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作文(常用7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欲速則不達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欲速則不達作文1
“欲速則不達”這句話大多數人都知道,也常用它來教育別人,其意思也并不難理解,顧名思義就是:愈急著快速達到自己的目的,卻往往愈是實現不了。
其實,這個道理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頻繁的出現,關鍵在于我們是否善于觀察。
記得有一次,我剛學會煎荷包蛋,打算自己大顯身手一番。我熟練地沸油、叩蛋、翻面------可我等不及它完全熟透便熄了火,一點也沒有媽媽那樣精益求精的味兒。呦,筷子一叉,就流出了黃澄澄的蛋汁兒------人生中我煎的第二個荷包蛋因急于求成而失敗了。
我的體育成績并不太理想{田徑類},但我卻很喜歡打乒乓球。一個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互相PK打乒乓球。第一場我和媽媽對陣,媽媽是一員猛將,剛開場,她的殺球就來勢洶洶,不過我也不甘示弱專門扣她的兩個桌角,因為桌角邊她的手彎不到那里,自然常常輸給我。結果比分6:4,換老爸上場攻擂。媽媽是讓我趕下臺了,可老爸就很難對付了。我采用猛殺戰術,迫切想要速戰速決,可老爸卻偏偏不買我的帳,他神情坦然且從容,一點也不慌,不緊不慢,每一次都把球穩穩地彈到我手邊。我漸漸地把體力消耗殆盡了,也沒有了耐性,急切想贏的念頭促使著我拼盡全力使出了一個扣殺------我在腦海中模擬球飛來的路線,向后邁了一小步,手緊緊握著球拍,眼睛死死盯著球不放,待球越過球網飛速向我沖來時,我眉頭一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向球滑去,這是媽媽新教我的'旋球。我滑得又狠又準,再加上旋球的特性------難以把握方向,我斷定老爸肯定接不著,我即將成為“常勝將軍”了。可就在我得意洋洋,像牛鼻子上的跳蚤一樣,自高自大的時候,“乒”的一聲-----老爸把球彈了回來,我卻愣在那里,不知所措,我輸了。老爸又抓住了我的尾巴,開始自說自話起來,不過,還是有那么一點道理的:“啊哈,怎么樣,輸了吧,要想贏就一定不可以過于求速度,心千萬不要急,要平靜,要淡定------”我吸取了經驗教訓,在下一輪中,與爸爸軟磨硬泡,互相對恃著,誰也不占上風,等著老爸專心與我拉球彈球時,我神不知鬼不覺地用了一個扣殺,老爸總算輸了------
其實,有時候不應該太過于求速度,急于求成往往使事情本末倒置,甚至得到與自己期望相反的結果,我們應當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個腳步。用一顆平常心真誠面對生活,不要因為求速度而忘了基本。因為人生就似一座高樓,不能過于求快,地基一定要扎穩;人生就似一次飛翔,無論多么低,多么慢,一定得先穩穩當當地助跑;人生就似一趟旅途,不要走得太快,目的地很美,路途中亦很美。不是有這么一句話:風吹、雨淋、水沖,撞著那房子,房子卻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
欲速則不達作文2
生活就像一個孩子,你越是想快點完成某事,他越是給你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亂。看到周榮,本來慢慢走就能進入城中。就因做的太快,使書散落一地,他不得不花大量時間去整理書籍,最終因城門關閉。他不得不在城外過夜了。可真謂是欲速則不達呀!
欲速,會疏忽重要細節,則不達。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若把速度放在第一位,不顧一切的向前沖,而那些被拋到身后的細節,則會使我們不斷摔倒,到頭來還不如慢慢前進。美國為維護自己的航天大國的地位,不斷研發新的宇宙飛船,技術越來越先進。可這些先進的技術安全性的檢驗卻跟不上先進技術的研發速度,正是疏忽了這個重要細節使挑戰者號,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發生爆炸,數十名航天員不幸犧牲,印度為擁有自己的航母,請俄羅斯幫助建造,可印度為了加速建造,加速并沒有對航母的構造研究清楚,導致事故不斷,入役時間一推再推,細節決定成敗,倘若僅追求速度而疏忽了細節,就會前功盡棄,只得重頭再來。
欲速,會失去理智判斷,則不達,盲目追求速度,會使人失去本來的判斷力,導致災難性的后果的發生。巴西東部的一個海岸因風景優美,被選作奧運會帆船比賽的場地,當地政府緊抓這次機會,大力發展旅游業,以此拉動經濟發展。于是吸引的游客越來越多,但海里的垃圾也越來越多。當地政府只追求經濟增長速度,而沒有對環境問題做出理智判斷,以至于奧委會準備放棄這個遭嚴重污染的海岸,投資不投機是股神巴菲特的名言,在股票快速上漲時期,他保持了應有的清醒,綜合各種風險,及時拋售股票,而眾多的投資者為獲利更多,不愿拋售,最終血本無歸,所以說無論在什么時候,寧可降低速度,也不能失去理智的判斷。
不盲目追求速度,以平和之心前進,既然欲速則不達,那我們就應該以平和之心前進,一步一個腳印,中國經歷了經濟增長的快速時期,但也因此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較為突出的就是污染問題,是的,我們是時候要放緩腳步去解決這些問題了,我們僅關注經濟增長的速度,那么我們日后將會付出更沉重的代價去治理污染。誠然,經濟需要發展,但國家應以平和之心去發展經濟,不僅要解決經濟發展的問題,也要解決污染問題。國家如此,個人亦是如此,欲速則不達,我們應以平和之心前進,把目光放長遠些,不要僅盯著對速度的.追求,否則,將是給未來埋下禍患。
對速度的盲目追求,不會使我們達到目標,反倒會使我們離目標越來越遠。在人生的路上,放棄對速度的盲目追求,不要疏忽重要的細節,以理智的判斷及平衡心態前進,我們才可到達成功的彼岸。親愛的朋友,請一定謹記:欲速則不達。
欲速則不達作文3
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世界。在我們可以欣賞眼前的風景之前,我們會奔向下一個景點。快節奏的事件,如速成班和閃婚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世界,人們在追求快節奏的同時被快節奏淹沒了。古人說:欲速則不達。我認為只有放慢腳步,我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并到達理想的另一面。
蝸牛放慢了腳步,繼續前進,所以它嘗到了世界上最甜的葡萄。夜鶯放慢速度,繼續練習,所以它得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歌曲。水滴石穿,鐵杵磨成針都需要減速,但我們怎么能減速呢?
慢下來,需要的是越來越多的練習。他的目標是深遠的,野心比天空高,野心比海洋深。他每天堅持練習,學習著名畫家的書法,不斷創新。他家的池水被染成黑色。毛筆、硯臺和宣紙是他的全部生活。精神食糧。也是因為他放慢了腳步,日夜練習,他開創了書法藝術,并取得了圣賢之書;這本書的永恒名聲也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行書《蘭亭序》。我們能不能放慢速度,日夜練習王力可西直拳?
放慢腳步,需要的'是能夠獨自承受孤獨和痛苦。李時珍走遍了祖國的河流和山脈,品嘗了各種各樣的草,拜訪了農民家庭。他花了30年的時間寫《本草綱目》,供后人欣賞。在遭受了天罰之后,司馬遷堅持著自己的心,忍受著痛苦。20年間,司馬遷完成了《史記離騷》,這是一部無韻史家的杰作。充滿荒誕的文字,一把苦澀的淚水,竇允知的作者癡了,誰能體會曹雪芹沉浸于十年的滋味,以他獨特的執著來承受孤獨,這就是《紅樓夢》,成為明清小說的代表之一。他們的痛苦由他們自己承擔。在獲得成功之前,他們會放慢腳步,經歷人生的起起落落。我們能像他們一樣放慢腳步,獨自承受悲傷、悲傷和孤獨的感覺嗎?
放慢速度需要羞辱和堅定不移的決心。正如蝴蝶破繭而出需要經歷痛苦和掙扎一樣,人們在追求的路上總是會遇到障礙。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做了王宓的奴仆,終于有一天東山再起。漢朝的只能在手下保持低調,才能保住劉的天下。正是因為他們放慢了腳步,忍受了屈辱。我們能不能慢下來,像他們一樣耐心等待?
現實生活的快節奏正在壓迫我們的神經。我們在被動地向前推進。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中有多少人又成功了?然而,我們也應該放慢腳步,成為唯一一個對世界清楚,對世界沉醉的人。
像太陽一樣,減速給你力量。像指南針一樣,放慢速度讓你知道方向。就像一條路,放慢你的步伐,讓你平穩前行。像腿一樣;放慢速度,讓你站在高崗上。這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你進步的保證。
欲速則不達是歷史的回聲嗎?
欲速則不達作文4
修身養性,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容人之量,保持自己的高遠志向。這必須要抑制急躁的脾氣,暴躁的性格。做事戒急躁,人一急躁則必然心浮,心浮就無法深入事物的內部尋其根本,無法認清事物的本質。氣躁心浮,辦事不穩,差錯自然會多。
《郁離子》曾記載,在晉鄭之間的地方,有個性情十分暴躁的人。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心搗碎,下棋敗了就把棋子咬碎,曾有人勸告過他,他聽不進去,最后因脾氣暴躁得病而亡。
容易急躁,氣浮心盛的例子還不止這一個。不少人辦事想一揮而就,一蹴而成,應該知道,做什么事都有其規律有其步驟,欲速而不達。
戰國西門豹,性情急躁,為提醒自己,他扎了一條柔軟的皮帶,要自己克服暴躁,要忍躁求穩求安求靜。正是因為他的自省,他才能在鄴縣做出了成績。反觀,唐朝皇甫嵩,兒子抄詩錯一個字,他就邊罵邊喊人拿棍子,更甚急不可待狠咬兒子。如此急躁,怎能寬容別人?如此暴躁,怎能教育好后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天下父母之心皆然,但偏偏兒女不爭氣,心中也同樣急。
急躁,其實對已對他人皆沒有好處。浮躁之氣生于心,行動起來就會態度簡單粗暴,徒具匹夫之勇。荀子也在《勸學》中說:“蚓無爪雅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大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人不能心浮氣躁,靜不下心來做事,將一事無成。
相反,忍躁不亂行事,于人于事有從容風度。東漢劉寬有一次正趕著上朝,丫環打翻了肉湯,弄臟了他的衣服。劉寬表情一點不變,還反關心丫環。他的性格氣度就是這樣。其是湯已灑在身上,時間也確實很緊,即使把失手灑湯的人罵一頓,打一頓,時間也奪不回來,急又有何用?倒不如像劉寬那樣,以自己的容人之量,從容對事,再換件朝服,更為現實和有用。
趙豫處理日常事務,有他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每次他見到來打官司的,總說明日再來。于是老百姓總叫他“明日來”。聽到這個綽號,他總是笑笑,不予責備。他曾對人說起明日再來的'好處:“有很多人來官府里打官司,是乘一時忿激情緒,而冷靜思考或別人加以勸解后,氣也就消了。氣消而官司平,這少了很多的恩恩怨怨。”
“明日再來”這種處理一般官司的做法,是合乎人心理規律的。以“冷處理”緩和情緒,不急不躁,才能理智對待一切所發生的,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忍一時的不冷靜,對人對已皆有好處。
中國文化的精華在于以靜制動,處安勿躁。天下成大事業,者無不專一而行,專一而攻。博大自然不錯,精深才能成事。要精深,必須克服浮躁的毛病。凡事不可能一步登天,急于求成,只會害了自己。忍躁必然不易,但只要有決心有信心,胸中有遠大目標,小小的浮躁又有什么不能忍的!
欲速則不達作文5
當今社會,人們或多或少地被拖延癥所困擾,有的人對此憂心忡忡,也有的人對此不以為意。而在我看來,在都市生活的快節奏下放慢自己的生活未嘗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或許有人會對此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因為浪費時間無疑是慢性自殺。這樣的說法確有道理,但在現代社會的運轉模式面前卻不堪一擊。如果說浪費時間是一劑慢性毒藥,會一點點蠶食人的斗志,消磨人的健康;那么不知疲倦則更像潛伏已久的癌癥,傾刻間就讓人失去生命。打開手機,我們不難看到都市白領加班過度猝死在辦公桌上的新聞、司機因疲勞駕駛而釀成事故的慘案、學生因不堪重負而跳樓自殺的悲劇……這時我們是否還愿相信“夙興夜寐”“宵衣旰食”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當我們摸著因長期坐立而凸起的小腹時,當我們望著鏡子里因過度熬夜而生起的黑眼圈時,當我們拿起梳子發現自己日漸高升的發際線和逐漸锃亮的頭頂時,我們是否還會心安理得地繼續這種沒日沒夜的生活?節節攀升的體重、直線上升的血壓、日漸稀疏的頭發異口同聲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玩命的最終結果都是沒命。
當然,難免會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選擇拖延就是在選擇逃避,是缺乏勇氣和擔當的表現。誠然,有許多人因畏懼挑戰而選擇拖延,但歷史卻以更加豐富的事實告訴我們此論并不成立:為刺殺吳王僚而在太湖學習炙魚三年的專諸、為等待明主而高臥隆中的孔明、寧受宮刑卻不肯痛快赴死的司馬遷,難道都是懶漢或者懦夫?倘若此論成立,那么,勾踐豈不成了怯懦之君?因為他臥薪嘗膽十八年才興兵伐吳;重耳豈不成了無志之輩?因為他國外流亡十九年才重登王位;姜尚豈不成了閑散之客?因為他渭濱垂釣到耄耋之年才出來做事。可是,他們的“拖延”真的沒有意義嗎?試想,如果不是對科舉考試的拖延,蒲松齡的生命豈會結晶成一部《聊齋志異》?倘若不是對成書日期的拖延,《紅樓夢》豈會有“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機會?倘若沒有謫戍漁陽的拖延,大澤鄉里豈會有“大楚興,陳勝王”的吶喊?由此可見,選擇拖延不一定就是選擇逃避,它可能是強者的等待,也可能是智者的醞釀。
但是,這里所說的“拖延”不是毫無意義的浪費時間。東漢皇室對宦官集團的包庇縱容、姑息養奸不在此列,南宋王朝在金人鐵蹄下的`茍且偷安、得過且過不在此列,慈禧太后在共和浪潮前的因循守舊、不求維新不在此列。
可是,在一個溫暖的午后,你捧著一本書慵懶地臥在公園的長椅上。沒有上司催促你趕快工作,沒有客戶的電話接連不斷地響起,也沒有心中的名利之欲逼迫你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你可以和書中的朋友傾心長談,可以愜意地品味身邊的景色,也可以拿起手機給遠方久違的朋友打個電話。這樣的拖延,難道不好嗎?
欲速則不達作文6
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世界里,當我們還未來得及欣賞眼前的風景事,就馬不停蹄趕往下個景點。“速成班、閃婚”這些快節奏的事物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世界,人們在追求快節奏的同時也被快節奏壓得喘但是氣來。而古人云:欲速則不達。我想,放慢了自我腳步,才能真正地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到達理想的彼岸。
蝸牛放慢了腳步,不斷前進,所以它嘗到了世界上最甜蜜的葡萄;夜鶯放慢了腳步,不斷練習,所以它獲得了世界上最動聽的歌聲;水滴石穿、鐵杵磨成針這些都需要放慢腳步,可我們要怎樣才能放慢腳步呢?
放慢腳步,需要的是日益不斷地練習,他的目標很遠大,志比天高抱負比海深。他每一天不斷練習,研究名家字跡,不斷創新,家里的池水被染成了黑色。那一支支毛筆,一方方硯臺,一張張宣紙便是他生命的全部‘精神的食糧。也正是因為他放慢了腳步,日以繼夜的練習,才開創了書法藝術的先河,成就了‘書圣’的千古美名,也造就了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而我們是否能像王羲之一樣,放慢腳步,日夜堅持不斷練習呢?
放慢腳步,需要的是能獨自承受那份孤獨與悲苦。李時珍獨自走遍祖國的河山,嘗百草、訪農家,用了人生的三十年著成《本草綱目》供后人景仰。司馬遷在遭受宮刑后,守住自我的心靈,承受苦楚,二十年的時光成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曹雪芹埋頭十年,用他獨有的堅持承受孤獨,這樣才有了《紅樓夢》,成為明清小說代表之一。他們的辛酸悲苦都是獨自承受,他們放慢自我的腳步經歷那些人生的坎坷才得到那份成功。而我們是否能像他們那樣放慢自我的腳步,獨自承受那份心酸悲苦與孤獨呢?
放慢腳步需要的.是忍辱負重和矢志不渝的決心。正如破蛹而出的蝴蝶需要經過痛苦與掙扎,人在追求的道路上總會遇到阻礙。越王勾踐忍辱負重給吳王夫當仆人,才得以有朝一日東山再起;漢相陳平在呂后的手下韜光養晦,才得以保住劉氏的天下。而他們也正是因為放慢了腳步,忍辱負重。而我們是否也能像他們一樣放慢腳步,耐心等待呢?
現實生活的快節奏壓迫著我們的神經,我們被動的往前趕,在這種環境下,有幾個又成功了呢?而我們也就應去放慢腳步,做那個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
有如太陽,放慢腳步使你獲得力量;有如羅盤,放慢腳步使你認清方向;有如道路,放慢腳步使你坦途疾進;有如雙腿;放慢腳步使你立足高崗;它就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是你前進的保障。
有欲速則不達,這是歷史的回響?
欲速則不達作文7
“孟母堂”和“讀經運動”這兩個詞在去年的報紙上幾乎是隨處可見。新聞事件發生過后,媒體的反應往往比新聞本體更值得思考。《南方時評》記者對孟母堂的事件做了多次的報道。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越是報道就越是匱乏。問題是匱乏的是什么,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難道缺的是讀經書的小孩嗎?依愚之見,我們在提倡減負的同時,卻又鼓勵孟母堂的出現,這顯然是矛盾的。讓小學生去背《弟子經》,《論語》,《易經》這些連一些小學老師都看不全懂的書籍意義何在?難道為了所謂的“讀經運動”填鴨式的教育就可行了嗎?
我提倡傳播傳統文化,但也深知文化的推廣不可操之過急。細想一想在六七歲的時候我們還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小孩子,根本不知道《弟子經》為何物,而孟母堂的孩子們在五個月內居然就能夠背出半本來,我不知道應不應該感嘆他們的聰明過人。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初期加入孟母堂的學生,他們的家長都是一些老師。作為教育工作者他們了解現在的教育制度,也應該比一般的家長更清楚究竟什么樣的教育適合孩子。請注意,是孩子!我承認現在的教育制度存在一些弊端,但是我不認為孟母堂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它只會讓我們走入另一種誤區。吳敬梓一部《儒林外史》已經深刻的揭示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害人。
“以最經濟、最節約的方法讓每一位同學擁有結實的人身修養和更豐富的知識。孟母堂畢業的.孩子升入初中一定是出類拔萃的。”一位孟母堂的老師如是說到。我對這位老師的話產生質疑,背一些根本不理解的東西,能為自己所用嗎?提高的恐怕只是背誦能力,不是運用能力。孟母堂的孩子們終究要走入正規的學校,姑且先不說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會不會倒退,單說以他們弱小的心智是否能夠承擔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教育從娃娃抓起,是沒錯的。但是要看怎么個抓法,應該讓他們學習與自己年齡相匹配的東西,多和人交往,快樂的成長。
曾經一些天才的故事,結局大多令人惋惜。年紀輕輕十幾歲的年紀就考上研究生,碩士生。結果因為生活不能自理,或是不能與人交往而中途退學。為什么小學要六年,在我看來是有原因的。或許現在大多的小學生都會覺得課程很輕松,甚至有些乏味。那么為什么不把小學的內容壓縮,讓小學在五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完成呢?在小學學習文化知識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主要的目的讓我們的身心進行成長,自主地發展一些特長,學會學習的方法。跳級在北京很早就被取締了,我想也是因為想讓孩子們過一個快快樂樂的童年,不希望他們在不合適的年齡就過早的接觸一些妨礙他們身心發展的東西。不同的年齡的人思維方式的人是不一樣的,為什么是五十知天命,而不是十五歲知天命呢?如果十五歲就知天命了,就看透了事實,擁有五十歲人的豁達。在本該沖動,本該血氣方剛,本該犯一些錯誤的時候卻淡然,卻鎮定。我不敢想那會怎么樣,從很淺層次來說,我們失去的快樂。而且十五歲知天命聽起來也很荒誕。
看來我們缺的是冷靜思考的人。對于那些提倡“讀經運動”的人來說,目的是值得肯定的。文化的推廣不在建幾座孔子研究所,也不在讓孩子讀他們似懂非懂的經書。文化的推廣需要全民的努力,需要內修。欲速則不達。把那些束之高閣的文化請出象牙塔,讓全民多接觸傳統文化。把文化請出象牙塔一些權威又該不樂意了,他們失去了威嚴。在《百家講壇》解讀《論語》的于丹可謂是歷經波折。權威們一個個的站出來罵,說其是拿孔子燉雞湯。其實拿孔子燉一鍋心靈雞湯也未嘗不可,全民受益。看人掙錢眼紅,怕被動搖了權威的地位。如果不讓群眾知道,那研究還有什么用。只有靠全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動文化的進程,而不是有幾個權威。
文化的推廣不可操之過及,提倡傳統文化也不可一味的復古。違反社會發展規律的事物終究會被歷史的車輪輾碎。讓我們共同努力,在這個全新的時期打造屬于我們真正的文化,每個人都要對此承擔一份責任。
【欲速則不達作文】相關文章:
欲速則不達作文04-25
欲速則不達作文15篇06-05
(通用)欲速則不達作文15篇11-18
作文小學作文08-26
作文作文評語10-29
關于感悟類作文優秀作文作文04-04
我的五一作文作文11-24
寫作文的作文06-22
笑作文優秀作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