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家規征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征文吧,征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么一般征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風家訓家規征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
家風,是一個人成長環境的詮釋。“所謂治國畢先齊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深刻地闡述了家風的重要性。縱觀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多少優秀的家風、家訓被流傳下來得到贊頌、繼承和弘揚。
如今的社會,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更需要團結在一起,克服困難。團結,便是我們家的家風。喜悅時,分享快樂;傷心時,安慰勸解;生病時,齊心協力、全程陪伴;困難時,協手相助、共度難關……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家和萬事興。
那年,姥姥生病住院,需要人陪護,媽媽一人根本照顧不過來。家人們知道后,微信群就熱鬧起來了,他們在微信群里商量該如何陪護姥姥。小姨說:“早上我去。”舅舅說:“我來做飯。”大姨說:"我晚上看夜!"……一會兒,姥姥陪護排班表出爐。看到這些信息,我和媽媽都十分感動,心中涌起濃濃的暖意。早上,有舅舅送的粥;中午,有小姨送的飯菜;下午,有小舅媽的陪伴;晚上,大姨看夜。有時姥姥躺的腿有點酸,我們還會幫她按摩。病房內一直家人不斷,桌子上擺著許多水果,病房里的病友都投來羨慕的目光。慢慢的,姥姥吃著家人們送來的營養餐,在家人們晝夜不斷的.陪伴下,病漸漸好了。
在學校里,我有時候會和朋友發生一些矛盾,向媽媽傾訴,她總是說,“同學之間難免有矛盾,但你們要學會相互包容,團結一心,這樣矛盾也推翻不了你們友誼的小船。”我第二天去找朋友,相互述說自己的想法,消除了誤會。現在,我們變成了最親密無間的朋友。
團結不是一句空話,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在分享喜悅時的錦上添花;在遇到困難時的雪中送炭。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馬克思也說過“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如今的中國因人民團結變的繁榮昌盛,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奔跑。我的大家庭因團結變的和諧溫馨,在幸福生活的航道上飛行。
正是這樣質樸的家風,才使我有了許多牢不可破的朋友,才使我們的家庭更加和諧。家風這本“教科書”不僅塑造了我們的精神世界,還賦予了我們成功的力量。我們要學好、用好這本“教科書”,我會將家風牢記于心,并將它傳承下去。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2
國有國規,家有家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一個家里都有屬于自己的規矩,這個規矩是無法超越的,我們要按照這些規矩去做事。我家的家規就是誠信做人,做事情一定要努力。
從小我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小時候爺爺總是對我說:“我們做人就要誠信,不要去貪圖小便宜,老老實實做自己的工作,努力也許不會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不努力絕對不會實現自己的夢想。”爺爺今年六十多了,可是他身子還是那樣硬朗,沉穩卻不失一顆童心。讓我來給你舉幾個例子吧!記得小時候學習騎自行車,因為控制不住自行車的車頭,沒一會兒就會摔跤,有時練了一上午有可能會摔十多次,甚至是幾十次。爺爺經常在一旁對我說:“加油,努力,你一定會成功的,你要記住上天是公平的,他不會去偏向于哪一個人,也不會去偏向另一個人。你要想讓上天偏向于你,你就要去努力,有可能你努力了,還是偏向不了你,但是你不努力,上天就一定不會偏向于你。想要上天偏向于你,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做。”對于當時的我來說根本聽不懂這句話,但是通過爺爺的語氣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想要做好某件事,就要努力,不管這件事累不累。
第二個例子就很簡單了,那是一個很溫暖的下午,我和爺爺走在路上,看見了一個錢包,我一個箭步上前拿起了錢包,想去買點吃的。可爺爺去拉住了我對我說:“做人一定要講誠信,不能一點小利潤,就失去了誠信,誠信他伴隨著你的一生。只要講誠信,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而不是那些酒肉朋友。”于是那一個下午,我和爺爺站在撿到錢包的地方,一直等到失主回來找錢包。當失主看見我手上拿著錢包時,他急忙沖了過來說:“謝謝!謝謝!太感謝你們了!”那天下午,雖然我沒有吃到零食,但是我卻上了一堂課。
所以我的家庭家風就是誠信,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3
每個家,都有自己家的家風家訓家規。好的家風家訓家規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爺爺跟我說過,要樂于助人,相互團結,也要對別人尊重。當時我爺爺只不過是一名農民,但是整個村都知道我爺爺。那時,有一位老人推著一個很重的'三輪車在上坡路段往上推,我爺爺看到后立刻跑過去幫助那位老人,我爺爺力氣很大,一下子就推了上去。當時那位老人已經沒有力氣了,我爺爺一直把他送到家里。爺爺回到家里后,奶奶說爺爺:“你都一大把年紀了,還天天幫別人。”爺爺也總會說,“別看我一大把年紀,我有的是力氣。”
爺爺每次都會跟我爸爸說要樂于助人,爸爸聽后就一直跟著爺爺去幫著別人。雖然當時我爸爸還小,但我爸爸跟我爺爺一樣,力氣都很大。因為爺爺每次都幫助別人,后來成為了村支書,他樂于助人的精神也體現的更加充分。
爺爺又當村支書又種田,家里的經濟在整個村算好的。所以爺爺每次看到需要幫助的人都會幫助。有時遇到乞丐也會給他吃的。曾經有一個乞丐來過我家討飯。爺爺跑過來,并沒有趕走他,而且還給他端了一碗飯,拿了一杯水。
記得爺爺跟我說過,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樂于助人,尊重別人,相互團結,就算什么都沒有,也要幫助別人,有些人雖然沒有家,但是我們要讓他們感到溫暖。況且這世界上人人平等。你幫助別人后,等你有困難時,別人也都會幫助你。在家里也要相互團結。不要因一點小事鬧出矛盾。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面,都要學會尊重別人。
在生活中,我每次都會想起爺爺說過的話,所以我每次在家都會幫助家人們做一些家務事。姐姐有困難時,我也會幫助她,我有困難時,姐姐也會幫助我,在家相互團結。在外面時,我每次都會尊重別人,幫助有困難的人。樂于助人,相互團結,尊重別人已經是我們家的家規了,而且我會把這些家規一直傳承下去。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4
家,給人以溫暖,是我居住的定所,是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健康地成長,而我就生活在一個很好的家風中。
我從上學開始就跟著爺爺、奶奶、姑姑一起生活,他們總是嚴格的要求我,特別是我的奶奶,她是一位人民教師,在學校她嚴格要求學生,在家中她更是嚴格要求我的一言一行。
平時在家中奶奶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么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給我聽,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奶奶是我人生的第一導師。
姑姑是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她總是說: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任何事都要謙讓別人,要做個正直的人。
在我家里有些小規定:吃飯不能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吃飯不允許邊吃飯邊大聲說話,不能翹腿,不能抖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條框框的規矩,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規矩約束著我、鞭策著我,讓我更好地快樂成長。
誠實守信,勤勞節儉,也是我家的家訓。誠實守信是說出的話一定要做到,勤勞節儉是熱愛勞動,節約,不浪費。
我家的家風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孝”。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
奶奶一直諄諄告誡我:百善孝為先。每次家里人聚在一起,奶奶總是告訴我,有好吃的要讓給曾祖父和曾祖母先吃,其次要讓給奶奶爺爺吃,然后再讓給叔叔家的弟弟和妹妹吃,最后我再自己吃,要懂得分享給大家。
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是我成長道路上的明燈,指引著我向著正確的地方前行,糾正我的錯誤,改正我的缺點。
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高更遠!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的幸福家庭組成,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規。我們的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五千年文化的累積,點點滴滴都是靠每個人的努力。每個人只有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才能讓祖國更和諧、強大。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5
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相信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每個人對家風和家訓都有著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家風就是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
而我認為家風和家訓都有著潛移默化而重要的影響,它就像春風夏雨一般滋潤,影響著人們。沒有家就沒有這個社會,家風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無數好的家風必然可以帶動好的社會風氣。
如果一個人,他家中有好的'家風,那么他定可以少走彎路;而如果他的家風敗壞,那么就少不得走彎彎道了。我們家的家風便是“誠信”二字。誠就是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誠實做人,自己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擔,不能向別人身上推卸責任。而信就是要守信,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來,說過的話自己要做到。除了家風,還有另一個引導著人們的——家訓。與家風相對,我們家的家訓也是“誠信做人,踏實做事”。做事要踏踏實實,按部就班的做,就像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如果做事情光想著一步登天,那么干出的事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相反,如果一個人能夠腳踏實地專心做眼前的每件事情,不好高騖遠,必然能夠有所成就。總之,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風和家訓。而良好的家風家訓對每個家庭成員很重要,只有嚴格筑好家風家訓,我們才能少走彎路。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6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每個家都有家訓,家風。可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以誠信為主。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每次我想起這句話,我都會想起那件事。
一天,我正要上學去,媽媽卻叫住了我,她一本正經的對我說:“佳寶,今天中午我有事回不了家,我給你些錢,你自己買些面包吃吧。”我接過錢,什么也沒有說,就走了。
到了中午放學的時候,我拿起了錢,正準備去買一些面包。可我的眼睛卻被那些精致小巧的玩具吸引住了。這使我變得猶豫不決:面包要買,可是玩具也太好了,如果買了玩具,這個中午就要挨餓了,到底是買,還是不買呢……我咬了咬牙,花錢買了玩具,餓了一中午。晚上放學的時候,為了不讓媽媽看見,我把玩具放在了書包里。晚上到家,媽媽給我整理書包時,發現了書包里的玩具。就眉頭緊皺,一本正經的對我說:“我給你的錢,你買什么了?”我既緊張又害怕,臉頓時燒得通紅。我結結巴巴的說:“恩……面……包……”媽媽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嚴肅,說:“這個玩具哪來的!”我沒說話。媽媽又說:“哼,你為什么要撒謊!如果你老實交代,我也不會這樣。可是你為什么要撒謊?誠信是人最起碼的`要求,如果你連這點要求都做不到的話,你還做什么人!”我慚愧的低下了頭:是啊,我要有誠信,我以后不能撒謊了。我支支吾吾的擠出來幾個字:“媽媽。對……不起,我……以后再也……不撒謊了。”媽媽抱住了我,說:“知錯能改,還是我的好孩子。”
有家風、家訓的家,是豪華貴族之家。中國的禮儀需要我們永遠的傳承下去。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7
勤、儉、學——談咱家風
風吹過海洋,變成了海風;吹過叢林,成為了林風;吹過四季,化身為季風……吹到了咱,成了勤、儉、學的家風。
勤之風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在咱家勤是首位之風——出生貧困、沒好底子、沒天才般的頭腦……只有勤奮,只有不停的勤奮,堅持不懈的勤奮下去才能拼出自己的生活,對于天天渾渾噩噩、無所事事、除煙就是酒的人,我們家是無立足之地,慶幸現在還未出現這樣的人。看看咱家地大大小小,上上下下誰不是每天都有著精確的目標,為目標而勤奮拼搏,都有一個不約而同地信念——這個時代不勤奮將會一無所獲,反之將會有充實而幸福地小生活。我們都會選擇后者。
學之風
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成就美好生活的另一方法。咱家每天每人都會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小孩子的學科知識,大人們的工作技巧,乃至老人的宗教吸收。小孩子們在學校學習著生存技巧,為未來的生活做著鋪墊;大人們從早上忙到晚上,從上級、下級那兒學習工作技巧,為現在可以有個幸福生活而打拼;老人們在陽光下聽著宗教廣播,好讓心靜下來,享受人生長河中的風平浪靜知識,讓自己無所顧慮……
儉之風
節儉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節儉是咱家的基礎之風,不奢侈,不浪費,一粥一飯都認為來之不易,半絲半縷都認為是無數人心血合成的。讓現有的資源更加的發揮它的大作用,不輕易放棄任何節儉的機會,變廢為寶是手巧的.母親會的,光盤無剩是父親能的,而我們則是珍惜資源大可的吸收其中的資源。
家風是象征著一個家庭的信條,讓一家人有著獨自的目標,讓吹過的風成為幸福的,清淡的風氣。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8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每個好的家庭都有好的家風。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父母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就是“百善孝為先”。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做什么,身體怎么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煉身體。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回家看看老人,陪著聊天、散步。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著我。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家人就常和我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一粥一飯,當思來自不易。”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響著我的言行,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于我嚴格的家教。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父母工作很努力,在父母的影響下,我也是養成了勤奮的.好習慣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
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熏陶與積淀。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讓他們在好的家規家訓家風中反復訓練,注重養成,成為正能量的傳遞者。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9
家風是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風是一面鏡子,時刻發現自己的弊端。
在我家里的大廳里,端端正正的掛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每每看到這十個大字,心里總是有所感悟。外公說要把這句話銘記于心,它會使我受益匪淺。
步入初中后,學習壓力像個巨大的包袱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到了初三以后這樣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初三的我們不再像小學時候那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呆在溫暖的被窩有更多的時間去品味早餐。初三的我們更怕冬天的來臨,寒風像個怨婦一樣在我們的耳旁嘶吼著、咆哮著,它告訴我們你只能前進,盡管這樣的學習很艱苦,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退縮。因為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成功,為明天鋪上一條美好的路。
我慢慢的閉上眼睛,腦海里像電影一樣倒帶重放,記得前一段時間我的英語成績下降的很快,老師問我原因,我也答不上來,自己獨自去好好思考。這天回家我心情很是不好。外公問了我情況,我便如實的回答了。外公聽完慈祥的笑了。外公說:“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最近沒有認真,對吧?”我看著外公點了點頭。“怎么回事,你能告訴外公么?”我低著頭說:“其實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成功課很晚。”外公聽完后,便指向大廳上那幾個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呆呆地望了它許久,外公說:“你知道我為什么要把這幅毛筆字掛在這里么?”我搖了搖頭。外公說:“這里的故事可多呢!”我便趴在桌子上聽外公講里面的含義。
外公說這個家風被傳承了幾十年,在他小的時候,老外公就告訴過他,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穿過蜂林,一味的.退縮你就永遠達不到。如果你想成功,不吃苦拿什么積累經驗,去體會生活的美好呢。聽外公講到他們過去的辛酸,相比之下自己是最幸福的。我也頓時茅塞頓開,我開始拿起英語書,認真地拼寫單詞,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難我難我不畏難。回味外公說的每一句話。學習的動力也就回來了,好像渾身充滿了力量。這次模擬考之后,英語成績也提升到以前的樣子了。
家風伴我成長。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會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吃苦是我們的美德,因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費的,它會給予你超出你想象的回報。家風牢記我心。也會伴隨著我一直傳承下去。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0
中華文化如此光輝燦爛,那是有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文化聚集合成,每個家庭的祖訓,家風也是中華文化的一份子,成就了很多優良傳統,孕育了無數感人故事。今天我也說說我們家的家風祖訓。
我的祖先是在明朝從江西瓦屑壩遷移來合肥,在這里安家扎根,發展到現在有幾千人口的`地方大姓,祖祖輩輩安分守己,本本分分形成了一種淳樸的家風。
爸爸經常告訴我,做人要孝敬父母,樂于助人,只有孝敬父母才會讓自己的子孫后輩學習自己,傳承自己。得到別人的尊重,所謂百善孝為先,如果對自己父母都不能盡孝,又如何與別人相處呢?幫助別人那是一種美德,所謂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當你幫助別人,別人也會非常感激的回報你,這樣你幫我,我幫你自然形成一種和諧社會,大家友愛相處,相敬如賓,這也是我們的家風和祖訓。
爸爸這樣告訴我,他也是這么做的,我老家的叔伯和嬸嬸對我說了很多關于爸爸的往事。爸爸小時候過繼在爺爺門下,爺爺撫養他供他上學,他與爺爺相依為命,日子雖不富裕,但也快樂。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1999年爺爺生了一場大病,不僅花光家里所有積蓄,還借了外債,爸爸一邊打工一邊照顧爺爺,爺爺臥床不起,經常大小便在床,都是爸爸清洗,從無怨言。爸爸孝敬爺爺的事在家鄉也流傳開了,成就一段佳話,現在回到老家,經常有人夸爸爸是‘大孝子’。
每到春節,我們家真叫熱鬧,幾乎每天都有客人到來。大多都是爸爸的朋友,我才明白,爸爸每次送我去學校,路上說的最多的就是和同學好好相處,遇事要學會換位思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切不可小家子氣,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了路好走。做不了“詩書繼世長”,要做到“厚道傳家有”,這是爸爸對我最低的要求,也是我們家的淳樸家風。
我們家有很多優良傳統,雖然我們家很窮,但這些優良傳統是我受之不盡寶貴財富,我會繼續把它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1
序:家有小女,芳名冠楠;年至28,閨中待嫁。雖為獨女,從不寵嬌;自小善良,漂亮乖巧。初長成人則修德于心、自強于行,孝義對尊長,誠信莫敢忘。每每問起,曰:循家教之善行、學古今之舍得、倡華夏之新風。今雖逾豆蔻年華,而勵志之念俞佳,故敘小女二三事以誌之。
《自強篇》:小女三歲年秋,吾與妻攜女兒應好友之約游覽清西陵。女兒妝有蘑菇頭,上穿紅兜兜,下著五分褲,和同齡伙伴攀高爬低、嬉戲前行。游覽全程,趣意歡快,忽而山上山下、坡陡橋彎,忽而松林郁郁、曲徑通幽,忽而曝于驕陽、汗流浹背。逾半程已顯勞頓,欲抱起孩子游覽以緩解其疲憊之形。然其他伙伴順從大人投懷入抱,偏偏小女倔強掙脫仍趨前拾級而行,未曾稍歇。一路走來,好友們無不嘖嘖稱贊其自強而毅力之恒久。
《自立篇》:女兒初二年級,因求學攻藝術類,學琴而師從中央音樂學院博導,每周四必面授領教,風雪無阻。當年隆冬,雪花飄飄,寒風刺骨,吾早起送小女乘車赴京。十四之年齡,起早貪黑,隨班車如蝸牛般爬行百余公里后到京。未料突發腹痛,疼難忍不得已而蜷縮于候車室長椅之上,高燒頓起、冷汗直冒,眾人見狀噓唏同情,好心者幫忙喊人助之。女兒忍痛感恩振作,為不誤學業遂主動求救于警務阿姨尋解藥、取熱水以盡快祛病。此乃小女未成年前獨自外出所遇難事之一例也,即自立善能始矣。
《自信篇》:乙未年盛夏,新華社與有關部門協作搜尋抗戰年間“飛虎隊”墜落飛機殘骸,女兒與社派團隊擔此重任。經數次往返成都、西藏多地,終發現71年前飛機殘骸墜于若果冰川無人區,其地海拔四千余米,跋涉異常險峻、渡河僅憑鐵索,攀行之艱難均無安全把控。時女兒單獨值守后方聯絡職責,逢團隊與當地向導配合前往探取殘骸兩天后失聯;小女仰視蒼天、沉著研判,旋即啟動預案向社領導及屬地軍方聯系解救待援;直至深夜才有搜尋團隊信息傳來,方知有驚無險。獨立執責,臨危不亂,畢竟圓滿完成肩負使命,此乃自信善為也。
綴:此三則小事,其重在記錄小女成長之階段經歷,總結孩子自強、自立、自信之能力平素養成,更以抨擊社會對八零后概論為“啃老族”、“小皇帝”之如潮差評,所言所見并非全然矣。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2
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告訴我,人要善良的活著。漸漸地長大了,也就把善良當成了我們的家風。等到我有了家有了孩子,當聽到兒子第一次叫我媽 媽的時候,我就自己在心里說,孩子媽 媽不希望你多優秀,但是一定要做個真善美的人。也就從那時候開始,潛移默化的我就把"真善美"當成了我家庭的家風。
記得教孩子表演的第一個節目就是手語《感恩的心》。粉嫩粉嫩的小手,站不穩的腳步,唱不清的歌詞,卻讓孩子成了我的老師。我愛孩子的'認真,但我更想讓孩子懂得:感恩,真的不是唱的,而是用一顆心用行動去實現的。而從那一天開始,感恩的種子已經在孩子的心里發芽。
孩子四歲,我就開始領著他參加所有的公益活動。在敬老院,說話并不清楚的他卻能大方的為爺爺奶奶唱《小燕子》,義工宣傳現場,他是跑得最快發名片最多的一位,在募捐衣物的現場,而他會在眾多大人的眼皮下,拖著大大的衣服,向對面撿垃圾的老爺爺走去。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有了一顆向善的心。
言傳身教。參加活動越多,孩子的認識也越強烈。有一次在市場買菜,一轉眼看不到孩子了。著急的尋找,才發現他在不遠處一位賣菜的老大爺攤前。他把一張義工的聯系卡給了老大爺,并告訴爺爺如果需要衣服和錢就找臨淄義工幫忙。
我拉著他離開后問為什么這么做,兒子的回答讓我很感動。"媽 媽,你沒看到爺爺腳上穿的鞋都破了個洞,衣服破破爛爛的嗎?他家里一定很窮,義工不就是幫助窮人的嗎?我是小義工,當然得幫他們了。"一剎那感覺兒子真的長大了。三天后,我和兒子再次見到老爺爺,給老人買了一雙棉鞋,那位大爺激動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白菜都給我才能表達他的謝意。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3
國有國法,家有家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名言,伴隨著我們成長,而風氣則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
我們家的家風可以概括為8個字:“誠實善良,勤儉持家。”
爺爺經常對我說:“勤勞儉樸,勤學好問,誠實為人,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奶奶經常告誡我說:“飯要自己吃,地要自己掃,路要自己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爺爺奶奶的教誨,使我從小就懂得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漸漸的,我也養成了勤勞儉樸,誠實為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下面是我的親身經歷——我和爸爸媽媽在旅途中的小故事。旅途中,爸爸用行動告訴我:互幫互助,方便他人,快樂自己!在擁擠的地鐵上,爸爸將自己的`座位讓給了一位奶奶,我為爸爸的行為而自豪!歸來的火車上,我也將自己的座位讓給了一位解放軍叔叔,他們可是保衛祖國的英雄。爸爸也因我的小小舉動而驕傲!
良好的家庭風氣,自然離不開家人們的付出。爺爺和奶奶為人誠實、善良、熱心,不和鄰里爭吵,凡事總是謙讓,鄰里們都說爺爺奶奶是好人。爸爸媽媽也繼承了上代的美德,善良誠實。我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要踏實做事,到了學校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打架,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便拿,遇到長輩要有禮貌。
我家里就是憑借著辛勤的勞動,世代延續下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我們家的勤勞、誠實、友善的家風,現在我和弟弟要好好學習,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長大以后為家庭,為祖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4
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家風家訓良好的家庭,必然會被管理的僅僅有條,今天我就來說說我家的家訓家風。
家風是什么?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們家的家風便是“誠信”二字。爸爸總說“誠就是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誠實做人,自己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擔,不能向別人身上推卸責任。而信就是要守信,說出去的話就如同潑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來,說過的話自己要做到。”就是“在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好最充足的準備,不要等到事情將至,才知事情之重,不知所措。而把事情做好,是媽媽對我最基本的要求。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媽媽說:“‘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除了家風,還有另一個引導著人們的——家訓。
與家風相對的一條,我們家的家訓中也有“誠信做人,踏實做事”這一說。做事要踏踏實實,按部就班的做,就像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如果做事情光想著一步登天,那么干出的事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相反,如果一個人能夠腳踏實地的專心做眼前的每件事情,不好高騖遠,必然能夠有所成就。總之,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成功的人的背后必定有好的家風和家訓。爺爺口中的以德立家,最重要的是一家之長在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和開創作用。只有一家之長德高行潔,為他的`后代樹立起了一座崇高的道德燈塔,讓他的道德光芒,長久地指引著后代們踏上成人成才的正道。
好的家風才能創造出好的家庭,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相互體諒、相互寬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礎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睦,社會才會穩定。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5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題記
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縱觀前人,家風家訓可謂是民之本,國之福啊。大多數人家里都有一套家規家訓,我家也不例外。客廳中間掛著許多家規。
那天,老師宣布了單元考將在三天后進行,當許多人尖叫抱怨要趕緊復習時,我卻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淡定地說到:“小考而已,不必太在意,等最后一天再復習也不遲。”
幾兩天過去了,考試前最后一天到了。我回到家,翻起了課本,發現有許多知識點我還很陌生,這時我便開始焦躁不安起來了。我懊悔地望著天花板,開始了臨時抱佛腳。讀著讀著,我眼皮開始打起架來,我揉揉眼,倍兒想跳到床上入眠,但還是克制住了。突然,爸爸走了進來,驚奇地問道:“怎么還沒睡?”我支支吾吾地回答道:”復習……準備明天考試……”爸爸眉頭一鄒,說到:“早干嘛去了!”于是他拿來一把椅子,開始念叨了:“做事情之前,要做足準備,未雨綢繆,不要臨時抱佛腳,搞得手忙腳亂!知道嗎?”我也只是像應聲蟲似應了一聲。
聽爸爸說,這便是我們家家訓期中一條了。就是“在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好最充足準備,不要等到事情將至,才知事情之重,不知所措,而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事半功倍,讓成功觸即而得。”聽后我仍對此不屑一顧,只認為是前人一些封建思想,在現代社會已經逐漸成為歷史,不可實用。爸爸看到我不屑眼神,又跟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毛主席曾經說過,不打無準備仗,若要打勝仗,必須要做好充分準備。所以,你明白事情準備是有多么重要!倘若士兵們只在要打仗即將來臨之時,才努力訓練,你認為這來得及嗎?能打勝仗嗎?國家又能安寧嗎?”這番話讓我感觸頗深,原來這個小小問題竟能關乎到國家命運。這個先人總結出來道理,確實讓我受益無窮啊!
再次走到掛在墻上家訓旁,我輕輕地撫摸著,此時,凝聚著祖先們教育結晶,人生感悟。我義正詞嚴地告訴自己:“要永遠銘記這些家訓,并像祖輩們一樣將它們傳承下去!讓后輩和我一樣受益終生!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相關文章:
家風家規家訓征文11-14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11-27
關于家風家訓家規征文09-03
家訓家風家規征文范文04-07
我家的家規家訓家風征文04-17
家風家訓家規優秀的征文04-14
家規家訓家風征文范文04-20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范文05-18
家風家規家訓征文通用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