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征文 身邊的故事
歷史征文 身邊的故事
一、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1、 20世紀50年代初期
這時農村實行了分田到戶的政策,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收麥子用的工具依然是鐮刀。炎熱的夏天里,爺爺奶奶揮舞著手中的鐮刀,日夜忙個不停,真正是“婦姑荷擔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背灼炎天光,但惜夏日長”。一把把割完,一捆捆捆起,三天五天后,小推車、老牛破車再“咿咿呀呀”的運往打麥場。石碾子派上了用場,一圈又一圈,最終一畝碾壓出二三百斤橙黃色的小麥。前后用時半個多月,浩大的收麥工程才算結束。
2、人民公社化時期:
我家也入了人民公社,財產歸集體所有,人人都是公社社員,社員統一勞動,統一分配產品,麥收時還是以手工收割小麥為主,后期有了小收割機。這種收割機 只能把麥子割倒,整齊的放在地里。爺爺講,當時看到這樣一個小機器一上午能割40多畝麥子,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都不能相信,一臺機器一上午割的小麥,跟一個生產隊一百多人割一天的麥子差不多。休息之余,大家一起圍著收割機看,議論紛紛,看來光靠人工干是不行了,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
二、聽爸爸講他的故事(改革開放后):
這時農民大多買了拖拉機,我家也不例外。爸爸開始用小拖拉機割麥子,家中的十幾畝小麥,四天就收獲完畢。九十年代中后期,極少數地方開始用上了小型聯合收割機,效率大大提高,那是我家不敢奢想的事情。
三、我敘現在:
我家也買了一臺福田——谷神大型收割機,總共花了八萬元,政府補貼兩萬元,我家只花了六萬元。現在家家戶戶都使用大型聯合收割機收麥子,麥收時,農民只需開著拖拉機在自家地頭等著,十幾畝麥子只用兩三個小時就收割完了,接著,聯合收割機將麥粒倒入早已等候在田間地頭的拖拉機的車斗內,人們搖著蒲扇、喝著啤酒就能收獲畝產1200多斤的小麥。爺爺奶奶整天樂呵呵的說“這樣的日子,做夢也沒想到!”
這六十年來,我家收割小麥工具的變化,不僅記錄了農村的變化,也反映了農民思想觀念的變化、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可以肯定地說,黨的政策愈來愈深入民心。
我相信,再過幾年,家鄉的變化一定會更大。 我愛我家,更愛中國這個大家。
【歷史征文 身邊的故事】相關文章:
我身邊的歷史征文(精選24篇)10-11
我身邊的稅收故事征文06-17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征文12-10
【精品】我身邊的法律故事征文10-27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征文10篇03-01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征文7篇12-10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征文6篇12-10
我身邊的敬老故事征文(精選23篇)11-15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征文(精選22篇)07-22
我身邊的環保故事法治相伴優秀征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