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風家訓優秀征文作品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家風家訓優秀征文作品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征文吧,征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征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風家訓優秀征文作品,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都說“校有校規,家有家訓。"但是一問起,家訓是什么,卻又理不清頭緒。我的家里,卻一直有一套家訓指引我向前。
一、尊敬長者,以孝為先
每天爸爸媽媽要告訴我,要尊敬長者,孝敬父母。每天吃飯的時候,爺爺都是坐在最中間的,小的時候媽媽告訴我,爺爺先動筷子,我們才可以吃飯,每天,全家人都容在濃濃的親情之中,也都處處體現著我們對爺爺的孝順與恭敬。畢竟我們生活在中華民族,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孝敬父母的父母,也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還有所有的老人長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嘛。
二、修身養德,以禮待人
媽媽教導我說,女孩子,要淑女一點,別整天瘋玩,而我卻沒有完全按照媽媽的意思做到了這一點,不過只憑一面之緣,也許你會覺得我是個很文靜的小姑娘!不過在家里,媽媽還是很嚴格的要求我,教我學會與人交流,學會有禮貌,以禮待人。我們的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想來很重視家教,媽媽曾跟我說:“現在對你嚴家管教,對你未來的很多習慣都有很大的幫助。”她還說這是家風,如果不重視家風,很難想象未來的我會走彎路,她想可以創造一個溫馨、節儉、有情感、又認真學習的氛圍。
三、拂塵養性,以凈為本
媽媽很愛干凈,每次放假回家,她只要看見家里有些凌亂,她就會暴跳如雷,逼著我把房間打掃干凈,直到達到她的標準為止。雖然過程很不喜歡,但每當看到一塵不染的房間,成就感、舒適感油然而生,經能讓我們心境平和,更自在的生活。
四、多讀所思,以書豐蘊
媽媽每天的叮囑有時候讓我覺得有些煩,可她卻又能耐心為我講述一個個令我平靜下來的故事。記得上次,我問她,家風有什么用啊,她給我講起了謝瓚的故事。現在我來講給你們聽。謝氏的第一代叫謝瓚,當過三國時代魏國的典農中郎將,是一個主管屯田事務的中下級官員。他最大的功勞是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開創了謝氏家族重視書香、重視讀書育人的家風。在他的精心培養下,他的兒子謝衡當上了“國子忌酒”,史書上稱其為“碩儒"。此時,謝家的文化底蘊已經很厚實了。后來代代人才輩出。甚至除了“一門兩代四公”的盛況,謝氏家族已登上名門望族的巔峰。縱觀謝氏家族的興家史,應該認識到,“雅道相傳"正是謝氏的家風。“外不寄傲,內有瓊瑤,如彼潛鴻,拂羽云霄。”媽媽說,這是一種儒雅高貴的氣質,是一種超凡脫俗的風度。家風是一個家庭在時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重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這我們,她希望把我培養的更加懂事,更加奮進。
正是這種家風的影響,我喜歡上了看書,有一天我在《家訓》中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包公祖孫三代都是克己奉公,廉潔守法,深受老百姓愛戴得清官。包公長子包繶,授官太常寺太祝,廉潔自律。包公次子包綬不論在何地任何職,都能清苦守節。包綬死后,箱囊之內除了書籍、著述外,別無他物。包公之孫包永年廉潔自守,死后了無遺蓄,連喪事都是親朋出資辦理。后人評價:“包公言傳身教,子孫居官清廉。”
在《家訓》中,包公給后世子孫立了一條嚴格的家規,:“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我曾在想,包公子孫為何能做到居官清廉?是包公包公以身示范的家風影響了后輩子孫,也是他留下的《家訓》教育了后輩子孫,這也不斷印證了家風的重要,良好的家庭有良好的家風。
看了這些,我開始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后來,我又看了我國現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一家的故事,以及楊家將,曾國藩等著名歷史人物的故事。而我們常常聽到的臥冰求鯉的故事,也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樹立良好的家風形象。
聽了這些故事,我感受到家風的重要性。良好的家風是一本既多彩又鮮活的教科書,伴隨著我們健康地成長。
【家風家訓優秀征文作品】相關文章:
家風家訓優秀征文作品02-05
家風家訓優秀的征文12-17
優秀家風家訓征文12-11
家風家訓優秀的征文范文12-17
家風家訓家教優秀征文12-31
家風家訓家教優秀的征文12-31
家風家訓征文的優秀開頭02-24
好家風家訓優秀征文12-02
關于家風家訓優秀的征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