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外圓內方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外圓內方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外圓內方作文1
中國的古錢幣外圓內方,這難道僅僅是人們隨意制造?這難道不能反映一些做人的道理?
從古至今,有些人外圓內不方。清代的和紳便是一例,在皇帝面前,阿諛奉承,趨炎附勢;在和府卻大量收取官禮、官銀,據說已抵得上半個國庫。我認為,這樣的人是可悲的,因為身為中國人,他們竟不知“方方正正”做人的道理,只留得千古臭名。
相反,也有一批內方外不圓的人。李白,讓高力士給他脫靴,讓楊貴妃給他磨墨,言詞尖銳傲慢,最后只落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似乎是文人的通病,不僅李白如此,司馬遷、蘇軾也如此,這樣的'人滿腹經綸,卻因為不善交際而不能施展胸中抱負、造福百姓。
當然,優秀的人要數外圓內方了。觸龍、鄒忌都是古代外圓內方型的名人。這里要提的是周恩來,一位深受人民愛戴的好總理,為了國家事業,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清正廉潔,沒有個人賬戶,也沒有后代,連聯合國都為他的逝世降半旗。周總理不只是兢兢業業的人民公仆,還是個出色的外交官,他用機智敏銳,給中華民族贏得了不少榮譽,外國官員握過手洗手,他就連手帕一起丟掉;外國官員說“對牛彈琴”,他就回答:“對,牛彈琴。”讓人拍案叫絕。我佩服這樣的人,因為他們是最明白做人道理的人。
生活是一門藝術,一門做人和交際的藝術。馬克思曾說過: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生活中免不了與人相處,如果張口閉口都是刀槍,我想這樣的人是很難立足社會的,至多獨善其身,像陶淵明似的歸隱,但這實屬不明智的選擇,如果憑機靈的嘴和方方正正的心“兼濟天下”,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我們捫心自問是不是個方方正正的人,然后,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努力做一個像周總理那樣的人,像紀曉嵐那樣的人,像諸葛亮那樣的人,這樣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會少走很多路。
外圓內方作文2
不少人認為父親在教導孩子逆來順受,父親的回答缺乏反抗精神,與魯迅先生所說的“不爭”的中國人如出一轍。部分人認為,人應該要學會去改變這個社會,給他人提供建議可以促使他人去完善個人修養,而父親的刻意回避非但無法給自己和他人提供一個良好的用餐環境,也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但在我看來,這不是一種逆來順受的生活態度,反而是一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活準則,一種外圓內方的個人修養操守。社會是一個熔爐,里面存在各種各樣的人,且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習性、生活準則。倘若我們一味強求別人來適應自己,最終只會兩敗俱傷,不歡而散。父親的回答肯定了每個人為人處世的.自由,因為我們唯一能夠百分百控制的只有自己,我們強迫不了什么,只能不斷地去完善個人的生活理念,改變個人的生活態度。
外圓內方,不是處世圓滑,隨波逐流,而是父親所說:“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做到什么,卻可以要求自己不去做什么。”人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倘若我們外方內方,我們在生活上只會到處遇麻煩。正如河里有棱有角的石塊,倘若它們不能夠適應河水的沖刷,使自己的棱角消磨,它們絕不能隨著河水前往遠方。石子如此,人亦如此。社會發展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各種現象層出不窮。倘若我們不能夠正確對待這些現象,我們還能夠活得輕松快樂嗎?但外圓內圓的做法亦是不可取的,人所以能夠區分,就是因為個性化的“方”。
父親的回答闡釋了一種為人處世的方法,也許并非每個人都贊同這一方式,但在我看來,在個人修養成為當今社會的重點話題的背景下,外圓內方不失為一劑有效的處世良藥。它既能堅守個人準則,也能推動社會發展和諧;既能讓我們的社會能夠煥發出活力,也能讓個人的魅力更有加耀眼。外圓內方的處世態度,我贊同,也值你得信賴!
外圓內方作文3
章培炎的書房里曾掛著他立身處世的座右銘“取象于錢,外圓內方。”
無可非議,我們確實要有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即“內方”。但我們卻也應該有一些柔軟,即“外圓”。
何謂外圓?一些柔軟又為何物?在我看來,能屈能伸即為其最好的注解。
不可否認,“外方”是很多人的追求。文天祥的寧死不屈,黃道周的絕不妥協,都在歷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美談。但很多人忽視了這樣一點:他們固然為自己留下了美名,但對當時的危急情形卻未有任何積極作用。他們可謂是忠臣,但未必稱得上是良臣。他們也有著堅定的信念和報國的理想,卻因為“外方”而壯志未酬。
由此觀之,“外方”未必是成就一番事業的最佳動力,但“外圓”卻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如果說“外方”是一棵筆挺的大樹,那么“外圓”則是低矮的`蘆葦。人人都敬仰威武的大樹,卻無人欣賞卑微的蘆葦。殊不知狂風大作之時,大樹會被刮倒在地,再也挺不起腰板,而蘆葦卻能無數次倒下又無數次站立起來,繼續懷著堅定的信念對抗狂風。
所謂過剛易折,就是這個道理。
而你的柔軟韌性,你暫時的退讓,都在為你下一次重新站起積蓄力量。
不難看出,“外圓內方”才是壯志能酬最好的助推器。也可以預見,越想有高的建樹,就必須越能能屈能伸。
究其根本,我們的“屈”能更好地保護自己,保存有生力量。小不忍則亂大謀,若你連自己都保護不了,又談何有所建樹?
“外圓”,絕不是屈服和依附,而是一種暫時的退讓,智慧的體現。
然而,我們絕不能讓柔軟變為柔弱。該“屈”時的確要“屈”,該“伸”時卻也絕不能不“伸”。須知,“屈”不“屈”只是涉及外,而“伸”不“伸”卻是是否“內方”的問題了。
“內圓外圓”,不過是趨炎附勢的小人;“內方外方”,也只是不知變通,只能留下美名的愚忠之人;而“內方外圓”,才是真正知變通可建樹之能人!
外圓內方,方為處世之道。
【外圓內方作文】相關文章:
作文小學作文08-26
作文作文評語10-29
關于感悟類作文優秀作文作文04-04
寫作文的作文06-22
母愛作文初中作文04-14
笑作文優秀作文05-29
初中作文優秀作文03-07
我的五一作文作文11-24
寫作文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