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分享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
北齊思想家顏之推為告誡后輩不可驕逸怠惰,留下了四萬余字的《顏氏家訓》。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
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
父母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的言傳身教無時無刻都向我傳遞著誠實守信、尊老愛幼、甘于奉獻的正能量。
然而尚儉戒奢的觀念卻是對我影響最深,始終伴隨著我的成長。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我的母親也總是向我提起她兒時的艱苦生活。
在她小的時候就開始一邊上學一邊做手工補貼家用,每天的伙食幾乎都是青菜泡飯,偶爾的一頓葷菜就算奢侈。
雖然現在的條件已經改善很多了,但是回想起以前,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經歷才會讓人更加珍惜。
現如今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一些人就逐漸拋棄了勤儉的秉性。
我們不能因為沒有經歷過饑寒交迫的苦楚,就忽視珍惜和節約的可貴。
司馬光在其《訓儉示康》中說過:“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于名,但順吾性而已。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奢華必導致衰敗,唯以儉素,才能立德,才能得民心,順民意,才能興邦。
時下重提家訓、家規、家風,是件有獨特意義的事情,這種歷史的沉淀和傳承是無聲的力量,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們的價值觀。
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
身為黨員既要自身清正,嚴于律己,又要時時提醒家人和身邊人,讓良好的風氣成為對家人和社會最好的饋贈。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分享】相關文章: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12-11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12-31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10-05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征文12-30
[薦]我的家風家訓征文07-03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范文05-17
我的家規家訓家風征文06-21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征文07-29
我的家風家規家訓征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