桂花樹很矮,深綠的葉片里,躲著、藏著的就是那小小的桂花。桂花大多是淡黃色的,也有白,映襯著深綠的葉,是一種小巧玲瓏的美麗。秋風輕輕地一吹,幾朵桂花便搖曳著自己的身子,在空中起舞,擺弄自己淡黃的裙擺散發出陣陣清香。奶奶要抖桂花了,她先把一張白色的布鋪在地上,鋪平,鋪開,接著她輕輕搖著桂花樹干。只是輕輕一搖那桂花便自投羅網--全部都撲進了白布上。每當這時,我就要湊進腦袋,大口大口的.呼吸著,恨不得把空氣中的香味都恨恨地為自己所有。
抖完了桂花,奶奶便小心地抓起白布四角,把抖落的桂花拿回家。拿出個大碗,把里面搓留的葉片,樹枝扔去。再用清水把桂花仔細地沖洗一遍。桂花在水里打轉,就似幾個小精靈穿著白色的小裙子,歡樂地跳著舞。桃花洗凈后瀝干,用餐巾紙鋪在上面,小心地把水吸干。
奶奶拿了一個透明的小玻璃瓶,再準備一袋白砂糖。她先把一小勺桂花放進瓶里,再撒上一層砂糖,再放一勺桂花,再放一小勺糖。我喜歡吃糖,便在旁邊叫著:“多放點糖,多放點。”奶奶便又加點糖。
“多放點!”
“夠了,夠了!”
就這樣一勺桂花一勺糖,把玻璃瓶填滿,再最后壓實,再撒上點砂糖。蓋緊蓋子前,在瓶口隔了個塑料袋,更密封。然后就是漫長又煎熬的等待了……
過了兩三天,拿出來,就可以吃了。奶奶經常在煮酒釀圓子里,用筷挖出一點點,放在鍋里。經過腌制的桂花變得更小了,顏色變得深褐色,在鍋里翻滾著,旋轉著,猛得打開鍋蓋,陣陣白汽升上空,香香甜甜的氣味撲鼻而來。帶著桂花香的酒釀圓子又別有一番風味。小小的桂花吃在嘴里,細細咀嚼。
帶著香味的甜,帶著甜味的香。
吃碗酒釀圓子都能叫人心曠神怡,沉浸在甜蜜之中。
剛打好的小年糕,趁著熱,趁著軟,沾著桂花吃,香甜的桂花和軟糯的年糕相襯,在齒尖留香。
總之,桂花的吃法,千奇百怪,口齒中一次又次地涌出那魂牽夢絮的清香,那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9
天朦朦亮,和著清脆的狗吠聲,好不愜意!
一大早,爸爸就到樓下開始洗漱了,衣服還是那么地單薄,臉頰還是那么地消瘦,臂膀卻依舊是我心目中的偉岸。
快過年了,家鄉的集市應該在凌晨就沸騰起來了吧!這不,爸爸雄厚溫和的嗓音喚起我對家鄉集市的記憶:樸素、清新、自然!爸爸給我戴上頭盔,叮囑我多穿幾件衣裳,然后就聽見發動摩托車的聲音……
來到集市,呀!人這么多!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早餐店了。瞧!那熱氣騰騰的饅頭、豆漿、粉絲、白粥……老板熟練地扳起一個個蒸夾,大的小的饅頭就像他的孩子一樣乖巧地躺在暖窩里。聽!“賣饅頭咯!菜餡的肉餡的,咸的甜的辣的……”“老板,來碗豆漿,白粥外加咸鴨蛋一只。”“好嘞!豆漿白粥咸鴨蛋來咯——”“這邊來份……”聲音此起彼伏。
挺著鼓鼓的肚皮,每個人都笑著涌入集市中。你瞧,一些七老八十的老爺爺一股的勁兒,他們擔著沉甸甸的籮筐擺在了路旁,蔬菜都沾著晶瑩的露珠,多么新鮮。老爺爺們總會實打實地售賣他們的勞動產品,天然無公害。家鄉的集市是沒有限定性的攤位的,自由來自由走。水果攤,蔬菜類的估計時不時就會變成一家子。
爸爸走在我的前頭,我就這樣乖乖地跟在他的后頭。他不會去講價錢,賣家們好像很熟悉爸爸這位顧客,多出來的零頭總會被省略去。其實我很想問問爸爸,為什么不去講講價,砍砍價,但我知道他會以沉默答復我。我心里也明白,一些東西不用言語,自在人心,這不是物質性的交情,而是無形的`鄉間獨有的情誼。
快到中午了,集市上人不僅沒減少,反而更多了。這是每個集市都有的特點吧!很多人會在趕集者收攤之際,揀揀“便宜貨”。畢竟家總會喚起人們歸依感,為了早早回家吃頓飽飽的中飯,賣完貨物就很開心咯!鄉間的鄰人都是容易滿足的,各得其所地買賣,看似簡單現實難吶。但是,鄉間的集市永遠是純樸的!
我給爸爸戴上頭盔,自己提起一袋袋的收獲品,悅耳的摩托引擎聲又響起來……
家鄉集市,爸爸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0
“開飯啰!”隨著媽媽一聲響亮的吆喝,我們立即圍坐在了餐桌旁。瞧著一桌熱氣騰騰、色香俱佳的菜肴,我饞得直流口水,可沒等我動筷,我親愛的老媽早就吃開了,還一個勁地夸著:“好吃,好吃,家鄉的味道……”
被媽媽一說,我才注意到,今天的一桌菜比較特別,毛筍燒肉、油燜筍、馬蘭頭、青菜、番茄炒蛋……很普通,但是卻不平常。原來,這些菜都是早上我們從山里的外公家帶來的。鮮嫩的竹筍和毛筍是早上外公剛從山上挖來的,青菜和馬蘭頭摘來時還帶著早上的露珠碧綠碧綠,鴨蛋是外婆剛從鴨棚里撿起的……怪不得媽媽吃得那么迫不及待,原來這些菜里真的有家鄉的味道!
說起這些家鄉菜,最先想起的是外公前的小菜園,不管什么時候去,那里總是一片生機勃勃,青菜、卷心菜、黃瓜、玉米、辣椒等,時令蔬菜應有盡有。對我來說,這片菜園還是我的樂園,每次去,我和弟弟總喜歡拿個小鋤頭,挖挖這里,撬撬那邊,澆水、搗泥漿……玩得盡興,玩得不知疲倦。我還在這片菜園鬧出很多笑話呢?每次回家,阿姨總喜歡圍著菜園子出些問題考考我和住在城里的弟弟,“這是什么菜?”順著阿姨手指的方向,我仔細地分辨著這一叢既像菜又像草的植物,琢磨了好半天才說:“這不就是青菜嘛!和別的青菜有區別嗎?”“怎么沒區別?”阿姨說,“你再仔細看看它的葉子?”我蹲下身子一比較,確實有不同,我只得瞎猜:“!”哈哈,阿姨笑開了。“不是,是莧菜。”“那是什么?”阿姨又問開了。“嗯,辣椒!”我回答道。“小笨蛋,辣椒分明長在枝上,怎么會爬在地上……”幾個回合,對于沒有生活經驗的我完全戰敗,反而逗得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全家捂著肚子笑個不停,也就是在這一次次笑聲中我慢慢認識了菜園子的各種蔬菜,也更加喜歡這個菜園子里的味道。
媽媽和我從小生長在那里,特別地喜歡家鄉的菜。只要是家里帶來的.菜,一向愛挑食的媽媽和我飯都會多吃一碗,我們也特別喜歡那一方水土給予我們的饋贈:一盆子筍里有我童年在竹林間的嬉戲的身影;青菜和馬蘭頭上有我仔細觀察停留在的眼神……
那里是我的家鄉,有我的思念,還有那濃的化不開的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1
今天天氣格外明媚。好多老人都出來散步,曬太陽。奶奶前幾天從老家過來了。今天她也出來沐浴這美麗溫暖的太陽。順便帶了些過年買的“小龍人”糖果給我吃。
我貪婪地嚼美味的糖果。
嚼著嚼著,我居然想起了家。此時正是陽春二月,老家現在是春光明媚,萬物蘇醒,大地一片生機。幾年前,媽媽為了我好,就把我千里迢迢地接過來讀書。可我仍舊不忘老家那幸福,美麗的春天。
清晨起來,霧如輕煙、細紗一般,在空中、地面來回飄繞著。一道道,一縷縷,美麗至極。小草的露珠晶瑩透亮,宛如鉆石一般閃亮,樹枝上的芽苞漸漸張開了嘴,對我以笑臉綻放。
“布谷,布谷”呀!是布谷鳥!那叫聲清脆悅耳,讓山間都彌漫著歌聲,讓整個大地都充滿生機!太陽緩慢地爬了上來,露出了笑臉,霧也褪去了。朝陽如英俊的青年,格外旺盛,充滿了活力。
中午時分,家家的屋頭上升起裊裊炊煙,輕盈地舞向藍天。此時,大地是粉色的,金黃的,邃藍的,好美麗!粉紅的杏花嬌艷美麗,正向人們展示她的魅力;金黃的'油菜花也是金亮亮的,待到立夏,人們把這“金子”擁抱;邃藍的水庫深不見底,魚兒在水中歡樂地嬉戲,很快樂。人們都在家里吃飯,品賞這美好的時光。
傍晚六點,太陽正悄悄地下山。此時,夕陽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銀光閃閃,仿佛給湖面披上了一層金子,非常耀眼。天上的白云也被夕陽染上了迷人的橘紅色彩。這晚霞與夕陽把半天邊都染了,讓人目不暇接。夕陽趁人們不注意,像活潑的獅子滾珠般地打了個轉身,突然滾落下山了,再也不見上來,只見青灰色的天幕下,幾只晚歸的小鳥,輕撥水面。
晚夜,家家都亮起了昏暗的燈光,靜靜地吃起晚飯。在這寧靜,和諧,美麗的晚夜,夜空中的景色甚美。繁星閃爍,似乎在對我們眨眼睛。驚蟄雨后,動物都活潑了起來。青蛙在田野里歇息,卻仍不忘為人們奏樂,為人們彈唱。彈唱著,彈唱出更美好的明天。
我不知不覺早已把“小龍人”糖果全吃完了,可心中家鄉的味道卻是無窮的。“小龍人”不僅僅是甜味,更濃含了家鄉的“和”,“美”,“靜”的韻味。我愛我那美麗的家鄉。
家鄉的味道作文12
糯米的香味是從雪花飄零中散發出來的,故鄉從冬夜的夢中醒來,惺忪中瞅見階前的青草里綴滿昨夜露珠的清香。
奶奶細碎的步伐,踩了一地的晨露的濕潤,粗糙的手掌摩挲著我柔軟的頭發,我想在寒冷的冬日中再賴會兒床,可糯米的香味已從奶奶的廚房里飄出,鉆進來了我的被窩,而睡意就在那芬芳之中飄然散去。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飽滿,此時都相互倚著,慵懶的沉甸甸的,像是飲了一夜的瓊漿,濃睡不消殘酒。
我的家鄉的糯米經常是春節之前進行制作的,一做就是一大堆,每每看到都會讓人垂涎欲滴。每次制作糯米鍋巴時,一整個村子的人們都是一起做的,一走進村子,一股濃濃的糯米味撲鼻而來,頓時讓我的肚子咕咕大叫起來。村民們一邊有說有笑拉著家常,一邊一起做著這糯米鍋巴,好不其樂融融。
我著迷的是奶奶制作糯米鍋巴的過程,先把泡糯米的水倒掉,然后切幾根蔥幾片生姜,幾枚大蒜,切得碎碎的,然后與糯米混合在一起,裝在一個盆子里,準備一個油炸的工具,形狀與平底鍋相似,把一些糯米鋪在上面,然后放幾粒花生米,撒上一勺鹽和一些配料,在一撮米蓋在上面,奶奶不會讓一些花生米露在米外,于是花生米的味道不會散發開去,吃起來更香更脆。我連忙從奶奶手中拿了過來,仔細地看了一番,內心開始蠢蠢欲動也想要做上一個,拿起一個油炸的工具,在上面鋪一層糯米,可怎么也鋪不整齊,總是一部分厚一部分薄,奶奶笑著說:“孫女手兒小,不是干活的命。”溫暖的陽光照在我和奶奶的身上,看著自己搞得一團糟的糯米心想,以后只能靠奶奶吃上這美味的糯米鍋巴了……
糯米鍋巴在鍋里咕咕地響著,香氣從廚房溢出,氤氳在整個院子的上空,我不住的扒在門口張望,滿眼寫滿了渴望,奶奶看我這德行笑著說,不急不急,越煮越香。奶奶把火燒的細長,就這樣我在過午的溫熱中漸漸睡去……醒來時,糯米鍋巴已經制作完成,金黃的.糯米鍋巴讓我看得垂涎欲滴,爬上桌子,拿了一塊又一塊。吃的滿嘴流油,肚子鼓鼓的。
我在奶奶的糯米鍋巴中成長,門前的小樹隔年盈尺,奶奶卻在我的鮮嫩反襯下日漸白頭。后來,我吃過超市里買來的各種各樣的鍋巴,卻都不及奶奶的又香又脆的鍋巴。每到春節,這熟悉的香味總會喚起我回憶的味蕾。
如今再次吃起家鄉的糯米鍋巴總是讓我流連忘返,激起我對家鄉的懷戀。
家鄉的味道作文13
所戀在哪里,哪里就是我們的故鄉。
——題記
餐館的桌上擺著盤清炒胡蘿卜。我拿起筷子嘗了一片,略帶甘味,卻沒有新鮮之感,干澀,便沒有再吃第二口的欲望了。嚼著口中的胡蘿卜,猛然間回想起爺爺的胡蘿卜。
小鎮上,一座不起眼的白色的屋子坐落在街道旁,這是爺爺生活地方,也是我成長的地方。清晨的陽光灑進屋子,照亮每一個角落。暖暖的空氣中懸掛著點點薄霧,喚醒了鎮上的人們,開始為一天忙碌著。爺爺大早便起來了。他拿著鋤頭,提著一包種子,帶我走進了他的后園。我提一小桶水跟在爺爺身后,穿梭在田間。等爺爺把種子扔進剛挖好的小坑中,我便往坑中踢些土,澆上水,蹲下來與種子說幾句悄悄話,再不舍得離開。就這樣,我在爺爺的.園子里玩了三年。
時間流逝,爺爺的園子,呼喊著在土地里沉睡的種子們。漸漸地,黑黝黝的土壤披上披一層淡淡的綠色,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擺動。雖不及麥浪的澎湃,但這些小巧的、柔嫩的綠葉也舒張著自己的身體,表現自己的活力。每當這時,爺爺臉上便笑成花,親自提著水壺,蹲在綠葉中打理他們。仿佛這地是他的孫子般,細致地照顧著。
于是,每到暑假,回到爺爺家中,桌上總有一碟胡蘿卜。除了一點油和鹽的調味和蔥花的點綴之外再不需別物。咬一口,鮮嫩多汁,淡淡的清香與甘甜在味蕾中綻開,讓人回味無窮。這就是大自然本來的味道,也是老家的味道,淳樸真實。
這真實的老家的味道是無法替代的,它那種無法描述的親切也同樣是無法忘懷的。爺爺給予我的愛和關心融在這味道之中伴著童年的回憶,在空氣中醞釀著,愈來愈濃。最后封存在這一小碟菜中等著我回來品味。
有人說過:“到不了的地方是遠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家鄉。”在家鄉中我們所經歷的每個平凡的日常,也許就是連續發生的奇跡。因為這些奇跡,我們也更加牽掛著那里。我喜歡那家鄉的味道,喜歡走進爺爺的園子里撫摸每一片葉子,喜歡看到爺爺的笑容。
愿時光停駐,家鄉依然,那碟胡蘿卜的味道依舊。
家鄉的味道作文14
“月亮哥,跟我走,走到外婆家背笆簍”,這句在我懵懂童年里時常出現的童謠,牽著我的思緒,又叫我想起了家鄉的味道。
春回大地,隨著一陣響徹云霄的雷聲,昨夜還在冰雪中沉睡的樹木抽出了嫩綠的新葉,小草從地里探出頭來,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中,呼朋引伴地賣弄著清脆的歌喉,與輕風流水應和著,怎么都掩蓋不住春天來臨的喜悅。坐在池塘邊,清風拂過,留下漣漪,水光瀲滟,抑是池水的歡呼雀躍。人們滿面紅光,各司其職,和睦相處。家鄉就有一種生機盎然的味道。
炎炎夏日,也只有夜晚稍稍寧靜祥和些,夏天這個調皮活潑的孩子收斂了本性,為人們送來涼爽的微風。躺在院子里乘涼,望著月亮灑下旖旎的光,奶奶閉著眼睛呢喃細語,我就在旁邊認真地聽著各種順口押韻的童謠,常常在奶奶的輕聲細語和月籠輕紗的美景中進入夢鄉。家鄉就有一種寧靜安詳的味道。
秋意甚濃,曾經撫摸過的春天的嫩葉,如今變得干枯發黃,在瑟瑟秋風中悄無聲息地落下,葉里清晰的紋路,仿佛訴說著春天的美好,感嘆歲月的流逝。低平的山里錯落著稀稀散散遮遮掩掩的人家,屋里的人都守在各自的田里,種蔬菜的趁著最后的時間除除草;種稻米的趕緊在水田里看看;種水果的去園子里走走,農民們都盼著這種出來的糧食不辜負他們長時間來的辛勤勞作。當炊煙越飄越遠時,農民們知道那是家人呼喚自己的信號,便隨著牛鈴兒叮兒當的聲音回家去。家鄉就有一種質樸淳厚的味道。
白雪皚皚,在街道邊,小路旁,屋頂上,厚厚地堆著白雪。雪上雖只是淡淡的日光,但乍一看竟耀得人睜不開眼。走到野外,眺望遠方,一層層的峰巒起伏著,有的戴著雪,有的`不戴;越遠越淡。耐不住寂寞的雪花,紛紛揚揚地從天空中飄下來擁抱大地,那蹁躚雪的姿態看著直叫人喜愛。傲人的梅花挺在風霜里,暗香疏影,叫人敬佩。親人相聚在一起,圍在爐火旁說家常;小孩子窩在被子里向父母耍賴不想起床;同學們約在一起學習玩耍;朋友也都聚在一起促膝長談。家鄉就有一種和諧融洽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什么?是春華般的生意盎然,是夏夜般的寧靜安詳,是秋實般的質樸淳厚,是冬日般的和諧融洽?我覺得都不是,孩子對媽媽就有依賴,在媽媽的懷抱中都有踏實安心的感覺,有一種溫暖的味道。而我,對家鄉就有這種依賴。當你彷徨時在家鄉走走,看著那并不雄偉的山,望望那并不洶涌的河,你就會有一種豁達開闊的感覺。
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15
“到了,終于到了!”我激動地喊道。已經一年未見外公外婆的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他們。就在此時心里突然又糾結了起來。已經一年沒見了,要怎樣打招呼呢?就容不得我思考,外公在門口出現了。他一路小跑,臉上帶著欣慰的微笑,見到我了以后,更是拉著我的手。我瞬間變得不知如何是好了,竟委婉地推開了他的手。他絲毫不介意,只是說我不習慣鄉下的生活。為了緩和氣氛的我,提出要去田野上玩,外公驚喜地答應了。
在空氣清新,綠意盎然的田野上,我絲毫沒有了之前的顧慮,隨著外公在田野上飛奔起來。外公指著其中一塊地說:“瞧!這是我們家自己種的地呢!”那一顆顆茁壯的大白菜,真像一張張娃娃的笑臉。他們一個個姿勢千奇百怪,調皮極了。我又隨著外公來到了紫薯地。放眼望去,哪有什么紫薯啊!只是一塊空空蕩蕩的土地罷了。我一臉不解地看向外公。外公朝我笑笑說:“那些紫薯都藏在地下呢。”我的好奇心瞬間被激發,拿起鏟子就要垂直往下挖。外公急忙阻止了我,說:“你這樣子會把紫薯搗爛的,應當從旁邊挖而不是從上面啊。”真麻煩。我嘟著嘴心里想道。不料,用外公的方法,真的挖到了一個紫薯。我激動的跳了起來,恨不得把這個紫薯拿給全世界的人看。就這樣,我拿著鏟子挖了一個有一個紫薯,拿著一個“果實累累”的籃子滿載而歸了。
“今天辛苦啦!看我給你做什么好吃的了!我一進屋外婆就跑了過來。啊是我最吃的糯米圓子!糯米圓子是外婆親手做的。媽媽曾說過,外婆小時候最喜歡給她做糯米圓子,那個時候的他們,總喜歡把糯米圓子當成零食。糯米圓子是春節的`時候家人團圓時必不可少的一款佳肴,外婆在這一天為我們做了這一款菜我想是希望家人們永遠團團圓圓,生活永遠美美滿滿吧。糯米圓子的做法有很多。包括了煮、煎、炸、炒等。而我最喜歡的,還是煎這著吃了。這裝了好幾個碗的糯米圓子,真夠讓人垂涎三尺的。用筷子夾一個圓子,輕輕地咬一口,一股糯米香味撲鼻而來,我至今終于明白了那是什么味道,原來,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最美的味道,最甜的味道,最難忘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味道作文11-03
家鄉的味道03-02
家鄉的味道優秀作文03-04
家鄉味道作文03-09
家鄉的味道作文范文12-19
家鄉的味道作文【精華】10-04
家鄉的味道作文精選15篇04-12
家鄉的味道作文(精選15篇)04-13
家鄉的味道作文15篇12-23
家鄉的味道作文(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