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夕節優秀征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征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一般征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夕節優秀征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夕節優秀征文1
正如唐代詩人所描繪:“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看尋。”再后便焚燒紙制的圓盒(梳妝盒),盒里裝有紙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妝鏡、梳子等,每樣一式七份。祭拜儀式結束后,八仙臺上的擺設保持不動,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們互相串訪時參觀、評議。據明清和民國時期的一些書籍所載,廣州姑娘于七夕中展示出來的巧藝,有一粒谷粒大小的繡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瓏輕飄的小羅帳,還有特制的蓮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灑杯大小,盆內描有兩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難以區別。到了初七晚,繼續如昨晚一樣祀神,稱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過后,姑娘們所制作的工藝品、玩具等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浙江嘉興塘匯鄉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于欄桿上扎上五色線制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后將香橋焚化,象征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
廣州舊時過七巧節是非常熱鬧的。宋人劉克莊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樸賣聲。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人們在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廣州人多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連指甲也涂上了紅色,然后把早已準備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鮮花、時果以及脂粉等擺放在廳堂的八仙臺上,還要有一盞油燈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間。此時,有錢人家的廳堂布置得錦屏繡椅、富麗堂皇,一般人家盡量把廳堂擺設井然。一切都安排停當以后,姑娘們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此時,除了邀請親戚朋友前來作客以外,還要請鄰里中相識與不相識的'姑娘們一起拜神,觀嘗巧藝與玩具,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如巧藝與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稱贊,主家姑娘就越高興,越感到榮耀。廣州的姑娘們說,像這樣能在眾人面前展示手藝,一生是投有多少回的。拜仙之后,姑娘們手執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古稱金針度人),如一口氣能穿過七枚針孔者被稱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針者則“輸巧”。
廣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過第一個七夕時,要舉行一次“辭仙”儀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時,除了牲醴、紅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還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與姑娘節離別之意。
據《廣州市志》卷十七所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游石門沉香浦的活動。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裝飾,稱為花艇。她們信此日為“仙女淋浴日”。石門浦水質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時返照兩山,有時會像海市蜃樓一樣在天空出現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運氣看到奇最的出現,故姑娘們七夕游石門沉香浦成為一項重要內容,很是熱鬧,也成了一個節日的習俗。
七夕節優秀征文2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窗外,靜謐的清晨再也聽不見鳥兒深情的訴說,絢爛的朝霞也早已伴著薄暮空潭曲的愁霧濃云仙然而去,昨夜“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的在夜空中粲然而笑、搔首弄姿的群星也醉醺醺地痛飲著與明月交過杯的紅酒,隨著朝霞悄然沉寂在西方的碧海之中。一切都被渲染上了一層令人目迷神醉的詩情畫意,一切也都沉浸在秦觀《鵲橋仙》的無盡遐想里。七夕,一個令世人騷人擱筆、浮想聯翩的節日;7.7,一個“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嬌花照水的數字。當然,世人皆醉吾獨醒,一貫不拒凡俗、特立獨行的我對于此的看法,當然也是與人們大相徑庭的。
經過了舟曲、汶川特大泥石流的摧殘,我千瘡百孔的'中原大地有變得慘不忍睹、滿目蒼夷。或許我們都能明白,不論怎樣亡羊補牢,逝者都不會再含笑九泉,更不可能起死回生了,而生者終究擺脫不了失去親人的痛苦,也終究無法抗拒星漢凄迷的寒夜“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的黯然神傷。歷經了舉國上下苦雨凄風的哀悼日,華夏兒女迎來牛郎織女所日思夜想的七夕。當然,從傳統意義上講,作為一個小學生的我,在這樣的節日,也只能在“萬人空巷斗新妝”之時噤若寒蟬地等待,披紅掛彩的織女牛郎鵲橋相會的那一刻,但或許那“金風玉露一相逢”的閉月羞花的時節,也只有在我淡妝濃抹的夢縈招蜂引蝶了。但在我看來,七夕并非僅僅是人們振臂高呼的情人節而已。今年的七夕,不也讓我們銘記了汶川之殤,舟曲之殤了嗎?七夕,應該凝聚著對未來的一種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的向往、憧憬與企盼,企盼的是美好的明天!為了七夕這個“忍顧鵲橋歸路”的日子,為了與對方一往情深地相見,牛郎與織女不就在度日如年地企盼著嗎?他們也同樣向往著美滿的未來,也同樣憧憬著與自己海誓山盟的人相見。這是多么純潔而有望穿秋水的寄托啊!而如今,真正能明白這種無私的寄予的人又有多少呢?難道七夕,就單單是為了與情人“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地相依相見嗎?如果只是如此,那七夕便失去了它的真正意義。誰人能真正體會到那勝卻人間的憧憬與希望,誰又能真正懂得那纖云弄巧、飛星傳恨的背后所蘊含著的純真的留戀與記憶呢?縱然這如夢似幻的七夕之是一個蕭蕭瑟瑟的神話,那書寫下這樣泣涕零如雨的傳奇之人,也定然會希望后人能明白這樣的道理。今年的七夕,不同往日,對于生靈涂炭的災區人民,今后的每一年七夕,都是對他們最真摯的祝福,每一個在七夕享受歡樂時光的人,也定然不會忘記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災區人民。中華民族是一個多難興邦的民族,但同時也是一個厄運打不垮的民族;七夕是一個美麗的節日,但同樣也能寄予災區人民最質樸但又無與倫比的希望與企盼。舟曲之殤,舉國齊哀;汶川之痛,萬民痛哉!七夕之時,我們定能夠為災區人民盡一份綿薄之力,而難民們也一定會不放棄生的希望,不拋棄對未來的憧憬與明天的向往,將這場與災難的歷久彌堅的戰爭持續下去!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七夕晚上的那一輪明月,定能夠向災區人民傳達我們的心意!讓我們都能在這空前絕后的七夕,一同為災區祈福!七夕,漫談……
【七夕節優秀征文】相關文章:
七夕節征文06-18
優秀的征文01-11
七夕節征文11篇06-18
我們的節日七夕節征文08-20
誠信優秀征文12-11
文明征文優秀02-23
愛國的征文優秀07-14
發現優秀征文07-20
遠方優秀征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