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崗敬業演講稿范文錦集
演講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崗敬業演講稿范文錦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崗敬業演講稿范文錦集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你們好!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認為,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他遠遠的超過了責任感”。一個人不論從事什么行業,首先必須熱愛自己的職業。自從我選擇了幼教這一職業,我便深深地愛上了它,并全心全意的投入,把它作為自己熱愛的事業為之努力拼搏。
一、營造家的氛圍
正像一首歌唱道:“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緣才能相聚,有心才會珍惜,有福就該同享,有難就要同當,用相知相守換地久天長”。歌詞把大家的心連在了一起,把家的氛圍營造了起來。使孩子們逐漸熱愛我們的“家”了。每學年的開學初,我總忘不了問問班里的孩子們:“孩子們,我們班共有多少人,孩子們往往忘記了我這個“孩子王”,我就說別忘記加上我,我也是班級的一分子,這樣就拉近了和孩子的情感距離。
二、注重師生的情感交流
沒有交流,就沒有教育,就沒有感悟,就沒有情感。走進孩子,和每一個孩子成為朋友,讓他們尊重我,喜歡我,甚至理解我,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樣,處處為你用心,一直最有默契,請你相信這份情感值得感激。在平時,我對孩子們一個甜甜的微笑、一下輕輕的撫摸、一次親熱的擁抱,在孩子們的記憶里,林老師是我們的媽媽老師。對于那些孤僻的孩子,我總忘不了與他們多交流,多溝通,留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表現自我。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有時我還會用繪畫的形式進行交流、談心、。
三、傾注真愛,善待孩子
世間的真情是關愛,是奉獻,它永遠是我們生命的.依托,對孩子無私的關愛是一切成功教育行為的基礎和前提,沒有對孩子的愛,就不可能煥發出對教育工作的滿腔熱情,就無法真正地走到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孩子的紐扣掉落了,及時給他補上,孩子被蚊蟲叮咬了,馬上給他涂上清涼油,時時刻刻像慈母一樣地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另外,對待孩子一視同仁,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多些幫助,還有學會傾聽,傾聽他們的需求,然后盡量滿足他們的需要,并給以恰當的引導。真愛和善待正如陽光,空氣,水和養料,可以使其健康成長。
四、熱愛孩子,以人為本
“知識就是力量”,這一信仰已深深地植根于我們生存的意識中,但是,在今天,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應該迫切需要清楚地認識到,知識并不等于是智慧,有真才實學的人并不等于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才,提升人的道德水準是我們教育的主要任務。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讓孩子學會做人。我在工作中,力求以人為本,以自己的愛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努力服務于孩子。在教育中,我重視從點滴起步,如讓孩子認識國旗、國徽,知道家鄉的特產,在家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培養孩子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好孩子。通過各種活動,讓孩子懂得保護地球的重要性,讓孩子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培養孩子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等等。
在我的人生中,不需要轟轟烈烈,只要將作為教師的美德繼續下去,因為我甘愿做“孩子王”,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作為我永遠的指南。
愛崗敬業演講稿范文錦集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員工:
大家好!
我是集團辦公室的一名普通的檔案管理員,今天我想就“怎樣愛崗敬業做一名優秀員工”的話題和各位員工共同交流工作中的心得體會。
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心中充滿美麗的夢想,血液中涌動著對未來的激情。憧憬火熱的事業,渴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愛崗敬業”這四個字對我來說,就是為了工作要加班加點犧牲休息時間,為了工作放棄或忽視親情、友情,為了工作不顧帶病的身體而忘我的投入。可在經歷了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目睹了身邊的人和事,才知道什么是真正地愛崗敬業。
敬業不只是加班加點,敬業更不僅是任勞任怨,敬業就是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種精神享受的人生體驗。它表現在工作中就是勤奮和主動,就是節儉和意志,就是自信和創新。加班再多而沒有效率那不叫敬業,不顧健康而忘命的工作那不叫敬業,只是機械式的勞動而不用腦子,沒有創新那也不叫敬業。有句口號說得好:不愛崗就會下崗,不敬業就會失業!愛崗敬業說得具體點就是要做好本職工作,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牢。搞好每一項維修,做好每一次巡檢,填好每一張記錄,算準每一個數據,寫好每一篇文稿。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這就是敬業,這就是愛崗!
接下來我想從以下六方面來闡述我對敬業的理解:
一、責任感是所有人成功之本。
沒有責任感的軍官不是合格的軍官,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是優秀的員工。責任感是簡單而無價的。工作就意味著責任,責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更加卓越。大家都知道美國有一個著名的軍事基地——西點軍校,西點學員章程規定:每一個學員無論在什么時候,無論在什么地方,無論穿軍裝與否,也無論是在擔任警衛、值勤等公務還是在進行自己的私人活動,都有義務、有責任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這種履行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而不是為了獲得獎賞或別的什么。
一個人要成為一個好軍人,就必須遵守紀律,對于他的上級和同事有高度的責任感,對于自己表現出的能力有自信心。我認為,這樣的要求,對于我們企業的員工同樣適用。要將“責任”二字時刻牢記在心,讓它成為我們腦海中一種強烈的意識。在日常工作中,這種責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得更加卓越。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員工,他們在談到自己的公司時,使用的代名詞通常都是“他們”而不是“我們”,“他們銷售部怎么怎么樣”“他們財務部怎么怎么樣”,這是一種缺乏責任感的典型表現,這樣的員工至少沒有一種“我們就是一個完整的機構”的認同感。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個替人割草的男孩打電話給他的雇主布朗太太說“你需不需要割草?”布朗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經有了割草工。”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拔掉草叢中的雜草。”布朗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經做了。”男孩又說“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割齊。”布朗太太說:“我請的那人他也已經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男孩便掛了電話。此時男孩的朋友問他說:“你不是就在布朗太太那兒打工割草嗎?為什么還要打這個電話?”男孩說:“我只是想知道我究竟做得好不好!”。
是啊,多問幾個“我做得如何?”,這就是責任。工作就意味著責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須承擔責任的工作,相反,你的職位越高,權力越大,你肩負的責任就越重。不要害怕承擔責任,要立下決心,你一定可以承擔任何職業生涯中的責任,你一定可以比前人完成的更出色
二、有作為的員工,喜歡紀律
當企業和員工都有強烈的紀律意識,在不允許的`妥協的地方絕不妥協,在不需要借口時絕不找任何借口——比如質量問題,比如對工作的態度等,你會猛然發現,工作因此會有一個嶄新的局面。一個團結協作、富有戰斗力和進取心的團隊,必定是一個有紀律的團隊。同樣,一個積極主動、忠誠敬業的員工,也必定是一個具有強烈紀律觀念的員工。可以說,紀律,永遠是忠誠、敬業、創造力和團隊精神的基礎對企業而言,沒有紀律,便沒有了一切。
三、把自己從平庸變成優秀
最好的執行者,都是自動自發的人,他們確認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這樣的人其個人價值和自尊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來自他人。也就是說,他們不是憑一時沖動做事,也不是只為了得到領導的稱贊,而是自動自發的、不斷地追求完美。一位心理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為了實地的了解人們對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應出來的個體差異,他來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對現場忙碌的敲石工人進行訪問。心理學家問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么?”工人沒好氣的回答:“在做什么?你沒看到嗎?我正在用這個重得要命的鐵錘,來敲碎這些該死的石頭。而這些石頭又特別的硬,害得我手酸麻不已,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心理學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么?”,第二位工人無奈地答道:“為了每天50美元的工資,我才會做這件工作,若不是一家人等著吃飯,誰愿意干這份敲石頭的粗活?”,心理學家問第三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么?”,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閃爍著喜悅的神采:“我正參與興建這座雄偉華麗的大教堂。落成之后,這里可以容納許多人來做禮拜。雖然敲石頭的工作并不輕松,但當我想到,將來會有無數的人來到這兒,再次接受上帝的愛,心中便常為這份工作獻上感恩。”
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環境,卻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第一種工人,是完全無可救藥的人。可以設想,在不久的將來,他將不會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顧,甚至可能是生活的棄兒。第二種工人,是沒有責任和榮譽感的人。對他們抱有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勞的,他們抱著為薪水而工作的態度,為了工作而工作。他們肯定不是企業可依靠和老板可依賴的員工。該用什么語言贊美第三種工人呢?在他們身上,看不到絲毫抱怨和不耐煩的痕跡,相反,他們是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創造力的人,他們充分享受著工作的樂趣和榮譽,同時,因為他們的努力工作,工作也帶給了他們足夠的榮譽。他們就是我們要學習的那種員工,他們是最優秀的員工。他們向我們展現了:自動自發,自我獎勵,視工作為快樂。我相信,這樣的工作哲學,是每一個企業都樂于接受和推廣的。持有這種工作哲學的員工,就是每一個企業所追求和尋找的員工。他們所在企業、他的工作,也會給他最大的回報。
或許在過去的歲月里,有的人時常懷有類似第一種或第二種工人的消極看法,每天常常謾罵、批評、抱怨、四處發牢騷,對自己的工作沒有絲毫激情,在生活的無奈和無盡的抱怨中平凡地生活著,畢竟那是已經過去的了,重要的是,從現在起,您未來的態度將如何?讓我們像第三種工人那樣,做最優秀的員工吧,并時常懷抱著一顆感恩的心!
愛崗敬業演講稿范文錦集3
朋友們:
我是一名有十年工齡的南方航空公司乘務員,10年的時間里,我從一名乘務員成長為波音777的主任乘務長,以“微笑、敏捷、耐心、合作”的形象迎送一批又一批的旅客,在藍天白云間書寫平凡卻又無愧的人生篇章。
也許有人會這樣認為,乘務工作不外乎是端茶送水而已,是一種體力勞動。其實,十年的工作經驗使我認識到要做好這份工作,更重要的是靠心靈去感受、體驗,乘務工作是一種心靈的藝術。
在一次服務中,我看到一個小女孩臉色蒼白、頭冒冷汗,旁邊的父母顯得手足無措,根據經驗,我斷定小女孩是暈機了,馬上端來熱水,幫她擦汗。由于后艙旅客全滿,空氣有些悶,我便對她父母說:“交給我來照顧吧。”我讓她躺在乘務員座位上,幫她墊枕頭、蓋上毛毯、拉下簾子,小女孩想睡又不敢睡,我輕輕地哄她,還示意上洗手間的旅客輕點,小女孩終于睡著了。一個多鐘頭后,小女孩醒來時已恢復正常,飛機也快要下降了。當我把小女孩交給她父母時,看著恢復往常活躍可愛的女兒,父母十分感動,連聲向我道謝。這時,了解事情真相的其他旅客也不約而同地鼓起了掌,客艙里響起了少有的掌聲,置身于其中,我深受感動。是的,只要用“心”服務,實現與旅客情感與心靈上的溝通,一定能打動旅客的心,從而讓旅客在匆匆的旅途中得到溫馨、舒服的享受。
記得1995年1月的一天,一個中年人坐上了我領班的飛往成都的航班,我發現他一上飛機就愁眉苦臉,悶悶不樂,就找機會跟他攀談起來。在聊天中,得知這個旅客在廣州打工,這是第一次坐飛機回家過年,可過安檢時卻把一個袋子丟了。我安慰他不要著急,答應幫忙尋找。旅客緊懸的心終于松了一口氣。我通過機組與安檢聯系找到袋子,回廣州我馬上步行到安檢拿回袋子并托下一個航班帶去,令這個旅客十分感動。我覺得這是我應該做的事。航班到站并不表明服務到站,只要能給旅客提供方便,即使辛苦點兒也無所謂。只要我們用愛的`力量溫暖每一顆心,就能讓旅客在客艙里得到舒適的享受的同時,更得到真情,得到愛的啟迪,正如旅客在留言紙上所寫的,“我要學習你們這種熱心為旅客的精神,在本職崗位上做出成績”,這使我深深體會到工作付出后的歡樂,體會到了這一平凡職業的不平凡之處!
中國有句古話叫“將心比心”,意思是說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我們這個社會有細致的分工,我們這個社會的人際關系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人人都是服務對象,人人又都為他人服務,在更多的場合你為別人服務,在更多的場合又會接受別人的服務,只有“將心比心”,才能力求把服務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相信大家不會忘記1990年發生的特大空難“十二事件”吧。空難發生的第二天,我執行3508南京——廣州航班。在南京上客時,幾個面帶憂傷的旅客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們坐好后,我馬上給他們遞上溫開水,并詢問他們是否身體不適,但他們都沉默不語,似有重重心事。這時,地面工作人員上機送艙單,我忙把他們請進服務臺,詢問是否有空難家屬,他們回答說,好像有。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起飛后,我給他們遞上小毛巾,再次輕聲詢問到廣州什么地方,是不是云山大酒店(當時空難接待處),一旅客點了點頭,眼淚叭噠叭噠地掉了下來,我一下子全明白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深深地體會到這些失去親人的旅客的悲痛心情,眼淚也奪眶而出,旅客的心和我們的心是相通的。而當時,我也只能不停地安慰、開導他們,盡自己的一片心,既是對旅客,也是對空難中死去的同事、同學。到達廣州后,由于各種原因善后處理小組沒有來接他們,為防萬一,我和另一名乘務員自費坐出租車將他們送到目的地,當我們說明來意時,有關人員先是一愣,然后很快握著我們的手,連聲說:“謝謝你們幫了我們一個大忙。”旅客亦從悲痛中對我們真誠地道了一聲謝謝南航人。我感到十分欣慰,此時能給他們一絲慰藉,是對我最大的鼓舞和真摯的支持。我從內心感受到作為空姐的使命和責任,就像炭火一樣,燃燒自己,溫暖別人。
在服務過程中,有時我們的一片熱心也會得不到旅客的理解,我們也會碰到少數道德水準低下的旅客,這更需要我們從大局出發,委曲求全,多一份諒解,多一份體貼。記得有一次我執行廣州——上海航班,由于天氣原因延誤了五個小時才起飛,旅客上飛機時情緒都很激動,他們不理解,把氣出在我們身上,我們在廣播里一再道歉,忙里忙外,照顧旅客,安撫旅客情緒,把飲料、餐食、報紙一份一份送到旅客手中。這時,有個男青年叫道:“不吃了,肯定是南航沒有飛機,騙我們天氣不好,要賠償我們損失。”旅客的情緒頓時起了波動,都嚷著要向我們索賠。那個男青年又向我多要一份餐食,當時我們已經把自己的機組餐都送出了,于是向他道歉說沒有了,他卻指著我的鼻子說:“民航都是騙子、混蛋!”我只能依然保持笑容跟他解釋,但他又罵開了:“你們只會笑,什么都不會。
【愛崗敬業演講稿】相關文章:
員工愛崗敬業演講稿工人愛崗敬業演講稿03-10
審計人員愛崗敬業演講稿_愛崗敬業演講稿_04-13
電力愛崗敬業演講稿愛崗敬業正能量演講稿03-14
醫生愛崗敬業演講稿 幼兒園愛崗敬業演講稿05-18
愛崗敬業心得02-17
愛崗敬業作文03-01
愛崗敬業演講03-06
愛崗敬業范文06-01
法院法官愛崗敬業發言稿_愛崗敬業演講稿_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