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化苦旅》仿寫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化苦旅》仿寫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在我14年的旅程中,到過的地方不少,叫得出名字的地方卻寥寥無幾。然而不知為何,在倦倦目光偶然掠過那角落時,我卻情不自禁脫口而出——“姑蘇”。
少年印象里,江蘇便等于姑蘇,而姑蘇,似乎也只有一個寒山寺。雖然后來在地理課上了解過江蘇,終究也只留下一個清冷冷的影子。而姑蘇是活的,寒山寺是動的,那悠悠鐘聲時常還飄進我的夢里。
今天,我便尋著童年的鐘聲,去尋寒山寺。
沿途聽到水聲,向窗外望去,竟看見了京杭大運河的滾滾南流。當年張繼應該就是順著京杭運河來到姑蘇,夜泊的地方就在不遠處的楓橋。
寺廟的墻不是明亮的金黃,也不是深沉的土黃,是一種綜合。準確來說應是佛黃,與袈裟一樣的顏色, 能使人心穩下來,靜下來。步入大門,有一段長長的走廊,向外望去,黃墻內古典樓閣飛檐翹角,綠樹環抱廟郭。道邊遇著一位老僧,手持懸項佛珠,滿臉皺紋布得細密而寧靜。
藏經閣南側,六角重檐亭閣漸漸轉現。步履不禁加快了,步上鐘樓,青銅大鐘上刻著滄桑花紋,密密的銘文是考古學家的難題,而我卻不求甚解。推動橫木,幾乎是一瞬間,鐘聲響了,空靈雄渾的一律悠遠綿長,猶如可穿山越嶺一般,深深滲入人心,帶來一種驚醒與沉靜,耳邊只是嗡嗡了。此事真怪異,時隔千年,我們竟都聽到了這夜半鐘聲。
不知當年,夜泊的張繼聽到這鐘聲時,心情又如何呢?明明那么端莊的聲音,非但不上揚,反而落了下去,一直往谷底沉,竟生出許多愁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還有,夜半鐘聲。實在是有些凄涼。在羈旅無歸的游子心中,這種愁又被擴大了幾倍呢?
安史之亂,像一條長鞭,嘩啦一聲把唐代劃成了兩半。于是多了多少的家破人亡,多了多少白頭客子。我該怎么辦?國家該怎么辦?每朝覆滅時,中原的人們都問過自己這些問題。憂國憂無何,憂己憂不得,唯有聽著鐘聲徹夜難眠。這時的唐詩中,氣驕豪邁,揚眉吐氣都不復存在,那些放達的詩人們才認識到,對于他們深愛的國土,竟是那么心酸與無可奈何。
天已不早,出了寒山寺,立在楓橋橋頭。這時,寒山寺的鐘聲又響起了,遠遠飄來,悠揚婉轉,低沉又綿長,冥冥中仿佛有一種古老的召喚,心頭一震,佛在說:“動身吧。”
【《文化苦旅》仿寫作文】相關文章:
文化苦旅隨筆10-07
【必備】文化苦旅隨筆10-17
[精]文化苦旅隨筆10-10
文化苦旅閱讀隨筆12-16
文化苦旅感悟隨筆12-16
手指仿寫作文10-07
《童趣》仿寫作文10-10
《手指》仿寫作文10-11
神鳥仿寫作文10-07
口技仿寫作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