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征文
師德師風征文,師德師風征文范文怎么寫呢,良好的師德師風對培養祖國的后代很重要,下面的師德師風征文范文以供參考。
師德師風征文【1】
時光流逝,不知不覺從事教育工作已有二十個春秋,當年風華正茂的青年已步入早生華發的中年。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既有苦,也有樂。
苦的是寒霜酷暑,夜半燈火;樂的是天南地北,桃李滿天。
多年的教學,也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多的反思,匯成一句話,那就是要“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信念,教師最大的幸福是看到學生們在成長!用千百倍的耕耘,.傾注滿腔的心血,換來桃李滿園香。
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我想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嚴于律己,完善自我。
教師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
教師這個職業,本身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就比較高,它不像其他行業,好與壞是那么明顯,如果對自己的工作抱著應付差事的態度,別人也不容易發現。
因此,教師要對自己嚴格要求,養成"自省"精神,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
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不斷進步的表現。
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也’,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里,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成為一個領導不滿,同事遠離,學生討厭的人。
時刻要求自己“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切實做到“為人師表”。
以身作則,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刻苦專研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修養,時刻牢記“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
在教學中,積極的與同事交流、取經,在鉆研方面積極的合作。
積極創造條件把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大量一手資料形成理論文字,為教育事業多做貢獻。
加強自我改善。
要使自己成為工作中的強者,要加強業務學習,增強做好工作的本領,只有自覺、主動、刻苦的鉆研業務,靈活應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二、真誠相待,亦師亦友。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系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系;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的局面。
師生間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老師,而不是學生,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的溺愛,養成了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不一定我們能滿足每一個人的要求,但我們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系,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一定看到自己的責任,要時刻與家長溝通和學生對學校教育的期待。
嚴格要求自己,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感染學生,做廣大師生的表率。
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去精心地培養學生。
所以教師必須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他們在品德、智力、體質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有人說愛生是衡量一個教師師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
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
作為教師,就應該做到能愛、善愛。
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
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才一串串教育勞果。
真誠相待,以誠感人,形成亦師亦友的和諧師生關系。
三、公平公正,服務學生。
教師的職責是“傳道、受業、解惑”,教育的對象應該是全體學生,不能只關照成績較好的學生,熱心于一些學生、冷淡一些學生,造成被動局面。
服務于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
對于一個班級來說,一個差生,無足輕重,他可能只是班級的六十分之一,而對于一個家庭來說,他就是百分之百,是全家的希望。
我們不能放棄他,讓家長失望。
對學生的教育還要全面,不僅要注意智育的提高,更要服務于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讓自己教育的學生既成才,又成人,成為一個合格人才。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是一個崇高偉大的事業,需要我們安于清貧,無私奉獻;教育也是一個復雜浩大的工程,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終生追求。
以上只是我在教育工作中的淺見,以此和廣大教育同行共同探討。
師德師風征文:理解與尊重【2】
泱泱中華,數千年來國人每每以禮儀之邦自居,但數千年來國人也總是不停地說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禮崩樂壞,道德淪喪,孔夫子那會兒就在痛心疾首啦!然而師德如何?
韓退之一句“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幾乎成了關于教師及其職責的最經典定義。
看著“傳道”、“授業”、“解惑”這幾個分量超足的詞語,對教師的崇敬感不由得馬上從腦海中噴涌而出;于是乎什么“人梯”啊、“蠟燭啊(有時候還兩頭點著)”、“園丁”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啊,等等等等,世人把那么多贊譽之辭都慷慨地贈與了天下的老師們。
天地君親師——在中國古代,教師更是擁有非一般的地位,受到非一般的尊崇;“慧可斷臂”“程門立雪”也作為尊師的典范,歷代頌揚。
榜樣的力量和自上而下的努力使得尊師的傳統得以源遠流長,現在每年的九月十日還被定為教師節呢!然而在今天,“教師”好像出了點問題。
隨著媒體的發達,每天都有海量的新聞消息傳播于世界的角角落落,而其中關于教育與老師的話題總是離不開大家的視野。
什么“范跑跑”啦、 “叫獸虐博”啦、“粗口門”啦、“性侵門”啦——反正不斷的有話題,直給人一種師德也隨世風而江河日下的感覺!難道曾經將“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奉為圭臬的老師們現在也都“缺德”了么?
毋庸置疑,在當今物質至上、思想混雜的年代里,教師的隊伍里出現了一些敗類,但是在喊口號、戴高帽之前恐怕還是要認真審視一下當今社會中存在的一些有關教師的問題。
無論以何種角度來看,都不能否認教師是一種職業,而每一種職業當然都有其職業道德。
教師作為一種教書育人的“特殊職業”,其職業道德更受人關注,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也較高。
歷代以來的人們也都在對教師唱贊歌、時時將其捧到天上,這一方面表達了人們對教師的尊敬,另一方面更是表現出對老師的職業道德的更高的期望、或者說要求。
在新時代,特別是在當今中國“獨生子女”、“收入不均”、“思想混雜”等問題很突出的時刻,師德建設更加不容忽視,但是無論如何都不要忘記: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是活生生的人,我們必須在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基礎上討論師德建設問題。
理解和尊重是多方面的,學生、老師、學校、家庭、社會等等,相互之間都需要理解與尊重。
在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里,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然而今天不得不承認教師、特別是高校教師的“經濟基礎”不怎么樣。
每當有人問俺的職業時,俺總是自豪地說:大學老師!但是接下來被問起:哇!那收入應該很不錯吧?俺也總是只好慚愧地說:還不如小學老師。
到這里恐怕馬上就有人說“師德還沒說,就說起錢來了,多俗!”孔慶東在《四十不壞》里提過一件事,說是有個書商騙了孔慶東、余華等人的錢,他們與書商交涉,結果書商卻說“你們知識分子這么庸俗,這么愛錢啊?你們可是靈魂工作者啊?”作家尚且如此,那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教師們的境遇就更加不堪了;不少人每每攜道德之刃殘生,于教師更甚,實在可悲。
所以理解與尊重的第一要義就是把老師當作有物質需要的活生生的人。
據說現在相隔三歲就有代溝了。
這么說來,老師與學生之間簡直是千溝萬壑,如此師生之間怎么能有共同語言?如何能不相互抱怨?于是便有了老師的滿腹牢騷:學生真差勁,天天不知道在干些什么,一點學習的意識都沒有,半點上進的思想都看不見!學生也不停的抱怨:什么老師啊,講課這么枯燥無聊,作業這么多,考勤這么嚴!這時候就很需要相互的理解了,只有相互理解才能有相互尊重——不只是學生理解老師,還有老師理解學生;不只是學生尊重老師,還有老師尊重學生——才會最終建立健康和諧的師生關系。
作為老師,面對學生需要理解的是:我們所教育的是一群青春迸發的成年人。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所處的時代決定了他們復雜的成長經歷。
首先計劃生育政策使得學生中有大量獨生子女,而這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多方呵護以至于在很多方面不能真正自主自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使得部分學生有好玩、懶于思考的思想——本來嘛,年輕人誰不想玩啊?這個要理解。
其次現在的大學生從小就是生活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發達使得他們了解的東西很多、很雜;平等、自由思想成為他們的自覺意識,功利價值也充斥著他們的大腦。
再次,科技時代帶給生活的各種誘惑使很多學生沉迷放縱、欲罷不能,結果導致意志不堅定者的墮落沉淪。
我們教師只有理解(不止是了解)了這些情況,才能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才能在理解學生的基礎上與學生溝通。
雖然說“術業有專攻”,但是教師的職業特殊性要求每位教師都要有足夠淵博的知識;傳道、授業、解惑,每一點都要求教師們要有深厚的學養——而這當然也是能贏得學生們的尊重的最重要的籌碼。
如果一名教師沒有深厚的學識,那就無法以高屋建瓴的姿態和氣勢來引導、教育學生;恐怕也不好讓學生對自己“理解和尊重”吧。
在我們每天高喊著開展素質教育的時候,作為教師,我們也不要忘了自問一下:自己的素質如何?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都無疑是樹立良好師德的最基本要求。
到處充斥的功利主義給現在的教學帶來了不少麻煩。
每當學習一門新課程的時候,學生們就會詢問學習這門課有什么用?這個問題經常是讓不少老師啞口無言,或者吞吞吐吐地搪塞一句:“為了考試!”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本來就應該包含很多“無用的學科”,譬如:哲學真能指導自己的生活嗎?數學能帶來理性思辨嗎?音樂美術能填飽自己的肚子嗎?——在功利至上的人看來,學習這些東西真是浪費生命——也正是因為不能產生立竿見影的 “價值”,所以才使得諸如此類的學科教學難度很大,嚴重的功利主義使得全面的素質教育進行的越來越困難。
在學校,學生的第一任務當然是學習,但是不少學生總是沒有意識到學習的“艱苦性”。
“學海無涯苦作舟”現在受到了不少人的批判,說什么學習應該是快樂的,要苦干什么?不錯的,快樂學習當然很好,但是不少學科的知識結構與深刻程度使得快樂學習實在不可能。
老想著讀《線性代數》像讀小說一樣,那怎么可能?!當碰到復雜的推導演算時,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快樂起來吧。
所以簡單的抱怨老師講課無聊,沒樂趣,不幽默,有時候著實令人無奈,不少課程真是無法幽起默來,學生在對這一點要能理解老師。
雖說一個只會念書本的老師是不合格的,并且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受到學生歡迎的,但是過猶不及,一個僅僅是為了迎合學生們的好惡、純粹為了課堂樂趣而將教學盲目娛樂化、肆意簡單化,平時脫離課程實質、最后考試放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教師更是不稱職的,也是違背教師的職業道德的。
而在這一點上就需要學生能理解教師的嚴格,“教不嚴,師之惰”嘛!
九月份是學院的師德建設月,那意思當然是促進教師對學生的良性引導與理解愛護。
雖說絕大多數教師和學生之間都是相安無事的狀態,并且很難因為教師節學生們就會多一份對教師的尊敬,也很難因為師德建設月教師們就會多幾點對學生理解,但是如修堤護河一般,在學生、教師、學校、社會等之間相互理解和充分尊重的基礎上,加強師德建設還是很有必要的,更何況由于新時代遇到了的不少問題,師德建設也必須做出相應的發展。
個人認為,理解和尊重不僅僅是加強師德建設的前提,也是加強師德建設的方法與手段。
雖然整體而言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的道德水平總是呈正態分布的,極端現象總是少數——否則也不會引起人們眼球的偏轉,但是正是這些極端的人的存在才導致理解與尊重本身的不平衡性;再加上每人所受教育的差異,最終導致對有些人而言,理解別人很困難。
《論語》里有這么一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寬容、理解和尊重也應該在建設和諧的師生關系的過程中發揮“終身行之者”的作用。
由于數千年來“師道尊嚴”的傳統,使得不管怎樣,學生對老師的尊重總還是顯得更自然一些,反過來老師對學生的理解與尊重卻總是稍有缺乏。
所以所謂的師德建設,很需要強調教師要本著一顆寬容的心、做到對學生理解和尊重。
另外作為一個推動師德建設的大環境,學校和社會也要一方面能理解教師們也是有著“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人,另一方面也要知道新時代的大學生和新時代的大學教師都有其自身的時代特點。
總之只有做到學校、社會,教師和學生之間特別是師生之間的的相互理解與尊重,才能最終實現師生關系的和諧,共同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于師德師風的征文【3】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
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責任,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并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
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
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
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
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具體工作在于“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
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并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淺夠默化的影響和熏陶。
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
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
從本質上看,學生并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
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
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
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
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后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
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第三,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么應為之,什么不可為。
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范、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經過我不斷的學習,我受益良多;師德師風的建設對于一個學校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學校只有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和良好的育人環境,學生才能健康茁壯成長;老師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師德師風征文】相關文章:
師風師德征文08-26
師德師風征文06-19
師德師風的征文06-07
師德師風征文11-02
師德師風征文通用12-06
師德師風主題征文09-14
贊頌師德師風的征文04-13
師德師風優秀征文05-09
師德師風的征文【優秀】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