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征文優秀范文
師德是老師基本的品質,小編在此分享師德征文優秀范文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師德征文優秀范文【1】
其實,早在古代,我國就有許多有識之士明確地指出了強國興邦的必由之路:“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尊師重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正因如此,所以,在人類文明史上,中華民族曾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創造了兩彈爆炸、衛星上天,人工合成胰島素等奇跡,令世人矚目。
遺憾的是,一場十年浩劫,大革文化的命,以致幾令國民經濟瀕臨崩潰邊緣。
可喜的是,今天,中國人民終于真正深刻認識到了發展教育的重要性。
小平同志說得好:“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入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入手。
目前,我們國家在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花大力氣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和社會地位。
在各種媒體中,經常報道廣大教師獻身講壇的無私奉獻事跡,宣傳廣大教師敬業愛生、育人為本的美好品德,讓更多的人感知為師者的艱辛與崇高,如今全社會尊師重教風氣正在形成。
長期以來,教師就被尊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面對如今優厚的社會、物質環境,作為教師更應不愧于這個稱號,自身更應對師徳有較深刻的認識,愛教樂教,履行好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徳修養。
所謂師徳,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時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必備的道德品質。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
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發展的大趨勢,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素質的提高無可爭議地成為首要焦點,其中,師德修養由于其在學校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尤其顯得重要。
正因為教師的職業如此神圣,才更應該要求他們是人中的楷模,要求他們“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要求他們言行一致、身體力行,事事、處處作學生的榜樣和模范。
別林斯基說過“教育的目的是人道”。
當代教育改革中,就是要求我們把學生當作社會的主體而非社會工具來進行培養,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對學生有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缺乏這一點,說明了缺乏最基本的教師職業道德。
但是,遺憾的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更多的是看重師道之“尊”而忽視對學生之“尊”,于是任意諷刺挖苦學生,歧視侮辱學生,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隨意打罵學生等等現象屢屢出現在我們周圍。
這種對學生人格和自尊的不尊重,往往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傷害,容易造成學生不信任老師,不信任學校,甚至不信任社會的嚴重后果。
當然,教師畢竟不是圣人,也不是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上。
教師置身于現實生活中,置身于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如何不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守身如玉”、一塵不染、盡職敬業、專心致志,做好教育人的工作,就不是很容易的了。
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不斷的改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的提高師德水準和修養。
總之,要做一名真正的教師就必須在自我鍛煉、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中修身養性,形成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這既是教師道德人格不斷發展完善的需要,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師德優秀征文選登【2】
從走出大學校門的那天起,我就下決心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這些年來也一直為之探索努力著。
什么樣的老師才是優秀的教師呢?有人會說,優秀老師就是有淵博的知識,端莊的儀表,優雅的風度,健康的體魄。
可我認為,要當一名優秀老師,首先要有愛心,不熱愛學生的老師,決不是好老師,學生們也決不會歡迎他。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熱愛學生,不僅是一名教師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展現,實際上更多的是傾注了我們教師對祖國、對人類、對未來的熱愛。
因為有愛,我們才有耐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和同學貼心。
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實際上是我們教師最大的樂趣。
但是教師的愛也不是盲目的,愛是一門藝術,我們不僅要能愛,而且要善愛。
“愛”要一視同仁。
學生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他們有一樣的智慧和熱情,有一樣被愛護的權利,我們應該用一樣的心去關愛他們。
“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
這點上咱們學校好多老教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指明了方向。
她們疼自己的學生嗎?疼。
有的老師帶生病的學生回自己家照顧;有的老師經常給貧困的學生衣物;有的老師甚至為同學擠大便。
她們都在學生身上傾注了愛心,但是她們對學生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不放過一點小錯誤,及時進行教育,以促其不斷進步,這才是善愛。
“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
平等,民主,理解,尊重,信任會使我們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心,更好的幫助他們進步師德優秀征文選登師德優秀征文選登。
付出愛的過程是甜美的,付出愛的道路是艱辛的。
我曾為學生不學習而大動肝火;曾為半夜找不到學生而心焦如焚;曾為作通學生的思想工作而絞盡腦汁;曾為學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淚。
我猶豫過,消沉過,有時候問自己,和讀研或干其他工作的同學比起來,自己是不是太累了。
但是當看到學生們體會到老師的苦心奮起直追,成績進步時;當生病時看到學生關切的目光,聽到他們親切的問候時;當聽到他們驕傲的談起“我們老班……”時;當經過自己和同學們努力班級取得成績時,一種感動和自豪就會油然而生,原來付出就有收獲,愛的付出就有愛的回報。
這時我又燃起了工作的熱情,又充滿了事業的執著。
我想雖然我的工作做的并不優秀,離“名師”的目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雖然可能我的事業永遠也不能夠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但我的工作充滿著希望,決定著未來,所以我會始終堅持用心去做,用愛心耕耘終生。
師德征文【3】
中華民族是重視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
“立德”為我國古代所謂“三不朽”之一,《左傳》載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實現道德理想,其次是事業追求、建功立業,再次是有知識有思想、著書立說。
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現。
把“立德”擺在第一位,是因為萬事從做人開始。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管子》中的這段話說明我們的先賢已充分認識到培養人才是長遠之計。
“立德樹人”也幾乎是我國歷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這是教育必須回答的問題,而“立德樹人”恰恰做出了最為誠懇的回答。
我們培養的不是只會考試的做題機器,疲憊不堪的分數奴隸,疲于奔命的就業機器,而是有著健全道德的人。
立人先立德,這是從古至今不變的命題。
古人說,“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擺在首要位置,就是因為無論什么時候,道德永遠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們難以想象,如果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沒有道德,那會是什么樣的場景?做教育的都知道這樣一句話,高分低能是次品,體質不好是廢品,品德不良是危險品。
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養,必須堅持德育為先。
但,立德樹人并非一句空話、大話、套話,也不僅僅只是德育老師的事,它是所有教師共同肩負的重要使命。
教育,從來就不應該窄化為“教知識”、“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著更為重大、深遠的使命。
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說:“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學做現代的人。
可是,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我們是否達到了這一目的?面對厭學睡覺的學生,面對畢業撕書的學生,更有甚者,面對那些曾經的學生、現在的成人種種自私冷漠的行為,他們是否就是我們理想中的“現代的人”?
立德,必須從現在開始。
我們深知,試卷會漸漸發黃,成績可以通過練習來獲得,但道德——這種特別而美好的東西,卻必須經歷長時間的熏陶和培養才能擁有。
美麗中國,需要的不是高分數機器,而是有道德的現代的人。
【師德征文優秀】相關文章:
師德征文優秀12-04
師德師風優秀征文05-09
師德師風的征文【優秀】08-25
師德征文優秀[實用]01-31
師德師風主題征文優秀10-14
師德師風的征文4篇[優秀]10-25
師德的征文07-31
教師眼里的師德優秀征文10-10
關于師德的優秀征文匯總11篇10-07
關于師德的征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