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夢我的夢的優秀征文
談及“自己的、個人的夢想”,我便想到瑞士樂團的一首《追夢人》,獨立、空靈的樂符帶著夢幻與迷惘,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與生命的情調;但是,看到“中國夢”,首選的背景樂必然是一首宏大、激昂、振奮人心的交響樂,似乎只有多種管弦樂并行,層次交錯、曲調跌宕,才能表出現中華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冉冉升起,照耀神舟大地般的慷慨與壯觀。
這種印象來源于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給了我們一份驕傲的文化資本,而建國、改革開放一次又一次地喚醒了中國人心中的民族使命感與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換一種說法,中國夢不是現在才有的名詞。我想1950—1976這一段時期,中國歷史上再沒有比這更強烈的建設激情與夢想了。每次看這段時期的視頻資料,總是一個個或推著鏟車,或開著拖拉機繁忙而辛勞的身影。恰似報告團“快進”的影片更充分地表明當時廣大人民的巨大熱情以及富強中國夢的巨大推動力。但是這種積極與渴望,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左傾”的色彩,具體的結果與危害,我們心知肚明,當然也是不愿再看到的。
我想,我們當今不就是又一次被巨大的社會變革與大好前景激發了埋藏在心底的中國夢嗎。我們之前卻又是怎樣的一副狀態呢?食品安全頻頻出錯、社會道德底線一南遭遇挑戰與質詢,環境、外交問題不斷……是,是時候重新整治變革我們的社會了,但是我們是不是又帶上了一種憤慨與意氣的理想主義了呢,這樣的高舉大旗,大呼“沖”的行為是不是太過了,會不會被熱血沖昏頭腦呢?
似乎許多大陸人都青睞臺灣生活,精致、慢節奏、高品位,在那里賞花、看電影感覺都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我覺得這應該是種“淡定”素養、文雅氣質。他們無疑是有著《賽德克·巴萊》的豪情與熱血,但更多的,你可以看到的是一種默默營造良好社會秩序的奉獻。排隊、不亂扔垃圾、外貌溫和,我或許可以理解為愛意的厚積而薄發。
瑞典是典型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各項社會福利制度完備,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排名中也位居前列。瑞典人無疑骨子里也是有民族自豪感的。可以說諾貝爾獎正是他們民族情懷的最好體現,這樣長久的堅持與擁待,必然源于心底神圣的責任與使命,是骨子里的民族氣質,是社會修養。
不可否認,中國夢的巨大哄動正是好的征兆,不過,當我們懷揣著這樣一份激動與沖勁,較先前的懶散突轉激昂,誰又敢保證我們不會劍走偏鋒?
我們應有中國夢,但我們更應化小我們的中國夢,放低我們的中國夢,進而轉化骨子里的氣質,骨子里的我的中國夢。
難道不應該是“我”的夢去凝聚中國夢而非中國夢去渲染感化我的夢嗎?13億匯聚起來的真實的夢想必然大于寥寥幾個巨大而宏偉的夢想,也必然長久于無數大而虛幻的夢想。我們、中國已經聽夠了美麗的藍圖與宣言,我們要的是踏實前進,愿在沉默中爆發。
【中國夢我的夢的優秀征文】相關文章:
我的中國夢征文優秀06-15
中國夢我的夢征文05-26
中國夢,我的夢征文11-06
《中國夢 我的夢》主題征文08-08
暢談我的中國夢的優秀征文10-09
我的中國夢征文12-20
我的中國夢征文07-15
我的中國夢征文10-26
中國夢我的夢征文14篇02-22
殯葬監察中國夢我的夢征文10-26